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20年,我發現自己這一年讀了50+本書,寫了近百篇書評,主要以個人成長類書籍為主,在這些書中,有一本讓我看了就移不開眼,並且極力想推薦給大家的書就是周嶺的《認知覺醒》。
《認知覺醒》凝聚了作者3年多的思維和實踐精華,既有深入底層的認知,也有觸手可及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在高效學習的同時,深入思考、專注行動,最終在行為上做出改變。
書中介紹了「大腦構造、潛意識、元認知、刻意練習、深度學習、關聯、反饋」7大底層概念,用20個成長關鍵詞解讀了如何養成「自控力、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裡、覺知力」等習慣。
每看一個新的章節,都會有一種AHA的感覺,非但不會覺得枯燥,還在一直刷新我們的認知,是值得所有人反覆閱讀的一本書。
年末很多人都在發年終總結,看到別人收穫滿滿的一年,你有沒有很焦慮?
周嶺老師在《認知覺醒》中說:「焦慮的根源是急於求成,相同時做很多事;避難趨易,想不怎麼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那麼如何才能告別焦慮,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和生活呢?
一、直面焦慮,掌控自己的人生
我們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總是在和別人作比較,看到別人創業成功、1年閱讀100本書、月入10w+……就很羨慕,反觀自己,每天早出晚歸、辛苦打拼,還在為房貸、車貸發愁,相比之下,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很容易陷入焦慮無法自拔,負面情緒也會隨之產生。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果總是一味地和他人作比較,我們永遠都會處在被動的狀態裡,逐漸失去自我。為了擺脫焦慮,我們要做回自己,主動掌控自己的人生。
為了能更好地趕走焦慮,首先就要了解焦慮的幾種形式:
1.完成焦慮
所謂的完成焦慮,就是我們每天把計劃制定地非常滿,幾乎不留休息時間,一旦有一項任務完成不了,內心就很自責。
比如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時間被安排地滿滿當當,臨時有事情導致計劃沒完成,就會讓自己非常痛苦;一個沒有閱讀基礎的人,卻要求自己1天讀完一本書,當目標完成不了的時候,就很有負罪感。
2.定位焦慮
定位焦慮,就是過分仰慕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以至於忘記了自身的能力而產生的焦慮。
比如你是一個寫作小白,看到某些大咖通過寫作月入10萬+,帶領很多人實現了副業變現,而自己才剛開始,文章也沒有太多人看,就開始焦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像他們一樣優秀。
這就是典型的定位焦慮,因為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過分去仰望比自己厲害很多的人,就很容易產生焦慮心理。
3.選擇焦慮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你去買衣服,如果某一個款只有一個顏色,你會很快做出決定,但如果有好幾個顏色,而且都很好看,你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糾結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這就是典型的選擇焦慮,當有多項選擇的時候,自己又沒有足夠強的判斷能力,就很容易陷入選擇焦慮之中。
4.環境焦慮
比如為了每個月節省幾百塊錢的租金,你把房租在了離公司很遠的地方,每天上下班都得好幾個小時,弄得自己筋疲力盡,雖然內心很不樂意,但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
又比如下班後你想學習,但是家人、孩子又需要照顧,眼看著學習計劃一再被拖延,但是無能為力,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
這些都是環境焦慮,因為環境或者家庭的原因,即便不願意,也不得不花時間去做一些事情,導致焦慮產生。
5.難度焦慮
前兩年,看到很多人都通過寫作賺錢了,我和幾位朋友也加入了寫作的行列,本想著能很快變現,誰知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很多人都中途放棄了,堅持下來的只有少數幾個人。
這就是難度焦慮,當我們不得不學習某個有難度的技能、知識的時候,如果不下決心與之死磕,始終在表面上打轉,時間越長就會越焦慮。
當我們了解了自身存在這些焦慮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做出一些改變,不把自己逼得那麼緊,給突發事情留一些空間;找準自己的定位,制定好成長計劃,不要糾結自己多久會成功,只要方法正確並堅持下去,結果都不會太差;做事情的時候,不要給自己太多的選擇,避免焦慮越來越嚴重,不斷失去自我。
二、用好5個方法,輕鬆告別焦慮
周嶺老師說:「焦慮的根源,就是想同時做很多事情,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說白了,就是當能力和欲望之間的差距過大的時候,焦慮就產生了。
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告別焦慮呢?5個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1.克制欲望
我們常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可以同時完成很多事情,於是制定了滿滿的行程和計劃。但是因為外界影響,或者效率太低,很多事情都無法完成,這就產生負面情緒,導致自己比較焦慮,這也就是完成焦慮。
為了擺脫這種焦慮,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克制欲望,不同時去做很多事情,減少任務量。
前幾年,每天下班後我都要學習幾門線上課,寫作、閱讀、PPT、文案、演講……本以為學完這些課程,就會像那些大咖一樣,打造自己的硬本領,結果什麼都沒學好,反倒讓自己越來越焦慮。
後來,我不再同時學習很多課程,而是用幾個月的時間去深耕一個領域,比如利用半年的時間學習寫作,用半年的時間學習高效閱讀……
當有了足夠的時間思考、練習的時候,學習的效率提高地很快,看到自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的時候,焦慮也就消失了。
2.面對現實
我們總是因為找不準定位,過度羨慕在某個領域做得非常好的人,而讓自己陷入焦慮。
應對定位焦慮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面對現實,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腳踏實地向著目標不懈奮進。
比如你是一位寫作小白,與其焦慮什麼時候能靠寫作閱讀幾萬,不如先堅持100天,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讓文章被更多的人喜歡。
比如你沒有閱讀基礎,與其焦慮什麼時候能1年讀100本書,不如先掌握多種高效閱讀的方法,每個禮拜先高效地讀完一本書,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閱讀的速度自然會有很大的提升。
3.要事優先
時間管理中有一個「四象限法則」,它按照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把事情分為了4種:重要且不緊急、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不重要且緊急。
為了避免選擇焦慮,我們就要優先完成重要的事情,然後再去完成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這樣即便有什麼突發情況,也不會影響重要事情的進度,當中要的事情都處理好了以後,焦慮也就不會產生了。
如果你一天要完成的任務有:閱讀1小時、寫一篇書評、陪家人逛街、聽1節寫作課、處理一些瑣事……面對這麼多要完成的事情,為了避免陷入選擇焦慮,就要對它們進行排序,優先完成重要的事情,比如寫完1篇書評、閱讀1小時,然後再去安排其他事情。
4.接受環境
很多時候,當你想做某些事情,但總是被周圍的環境、家人所影響,無形之中就會陷入焦慮,這時候該怎麼做呢?
為了避免環境焦慮,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環境,提高做事效率,在有限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完成任務。
比如你晚上回家想學習,但因為要照顧家人、孩子,很多時間都會被佔用,這時候有兩個選擇,一是把晚上的學習改為早上,利用早起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學習;二是安排好家人以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為了不讓自己焦慮,我們要學會接受環境,並且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更高效地完成計劃中的事情。
5.直面核心
當我們面對一些不得不去攻克的難題時,要直面核心,一鼓作氣逼自己去突破它,以此來告別產生的難度焦慮。
學習寫作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與其每天完成任務式地寫一篇沒有深度的文章,盯著沒有怎麼提升的閱讀量,讓自己越來越焦慮,不如先寫好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利用一個禮拜的時間打磨一篇文章,從選題、標題、開頭、結構、小標題、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反覆修改,不斷發現自己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持續進行優化,寫作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陷入其中無法自拔,之所以會陷入焦慮,是因為我們總是被動地接受生活的安排,如果想要徹底擺脫焦慮,就要出動出擊。
找準焦慮的形式,並採用正確的方法去應對,相信我們都能逐漸擺脫焦慮的束縛,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