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易二三
如何拍官員的照片或者視頻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高風險的活,「表哥」啊「微笑哥」啊都是。
3月23日網上到處流傳的一張照片,也出現了官員合影「翻車」現場。河北唐山市開灤集團8名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回到了唐山,官員去看望時合了個影,結果官員站在了前面。
圖為唐山市官員看望抗疫歸來的醫護人員併合影
好傢夥,這下可炸了鍋,官員又站到了前面,一時間輿情洶湧。在抗疫英雄凱旋之時,官員還這樣官本位?
後來,開灤方面有了回應,說是因為抗疫英雄需要隔離,不能離開酒店,所以官員們就站在了前面。這個解釋,合不合理?筆者覺得合理,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這樣。但是網友是否都相信?不會,因為很多人對這個回應又懟上了。
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聽到這個解釋,而且也不是所有看到這個解釋的人都會相信。這就是傳播學的客觀現象。
這個責任在誰?你可以說是活動組織者沒替官員想清楚,你可以說是發稿者沒解釋清楚,你可以說官員的秘書不稱職,但是到了網友那裡,他們想的只有一個:這些官員太官氣!
當一個官員,知識結構需要儘可能雜一點,他既需要管理藝術,也需要有專業水平。但同時,他非常需要面對公眾的公共關係能力,因為官員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對群眾、對社會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就是公共關係知識的範疇,媒介素養則是這種公共關係範疇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媒介會塑造一個官員的人設,放大TA的影響。
試想一下,普通民眾既不能像朋友一樣了解官員的人品,又不能像鄰居一樣隨便靠近TA,那麼只能從媒體中了解TA、認識TA並判斷TA。一個官員對外的發言、動作和影像都非常重要,這就是TA對公眾傳遞的信息,都是個人形象的展示。
從這個角度來說,官員加強公共關係意識、加強媒介素養,應該是必須過關的一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