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報告
12月10日0—24時
成都新增確診病例4例
累計採樣超過110萬人
完成檢測104萬人(數據截至12月10日18點)
這個龐大的檢測數字背後
是無數白衣逆行者們晝夜不停的戰鬥
我們在喧囂,他們在堅守
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會怕冷、怕熬夜、怕悶、怕生病
怕很多很多的東西……
只因一身白衣便離開自己的家
肩負使命守護這萬家燈火
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而已
這片星海為他們而綻放
這兩天科科看到一則刷爆的視頻
視頻是12月9日深夜成都某高校
5000多名師生一起打開閃光燈
為來校進行核酸採集的所有醫務人員送行
夜晚燈光揮舞,宛若一片星海
這片星海為這些白衣天使們而綻放
發生疫情,醫護人員們衝在最前面。
像現在正是成都最冷的時候,烈烈寒風吹著.我們有時還埋怨檢測隊伍太長,可他們往檢測點一站,就是一天的奔忙不停,而且採集樣本須謹慎小心,半分不容有錯。
我們都知道,核酸檢測採集樣本有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兩種,那到底是戳鼻子好,還是戳喉嚨好呢?
戳鼻子
戳喉嚨
一般而言,我們大多數人普遍對鼻咽拭子比較難接受,更願意戳喉嚨,也就是口咽拭子。
講真,科科也是很怕鼻咽拭子喔~進入鼻子,還旋轉,那感覺~~呃,有點酸爽。
但也有不少人說
鼻咽拭子比口咽拭子更準確
這是真的嗎
今天科科就跟大家聊聊
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有什麼不同
兩種咽拭子方法都是為了採集到咽部標本。那麼,科科先帶大家看看,兩種咽拭子是如何進行樣本採集的。
鼻咽拭子 是將採樣工具通過鼻腔進入的方法採集鼻咽部標本,採樣過程為取拭子兩支,將拭子分別置入兩側鼻腔,深度為鼻尖至耳垂長度的1/2,旋轉10~15秒。
口咽拭子 是將採樣工具通過口腔進入的方法採集口咽部標本,採樣過程為病人脫下口罩,張口發「啊」音,取樣人員用壓舌板輕壓舌面,將咽拭子在兩側咽扁桃體及咽後壁適當用力刮取數次,約持續10~15秒。
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副主任施國慶此前就明確表示過,如果規範操作,使用口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採集標本的方法,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是為了採集到咽部標本,進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以判定被採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
採集口咽拭子樣本時,當檢測者頭後仰,張口發出「啊」音,採樣者可以直接看見所要採樣的咽部位置,這就有效降低了採樣的難度,大家也更好接受。
但過程中,對口咽黏膜的刺激性還是存在,檢測者可能會出現刺激性乾咳、噁心,甚至嘔吐等反應。
採集鼻咽拭子樣本時,採樣者是看不見採樣咽部位置的,得依靠手部感覺到的阻力來完成採樣,不過對鼻咽黏膜的刺激性則相對較小。
過程中可能出現鼻部酸癢感,刺激打噴嚏,可立即用紙巾或手肘遮擋;鼻咽拭子採集後也可能出現少量鼻腔出血,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兩種採樣方式採樣時都會有不適感。
所以,檢測者需要配合採集人員,儘量保持放鬆、深呼吸。核酸檢測前後都需要注意手部衛生,及時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或免洗酒精擦拭雙手。
鼻咽拭子採集樣本時,採樣人員由於不能直視採樣部位,因而對採用人員的技術要求比口咽拭子要高一些,難度也更大一些。
同時,採樣人員與檢測者的位置沒有特殊要求,採集時可以站在檢測者旁邊,減少檢測者呼出的空氣對採樣人員的影響。
另外,在進行鼻咽拭子採樣前,檢測者需要告知採樣人員:1)近期是否有鼻外傷/手術史;2)是否存在嚴重的鼻中隔偏曲;3)鼻腔是否有明顯阻塞病史;4)是否有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
當然,這些以上病史並非絕對禁忌,但可提醒採樣人員,根據檢測者個人情況考慮是否更換採取其它方式獲取樣本。
口咽拭子相對鼻咽拭子而言,難度會低些、大家接受度也更高、普適性也更強。但採樣人員必須站在被採樣人的正前方,如果檢測者咳嗽,對採樣人員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險。
與鼻咽拭子相比,口咽拭子採樣有時會因為刺激性反應,較難達到規範性採樣要求。
加上,由於我們的飲食、飲水和吞咽動作,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咽部的病毒富集度,導致口咽拭子的陽性檢出率低於鼻咽拭子。
實際觀察和比較中,也發現鼻咽拭子病毒載量相對會高於口咽拭子。
當然,影響樣本陽性檢出率,還有其他因素,如採樣時機,通常病人發病後1周內採集的標本陽性檢出率高,而超過10天以後,由於咽部含有病毒的細胞濃度降低,檢出率也會隨之降低,一般沒有必要兩種採樣同時進行。
2020年這場疫情
無情地打擊我們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著
恐懼、成長、勇敢面對
疫情之下
我們看到的是無所不在的感動
和人與人之間熾熱的溫度
成都雄起,四川雄起
莫得事!我們穩得起!
原標題:《核酸檢測為何有的戳鼻子,有的戳喉嚨?》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