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陳佩斯,可能年輕一點的觀眾會感到很陌生,但對於很多70後和80後來說則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名字,在上世紀80和90年代,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十分風靡,成為各大晚會現場必不可少的節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講,陳佩斯就是小品之王。
最近一則陳佩斯重返央視舞臺的消息開始瘋傳,給很多他的粉絲帶來了驚喜,他以導師的身份加入《金牌喜劇班》,這意味著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對小品黃金組合很有可能會再次出現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為了這一天,觀眾已經等待了22年之久。
自1998年的《王爺與郵差》後,陳佩斯就再也沒有在央視春晚上表演過小品,至今已經整整22年了。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陳佩斯是一名笑星,以在晚會上和朱時茂表演小品為廣大觀眾所知,很多人對陳佩斯的定位是小品演員,事實上並非如此。
陳佩斯其實是一名科班出身的電影演員,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就活躍在很多影視作品中,他與父親陳強合作了多部「二子」系列喜劇電影,比較早期的作品《瞧這一家子》,相信很多年長的觀眾都有印象。
陳佩斯的父親陳強,是老一輩電影藝術家,以飾演反派著稱,比如《白毛女》中的黃世仁、《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可以說陳佩斯出生在演藝世家,所以從小耳濡目染開始喜歡上表演,1973年陳佩斯考取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成為了一名專業電影演員。
與父親陳強常常飾演反派不同,陳佩斯則專注於喜劇影片,而他也非常具有喜劇表演天賦,舉手投足間、一個表情、說話的語氣都是那麼輕鬆自然的帶來笑料,早期電影作品《瞧這一家子》、《父與子》、《傻帽經理》、《爺倆開歌廳》、《父子老爺車》等都將他的喜劇天賦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國內最早的喜劇電影演員之一。
除了電影外,更容易對陳佩斯加深印象的則是他在春晚舞臺上表演的小品,客觀的說陳佩斯可以稱得上是小品之父,是他與朱時茂第一次將小品這一表演形式帶到了春晚舞臺上,這在之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1984年春節前夕,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正在緊張的籌備中,導演黃一鶴希望在這次春晚中增加更多語言類節目,他找到了當時最紅的喜劇演員陳佩斯和一線小生朱時茂來合作表演一個小品,二人共同創作了小品《吃麵條》,表演現場所有人都被他們的表演笑得前仰後合,現在效果非常好。
此後,陳佩斯和朱時茂又多了一個新職業——小品演員,並一發不可收拾,在後來的歷屆春晚中表演了《拍電影》、《羊肉串》、《胡椒麵》、《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姐夫與小舅子》、《大變活人》、《宇宙體操隊》等經典小品,並被公認為小品王。
1998年,二人照例表演了新作品《王爺與郵差》,現場同樣笑聲不斷。可誰也沒有想到這是陳佩斯在春晚上的最後一個小品。事件的緣由是陳佩斯和朱時茂一次偶然中發現,在沒有得到二人授權的情況下,央視下屬的一家公司把他們歷年表演的小品作品整理成專輯出版發行,二人認為這侵犯了他們的著作權,他們將央視告上法庭,最終以央視敗訴賠償二人經濟損失和道歉為結局。
雖然陳佩斯贏了官司,但他和朱時茂也被央視封殺,從此再也沒有登上央視春晚舞臺,後來陳佩斯輾轉話劇舞臺,並再次取得表演事業的高峰。如今,這件已經過去了22年,曾經的恩怨也漸漸消退。20多年間,春晚的小品表演方式早已和往日有很大不同,小品演員更是新人輩出,但很多觀眾其實還是更懷念早期小品的那種純粹的表演形式,不需要華麗的舞臺,不需要精緻的道具,觀眾更喜歡簡簡單單讓人發自內心想笑的喜劇小品。
本文由飛碟電影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