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

2021-01-10 齊魯晚報網

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

文/顧洪峰

時光的列車,伴我走過了五十六個滄桑歲月,有甘甜有苦澀,有悲歡也有離合,已到天命之年的我,經過歲月的沉澱,有了一些人生感悟。總是在想,人無論貧窮與富有,人生最好的時光,莫過於與父母生活的每時每刻,裡面有我童年的夢想,青春的豪放,有父親的關愛,母親的牽掛,有父親的教導,母親的嘮叨,有父親講不完的故事,有母親道不完的家常……

二十五前,父親被無情的病魔奪走了鮮活的生命,如晴天霹靂,讓我失去了自我,我心如刀絞,悲痛欲絕,我問天無聲,問地無語,只能飽受著生死離別的折磨,淚水在我的臉上一次又一次地滑過……

父親走了,可老人家的諄諄教誨還在,老人家的高大形象依然在,做一個善良的人,愛幫助別人的人,是父親對我最好的囑託,我會永遠在心裡銘刻,他那高大的形象和崇高品德將永遠在我的生命裡閃爍……

父親走了,母親健在,我要把對父親的那份愛,全部給予我的母親,讓母親晚年的生活,過得舒舒服服,快樂快樂。母親愛唱紅歌,我陪她一起唱紅歌,一首首紅歌,唱出了母親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熱愛,也唱出了老人家幾十年來渴望的幸福生活,我喜歡唱《母親》,我也愛唱《兒行千裡》,我把心裡話向老人家一一訴說,那甜蜜的笑在母子臉上一次又一次愉悅……

母親喜歡吃什麼,我就給她買什麼,可每當我把好吃的送到母親面前的時候,母親總是對我說,兒啊,別買了,省點錢,掙錢不容易。娘,您吃就行,兒子有錢。媳婦非常賢惠,母親喜歡吃餃子,媳婦時常會買來菜餡,娘倆有說有笑,不一會兒,熱騰騰的餃子就會擺在面前,說實在的,每當看見熱騰騰的餃子,我心裡總是美滋滋的,母親的臉上也會時常露出甜蜜的笑,看到母親滿面紅光高興的神態,我心裡會默默祝福母親長命百歲,多享幾年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與母親家人共同度過了一段又一段充滿溫馨充滿歡樂的幸福歲月……

二0一九年十一月的一天,無情的病魔,奪走了母親的生命,猶如天崩地裂一般,撕碎了我的心,我哭得死去活來,天天像淚人一樣,悲痛欲絕。看到我傷心的樣子,女兒忙走到我的面前,對我說:爸,奶奶走了,人死不能復生,如果能把奶奶哭活,我會陪你三天三夜。在女兒和家人的勸說下,我止住了悲聲,慢慢地恢復了平靜,與家人們一起料理了母親的後事,讓老人家入土為安,魂歸天國……

母親走了,可母親的血液依然在我的生命裡流淌,它像一股暖流,時刻溫暖著我的心窩,老人家的音容笑貌還在,她老人家的句句忠言依然在,會一直伴我一路前行,走過人生的歲月長河……

生日這天,讓我再次想起,再次想起,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

(2020年11月18日10點55分落筆)

【作者簡介】顧洪峰(男),德州市德城區人,網名:顧鄉往事。愛好文學,酷愛詩詞,並創作了《感動天地》《尋找自己快樂的時光》《難忘的時刻》《是誰創造了你》等許多作品,深受州城人民的喜愛。

壹點號真言貞語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散文:家鄉的那條河
    我的家鄉有一條河,東岸叫東小屯,西岸叫西小屯。我家在東小屯,緊挨河岸,很多難忘的童年記憶都和那條河有關。那條河何時形成,村中已無人知曉,只記得橫跨河面的石橋很有年頭了,曾有三塊乾隆年間的建橋石碑立在橋頭,如今早已不知去向。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曾給我講過,年景不好的時候,夜間來村裡搶糧的「還鄉團」經常從石橋經過,嚇得村民紛紛在河岸邊找地方躲藏。這是我對那條河的最早記憶。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時光|吳永麗:母親洗衣的那條河
    文/吳永麗我記事起就知道我家不遠處有條河。我家住東門,大人們都稱這條河為東門大河。1992年後,人們統稱整條河為府南河,其實準確的稱謂應是錦江。我知道的東門大河,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我家住在府河內,雖然大院裡有水井,但母親洗衣服更願意去河邊洗,我們幾兄妹有時也會跟著去。母親將衣服鋪在大大的鵝卵石上抹肥皂,然後搓洗,用捶衣棍反覆捶打,將衣服放在河裡拎幾下,繼續捶打,反反覆覆幾次,一件衣服就洗乾淨了。河灘上人少時,母親捶打衣服的聲音會在河灘上形成回音,「啪啪啪」,聲音清脆中帶著些許沉悶,一下又一下,傳到很遠,響徹長長的河谷。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小鎮觀音,那河那橋那思念
    離開家鄉多年,我卻總惦記著家鄉小鎮那條河、那座橋、那山那水。記載著我童年夢幻的橋,返璞歸真的童樂,縷縷思念總讓我去尋找那溫馨甜蜜的回憶。細細柔柔的炊煙籠罩著你,觀音深情的明眸掛念著你,睫毛被家鄉趕來的細雨打溼。我的思緒在飛。距離拉開思念的帷幕,驀然發現,其實心中的熱情從未淡化。
  • 《那人那山那狗》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那山 那人 那狗.那路 那情 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含蓄雋永的郵路深情——淺評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人們總是在歌頌母親,唱誦母愛的偉大,卻忽略了默默無聞的父親和那偉岸如山的父愛
  • 爬過高考那座山,趟過高考那條河,人生,便再沒有跨不過去的坎坷
    這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六月,北方的大地像個炙熱的火球,熱得人喘不過氣來,一場特大的洪水卻席捲南方,然而,這一切,對於在一個小縣城積極備考的我,卻微如浮塵,我沒時間沒精力也沒有渠道關注太多,我的世界很小,要麼勤奮努力不怕辛苦爬過高考這座山、趟過高考這條河覓得一片世外桃源,從此前程似錦,要麼回家結婚生子種田養豬度過餘生。
  • 散文丨父親的河流
    文丨張逸雲 父親回老家清水河的想法,從一開始就沒有改變。上個月初,一場大病,把這位93歲高齡抗戰老兵的生命,推到了死亡邊緣。夜半時分,他奇蹟般挺過來了,聲音微弱說:「老四,送我回去,就是死,我都要死在清水河邊!」 面對老父親乞求的目光,我答應待他病癒,一塊回清水河畔走走。 熾烈的陽光透過車窗玻璃,落到父親那張散落老年斑的臉上。
  • 湖北民警懷念兒時母親河 創作出版《那條叫清江的河》
    徐曉華創作出版的《那條叫清江的河》 姚舜 攝中新網恩施9月3日電 (蘭豔 姚舜 劉璐)日前,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民警徐曉華創作的《那條叫清江的河》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獲2017年中國作家協會少數民族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 散文丨母親
    母親在我的心目中是個結實健康的人,就連左鄰右舍的鄉親們都說她性格開朗身體好。從我記事以來,父親在外工作,家中大小事都由母親一人操持。可是,就在我們子妹三人成家立業、有了不錯的工作時,她卻因一場大病離開我們了,母親去世時只有不到50歲。母親得病的時候就是現在這個時候,正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過新年的時候,但那年春節我們家裡陰沉沉的,沒一點年味。
  • 本土電影《那人那山那狗》的影像文化解讀
    本文主要根據所學的《文化人類學概論》知識進行闡述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關鍵詞:文化人類學;美學;文化生態學     《那人那山那狗》改編自彭見明的小說《那人那山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一部感動無數人的國產良心電影--《那山那人那狗》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間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間郵路上的故事—《那山那人那狗》。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那山那人那狗》:一條狗兩代人,純美真摯令人嚮往
    在這些電影中,有一部電影並非大製作,但它所呈現的淳樸親情和秀美風光,在21年後的今天看來,仍十分令人感動,能看到它我覺得很慶幸,它就是——《那山那人那狗》。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見明同名小說,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陳好等人主演,以上世紀80年代湘西農村為背景,講述了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接班的兒子走一遍郵路的故事。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132部·《那山那人那狗》(1999)
    電影改編自一部獲獎的短篇小說,真實的故事平實簡單,像一篇唯美、溫馨的散文,父子之情,郵遞員山民之情,人與動物、大自然之情,觸動人心。講述的是一段關於子承父業的故事:一名湘西山村的老郵遞員,因腿腳有疾提早退休,為了保證這項工作更妥善地得以交接,他選擇把自己的工作交給自己的兒子,他的兒子接替了他。
  • 《那山那人那狗》:滿滿的詩意
    《那山那人那狗》名字就有滿滿的詩意,這部戲裡並沒有太多人物交談較多是男主旁白,和鏡頭的運動來表達人物的情感。這部影片富有意境之美,這其中重要的畫面留白,與意境的創造有巨大聯繫。01影片開頭的三個空鏡頭,一個遠景的全景鏡頭以及兩組由左向右的緩慢移動的短鏡頭讓我們知曉了主人翁的工作,一系列快速連貫的整理動作喝嶄新的信件與報刊、破舊的包囊布襯託出父親的敬業精神,一個郵遞員對信件的精心呵護,對整理信件業務的熟悉。
  • 《那人那山那狗》觀後感
    這部影片講述的在一個深山中,他的父親是一個郵遞員,送了大半輩子的信,因為長期不在家,所以和兒子缺少交流,兩個人之間其實存在著一些看不見的裂縫。他的父親年紀大了,所以馬上就要退休了,他就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他的兒子。他面對兒子第一次出去送信的時候,千叮嚀萬囑咐,還帶了經常在他身邊陪伴他的一條狗,踏上了送信的這條路。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條後川河
    (不考慮最終所得相同) 所以一度感覺松子是因為得到的愛太少太少,所以任何愛她都拼命地追求,哪怕那愛裡摻雜了多少其他的東西,她不在乎,只要能有那麼一點點愛,她就可以開心到唱起歌來。 直到看到電影快結束的地方,她要那些中學生在晚上回家,她心裡仍然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