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高仿造假,多少收藏家敗光身家,血本無歸!

2021-03-05 古玩元素網

    點擊左上方古玩元素網可快速關注我們    

收藏體量號稱超過萬件的國寶幫不下萬人,如果都是真品,這些國寶幫的財富都在萬億以上。景德鎮的古瓷高仿造假產業鏈,讓這些國寶幫砸空身家,得來的虛擬財富,而最終血本無歸。
(據媒體報導,10萬人從事文物仿製造假產業鏈,每年文物仿製造假收入超過百億元。而其中一個瓷器高仿造假產業鏈就在景德鎮,景德鎮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窯,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可達幾百萬,而這些高仿的明清官窯在景德鎮的行價為幾萬元。景德鎮古瓷高仿造假,究竟讓多少收藏家血本無歸?)景德鎮古瓷高仿造假,多少收藏家敗光身家,血本無歸!市場熱炒的古代瓷器中,民間高手幾乎都能形神兼備地複製出來,羊城晚報記者在景德鎮實地走訪多日,揭開了這些本已身價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奧秘。
陰冷的冬日陽光很少,狹窄的街巷裡,孩子們正在玩耍,上世紀的水泥老房牆壁上,貼著密密匝匝的小廣告。和其他小城不同的是:小廣告上邊,還貼著一張「高價招聘、古彩填畫」的小紙。仿古陶瓷藝術家李廣琪告訴羊城晚報記者:「我請一個能畫『高仿』的工人,月薪過萬元,但好工人還是難找、難留。」12月5日,徐悲鴻個人中國畫最高拍賣紀錄在北京再次被刷新。《九州無事樂耕耘》以2.32億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終成交價高達2.668億元。收藏界反應波瀾不興,因為,半年前同樣在北京拍出的齊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賣出了4.255億元天價,相較之下,這也就是個「半價貨」。「盛世收藏,亂世黃金」,中國已經進入收藏時代。短短30年間,中國內地已經聚集了8000餘萬人的收藏大軍。但是,知名學者吳樹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中國收藏有三個「95%」———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95%的人賠錢。收藏之亂,首要的問題是———這95%以假亂真的贗品從何而來?
(景德鎮高仿大師黃雲鵬親手「精仿」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景德鎮陶瓷仿古造假產業鏈,究竟讓多少收藏家?砸空身家後,血本無歸!)吳樹告訴記者,很多澳門、香港甚至國外的讀者給他發郵件,還配上照片,說最近買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幾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為從去年開始,梅瓶造假已經成「瘋潮」,「用板車拉到浙江賣」。12月4日,景德鎮皇窯陶瓷藝術博物館,有「中國仿古陶瓷第一人」之稱的黃雲鵬問羊城晚報記者:「你知道梅瓶嗎?」「知道,去年鬧得很兇。」「最近還有人一番盛情,想請我喝梅瓶裡的老酒,我找理由拒絕了,這種假東西裡面的假酒,誰知道會不會喝出人命?」梅瓶,這個普通人完全陌生的詞彙,去年在收藏界可謂大名鼎鼎,今年依然餘波未了。不過,梅瓶已從去年年初的「香餑餑」,變成了中國古玩收藏的一個鬧劇。所謂梅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盛酒容器,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全稱為「元青花裝酒梅瓶」。2007年6月24日,廣州春拍中一對元青花雲龍紋梅瓶以341萬元成交,創下當時廣東瓷器拍賣的最高價。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去年初,收藏者們發現,似乎滿世界都是「梅瓶」。吳樹告訴記者,很多澳門、香港甚至國外的讀者給他發郵件,還配上照片,說最近買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幾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為從去年開始,梅瓶造假已經成「瘋潮」,「用板車拉到浙江賣」。
(國寶幫的萬億泡沫財富發源地,景德鎮樊家井陶瓷仿古村,國寶幫一次批發進貨就有價值幾十億的泡沫財富。樊家井陶瓷仿古村的出品,究竟讓多少收藏家?砸空身家後,血本無歸!。)吳樹從北京行家口中得知,國內最開始炒的是明代青花裝酒梅瓶,還不是元梅瓶。當時五糧液集團為了一個明代酒窖中梅瓶的所有權,還打起了官司。收藏界最喜歡的就是「故事」,藉助這個「五糧液概念」,一個雲南人便跑到景德鎮專門訂做了一批仿明梅瓶,再運到離瀘州老窖不遠的地方,將這些「古董」埋進土裡,假稱有人找到了萬曆年一個酒窖,領著臺灣一個古玩商到四川「實地考察」,果然以假亂真,騙到一大票。一個「故事」成功了,立即跟風者眾。明代梅瓶炒過之後,恰巧景德鎮旁邊的高安縣一處工地又出土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大概有幾十隻,而且還有墓志銘。有心人怎麼捨得放棄這個絕好機會?馬上請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點造梅瓶,為了更像回事,裡面還裝上當地的兌水谷酒,封口泥也進行古法還原———按照出土梅瓶的辦法,不用強力膠加黃泥的現代手法,而是用豬血和糯米漿摻穀殼做成。做好的梅瓶經過「做舊」,用高錳酸鉀溶液泡去「賊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較圓潤的光則稱「寶光」)、再滲入「土沁」(土壤物質滲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跡),神仙都看不出來!一時間,梅瓶簡直風靡亞洲收藏界,甚至有些藏家還以喝到梅瓶中的古酒為榮,有人因此進了醫院。吳樹告訴記者,梅瓶泛濫成災,終於牛皮吹爆,僅浙江公安部門就根據舉報收繳了幾千隻假古董梅瓶,在不少收藏者做了「水魚」之後,梅瓶收藏熱潮也終於偃旗息鼓。「國內收藏界每兩三年都會有一兩個有影響的騙局出來,上當的都是收藏者。」然而,假梅瓶穿幫了,真梅瓶也遭殃,古玩城裡有些真東西都賣不上價。幾個月前,吳樹在北京古玩城一家店裡看到一隻宋代磁州窯梅瓶,最近已經不見了,他問老闆是不是賣掉了,老闆說「怎麼賣得掉?滿街都是假的,這隻真的也賣不動價,嫌佔地方便拿回去了。」
(簡陋作坊的「高仿」工藝,化學腐蝕處理。這些就是令海量國寶幫收藏家欣喜若狂的泡沫財富。)至於「高仿貨」的去處,一位高仿大師翻出一本某拍賣行的拍賣圖冊:「這就是我的東西,我賣出去是6萬元。」記者看到圖冊上的起拍價是:120萬元!「景德鎮人太厲害了。日本的納米瓷,臺灣的法蘭瓷,買回家看看摸摸,過一陣子產品就做出來了,更不要說已經有上千年傳統的仿古瓷,出神入化。」李廣琪因「高仿」明清兩代外銷瓷器在北京大名鼎鼎,在景德鎮卻刻意保持低調:「民間高人多了去了。」「現在景德鎮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檔次的(即『高仿』)也有幾十家,這些人術業有專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個個都是水平很高的專業戶。不少民間高仿戶,看不起我這種什麼都仿的人。」黃雲鵬以「高仿」元代和明初青花瓷見長,他複製的元青花,明永樂、宣德青花瓷,曾獲得全國優質產品獎。在景德鎮,他也很謙虛———「有不少人仿得比我好」。在景德鎮的大街小巷,可能某個老百姓的家,就是一個仿古瓷作坊。爸爸拉坯、兒子女兒描胎雕胎,爺爺燒窯,一家人就是一條生產線。在瓷都賓館,住著不少長期客人,口音天南地北,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拿貨。賓館前臺服務員說,尤其是冬夏兩季,這種人更多,常常是空手出門,提個紙箱回來。「裡面裝的都是瓷器,但每次件數不多,攢夠幾個,他們就會退房,也有些會發快遞,快遞員跟我們說,這種箱子保價費就要好幾百元!」這種長客的身份,在業內叫「經紀人」或「業務員」,說白了,就是各家拍賣公司派到景德鎮的拿貨人。他們有些是採購景德鎮陶瓷名師的作品,但更多的是買「高仿貨」。至於「高仿貨」的去處,一位高仿大師翻出一本某拍賣行的拍賣圖冊:「這就是我的東西,我賣出去是6萬元。」記者看到圖冊上的起拍價是:120萬元!李廣琪說,「全國幾乎所有拍賣公司都來景德鎮進貨,原來是別人往拍賣行送,他們收佣金,現在是直接來景德鎮收購。」一位「高仿」者曾告訴吳樹,去年底今年初送出去60多個「高仿」產品,今年上半年全都拍賣出去。黃雲鵬對此表示相信:「除了(拍賣公司)自己進貨,拍賣公司知道(送拍的人拿來的古董)是假的也願意拍,因為能收圖錄費啊。幾萬元一單都是小意思,不賺白不賺。」記者在採訪一位高仿大師的時候,就見到這樣一位「業務員」:在大師的陳列室裡,他和其他遊客有很大區別,手裡握著一個皮包,看見記者一行顯得很警惕,跟大師低聲耳語:「你這麼多客人,不大方便吧,或者我明天再來?」大師回答:「這些都是朋友,你先上樓喝喝茶,等會兒我拿東西上去。」帶記者前往的一位行家悄悄告訴我們,這人便是個「業務員」,「這種人看瓷器專盯著破綻看,眼光毒得很!買回去的貨,常常先請專家出具鑑定證書,再做一些概念包裝,就可以上拍賣會。仿得精湛的,甚至會先送出國『漂一圈』,扮成『海歸古董』,進海關時蓋上火漆,回國拍賣身價倍增,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都有。」黃雲鵬告訴記者:「雖然我聲明做的都是現代工藝品,但確實有一些人買我的仿製瓷器,重新『做舊』後『上拍』。景德鎮有不少人專門做高仿,拿去拍賣行當老東西拍賣,如果賣出100萬元,製作者提成3成,拿30萬元。」
(景德鎮一間簡陋作坊量產的「高仿」瓷器。景德鎮陶瓷仿古造假產業鏈,究竟讓多少收藏家?砸空身家後,血本無歸!)在景德鎮人看來,稱得上「高仿」的陶瓷,一是從品質、材質、工藝上可與真品媲美;二是要經過「做舊」,足可以假亂真。「和真品接近到80%以上,就真假難分了。」黃雲鵬說。一隻好的高仿明清官窯,售價已是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在古轄瓷都的景德鎮市浮梁縣,記者有幸見到一位高仿大師。走進作坊院子,只見到處擺著燒成的瓷器,好幾個時代的景德鎮名瓷都能見到。「這些都是燒壞的,好的成品另外放。」介紹人說,他們做好的「高仿」,能賣到幾萬元一件。在院子裡,赫然放著十幾尊大水缸,裡面盛滿了水,蓋著帆布。原來,缸裡正進行胎泥沉澱。好的胎泥光沉澱就要好幾個月時間,從一個缸換到另外一個缸,沉澱好幾輪;沉澱完之後,再用人工揉泥的辦法,把裡面的雜質進一步揉出來,「你扔一顆黃豆到上百斤的胎泥裡,工人都能給你揉出來!」工作人員說。行家介紹,一件好的官窯高仿品,除研製、繪畫、工藝必須符合宮廷規制之外,還必須滿足幾個輔助條件:一是胎土,必須取自當朝的老坑;二是色料,必須出自當年的原料產地;三是柴窯燒制。首先是胎土,高仿者一般會購買仿製古瓷臨近的老坑胎土,雖然往往當地政府有所管制,但依然能在黑市買到。現在好一些的高嶺土要幾百甚至上千元一袋。
(國寶幫的萬億財富發源地:景德鎮樊家井陶瓷仿古村。樊家井陶瓷仿古村的出品,究竟讓多少收藏家?砸空身家後,血本無歸!)其次是釉料,釉料要比胎土貴很多,但幾千元一斤的釉料發色已經很好。再次是柴窯,古瓷都是由柴窯燒制,而新瓷則大多數是在電窯、氣(煤氣天然氣)窯燒成。目前燒柴窯一窯的成本就要3000元至1萬元,因為必須用松木當燃料,還要請老師傅看火。但柴窯燒出來的瓷器,由於窯火會有大小、導致窯內溫度變化,因此瓷器釉面會留下大小不均勻的氣泡,這種特徵已經成為專家鑑定古瓷的重要標準。而後兩種瓷窯由於溫度穩定,氣泡較少且均勻。高仿大師告訴記者,一件高仿品,人工、材料、設備成本可能就要幾萬元。要仿得天衣無縫,仿製者還常常要把真品拿來比照著仿。但並不是說仿官窯就要買一件官窯成品,「怎麼買得起?我們一般是買價格低的殘品,或者在景德鎮的碎瓷片市場買相同時代和特徵的碎瓷片,淘瓷片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景德鎮瓷片市場上,買瓷片的一般就兩種人:藏家,仿家。」黃國軍是位還原古瓷燒制技術大師,在他的展示廳裡,羊城晚報記者看到一件精美的仿古瓷,連瓶底的土沁都很明顯,表面沒有「賊光」,泛出只有古瓷才有的寶光。工作人員說:「這個是博物館訂做的仿品,我們燒制好之後,請外面的人『做舊』。不少博物館為了防止特別珍貴的展品被損壞,會在展示廳裡放置高仿品。」出門之後,同行的行家告訴記者:「有可能是博物館買的,也有可能是『業務員』訂的貨。這件高仿品一般要賣好幾萬元,拍賣行如果當真品賣,200多萬元不在話下。」在另一家高仿者的作坊裡,記者看到地上放著一缽灰色的細渣,開車的朋友龍叔說:「這是草木灰,古代燒瓷器的時候墊在胎下面,防止瓷器沾上匣缽(燒制時用於擺放陶瓷胎體的容器),現在還用草木灰這種材料,擺明這裡在做高仿。」
(簡陋作坊的「高仿」工藝。這些就是令海量國寶幫收藏家欣喜若狂的泡沫財富。)高仿真的能騙過專家的眼睛?吳樹告訴記者,曾經有一位民間高手,向他展示了如何騙過專家的眼睛,「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高仿「隱士」李華明(化名)從不在媒體上露面,每年按照境內外拍賣公司和古董商人的訂單出貨,每年「上拍」的成交率超過60%。他主要做明清官窯,之所以以這個為「主攻方向」,主要是因為明朝朝代長,雖然流落民間的官器少,但還可以找得到,藏家正因為這個原因,紛紛仗著自己「眼力好」,喜歡「淘寶撿漏」,為高仿品賣高價開了便利之門。李華明說,現在專家上當的事非常多,他就曾經看到一期尋寶節目中,一隻在樊家井(景德鎮民間陶瓷展銷集散地)遍地都是、幾十元錢的四系青花小罐,專家鑑定竟然說是元代的,後來,同樣一個款式的小罐在另外一個鑑寶節目上又出現了,專家依然說是元代出品。李華明除了用高仿者通用的一些手法外,還自行研發了一些手段,一一騙過專家的鑑定測試:一是筆法。明清官窯都是宮廷畫家描繪,線條流暢精確。李華明從來不死照真品來畫,而是融會貫通,在領會宮廷畫法的精髓之後,套用典型的畫面布局,人物和風景比例,自行「創作」,信手畫來,天衣無縫。而一些低仿的畫者心裡沒底,才會用打底描摹的方法去依樣畫葫蘆,自然畫虎像貓,容易穿幫。
(國寶幫的萬億泡沫財富發源地,景德鎮樊家井陶瓷仿古村,國寶幫一次批發進貨就價值幾十億。樊家井陶瓷仿古村的出品,究竟讓多少收藏家?砸空身家後,血本無歸!)二是完美去掉「賊光」。李華明說,如果用柴窯,就把劈柴先用鹽水浸泡一下再裝窯,鈉在高溫下氣化燻在釉面上,回燒出很柔和的「肉質感」,天然沒有「賊光」;如果用電窯或者氣窯,則需後期加工,或者是前期用電,後期用木炭;又或者在適當的時候往爐子裡加一些鹽水泡過的松樹枝,結果都是一樣的,像明清官窯真品一樣油潤、肥亮。三是製造「包漿」。又稱「黑漆古」,是器物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麵皮殼,顯露出一種溫存的舊氣。包漿無非是長期把玩摩擦造成的,李華明便僱傭一些老人,讓他們用比較細膩的獸皮去摩擦,加速形成包漿。對於這種加工方法,記者竟在網上也能搜索到同樣的答案:除了獸皮,棉布也能製造包漿效果。如果嫌手工麻煩,還有人使用藥水浸泡的方法,現在景德鎮高仿者早已經擯棄了早年的高錳酸鉀、氫氟酸等化學溶液的浸泡方法,因為很容易被識別出來,而且會傷害釉面,而改用自然物質配合研製的溶液推陳出新,給瓷器泡出「包漿」效果。四是科技測試。瓷器胎體用的是舊泥,化學成分與古瓷一致;釉面的年份則靠一種化學高手研製出來的藥水浸泡,泡的時間越長釉面「年份」就越久。說到藥水,李明華還說了個真實的笑話:有一次要做一件乾隆年間的高仿品,由於藥水浸泡時間偏長,拿到北京做科技測試,竟然測出是400多年前明代的「真品」,他不得不返工。最後一招是「假心真皮」。打算拍出天價的高仿品,不妨找一個差不多年代的真品錦盒,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拿出來「上拍」,那就更加威風八面了。
(仿日本著名美術館館藏。景德鎮陶瓷仿古造假產業鏈,究竟讓多少收藏家?砸空身家後,血本無歸!)在景德鎮,羊城晚報記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高仿」者並不遮遮掩掩。對此,李廣琪的說法是:「我們是打開大門做高仿、賣高仿,賺的都是辛苦錢,騙人的不是我們,而是拍賣行、古玩店,我們為何心虛?」一些名聲在外的高仿大師,還喜歡複製知名作品,因為越是知名作品,越能凸顯其技藝精湛、堂堂正正。在黃雲鵬的展廳裡,正中央陳列著兩件堪稱名動天下的瓷器高仿品,一件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一件是「萬曆五彩鹿紋罐」。前者在2005年英國佳士得拍賣行進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中,以1500多萬英鎊(合2.4億元人民幣)成交,拍出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價。後者則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稀藏品。「『鬼谷子下山』拍出2億多元,拍賣前在上海、北京、香港預展,我去現場看過,還託了熟人,摸了摸真品,把所有信息都記下來,拍賣一成功,我的10件仿品就直接上市,堂堂正正賣的是高仿工藝品,售價是2.8萬元一個,一下子全部賣光,最後一件賣到12萬元,現在流通市價已經要20萬元。」黃雲鵬介紹。在展廳裡,不是黃雲鵬親手製作的「鬼谷子下山」,目前售價也要23900元。李廣琪則仿製過2010年11月11日在英國拍賣的清乾隆官窯花瓶,當時真品以5160萬英鎊(約合5.5億元人民幣)成交,再次刷新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在拍賣的時候,我們就去觀摩過,很多人看不到的細節,我們會注意,所有的照片、尺寸記錄都有。現在仿製品在英國已經公開『上拍』,成交價是五萬英鎊。」
(簡陋作坊的「高仿」工藝,埋填後的「出土」。這些就是令海量國寶幫收藏家欣喜若狂的泡沫財富。)但即使是高仿品能賣到幾萬元至幾十萬元,在仿製者看來,他們掙的依然是「辛苦錢」。李廣琪做了24年的高仿,覺得高仿的成本越來越高。「真正完全還原古瓷的生產流程和原料成本太高了。比如元青花高仿,以前到山上撿青花料不用錢,現在買一斤成本要1萬元。前幾年一噸高嶺土600元,現在要8000元,而1噸只能掏出300斤實用。這些年我做高仿賺了不少錢,但也花了不少錢去研究。比如說宋影青,我會去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做分子分析,回來研究配方,回去再測,直到過關……胎體還沒做出來,已經花了不少錢。接下來描花、燒制……又是一系列很複雜的流程。」除了製作艱難之外,高仿行業的一個「潛規則」讓高仿者無法批量生產。李廣琪說,「高仿瓷做得再像,也是養不大的兒子。仿第二個,之前的客人就跟你急:『我花了二三十萬元買你的高仿,你怎麼還賣給人家?我的就不值錢了!』現在我的生意裡,最掙錢的都是日用瓷生產,單利小但是批量大;高仿幾乎不做了。」吳樹為一件高仿藏品的所得算過帳,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窯,目前在景德鎮的行價為2萬至8萬元,一般都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價是出廠價的10-100倍。

更多相關閱讀:
高仿瓷之謎-景德鎮專訪
乾隆仿生瓷:我是高仿我驕傲!
詳解高仿銀元,銀元如何聽聲識真假?
斷代|識別高仿瓷器假土浸!
古玩行裡來不得半點虛假:連翟健民90年代買到高仿品虧百萬港幣!

此文轉載自網絡,侵權必刪

  服務與合作  

參加 《元素·藝拍》 請聯繫 134 8263 0593 微信號  elements-arts


藏品送拍、鑑定、廣告合作請聯繫 181 1733 7318 微信號 guwanyuanduwang


 歡迎廣大藏友到公司本部觀看預展和常設展覽 



掃描或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古玩元素網

相關焦點

  • 古瓷造假:揭開這些本已身價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奧秘!
    景德鎮的古瓷高仿造假產業鏈,讓這些國寶幫砸空身家,得來的虛擬財富,而最終血本無歸。(據媒體報導,10萬人從事文物仿製造假產業鏈,每年文物仿製造假收入超過百億元。而其中一個瓷器高仿造假產業鏈就在景德鎮,景德鎮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窯,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可達幾百萬,而這些高仿的明清官窯在景德鎮的行價為幾萬元。景德鎮古瓷高仿造假,究竟讓多少收藏家血本無歸?)
  • 古瓷造假:這樣的做舊瓷器你中招了嗎?快看看你手中有沒有!
    說完古代說現在,景德鎮只要是玩瓷器這一類的估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除了它自己本身的制瓷技術為頭等,它的仿製技術更是高超。 據媒體報導,10萬人從事文物仿製造假產業鏈,每年文物仿製造假收入超過百億元。
  • 咬文嚼字話古瓷
    特別是對於古陶瓷的研究不斷地深入,可以說現在對於古陶瓷,至少是古代瓷器的知識系統已經基本固化了。隨著收藏隊伍不斷地壯大,我們的這個知識系統也應當有精細化的要求,使其更加科學、嚴謹。作為「行內」的新人——也正因為是新人,才容易發現一些問題,而老行兒們早已見怪不怪、習慣成自然了,每每在觸及陶瓷術語、名稱時不屑於「咬文嚼字」。但我還是希望和大家探討我在學習中碰到一些「小」問題。
  • 瘋狂的文物造假,玉放進狗肚子裡沁血,家具用糞便「美容」!
    制假販假這門「技藝」也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從古到今都有,只要有利益,就會有造假的人。到了現代,由於文物古董在拍賣中帶來的巨大利潤,造假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所以不管是收藏什麼,都需要一定的鑑別能力,要不然就會「肥進瘦出,九假一真」。從古到今,有許多人因為不懂或者判斷失誤,就花費重金購買了假貨。遇到這種情況,大多只有自認倒黴。
  • 轟動瓷壇,馮小勇大師讓瀕臨失傳的古彩瓷重回中國陶瓷彩繪的巔峰
    這便是景德鎮與瓷的魅力古彩—洗盡鉛華之美當青花成為中國陶瓷標誌的同時,又一種彩瓷不知不覺得吸引著人們,那就是古彩。它以獨特的色彩畫面一次次出現在世界性博覽會上,受到人們廣泛稱讚。古彩作為景德鎮與青花齊名的另一個瓷器品類,也受到了無數陶瓷收藏家及愛好者的喜愛現今各種畫風精美的彩瓷,其前身是600多年前起源於景德鎮土生土長的古彩陶瓷。
  • 還有什麼是瓷器造假做不到的
    筆者看後心中不禁嘀咕,此人既非大行家,亦非大收藏家,從哪裡弄來這麼多永樂青花瓷?  《瓷藝與畫藝》出版之後,古董收藏界掀起了一股民國瓷的炒風,歷久不衰,八十年代一張「珠山八友」的瓷板畫只賣幾千元,到九十年代末已升到幾萬元一張。最近幾年,無論是「珠山八友」的瓷板畫、瓶瓶罐罐,還是二十世紀初的小名家的作品,價錢只升不跌,一張八十年代只賣幾千元的瓷板畫,在二十一世紀初已升到十多萬元一張,令到一眾專門造假的奸商垂涎欲滴,其中的表表者,當是上文提到的古董界老鼠。
  • 李言工作室 古瓷鑑賞系列
    該書涉及的內容有對古瓷器的型、紋、釉、胎質、土沁、使用痕跡、開片、繪畫風格、釉下機理變化、稀有元素存在與變化、時代特徵、款置風格等多個維度的剖析,以及宏觀和微觀層面的細節辨認,將古瓷鑑定量化成為了一項可以標準化操作的技能。掌握了該書中的古瓷鑑定技巧,不僅會讓學習者對鑑定普通古瓷能夠得心應手,而且對鑑精品古瓷也能夠遊刃有餘。
  • 警惕高仿包陷阱 高仿包一般多少錢 和正品有什麼區別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高仿包,那麼如何識別高仿包?高仿是指根據仿製對象的原有外形、材質、功能所仿製出來的仿冒品。識別高仿包也要學會「望聞問切」,高仿包包根據仿製的程度也會分很多等級,比如A貨和超A貨等。那麼高仿包和正品的區別?高仿包一般多少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白色作為一種時尚,德化瓷的古與今
    這段話出自19世紀下半葉法國著名中國陶瓷收藏家格蘭迪迪耶1894年編撰的《中國陶瓷》一書。他筆下的「中國白」正是來自福建地區的德化白瓷。在漫長的歷史中,德化一直是中國的瓷器重鎮,以其白潤如玉的胎釉及其精巧的瓷塑技藝見長。
  • 讓東江流域古陶瓷「活」起來
    在南寶文化產業園,東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館是其中的閃光點。據悉,東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館是目前廣東省首家以「東江流域」命名,以古陶瓷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下簡稱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為惠州市南寶玉寶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惠嬌傾力打造,讓東江流域的古陶瓷收藏從私人走向公眾,展現東江流域的古陶瓷文化魅力。
  • 專訪 | 億萬假酒肆虐流通市場,世界著名假酒偵探為你揭露造假行業內幕
    造假者和造假手段已經進入了一個駭人的「升級期」。說到那些高仿的名酒,其實歐洲才是製造和貿易的溫床。自從魯迪•庫尼亞萬落網後,絕大部分仿冒假酒都是在歐洲製造的。 有趣的是,由於中國市場的造假實在太普遍,中國葡萄酒收藏家的警惕性比西方收藏家要高得多。
  • 古瓷的「開片」:看篇這就夠了!
    這幾點學會後鑑定從此不求人絕世珍瓷:宋代官窯的唯美釉色與開片新鮮出爐 | 倫敦蘇富比68件高古瓷成交一覽!最全常見古瓷器釉彩圖案及種類詳解!瓷友必看!!!古瓷文物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幾件官窯重器在中國保利拍賣成交價格驚人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迷上收藏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古瓷器鑑定術語解釋213條(中)
    它與其它瓷的區別,在於圖文是特別訂製的,特意的,特顯其個性。有文章披露,現有造假,但不可因噎廢食,遇軟刻,應慎重,可多尋幾個古瓷特徵來鑑定。一件看似簡單的古瓷,也會有十個以上的古瓷特徵。    129、硬刻:是指在燒成的瓷器上刻劃圖文。它不同於「硬刻符」。硬刻符只是簡單地刻劃一、二字,或幾筆符號,目的是便於區別同類器而已。
  • 古玩收藏者福利來啦(收藏利器-造假剋星)讓贗品無處遁形!
    4.包括企業家,收藏家,藝術工藝家,幹部,醫生,老師,高管等各個領域的收藏愛好者和藝術品行業的各類行家。 傳統目鑑側重的是器物的造型、胎釉、紋飾、款識等外在宏觀特徵)鑑定。不管你是零基礎的收藏愛好者,還是資深老玩家,咱們沒有五十年的收藏經驗咱們就用五十倍的細節放大它,傳統眼學與微觀鑑定痕跡學相結合,就像咱們醫學領域的中西醫相結合一樣,應做到有理有據,清晰可辨的還原藏品的事實真相,讓造假與贗品無處遁形
  • 鑑賞丨古畫古瓷裡的「桃之夭夭」
    正值桃花盛開時節,讓我們一起關注即是兩岸故宮所藏以「桃花」為主題的古畫古瓷。其中宋代無款「桃花」枝幹細挺勁捷,敷彩古厚淳雅;錢選所繪的折枝桃花筆致柔勁,一絲不苟;惲壽平筆下的桃花筆法輕快疏秀,含煙帶霧;雍正時期的粉彩桃花紋直頸瓶則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技法,濃淡相間,層次清楚,富有立體效果。桃花一株,枝幹斜仰向上,勁硬如鐵,花葉清麗,生意盎然。
  • 買個高仿包包背出去會丟人?談談這些人背後的故事
    所以有些人就想到了高仿包包,價格實惠,質量不錯,外表看上去跟正品沒有區別。但是假的終究是假的,會丟人嗎?對於有些人喜歡買高仿包包,小編的保持中立的態度,每個人都是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個是無可厚非的,首先大致來了解這些人的百味人生。
  • 有多少人不知道古董真品遠多於贗品,中國古董是一個天文數字.
    十、 不知道 民間所謂的「 高仿 」其實都是「低仿」「高仿」至今只是一個被誤導的一個詞 ,它與「以假亂真」等同。景德鎮沒有高仿品,黃雲鵬不是高仿者,他做的仿古瓷,學過一年瓷器收藏的人都能看出差距;江窯的琺瑯彩與清三代的琺瑯彩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千萬不要再用「高仿者」讚美自己 了。河南、蚌埠以此類推。你們的產品給不懂的人、給老外看,的確是「高仿」、「以假亂真」,給懂的人看,只能叫「低仿」。
  • 古玉收藏步入黃金時代
    高古玉屬稀缺資源,歷史文化信息含量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中國高古玉最受國外博物館和資深收藏家們珍視,是國際藏家多方搜尋的獵物而受到熱烈追捧。國內北京瀚海公司早在2000年就以紅山文化獸形珏264萬高價拍出,曾創造出當時國內玉器拍品價格之最。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宋瓷珍品賞析
    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的:宋瓷的藝術和市場價值在國內因為種種的原因長期以來被嚴重低估了。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我認為多數藏家對明清瓷器——尤其是乾隆朝前後的宮廷瓷器的偏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陡然富裕起來的藏家們對於代表皇家富貴和奢華文化的嚮往。在一個大眾文化被娛樂化了的清宮文化所淹沒了的當今時代,收藏家們的趣味也難免會受到時代氛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