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1-01-10 央廣網

文/朱虹

婺源,是我下鄉調研去過較多的地方,對於婺源,我是百看不厭,每次調研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驚喜。「中國最美鄉村」的迷人氣質是日新月異的,她的青山綠水、粉牆黛瓦,小橋流水、雕梁畫棟總是與時代同步,散發著迷人的芳香。

婺源

今年是朱子誕辰888周年,全世界研究朱子理學的專家學者、朱子後裔都格外關注。作為朱子故裡,婺源發揚「主人翁」精神,傾力弘揚朱子文化,這既是書鄉婺源的行動自覺,也是朱子故裡的文化自信。金秋時節,我再次來到婺源,參加婺源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聆聽朱子的聲音、探尋朱子的足跡,對一代大儒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如果說,青山環繞、綠水蕩漾,梯田花海、漫山紅葉是「美麗鄉村」無可替代的「顏值」;那麼,「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則是融入「夢裡老家」血液裡的「基因」,是婺源厚重底蘊、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

婺源是朱子故裡,其祖先世居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朱熹先生多次強調他是婺源人。朱子理學崇儒重道,是婺源人恪守不變的傳統。數百年來,朱子理學思想在婺源世代相傳,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景觀,湧現出了諸多理學名家,奠定了婺源豐厚的人文色彩。自宋至清,全縣考取進士552人,仕宦文人學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進入《四庫全書》,7位名人入選《辭海》,書鄉婺源文星璀璨、輝耀中華。

「歷數唐堯千載下,如公僅有兩三人。」南宋淳熙五年(1269年),宋度宗詔賜婺源為「文公闕裡」,和「孔子闕裡」並列,由此婺源被譽為「江南曲阜」,確立了北有孔子、南有朱子,泰山和武夷山雙峰並列的格局。這是書鄉婺源的至高榮耀,是婺源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9月21日晚,在以硯臺為舞臺、青山為背景、月亮為點綴的夢裡老家露天劇場,一場《闕裡金秋》大型演出閃亮登場。鄉賢篇、鄉風篇、鄉樂篇等精彩表演,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將朱子與婺源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全球首家朱子學資料庫上線、《朱熹書法全集》面世、徽劇大戲《朱子還鄉》發布……一道道豐富的「文化大餐」無不展現出婺源人對復興闕裡榮光的孜孜追求。

這個金秋,對於婺源而言,不單是農業的豐收,更是文化的豐產,城鄉處處再次掀起了「朱子熱」:不用說家家曬朱子家訓、處處辦朱子講堂、人人吟朱子詩詞;也不用說朱子中學揭牌、朱子文化講座……單是走一趟「朱子研學之路」,就讓人夢回千年,不知今夕何夕。

相對於觀看演出,享受「視覺盛宴」,我更願追隨朱子的腳步,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感受「心靈體驗」。

婺源的朱子遺蹟,主要以老縣城為中心,文公廟、虹井、廉泉、熹園、朱子一世祖墓、文公山等文化景觀,為婺源千年古城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賣點」。虹井位於朱家故宅,雖然青石井沿被打水繩索摩擦得「體無完膚」,但是朱熹先生父親朱松題寫的井銘「道寓斯人,如水在地;汲之益深,有味外味」依舊保存完好。朱子曾兩次回婺源,他走過的文公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美景。

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春,朱熹先生第一次回婺源,一到婺源就尋訪祭祀祖墓。當看到一世祖茶院公的墳墓破舊不堪時,朱熹先生心疼不已,並修葺了祖墓。在表弟程洵的陪同下,朱熹先生漫遊到婺源縣城東門舊城牆腳下,見泉水清冽,甘醇可口,遂揮筆在池邊題寫了「廉泉」二字。其時,已中進士兩年即將步入仕途的朱熹,以「廉泉讓水」的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清廉謹慎的心志。第一次返鄉,朱熹先生還在同鄉好友施伯州的陪同下,遊覽了婺源北部的靈巖洞。當逛到瓊芝洞時,朱熹先生詩性大發,在石壁上銘刻下迷戀故土的胸臆。時至今日,雖然部分內容已毀,但「吳徽朱熹」依然清晰可見。

闊別故鄉26年後,朱熹先生於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再次回婺源省親掃墓。第二次回婺源,朱熹先生踏上九老芙蓉尖(後稱文公山)掃墓,在四世祖朱惟甫妻程氏豆蔻娘墓地周圍,依八卦方位種植了24棵杉樹,寓「二十四孝」之意。朱熹受婺源縣令張漢邀請為縣學師生講學,為縣學藏書閣題寫《徽州婺源縣學藏書閣記》,還將自己所著的書籍贈送縣學。期間,朱熹先生與同鄉交往甚歡,並為同鄉題贈不少匾額、詩句,留下了千古佳話。

「行萬裡路閱婺裡山水,讀千年書沐朱子遺風。」這次,我有幸在婺源慕名拜謁文公廟、參觀虹井、遊覽廉泉、品味熹園,到朱子祖墓緬懷,踏上文公山瞻仰……足之所至,情之所生。踏上「朱子研學之路」,與一代大儒親密接觸,一種文化自豪之感油然而生。聆聽朱子文化,「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朱子的學術體系「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特別是,他合刊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稱為《四書章句集注》。元代以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科舉考試教科書,確立了朱子在中國教育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在即將邁入21世紀時,全世界很多人總結過去1000年裡最重要的歷史和文化代表人物,提到了五個人,其中就有朱熹。朱熹之於婺源,為徽州古邑名人文化、理學文化、廉政文化、書院文化、文章節義文化等寫下了無與倫比的一筆,為後人弘揚生態文明、引領研學旅遊等方面開創了一片天地。

20世紀80年代後期,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提出「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朱熹從十幾歲起就居住在武夷山下。在蔡尚思看來,泰山與武夷山就是中國古文化的兩大高峰和主要標誌;在中國文化史和教育學上影響最大的,前推孔子,後推朱子。如果說,整個中國文化史上有兩個集大成的人物,那麼第一個是孔子,第二個就是朱子。

婺源,因朱子而驕傲;江西,因朱子而自豪。令人欣慰的是,婺源人並沒有因朱子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而是奮發進取,努力保護綠水青山,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將朱子故鄉打造成為海外遊子的夢裡老家,中國最美鄉村。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基礎。離開了文化,「中國最美鄉村」就失去了支撐;有了朱子文化,「中國最美鄉村」更加生動傳神,為「江西風景獨好」點睛。我們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就要在重溫朱子其人其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傳承弘揚朱子文化,將朱子「存天理、道問學、尊經典、貴持敬、重官道、明家訓」等優秀思想發揚光大。

進入新時代,為更好滿足群眾對朱子文化的需求,就要搭建好一批載體,讓人們去感受「生活化」的朱子,讓朱子文化可看可讀、可親可敬,讓朱子文化浸潤人心、陶冶情操。當前,婺源緊鑼密鼓開展朱子文化品牌建設系列活動:實施朱子文化「六進」(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景區、進企業)工程;啟動朱子家訓、朱子祭祀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把朱子經典詩詞譜寫成適合各階層特別是兒童傳唱的歌曲;推進徽劇大戲《朱子還鄉》排演工作;鼓勵創作以朱子文化為背景,以朱子事跡為題材的文學、電視、電影作品等,進一步擦亮「朱子故裡」「文公闕裡」品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聆聽朱子、銘記朱子、感恩朱子,婺源實施了「一街、一園、一景、一院、一所、一刊」等朱子文化傳播工程,城鄉隨處可見朱子雕像,以朱子命名的學校、道路、橋梁等,處處盡吹朱子文化新風。在朱子故裡,一口古井、一處殘垣、一座石橋都有一個故事、一段傳說、一頁文章,朱子文化就像空氣一樣融入百姓生活,它與徽文化和諧共生、融為一體,不奇崛、不突兀,潤物無聲、謙遜低調。

在發展全域旅遊過程中,朱子文化大有文章可做。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化與旅遊相生共興、相輔相成。中外許多地方旅遊發展的經驗表明,旅遊與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遊產品就越精粹,旅遊吸引力就越強,旅遊經濟就越發達。依託「朱子故裡」「文公闕裡」品牌,婺源可以做好「朱子文化+旅遊」文章。以舉辦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為契機,通過「提煉一句主題口號、打造一臺演藝節目、出版一套文化叢書、推出一條文化線路」等,塑造朱子文化旅遊品牌,將極具吸引力、感染力的朱子文化特質展現出來,做好「媒體的嘴、名人的筆、網絡的傳播、百姓的口碑」等宣傳推介文章,使之在消費群體中形成「第一印象」,進而成為遊客出行的「第一選擇」。

當下,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斷增長,文化日益成為支配旅遊活動的精神支柱和旅遊經濟的重要引領。以文化為內容、以旅遊為平臺的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婺源走好「朱子文化+旅遊」之路,定能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文旅融合成功經驗,為建設「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貢獻更大力量。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行走婺源,但見「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但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的《朱子家訓》朗朗誦讀聲,讓我們解讀到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婺源方案」。

「美麗鄉村繡新景,夢裡老家織藍圖。」新時代,勤勞智慧的婺源人民以2967平方公裡的土地為紙,以傳承千年的朱子文化為筆,定能書寫朱子故裡錦繡華章,繪就文公闕裡美麗畫卷。

相關焦點

  • 朱子思想對婺源鄉村的影響有哪些?
    朱子思想對婺源鄉村的影響作者:畢新丁古代徽州婺源的這片土地,論地形地貌、自然氣候、山川河流等,並沒有十分顯耀之處。然而,北方三次戰亂的三次人口南遷,給這裡一度不納王租的土著三越人,帶來了農耕文明,又增添了儒家文化、書院文化、建築文化等等先進文化。久而久之,這裡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和諧景象。
  • 散文 | 徐可:在婺源,與朱子相遇
    按照熹園的規矩,我們每個人都穿上了南宋古裝,走進熹園,仿佛走進了歷史深處,親身感受朱子文化的獨特魅力。  熹園入口,牌坊上方正中寫有「文公闕裡」幾個大字。朱熹是集儒學之大成者,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影響很大,他去世之後,被諡為「文公」。入園門,回頭仰望,牌坊正中書有鎏金大字「玉德金聲」;「玉德金聲」一詞本是蘇軾用來讚美龍尾硯的,其實也正是朱熹高潔品格的真實寫照。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朱虹:婺源有禮
    、接收山越文化、吸納贛鄱文化;她從生產、生活、信仰到人生禮儀、歷史傳說、民間歌謠等,均深受朱子文化的影響,有著濃鬱的地方鄉俗遺風……沒錯,擁有這些鮮明特徵的,正是「夢裡老家、最美鄉村」婺源。千百年來,婺源「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蔚然成風,朱子文化融入婺源人的血脈,生生不息。婺源,「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境內千百個村落星羅棋布而聚族而居,由於受不同文化的影響,雖然「三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但朱子理學思想是婺源人共同的「精神密碼」。「孝順父母」「和睦鄉裡」「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等朱子理學道統,是婺源祠規祖訓共同的「名言警句」。
  • 朗誦: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提示:點上方↑↑↑花開心靈驛站一鍵免費關注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 80後法學博士杜志紅 : 普法蝴蝶飛入尋常百姓家
    80後法學博士杜志紅 : 普法蝴蝶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09-01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飛入尋常百姓家——裘緝木 李曉軍繪畫作品惠民展售
    飛入尋常百姓家——裘緝木、李曉軍作品惠民展售將於11月19日至25日在書畫頻道美術館隆重舉辦
  • 李榮浩的《麻雀》是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這是一個很「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衡量標準,無論是你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還是李榮浩的《麻雀》。去年底,在微信工作群裡和李榮浩聊到這張專輯的籌備進度時,他覺得還並沒找準要下手的點,只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創作的,是平凡百姓的喜怒哀樂,是小人物悲歡離合的生活心聲,所以先決定了用《麻雀》做第一支曝光曲目。
  • 新編婺源徽劇大戲《朱子還鄉》省城南昌精彩亮相,省市縣領導專家齊到場好評如潮!
    劇組合演留念       據了解,為慶祝朱子誕辰888周年,婺源縣歷時一年新編大型婺源徽劇《朱子還鄉》。全劇共分8場,由國家一級導演梅曉執導,婺源徽劇傳習所演員參演。該劇以國家級非遺項目形式呈現理學大家朱子的生平思想與人格魅力,契合時代發展要求,將極大助推婺源弘揚以朱子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旅遊+文化」戰略實施,實現婺源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1月26日上午,新編婺源徽劇《朱子還鄉》專家研討會在南昌召開。
  • 來福利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小時候,我們都讀過劉禹錫的《烏衣巷》,其中有這麼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藉燕子的棲巢,表達對世事變化無常的感嘆。
  • 「譯製+原創」並進 中國藏語片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新社西寧10月8日電 (記者 羅雲鵬)從說著藏語的孫悟空到格薩爾王被搬上動漫螢屏,如今在青海,安多藏語譯製片和原創動漫作品等正顯現出接駁並進之勢,「飛入尋常百姓家」。資料圖:西藏生活。家住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的華果說,「除了在電視上,現在通過金格桑等APP還能自己選擇不少喜歡的節目。」  近年來,《尋找智慧精靈》《藏羚羊》《格薩爾王》等不同風格藏漢雙語動漫相繼問世,使得取材於藏族本土文化的動漫形象開始「適齡化」發展,2016年首部《格薩爾王》系列動漫作品一經推出,便贏得不少「點讚」。
  • 【美文共享】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棵棵垂柳,舒展著它的枝丫,只只飛燕忙碌著築它的新家。看池塘邊的燕子啄起新泥,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築扎新巢。紫燕嬉戲楊柳依,風墜心房韻翠滴。舊時飛燕來相遇,今日思念泛舊憶。屋簷下,雛燕那嗷嗷待哺的畫面又浮現在眼前。
  • 靜心 | 《梁間燕》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梁間燕》,選自洪塵的專輯《梁間燕》,由壎和琵琶聯合演奏的,琵琶聲古樸,壎聲哀怨,音律穿越入耳,落入眼眸,聲聲入心。
  • 讓「時代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晉安鼓山鎮開展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及...
    10日上午,晉安區鼓山鎮黨委組織鎮機關黨員、晉安區檢察院、晉安區醫院、福興女子醫院、前嶼小學、小金星幼兒園、光大銀行、福建龍川集團等共建單位黨員志願者,前往融東社區開展「服務時代好聲音 飛入尋常百姓家
  • ...香榧「飛」入尋常百姓家 永康市特色經濟林綠了山野鼓了錢包
    為做農業和文旅融合發展的文章,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舟山鎮政府主辦方山柿文化旅遊節,讓各地遊客品嘗方山柿,體驗山區傳統風情,為農民增收。2015年,永康方山柿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方山柿是永康市首個獲得該殊榮的農產品。永康市林業部門還與浙江省林科院、浙江理工大學開展科研合作,有效解決柿子成熟期集中的問題。柿子還可以加工成柿餅、柿子酒等,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 「堂前燕」真正飛入尋常家!臺山努力「畫出最大思想同心圓」
    如何更好地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深入思考和著力解決的問題。臺山市委宣傳部創新理論宣講方法,以川島鎮為試點,創新開展「堂前燕」家庭講新思想理論傳播項目,讓校園小小宣講員化身一個個「小海燕」,把在校園裡吸收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理念,帶回家裡講給家人長輩聽,能在拉家常中知曉黨的創新理論、創新思想。
  • 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大喇叭「讓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飛入尋常百姓
    據支部書記宋飛介紹,為把黨的聲音傳遞給千家萬戶,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弘揚社會正能量,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村部「大喇叭」廣播時效強、覆蓋範圍廣、收聽方便的優勢,讓群眾聆聽黨的聲音,學習黨的政策,真正讓黨的理論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徵程,為未來中國發展制定了新綱領、指明了新航程。我們聽了很振奮,對未來充滿信心。
  • 舊時高門紅樓宴,飛入尋常百姓桌
    曹雪芹自幼隨祖、父生活在揚州,從小鐘鳴鼎食,耳濡目染皆為淮揚佳味,而《紅樓夢》創作以「聲色飲饌之幻」來演示人生哲理,對淮揚烹飪文化素材駕輕就熟,信手拈來皆成雅麗,令人嘆為觀止。當代紅學家馮其庸、李希凡先生推論紅樓菜當屬淮揚菜系,是高品位的飲食文化宴席。
  • 黨的創新理論飛入百姓家
    圍繞節目背後的文化內涵、思想價值和理論傳播意義,記者採訪了該節目的思想解讀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郭建寧、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經典釋義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郭建寧參加了第一季節目,他覺得這檔節目很有價值,「其價值首先就體現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方面,起了很好的探索和示範作用」。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品味一段古代貴族衰落史
    我們先來說幾個關於燕子的俗語吧:「燕子不進苦寒家」、「燕子富貴鳥,不落哀門家」。燕子和喜鵲一樣,在民間被視為一種很吉祥的動物。燕子築巢非常講究環境。能有燕子居住,這個家庭被視為有福氣。一個吵吵鬧鬧,不團結的家庭是吸引不了小燕子的,因為小燕子是一種喜歡安靜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