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品!
估計這是玩收藏的人最害怕聽到的兩個字眼了,誰說不是呢,聽到這兩個字有些藏友花了大價錢的那不是打水漂了嗎!這不是玩心跳了嗎!別急,慢慢看完。
相信很多藏友手中都有「寶貝」無數,自己買的,拍場拍的,朋友互換的,收藏來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但大多數藏友對自己的藏品都是處於不了解的狀態,為何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玩的圈子也是越來越大,已經不再僅限於以前的達官顯貴,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加入,這些藏友當中有些是剛好有一些家裡傳下來的,還有一種是懵懵懂懂聽著某些古玩店老闆口若懸河花大價錢買回來的,一直在買買買,導致家裡收藏了一堆「寶貝」,現在打算出手卻遇到了問題,不知真假!
不知真假,這才是最大問題。芳姐我遇到太多太多這樣的藏友了,自己收回來的幾百件上千件的藏品,一看,全是大瞎活,一屋子的贗品收藏來自己看著都糟心。但是錢已經花了還能怎麼辦呢?能怎麼辦就當交學費了唄,但在這裡還是規勸這類藏友少收點,自己不懂就少收點,當然有能力的人也不需要我規勸。玩古玩這一行沒有誰不打眼,不交學費的,只是有的人吸收了教訓變為自己所用,有些人不聽勸一直在自己的世界裡兜兜轉轉,不肯出來,玩了幾十年還是沒入門。話不多說,點到為止,看我文章是緣分,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仿品是從何而來,從源頭講起!
仿品在古代的時候就是有在製作,不過當時的仿與現在的仿不一樣,當時的仿只是追求前朝的精美,我們所知道的清三代仿明瓷是最多的,也是仿的最精緻最像的,很多瓷器學術界也是有打眼的時候,只能是精中取精,儘可能方方面面去完善,等有更多的資料去讓後人所傳承。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很多一些文獻資料是需要去吸取的,而不是在網上隨便看幾篇文章就能自封為神的。說完古代說現在,景德鎮只要是玩瓷器這一類的估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了它自己本身的制瓷技術為頭等,它的仿製技術更是高超。
據媒體報導,10萬人從事文物仿製造假產業鏈,每年文物仿製造假收入超過百億元。而其中一個瓷器高仿造假產業鏈就在景德鎮,景德鎮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窯,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可達幾百萬,而這些高仿的明清官窯在景德鎮的行價為幾萬元。這就是區別,清三代的仿品追求的是文化傳承,現在的仿品追求的是利益。景德鎮古瓷高仿造假,究竟讓多少收藏家血本無歸?
古玩是一個較真的行業,需要的是踏踏實實做古玩的人,需要的是沉澱下來研究古玩的人。不需要頂著專家大師頭銜到處參加鑑寶的假行家,你說對不一定對,你說假有可能真,時間久了,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開出的大把證書市場不買單,坑的是大多數被套牢的國寶幫和一心想靠撿漏一夜暴富的人。你們名聲臭了不要緊,連帶古玩行也被人們誤會,古玩行不收他們手裡的仿品,就被人罵成不識貨,不認他們的國寶云云,這讓古玩行的人有口難辯。
瓷器是古物,即使現在要仿,也要按照古代的方法去做。一般瓷器造假分兩步完成:第一步是按照古代的樣子將瓷器做出來;第二步是將它做舊,以表現它的「古」。今天這篇文章先說說表面一些很淺顯的做舊手段。
一,用化學藥品泡——做色
用鹼、酸等化學物質按比例摻清水泡浸仿古瓷或塗抹;用茶葉水長期泡浸或高溫煮也是"做舊"的方法。這種做舊方法通常比較好分辨,仔細聞一下基本可以判斷出來。其目的是給人一種已用舊、若髒東西都跑到瓷器縫裡去了的感覺。用高錳酸鉀溶液,摻入少許紅糖,塗遍器身,底部足圈重點,約48小時後用幹布擦拭。所有露胎處、開片處幾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覺得底足顏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細砂紙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視覺上給人以誤差。
二,仿造老化現象(瓷器做舊)
這種就是在瓷器表面做的一種髒髒的感覺,可能很多藏友對古玩有一定的誤區,以為老東西就一定是髒髒的,其實老東西會舊,但不一定會很髒,這是兩種不同的含義。一般表面做舊的痕跡會用酸洗,洗成黃黃的,模仿土沁的痕跡,在器身上往往會出現衝線、雞爪紋、釉面腐蝕、磕碰傷殘、老鋦釘等損傷性老化特徵。有些不明所以的還會做的越髒,器物的底部扔點甜食碎渣,吸引蟲子,結上蜘蛛網,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塵都往瓷器上弄。說實話藏友們仔細想想官窯器都是達官顯貴家中有的,就算作為傳世品也絕不是馬虎對待,所以如果你手中的官窯器被是這種現象的你反而要多留個心眼了!
三,胎底做舊痕跡
火石紅這是玩瓷器的藏友都會知道的一個老東西的特徵,但這裡芳姐要多說一句了。並不是所有瓷器都有火石紅的特徵的,這是為何呢?我們從火石紅出現的原理來講,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於出手,想找正規平臺參加拍賣,有緣者可與筆者聯絡壹叄玖貳,貳壹玖,叄伍伍壹不成交無任何前期費用火石紅的真正形成原因是由於元明清景德鎮青花瓷器的胎是由瓷石或瓷石加高嶺土而燒成的。瓷石和高嶺土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鐵,瓷器在出窯時是不會有火石紅的,因為出窯時是磁鐵礦在短時間內是不會被氧化成火石紅的,我們所看到的古瓷上的火石紅痕時由於磁鐵礦長期氧化分解而生成的次生礦物,不是燒出來的,而是長出來的。所以真正的火石紅都是經過百年以上的時間氧化而成的。但是現在也能看到一些商家仿造這種痕跡所做出來,如下圖
所以這篇文章你看明白了嗎?你以為不能仿的東西別人都能仿的出來,只不過是有些仿的比較逼真,有些是一眼的大瞎活,某些「收藏者」急功近利,心存幻想,出於各種目的,想盡一切辦法要給自己手裡的贗品「正名」,為此他們甚至不惜使用可觀的資金去誘惑鑑定專家,而這也是當前鑑定機構和專家混亂不堪的主要誘因。所以如果想要在古玩行繼續走下去就是不斷學習,而不是一直在原地打轉,若問筆者何處尋,細看文章倒數第二段我是喜歡文物,愛好收藏,中意古玩的芳姐,你手中的皆是無價之寶。關注我,下期帶你鑑別不能仿製的氣泡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