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中國,四川,汶川。8.0級地震,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2年了,「震生」的寶寶今年都該是本命年了。
而當時的少年們已經成長成真正的大人,正是打算大伸拳腳的年紀。
一場地震會給人生帶來什麼的影響?
當年許下的願望實現了多少?
親身經歷了災難的少年們現在成為了怎樣的人?
去年NHK出了一部紀錄片《震災時光膠囊「謹啟給二十歲的自己」》,我們看了看別人的答案。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日本巖手縣山田鎮靠海,因為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將近800例死亡。
鎮子的房子塌了好多,小孩子站在被毀掉的屋子裡,流著眼淚說,「原來海嘯這麼可怕。」
當年3月下旬,大澤小學即將畢業的29個學生寫下了「給20歲的自己」的信並將其放入時光膠囊、埋在了校園的一角。日本視20歲為成人,小朋友們約定要等成人時再聚在一起打開來自過去的這封信。
轉眼時間來到了2019年1月,大澤小學的這些孩子即將迎來他們的成人式,他們決定找到時光膠囊,和自己的信再會。
集合時,每個人都帶了鐵鍬。他們找到了那塊埋下膠囊時當做標記的石頭,開始挖。
沒挖到,一群人以石頭為原點分散尋找。40分鐘後終於找到了。
4、3、2、1,開啟!
班主任佐藤晴美把過去的信發到每個人手裡。
「原來的字可真醜啊」,大家有點不好意思面對。
當年被保護的人現在可以保護別人了
周遭都已經恢復了嗎?但我希望你還是不要忘記8年前的事情。讀信現場,五個男孩排成一排,他們都成了公務員。有警察、消防員、還有醫療部門。
這個班級有數十人從事了幫助別人的行業。
上澤達廣因為在受災時看到了援助受災地自衛隊員的身姿,非常憧憬,現在也成為了自衛隊成員。
巧的是,他現在工作的自衛隊,正是當年來山田鎮救災的隊伍。他問了前輩好多當年地震救災的細節,把這些8年前自己沒注意到的事情認真記在心裡。
大川海成現在是名警察。他的家被海嘯衝毀,祖父母不幸離世。當時警察在廢墟中拼命尋找倖存者。
他很觸動,在信裡寫希望未來的自己是一個正直且善良的人,不要被困難壓倒。
2018年大川被巖手縣警察局錄取,工作努力。「實現了理想,成為了被人崇拜的大人。」
3月11日,第五節課途中,大地震襲來,姐姐和家裡人沒有及時避難,心裡很忐忑。
——福士雅
福士雅的家在海嘯中被毀壞,她在臨時板房裡住了四年多。
所幸家人沒事。
災後,大澤小學變成了居民們的避難所,小學生決定組成一個臨時按摩團隊,幫助老人放鬆因驚嚇和避難造成的肌肉僵硬。
12歲的小雅收到了很多老人的感謝,這讓她感受到「幫助別人很開心呀」。
小雅的媽媽在災後因為蜘蛛網膜下出血住院了,她很害怕失去媽媽,一個人在醫院走廊裡大哭,是一個護士姐姐過來溫柔地跟她說「不要緊的。」
「如果媽媽再次暈倒,下一次就由我照顧吧。」抱著這樣的念頭,長大後的小雅成為了一名護士。
你現在在做什麼工作?和誰在一起期待什麼?生活開心嗎?一定要成為明朗的大人。
之前一直都被媽媽呵護著,今後不要讓媽媽擔心。
——福士雅
護士學校即將畢業,小雅的媽媽希望她留在巖手縣附近的醫院,但她也很想去東京,大醫院醫療條件好,能更快的進步。
是去嚮往的東京,還是留在媽媽身邊?因為這個疑問,小雅和媽媽有了一些隔閡。
同樣面臨成年後的兩難選擇的還有福士優鬥。
優鬥在上短期大學,他已經得到了公司內定,在東京地鐵工作。
他從小的心願就是在東京地鐵工作,現在終於快實現了。但震災後,優鬥的心裡一直有個隱藏的願望:應該為家鄉建設留下。
心思細膩的優鬥對這場地震的態度很矛盾。
他不稱呼自己為受害者,不願向人傾訴心裡的創傷。因為家勉強保住,家人也沒有在災難中去世,跟那些深受災難的人比,自己的遭遇不值得哭天喊地。
但他因為很少跟人訴說,又住在遠離家鄉的東京,很害怕自己會忘記「311大地震」。
8年前的影子漸漸模糊,優鬥拼命想抓住它。他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巖手縣的災後重建》,查閱了很多數據,理性地為災後重建給出建議。
到底要選擇從小的夢想,還是要留在家鄉為復興做努力呢?
這次回到巖手縣,重新打開時間膠囊,優鬥收到了12歲時自己的喊話:
| 「要為大澤的復興而奮鬥!」
——福士優鬥
優鬥猶豫了。
「記住」,不是說說而已,要抗擊遺忘的慣性,經受時間的考驗,都是要付出真正的行動與努力的。
到底怎樣才能記住?
在紀錄片結尾,雅子和優鬥都做出了選擇。
雅子決定留在家鄉附近的醫院,離母親近一點。
雖然醫療條件沒有東京大醫院好,但雅子想多接觸病人,多學習,「一切都可以靠自己」。
優鬥在離開家鄉前,約上好友一起釣魚。朋友開解他,「如果有想實現的理想,在外面幹也要加油。」
回到東京後,他首先改變了自己的論文方向,誠實面對自己因地震留下的創傷。他插入了自己在震災的黑暗心情,還有地震後破爛的山田鎮的照片。
優鬥的決定是:
把災難講給大家聽,就是自己在東京的使命。
永遠不要因為現在安穩的生活,就忘記艱辛的災難。
生活可以過去,但災難的記憶不應該忘記。
回望悲痛,珍惜當下,奮勇前行。
- 她也收到了一封十三年前的信 -
微博:@Aha視頻 | 微信公眾號:aha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