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表達的主旨,該劇根據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全劇也在圍繞救世主這三個字展開。一句話總結就是:只有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丁元英的酒席之上,即興做了一首詩: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鬥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席間丁元英的一首自嘲詩,看似無所指,實則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插進了那群文化人的心窩子,搞得他們瞬間無地自容,根本就找不到留下來的理由,除了立馬離開,根本就別無選擇。
丁元英的這首自嘲詩,就跟《天道》這部電視劇一樣,看明白的人,有種恍然大悟。而看不懂的人,就會跟馮世傑和歐陽雪一樣,穩坐席間無動於衷。
因此像這種類型的影視作品,就好比說更高級的哲人,只能獨處著。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導演敢拍,觀眾愛看,可是平臺不敢播啊。
就目前各大網絡平臺上能找到的《天道》資源來看,基本上都是被動過「刀子」的,能保留下來的內容,實則早就沒了完整版《天道》的神韻,經典片段,十有八九都不存在了。
另外電視劇不宣揚宗教,而是反思宗教。最離經叛道的是抨擊中國社會主流的家庭觀念,大多數中國人生兒養女沒有那麼高大上,實質是利益交換,最往深度思考,可能質疑當今政策。
劇中一直在著重提到的「文化屬性」一詞,在刪減版的《天道》中,根本就說不清道不明,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另外丁元英對傳統文化的自卑感,到底是因為什麼?「殺富濟貧」的殺招到底有多厲害?
他的「五臺山論道」之行,算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殺富濟貧」真正精彩的地方,是林宇峰在失敗之後的一些舉動,可是這所有的所有,在某些版本中全都被刪除了。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要刪除這些經典的劇情內容?有一句話解釋最貼切,內容過於真實,現實主義色彩太強,一旦出現廣義傳播,只怕會帶來某些「不良影響」,為了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大家都舒服,只有刪除了才安心。
所以與其說到這部作品的重播率不高,還不如說這部作品從第一次過審之後,就再也沒什麼再播的情況了,現在網絡上存在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二審或者多審之後的「殘留物」。
如果不是因為喜歡《天道》這部作品的鐵桿粉絲比較多,也不會出現一波「天道熱」的現象。曲高和寡,太過於有深度,難得一般人喜歡
電視劇為迎合播出,其中做了多處的刪減處理,但是書中的內容是全面完整的,內容也更加的深刻,在閱讀的同時可以加深和領域丁元英的智慧和思維方式。
《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是金融界十分受歡迎的一本書,這本書一直被大家稱為商業秘籍,這本書的作者豆豆也受到大家的追捧,除了這部小說外,她還有另外兩部,與這部同稱為「豆豆三部曲」。
三本書雖然講述了三個故事,但是他們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聯繫的,這一點在男女主角的關係和思想上都能體現出來,層層遞進,一脈相承。
書中給我們的啟示,當我們正處在窮困潦倒的時候,應該懂得堅守初心,當你完全走進書中時,跟隨男女主角的思維去考慮問題,你會發現思路變的清晰和明確。
所以說大家一定要讀一讀「豆豆三部曲」,領悟其中的真正「天道思維」,讓自己收穫成功,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