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言盡一個神童的一生——《莫扎特傳》

2021-01-09 電光影裡說流年

電光影裡說流年/關注我每天陪您聊一部電影

今天陪大家聊一部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的電影《莫扎特》講述了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傳奇一生。

米洛斯·福爾曼導演的《莫扎特》穿插引用了其54個音樂作品片段,這些音樂片段與電影的影像、劇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不僅完滿地展現了莫扎特的人生經歷,也使得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得到更為具體的理解和更廣泛的傳播。莫扎特作為古典時期歐洲音樂史上最為傑出的作曲家之一,在短暫的三十五歲的年華裡,創作了近四十首音樂歌曲,是公認的「音樂神童」而在米洛斯·福爾曼的這部《莫扎特傳》裡,導演卻沒有一味地將莫扎特塑造成一個扁平化的「音樂神童」的形象。而是採用莫扎特的死對頭薩列裡的第三人稱回憶的方式,將莫扎特的情感,生活,和成長講述出來,給觀眾一個鮮活形象的莫扎特本人。另外電影中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設計,就是電影中使用了大部分的莫扎特創作的音樂,與故事情節相呼應,使得電影表達的情感更豐富強烈。

在電影裡,導演對於莫扎特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無疑是非常深刻的,通過對莫扎特各種生活細節的刻畫。他的偏執,狂熱,不諳世事,在他人眼裡的幼稚,瘋狂,對於喜歡的事物有著一往無前的決心,這都是一個天才不被常人理解的一切,而導演通過鏡頭的語言,將這一切呈現出來將一個藝術天才的悲喜一生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導演米洛斯·福爾曼將莫扎特的人物性格和他的音樂特點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莫扎特本人正如他的音樂那樣,讓人興奮卻不顯誇張,溫雅卻不是那麼的造作,莫扎特的那種自信,樂觀,恃才放曠,卻又看淡世俗的心態,感染著每一位觀眾。在電影裡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劇院院長打算刪改莫扎特的音樂劇《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將一頁一頁的譜子撕下扔在地上,我在莫扎特的臉上看見的是自己心愛的孩子被人扔在地上的感受,是沒有夾雜著任何其他思想的心疼,這也是他對於音樂最大的最大的忠誠。作為音樂天才,噴湧而出的靈感讓他不懈地創作, 燃燒著生命之火, 也讓他無法正常地生活, 無暇顧及妻子的感受,正如莫扎特的妻子所言:「我的眼裡只有你, 而你的眼裡, 只有音樂和你的自由。

在這部電影裡,幾乎沒有原創音樂,大部分運用的是莫扎特的原聲音樂,這也是他並沒有獲得奧斯卡原創音樂獎,卻獲得了最佳配樂獎,證明了這部電影在音樂領域的成就和地位,莫扎特的音樂,便是莫扎特的靈魂,用莫扎特的音樂去講述莫扎特,才更契合主題,更利於影片的節奏,和情感的發揮。

電影的開場,導演就選擇使用了莫扎特的《G小調交響曲第25號第一樂章》作為薩列裡自殺時的背景音樂,當音樂響起,畫面急促的響應,非常巧妙的製作出緊張的氣氛,使得觀眾在視聽語境下感受到的焦躁不安,也運用這樣的場景映射出薩列裡在精神層面的悲慘命運。

在莫扎特的父親去世的時候,莫扎特的生命裡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此離開了人世間,在葬禮上莫扎特用歌曲《唐璜》表達出對父親的內疚和靈魂的救贖,正如影片的那句臺詞「莫扎特喚醒了它的父親,並在世人面前指責它的兒子。又恐怖又不可思議的美妙」的歌劇在這一刻恰到好處地表達出莫扎特的心理感受。

在影片最後,莫扎特創作《安魂曲》,鏡頭在中景的正反打中,通過莫扎特口述,薩列裡手錄,一夜之間創作出這一偉大的音樂,這也展現出莫扎特驚人的才能,而快速的正反打鏡頭切換對比著整部影片的情感節奏,更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薩列裡被莫扎特的才華所震撼的過程鏡頭簡單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其中穿插著莫扎特安魂曲的各個聲部, 從低音到高音, 從弦樂到管樂, 將所有曲子的細枝末節拆分展現給觀眾, 讓人品味一首作品中各個聲部的不同特點, 並慢慢將聲部進行重疊重現和還原一首偉大作品的誕生歷程, 使人不禁對所有聲部齊奏的效果報以期待。

其次在影片中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部《費加羅的婚禮》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這個題材本應該是應該被禁止的一個題材,在電影裡盧森堡伯爵也下令刪除,原因是裡面加入了被禁止的芭蕾舞劇,而這段華麗的樂章還是折服了皇帝,《費加羅的婚禮》才得以保留。從這一點中也可以看到,莫扎特非常高的音樂才華。

莫扎特,上帝派來人間傳播音樂的使者,在人間的35年間他將生命的靈魂放入音樂,給人間留下美妙的樂章,表達著生命的意義之後,又在《安魂曲》的奏鳴下返回了天堂。他的悲情,他的無奈也都在一曲《安魂曲》中留存人世。觀眾在這部影片裡感受到了莫扎特不同尋常的一生,也感受到了他音樂作品的純真,音樂的高尚,純潔。電影雖為傳記但思考深刻, 深入人心, 不由得讓人感嘆:天才終須隕落, 只怪塵世無情。

相關焦點

  • 一部電影,說一個神童的一生《莫扎特傳》
    讓我們談談在電燈和陰影中轉瞬即逝的歲月/關注我每天與你的聊天一部電影,我想談談著名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關於音樂天才莫扎特傳奇人生的電影《莫扎特》。作為古典時期歐洲音樂史上最傑出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在短短的華裡中創作了近40首音樂歌曲,被公認為「音樂神童」,而在米洛斯福爾曼這個《莫扎特傳》中,導演並沒有盲目地將莫扎特塑造成「音樂神童」的扁平化形象。相反,我們用莫扎特死去的對手薩列裡和第三人稱記憶來講述莫扎特的情感、生活和成長,給觀眾一個生動的莫扎特自己的形象。
  • 《莫扎特的女人》:女性視角下「音樂神童」的一生
    《莫扎特的女人:他的家庭、朋友和音樂》是英國當代著名指揮家、莫扎特研究專家、牛津大學教授簡·格拉芙(Jane Glover)暢銷15年的權威傳記,首次從女性視角解讀莫扎特天才而激蕩的一生。書中出現的女人,除了他的母親、姐姐及情愫萬縷的愛人,還有莫扎特未曾謀面的祖母和外祖母。一群女人,對莫扎特的人生軌跡和音樂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簡·格拉芙在書中給了莫扎特的姐姐很大的篇幅。人們都知道莫扎特是音樂神童,但其實他姐姐也一樣。在他們倆很小的時候,就經常一起出去巡演。
  • 電影《莫扎特傳》的「誤解」
    對許多古典樂迷來說,他們了解莫扎特,大部分都通過這部戲劇,以及它的電影改編版《莫扎特傳》(Amadeus)。雖然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它的戲劇性多過紀實性。劇作家彼得謝弗極大地虛構了莫扎特與安東尼奧·薩列裡之間的關係。
  • 莫扎特 與完美只差一個音符的曠世神童
    在阿爾卑斯南側,這是一片和德意志息息相關的水土,那片標註著「奧地利」的區域。歷史上的德意志,就主要是在現在分裂為德國和奧地利的區域之內,這片土地那榮耀千秋的音樂讓人永遠沉醉。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在奧地利薩爾茨堡橫空出世。如果你想知道神童是怎樣的?那麼數數他的作品數量,聽聽他的作品之精妙,再看看他的數不盡的神奇故事吧。
  • 一部莫扎特的傳記電影,更是一個音樂巨匠在人間被摧殘的記錄
    這是一部莫扎特的傳記電影,更是一個音樂巨匠在人間被摧殘的記錄,又是一類人的縮影,他不是一個人,他是那麼多英雄的化身,他們讓人類的生活充滿趣味和色彩,卻又讓凡人們感到驚惶失措,他們的才華和性格造就了他們的成就,同時也讓他們陷入輪迴般的天才折翅的故事中。
  • 如何從神童成為大師——《遇見莫扎特》
    部分中譯作品包括《知識分子》《摩登時代》《喬治·華盛頓傳》《創作大師》《英雄》《時代的印記》《邱吉爾》《美國的歷史》《藝術的歷史》等。2016 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以表彰其在文學上的貢獻。正文部分只有180頁,主要講述的就是莫扎特從神童到音樂大師的美好人生。
  • 奧地利音樂神童——莫扎特
    「音樂神童」被譽為「音樂神童」的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於薩爾茨堡。其中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名字來自他的教父Joannes Theophilus Pergmayr,前兩個名字也來自莫扎特生日那天的聖人金口聖若望(Johannes Chrysostomos),中間的名字Wolfgang來自莫扎特的外祖父Wolfgang Nicolaus Pertl。
  • 音樂神童莫扎特35年精彩人生:「上帝時常在我前頭」
    來源/ The Guardian, medium.com, The Catholic World Report編譯/基督教今日報  林葶熙 編輯排版 /隨手君(ID:suishouchuanfuyinjun)在古典樂史上,不少音樂家留下不可磨滅的輝煌紀錄,創作不少優美歌曲,音樂神童「莫扎特」正是其中一位
  • 美歌小課堂 | 從電影《莫扎特傳》中看音樂視唱練耳的重要性
    ✎電影《莫扎特傳》是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湯姆·休斯克、F·莫裡·亞伯拉罕主演的一部傳記片,
  • 《莫扎特傳》:一部講述音樂天才的經典電影
    當時已在歐洲非常出名的莫扎特來到了維也納,他從莫扎特那裡聽到了真正的音樂,並深受振動,但同時也感到很受威脅。這位人稱4歲寫協奏曲,7歲寫交響樂,11歲寫大型歌劇的大音樂家莫扎特的音樂才華很快被皇帝賞識,皇帝讓他在宮廷演奏,為樂隊指揮。 薩列裡非常忌恨,尤其是在他看到莫扎特生活上放蕩不羈,極為輕浮後,他更覺得這是上帝的不公,上帝把最精髓的音樂天分給了一個他認為極為不配的人身上。
  • 音樂天才莫扎特,是一個永遠在跳躍的音符
    1791年12月5日,音樂神童莫扎特逝世,音樂界隕落一顆巨星。那一天,尚未完成《安魂曲》的莫扎特離奇死亡,35歲的音樂神童英年早逝,而其至今未明的死因也為他更添一份傳奇色彩: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面對世人質疑與宮廷排擠時的堅持與叛逆,成為了藝術作品最佳的改編對象。
  • 莫扎特——「炒作的神童」還是「音樂的上帝」?
    故而這些詮釋者會引導人們將視線集中到「神童」的傳說上。歷史上最驚人的傳說,是關於莫扎特「一次聆聽就記住了《求主憐憫》合唱曲」的記載。這個故事廣為流傳,但如果不進行深入分析,恐怕只能流於表面而無法體會其真正的神奇之處。大眾熟知的經過是這樣的:1770年4月中旬復活節將至,莫扎特父子來到了羅馬的西斯廷教堂。
  • 帶你解讀一代音樂巨匠《莫扎特傳》
    那一刻,「上帝之聲」莫扎特慘澹收場化為凡塵。32年後的一個雪夜,維也納精神病院裡陰暗悽冷。一個名叫薩列裡的老人不停地哀嚎著「原諒我吧,莫扎特!是我謀殺了你,願上帝寬恕我。」當晚他割頸自殺,送醫院後僥倖撿回一條性命。然而世人只知莫扎特,卻無人聽聞薩列裡。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哀,對此一直無法釋懷。傷愈之後他向神父懺悔,講述了自己暗害莫扎特的經過。
  • 音樂電影《莫扎特傳》,教科書般的音樂,把嫉妒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比我出生還要早幾年,音樂電影《莫扎特傳》 雖然基本上講的是一個嫉妒的故事 ,但是84年能拍出這樣的片子 ,真是叫人吃驚 ,莫扎特傳的音樂真的是很震撼人心。教科書般的劇本,教科書般的剪輯,教科書般的表演,教科書般的音樂,一個天才的隕落。
  • 【經典電影】很少被關注的藝術人物傳記電影《莫扎特傳》越哥說電影
    --莫扎特傳的劇情簡介 · · · · · ·--  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裡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
  • 《莫扎特傳》努力在天賦面前真的一文不值嗎?
    自幼學琴的躊躇少年,從莫扎特的忠實崇拜者,變成被嫉妒之火燒昏頭腦的劊子手。他就是被愧疚折磨一生的奧地利宮廷樂師薩列裡,年邁的他向神父懺悔,他曾用卑劣的手段害死了偉大的天才音樂家莫扎特……影片以薩列裡的講述開篇,翻開了音樂家莫扎特傳奇又短暫的一生。
  • 《莫扎特傳》:音樂是他的生命,成就了他短暫輝煌的一生
    莫扎特在音樂上的成就眾所周知,他是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創作了近600 部作品,在音樂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講述的莫扎特一生的《莫扎特傳》。影片最後,薩列裡坐在輪椅上禱告,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十惡不赦,他也為莫扎特的逝世有一絲愧疚,也為他的才華而動容,為這樣一個音樂天才的離去而惋惜,為他的天賦所感到遺憾。影片導演採用了一種中立的態度,去描述莫扎特的一生,沒有故意偏向誰也沒有特意的去吹捧莫扎特。影片的結構也是採用了名人傳片的經典方式,用追憶倒敘的手法,講述莫扎特傳奇的一生。
  • 《莫扎特傳》既生瑜何生亮
    198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莫扎特傳》就上演了「即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該片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湯姆·休斯克、F·莫裡·亞伯拉罕主演,以倒敘的方式講述音樂家莫扎特的一生。電影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1782年,年僅26歲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其絕世才華立即轟動了整個奧地利宮廷,同時也引起了宮廷首席樂師薩利裡的嫉妒。
  • 揭秘:音樂神童莫扎特。5歲作曲的真相?好運氣在18歲之前用光了
    音樂神童,不管是莫扎特,還是別人;必有人造的成分被揭秘人:音樂神童莫扎特;揭秘地標:奧地利薩爾茨堡市蓋特萊德街8 號,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判詞:莫扎特一生只有短暫的莫扎特的故裡,奧地利大主教的轄區:薩爾茨堡儘管沒有任何文字記錄:他是基於怎樣一個時間契機,腦海裡萌生出這樣一個偉大的推廣謀劃的?但後來一系列的市場營銷成績都無不證實:這是一個偉大的市場包裝方案,一步步將幼年莫扎特運作成世界音樂神童;即便是今天,莫扎特依然當之無愧於音樂史上無人匹敵的神童神話。
  • 英年早逝的「音樂神童」莫扎特最後一年
    1791年,莫扎特大概有預感,覺得自己的死期已近,有一個關於《安魂曲》傳說。在一個夏天的日子裡,穿灰色衣服的男人來找他,留下一筆訂金委託他寫一首《安魂曲》,什麼也不說直接就走了,傭人追出去要問名字,到外面已不見人影。莫扎特聽到傭人的敘述,認為灰色衣服的男人是地府派來的使者,所委託的《安魂曲》是為莫扎特自己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