最近這幾天的天氣還真是冷的受不了,有點入冬的感覺了,聽說有的地方已經下雪了,這往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冷的,晚上公園裡的人也變得很少了,就連自然界中生長的生物,也都沒有了綠油油的生機,到處都是光禿禿的樹幹,看來是這些生物也進入了冬眠狀態。在自然界中生長的這些生物,都有自己越冬的辦法,有些是把根莖蟄伏起來,靠吸收土壤中的營養生存,或者寄生在別的生物體上來生存,也有些是靠自己的種子來延續生命,比如野生菌「黃群竹蓀」就是其中一種。
黃群竹蓀也可以叫黃網竹蓀、仙人傘等,喜歡單生或者是群生在夏秋季節的竹林下、闊葉混交林中的腐葉堆上,在我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湖南、廣東、貴州、雲南、西藏等地都有分布。黃群竹蓀和竹蓀有啥區別呢?其實最簡單的區別就是,黃群竹蓀是有毒的,不能食用,而竹蓀是美味佳餚,可以食用;再一個就是黃群竹蓀的菌群是橘黃色的,而竹蓀的菌群是白色的。所以在採收竹蓀的時候,一定要認清楚再採收,以免認錯中毒。
黃群竹蓀屬於真菌界、鬼筆科、竹蓀屬,它的子實體是中等至比較大的,很漂亮。它的菌雷是白色的卵圓形,偶爾也會成暗褐色,有的時候覆蓋有短柔的刺狀物;它的菌蓋是橘黃色的鐘形或圓錐形,菌蓋內有暗青色的粘性孢體,稍微有點臭味,菌蓋頂端比較平,中部具有穿孔,周圍有顯著的網絡狀凹穴;它具有檸檬黃色至橘黃色的菌群,菌群上有多角形的網眼;它的菌柄是近白色或淡橙黃色的粗壯體,質地是海綿狀,中間是空心的;它的菌託是白色或者帶有淡紫色;它具有光滑、透明的橢圓形孢子。
黃群竹蓀一般都是認為是有毒,雖然它的毒性不大,但也是不能食用的,有些人只要聞到它的氣味就會感覺頭暈。黃群竹蓀雖然有毒,但是它也有藥用價值,在夏、秋季採收回來之後,清洗乾淨,鮮用或者曬乾備用都可以,具有燥溼殺蟲的功效,主要用於足癬溼爛、瘙癢等症狀。使用的時候不能內服,只能外用,方法也很簡單,只需要適量的黃群竹蓀浸泡於70%的酒精中,塗在病患處就可以了。
如果你有更多關於黃群竹蓀的知識,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