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角鬥士》的朋友,可能都會有點納悶,賢明的馬可.奧勒留,怎麼會選康茂德這個牲口繼承君位?答案很簡單,那是他親兒。
奧勒留24歲就成了家,婚後生了14個娃,活下來的有5個,康茂德是其中唯一的男丁。所以他完全不必像前面四個「賢君」一樣收養子做繼承人,直接把皇位傳給親兒就是了。
奧勒留執政的20年,是多災多難的20年,帝國不是發大水、就是鬧瘟疫,東方、北方都有外地入侵,內部又頻頻爆發叛亂。一連串的打擊,硬是把這位哲學男青年,掰成了個重病纏身的「武皇」。但是為了讓兒子平安繼位,奧勒留把責任都扛下來了。
身為皇太子,康茂德年少時就跟著父親週遊列省,奔波於各個戰場。被加冕為「共治皇帝」的次年,又被帶到萊茵河前線,參加對日耳曼蠻族的決戰。但老實講,這段經歷讓康茂德非常厭惡,他既沒有開疆拓土的氣魄,也不想把自己搞的像父親那麼累。說到底,他只是個貪圖享樂的少年。
所以,當奧勒留在179年去世後,康茂德馬上下令停止進攻,同時放棄了建立波西米亞行省的構想,並同兩大北方蠻族籤訂了和平條約,強行退出了第二次日耳曼戰爭。
該決定引起了元老和武將們的普遍不滿。要知道,為打贏這一仗,奧勒留幾乎把整個元老院、和帝國全部的精英將領,通通搬到了多瑙河軍區。而且戰爭進行的相當順利,眼看就要獲得全面勝利,在這個時候議和,那是多麼不自然、又多麼丟人的一件事?還有之前的努力和消耗,不是全都白費了?
但19歲的皇帝不在乎,在他看來,戰場就是鬼門關、榮譽都是虛名,與其接著受罪,他寧可抽身出來,早點回到羅馬享福。於是,在元老院的冷眼、和將領們的嘆息聲中,帝國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勝利,全部班師回朝。
不過客觀講,退出戰爭對羅馬也不是沒有好處。之後60多年,多瑙河邊境都沒遭到過入侵。少了戰爭開支,國家財政也恢復了正常。此外,康茂德雖然不作為,但先皇時代的洪水、瘟疫、饑荒等等,通通銷聲匿跡,國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整個國家的形勢還是一片大好,並沒有人因為籤了個「屈辱的篝和」,就非要把皇帝給宰了。
但是,在182年,執政兩年的康茂德遇到上了人生第一次暗殺危機,而且主謀居然是大他11歲的親姐——露西拉。
露西拉出生於150年,是奧勒留五個孩子中的老大。她14歲就嫁給了父親的「義弟」——副皇帝路奇烏斯,並受封奧古斯塔(皇后)。5年後,路奇烏斯病死,她又被父親轉手,嫁給了大將龐培亞努斯。
從堂堂皇后,降級成一個行省出身的將領之妻,露西拉非常的不爽。不過奧勒留還算仁義,知道女兒委屈,也就沒有取消她「奧古斯塔」的頭銜。
弟弟登基後,情況出現了變化。182年,有傳言說,她弟媳克莉絲庇娜懷孕了,即將受封「奧古斯塔」。新皇后一誕生,露西拉這個前「前皇后」馬上就會變成垃圾股,地位一落千丈。露西達又羞又惱,她覺得弟弟是在找自己的事、撕自己的臉。憤懣之下,他決定把康茂德殺了,換個新皇帝。
於是,大姐謀劃了一個相當沒腦子的暗殺計劃∶她首先勾搭上表兄馬庫斯.渥米狄烏斯,不光跟他上了床,還答應事成之後扶他上位。接著又選了一個刺客——克勞狄烏斯,此人是他丈夫的侄子,據說武藝十分高強,而且非常愚蠢。
之所以沒選丈夫做想像中的皇帝繼承人,是因為露西拉對這個土包子十分厭惡,不屑與其同謀。
某天傍晚,看完音樂劇的皇帝剛走出劇場,刺客便湊上前來,他不直接動手,反而大吼一聲∶以元老院的名義!喊完後還沒來的及砍,就被近衛軍當場拿下。元老院聞訊後十分懵逼∶關我們啥事?
險些被殺的康茂德不勝驚悚,而刺客的口供更讓他心驚肉跳,原來主謀不是外人,竟是自己親姐。結局是毫無懸念的,刺客與「嗣皇」馬庫斯被斬首,露西拉被流放卡普裡島,幾年後也被處死。經調查,姐夫龐培亞努斯與此事毫無關聯,躲過了一劫。
這場刺殺讓康茂德深受刺激,本以為自己深受萬民愛戴,結果一回頭就看見姐姐在身後磨刀。從此以後,這位21的皇帝變得越來越猜忌、多疑,很快走上了暴君的不歸之路。
殺了幾個主謀後,皇帝對刺客那句「以元老院的名義」念念不忘,他相信肯定還有漏網之魚。於是,近衛軍首領帕提魯諾首先遭殃,在一次「事故」中遭到殺害。
6名做過執政官的議員也被牽連,其中4人被殺、2人被流放。此外,康茂德的另一個姐夫坤提裡烏斯也遭到了懷疑,被逮捕後,未經審訊直接就宰了。這幾個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先帝的老人。
183年下半年,刺殺風波終於平息,而皇帝和元老院的關係也變得空前緊張,兩邊誰看誰都不順眼。本身康茂德對公務的興趣就不大,這麼一來,他更不願意拋頭露面。於是他把政權交給另一位近衛軍首領——佩雷尼斯來處理,自己則像萬曆一樣隱入深宮,不上朝了。
應該說,佩雷尼斯還是很能幹的,也非常負責。他早年間曾在龐培亞努斯帳下效力,後來又四處轉戰於各大軍區,作戰經驗非常豐富,50歲左右才被調進首都。
成為代理執政後,老哥們首先瞄上了北非的茅利塔尼亞地區。這裡經常爆發原住民的反叛,卻只有一個軍團的駐軍。為解決問題,佩雷尼斯沒有增加正規軍,而是大量徵召原住民做輔兵,並在星羅棋布的沙漠綠洲修建堡壘,將堡壘連接成多個防禦帶。同時,他又在邊境修了成片的城鎮、和四通八達的公路,由點及線,大大提高了軍隊處理暴動的能力。
184年,不列顛行省遭到了喀裡多尼亞蠻族的入侵,(就是蘇格蘭入侵了英格蘭)。蠻族們越過哈德良長城,重創了前來迎擊的羅馬軍團,指揮官戰死。敗訊傳回後,元老院震駭,他們想從義大利抽一個軍團過去支援。但佩雷尼斯不同意,因為羅馬根本就沒兵可抽,時間上也來不及。
於是,他火速將軍官馬薩魯斯從萊茵河調到不列顛,頂替戰死的指揮官。新將軍到任後,敗兵們青春煥發,馬上重整旗鼓將蠻族擊退,一雪前恥!
次年初,不列顛又生事變。卡萊奧恩軍團拒絕向皇帝康茂德效忠,還擁戴本部長官普利斯庫斯為帝,準備殺回羅馬、奪了鳥位。普利斯庫斯不幹、士兵們不依不饒,雙方陷入焦灼,叛亂一觸即發。
士兵們譁變的原因,主要還是不爽。因為歷代皇帝都有巡視軍區、籠絡軍人的慣例,先帝奧勒留在任時,曾親臨前線10年之久,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深受愛戴。反觀這個康茂德,上來後一直窩在首都,既不關心軍務,也不上朝理政,還殺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如此一個人渣,怎麼配得到他們的效忠?
察明原委後,佩雷尼斯認為該事件屬於「人民內部矛盾」,所以他沒有選擇動兵。而是派了一位「政委」,遠赴不列顛,做將士們的心理工作。咋談的不知道,但疏導完後,士兵們個個喜笑顏開,還重新舉行了對皇帝宣誓的儀式,事件圓滿解決(可能是既安慰、又發錢)。
這麼一路看下來,老哥們能力還是非常優秀的,而且非常務實。正是因為有他,康茂德才能舒舒服服的跟禽獸們肉搏。但佩雷尼斯的毛病也不少,主要是太狂,誰都看不上,尤其跟元老院不對付。像把馬薩魯斯調到不列顛這麼大的事,他跟誰都沒請示,直接就辦了。等蠻族被打跑了,元老院都還沒收到消息。
一次兩次,估計元老們也就忍了,連續五年都是這樣,元老們就不幹了。他們對佩雷尼斯的不滿開始表面化,兩邊經常在公共場合爆發衝突,互相指著鼻子對罵。時間一長,傳到康茂德耳朵裡的風言風語越來越多,他又起了疑心。
這時,一個叫安德羅斯的壞人出現了。他本是個服侍皇帝的被釋奴隸,算是個管家。地位雖然不高,志向可是不小。佩雷尼斯的權勢、地位讓奴隸大哥十分眼紅,很想取而代之。於是,他在康茂德跟前添油加醋的吹風,把佩雷尼斯罵成了一個跋扈、囂張、野心勃勃、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的權奸。
康茂德跟人接觸本來就少,對外信息幾乎隔絕,管家天天這麼說,慢慢他就都信了。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安德羅斯馬上發出最後一擊∶佩雷尼斯準備發動手下的10000近衛軍,把皇帝宰了,取而代之!
話一出口就把康茂德嚇得不輕,心說難怪佩雷尼斯老是那麼張狂,原來是起了歹念了。看來只要是離自己近的,誰都不能信啊。他決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趁佩雷尼斯還沒準備好,把他宰了!
186年初,一夥刺客襲擊了佩雷尼斯的宅邸,不僅他本人,連他老婆、妹妹和兩個孩子,全部死於非命。
第二天一早,代理執政被殺的消息就傳遍了羅馬,連元老院都大為震驚∶佩雷尼斯脾氣雖差,但也清廉公正、作風穩健,頗具政治才幹,無論如何也罪不至死啊。但康茂德不這麼看,他為自己又挫敗了一起「暗殺陰謀」而沾沾自喜,還給自己加了個新稱號∶菲利克斯,意思是幸運兒。
佩雷尼斯死後,代替他的自然是管家安德羅斯。在為期四年的執政生涯中,他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斂財。他把行省總督、法務官、治安官、執政官等官職全部明碼報價,公開出售。其中賣的最好的就是執政官,權貴們對這個共和國的「最高榮譽」趨之若鶩,紛紛慷慨解囊。190年,首都的「執政官」多達25人,真是丞相滿地走、王爺不如狗。
那康茂德在這四年中又幹了點啥呢?除了修煉武術,在187年,他又幹掉了兩個親戚,一個是他妹夫,一個是他姐夫,理由依然是「謀殺皇帝」。這樣,奧勒留的5個女婿已經被小舅子殺了3個,可見皇帝的被害妄想狂已經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此外,兩個近衛軍官被殺後,他對這個貼身崗位越來越不放心。四年間,近衛軍官的更換有如走馬燈,有了幹了5天就被炒了,最短的只幹了6個鐘頭。
皇帝瞎搞,管家也不甘示弱。在賣官鬻爵的同時,元老們也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正直之士被趕走,留下的多是些馬屁精。這夥人臭不要臉,竟尊稱安德羅斯為「元老院之父」。當了爹的管家倍受鼓舞,為創收,他又瞄上了另一塊金礦——糧食。
共和國時代起,羅馬就一直在搞公共福利事業,成年公民們每月可以領取30公斤的免費小麥。但這些麥子的質量很差,為填補需求,又出現了自由買賣的優質小麥市場。安德羅斯喪心病狂,居然把劣質小麥調到了市場上出售,導致免費糧食的供應量銳減,老百姓們一下就火了。
192年,公民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直逼帕拉蒂尼山的皇帝寢宮。望著群情激憤的遊行隊伍,康茂德險些嚇尿,連近衛軍都不敢輕舉妄動。這時,不知是誰出的主意,皇帝決定丟卒保車,他下令把安德羅斯推出宮外,然後從後面關上了大門……
像頭豬一樣被拖回羅馬後,安德羅斯很快遭到了處決,他貪來的金銀財寶也被沒收。為平息民憤,康茂德拿這些錢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競技比賽,並親自上陣,與角鬥士們一較高下。在群眾們歡呼聲中,他又獲得了一個新外號——角鬥士皇帝。
管家死後,康茂德也徹底放飛了自我。他終日沉溺於肉搏,和各路飛禽走獸一決雌雄。據說,他曾在鬥技場上手起刀落,砍掉一隻鴕鳥的腦袋;還頭頂獅子皮、手持狼牙棒,讓工匠們給自己雕了一座「標準像」,並以希臘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自居。
此時得羅馬政治,已介潰爛之極。上至官僚下至百姓,但凡有點良心的,都對皇帝嗤之以鼻、十分不爽。甚至有謠言說,康茂德根本就是奧勒留的兒子,先皇如此賢明,怎麼會生下如此一個孽種呢?一定是當年的皇后瞎搞,跟角鬥士通姦,才生下這麼個敗家子。
名聲爛成這樣,康茂德想不死都難了。
192的最後一天,皇帝從鬥技場回到寢宮,準備舒舒服服的泡個澡,明天接著上陣。情婦馬琪雅遞過來一杯酒,他沒多想,接過後一飲而盡,隨即走入浴場。剛進門,腹中就傳來一陣絞痛,正在納悶時,摔跤手納爾奇蘇斯突然衝上前來,狠狠鎖住了他的脖子。此時的康茂德渾身乏力、冷汗直冒,根本無力反抗。象徵性的蹬了幾下腿後,就被活活勒死當場。
據說,主謀除了上述二人外,還有康茂德的一個貼身侍臣。當近衛軍官雷特到來後,三個人就永遠消失了,他們的生死、去向、和行兇動機,至今都是千古謎團。或者,兇手根本就另有其人,他們仨不過是被滅了口的替罪羊。
當天夜裡,雷特將皇帝的死訊通報了元老院。聽說暴君死了,元老們馬上精神抖擻,一個個又成了正人君子。決定好新君的人選後,最高議事機構決定,對康茂德處以「記憶抹殺刑」∶即,把有關死者的文字記錄、塑像、發言、功績等等,全部抹殺,將其從公共記憶中除名,永遠釘在暴君的恥辱柱上。
但真正操作起來,議員們卻十分為難。因為他們發現,康茂德的一生,根本就沒什麼值得去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