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家社會企業素食餐廳
走進全港第一家社會企業素食餐廳,聽障員工為顧客下單、做菜時,面上總是掛著陽光般的笑容。他們的世界很寧靜,卻不黑暗。在聽不到的世界裡,是一個又一個窩心的故事。在灣仔區一幢商業大廈內,開了一家叫「樂農」素食店,這是全港第一家社會企業素食餐廳。它是由「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即「明星足球隊」)慈善基金髮起的社會企業,宗旨是協助聽障人士融入社會。而「樂農」的計劃背後的策劃人其實是大家熟悉的掌門人曾志偉、三嫂戚美珍,構思發起人是一位叫Shirla的女士。
樂農的幕後「老闆」,是曾志偉任主席的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慈善基金,不過老闆規定不能收取任何薪金,甚至可能要倒貼。而曾任明報《男人廚房》一版的素食主持凌浩雲擔任軍師。凌浩雲本身的正職是社企顧問,專為社會企業申請人提供協助,他說:「所有慈善團體均可向政府申請社企基金做生意,社企的理念是助人自助,既要協助弱勢社群,也要賺取基本的利潤作營運。」如社企賺到錢,只能留作營運基金,或做慈善用途。
「樂農」裡頭是清一色的木桌椅,以綠色為主色調,身處其中感覺與自然非常接近。店內有一面非常大的窗戶,陽光穿過窗戶照進店內,遠望是新舊交融的灣仔老區,店鋪的選址正配合了「樂農」的宗旨──讓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也可以到來的平靜之地。
豎起拇指,給予支持
由於政府提供的資助額有限,而且資助期只得兩年,社企要自負盈虧,萬一生意不如理想,便要由慈善團體包底或結業,因此審批過程嚴謹。如樂農便要經過一年的多的諮詢及審批後,才由民政處通過撥款。
樂農目前聘請了六名聽障人士,其中一人負責廚房清潔,兩人在廚房工作,三人在樓面任侍應。負責樓面的Candy,為記者下單,記者指著餐牌上的菜式,Candy記下來,然後以輕觸式熒幕將Order輸入便成,全程根本不用交談,如想給他們加油,只需豎起一隻大拇指,聽障員工看見後,不論工作多忙,總會以微笑作回應。每位聽障員工均身穿綠色制服,而每張餐桌上都放了紙牌給食客溫馨提示,期望給予聽障員工更多包容和耐性。
現場所見,本來匆匆忙忙的香港人,也變得有耐性和包容起來,遇到餐牌上不明白的事情,才向身穿紅色制服的健聽員工求助或查詢。不心急浮燥,不是更可享受到食物的真味嗎?在廚房內,兩位聽障員工由大廚麗姐領軍:「兩人都懂得唇語,因此溝通其實不是太大問題,反而兩人都是生手,初開業時比較慢,但他們好專心同勤力,學習很快上手,我也在他們身上學了一點手語。」如慈母講述湊仔經般的麗姐笑說。
講究「素」質,不添味精
社企要自負盈虧,一家素食店,還是要以素菜品質先行,「樂農」的經理Raymond說:「瓜要有瓜味,菜要有菜味,因此我們不用素肉或味精,儘量做到原汁原味。」因此在樂農不會吃到古靈精怪的素魚生素牛扒,瓜就是瓜,菜就是菜。午餐收費平均40至45元,晚餐視菜式而定,一般菜式約50多元起,而樂農更推出十位起的素食私房菜,每位150元,兼顧不同客路。採訪的尾聲接近下午五時,這是聽障員工Paul最期待的,因為是所有員工歡聚的用膳時間,看見他們以手語交談,有談有講有說有笑,吃一頓素食,也是一趟窩心的靈性之旅。
可圈可點
在suiis新聞上有這則「港星曾志偉開素食餐廳作公益」報導,可能一般讀者只看到又一個明星開了餐廳來做公益,而且是素食的,但其實,這個香港的案例有很多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
首先,是主要投資者想要開素食餐廳的想法裡,隱含他對素食的認知,包括「美味」、「清新」、「健康」、「變化多」、「環保」等,十分正面地肯定了素食的價值!接著他強調餐廳的環境是「優雅」、「舒適」,可以得到「心靈上的寧靜」,也將素食用餐環境的營造,一舉跳脫民眾的刻板印象,而走進現代潮流與創新裡。
與公益的結合,使素食餐廳的形象更為加分,該店標榜為「香港第一間公益素食餐廳」,服務生皆由聾耳人士或二度就業者擔任,但這個「官、商、民」的合作,其實真正的關鍵不是商(名人號召集資),而是官(政府補助計畫),即香港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的「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畫。
該計畫是為了推動「可持續」的地區扶貧工作,特別是協助社會上的弱勢「自力更生」,希望「提升可僱用人士的技能和就業能力」,而非給予福利或短期救濟,讓弱勢者可以「更有效地融入社區」。(全文請參考「夥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畫網頁)
計畫的最高補助金額為300萬元(港幣),限民間非營利組織才能申請,於是,樂農餐廳透過「香港影視慈善基會」提出企畫書,成功得到200萬的補助。當然,臺灣政府單位想必也不乏這類補助計畫,民間組織投入弱勢協助的力氣也決不亞於香港,但由名人發起、整合商業與媒體資源進來一起做的,則明顯少見,更何況是素食餐廳。
臺灣也曾有過以援助非洲兒童為主的公益素食餐廳,只是單兵作戰很辛苦,沒有名人加持,也沒有非營利組織斡旋,更遑論政府單位奧援。反觀香港餐廳案例,其發起人不但號召演藝朋友共同出資,並已表示將來餐廳經營穩定後,若有盈餘將會再投資開分店,幫助更多的朋友。
由影星曾志偉和戚美珍有份合辦的社企素食鋪「樂農」,位於灣仔修頓球場對面的樓上鋪,賣點是「三餸一湯,白飯任裝」,聘用了6名聽障員工。試業僅一個月,不靠明星作招徠,以好手藝做賣點,每日照樣客似雲來。
記者在平日的午市到訪,餐廳食客坐滿,經理Edmond淡淡然說:「今日最少人,很多時候都要排出門口等位。」由於有政府資助200萬開業,每月基本開支40萬元,料數月後便可回本。不過,業主只肯籤約兩年,現時最怕滿約後大幅加租。
其實灣仔食肆林立,但他們已經站穩住腳,皆因客源廣泛。除了在寫字樓區有大量生客「搵食」,在素食者、佛教徒的世界,每開一家素食店,消息便很快傳開,加上員工能用手語溝通,對全港3萬名聽障人士亦具吸引力。但最重要的是,食物本身好吃。
大廚麗姐拿手住家素菜
「樂農」的大廚麗姐,一家三口,原本在附近的太原街經營齋鋪10年,有不少街坊捧場客,由於市區重建被逼結業。在經朋友穿針引線下,跟20多歲的女兒加入這個大家庭。
年約50歲的她擅長做住家齋菜,最拿手的菜式要數南乳齋煲、流沙餃、豉汁炒麵、咖喱炒米粉、煎蓮藕餅和雙耳秋菊,坊間齋鋪的假魚、假豬排,菜牌上統統欠奉。午市「三餸一湯」套餐40元,分量較一般茶餐廳少避免浪費,但亞麻籽糙米飯無限量添食,至於晚市主打的私房菜需提早預約,人均消費60至150元。
經磨合相處融洽互相關懷
煮餸駕輕就熟的她,跟聽障人士合作,成為唯一的困難,過程中亦發現有不少誤解,「當初以為他們都很暴躁,做事會不小心」。但試業一個月,又改變想法:「我不會手語,有些同事不會讀唇,剛開始要較長時間解釋,合作時間長了就沒有問題。總之有心就不要計較。」「樂農」提倡傷健共融,員工間的相處並不流於口號,有「一家人」相處帶來的窩心,麗姐說:「他們知道我生病,會猛叫我停手休息,但如果他們不舒適會叫我不要擔心。」她自言開心和滿足:「我當這盤是自己生意去做。」
幾個街坊排隊等麗姐落場打牙骹,惟有轉而跟聽障員工訪談。坐在對面的新新,今年32歲,架上眼鏡、頭戴漁夫帽,一表斯文,跟時下年輕人沒有兩樣。坐在身邊協助解話的Ed-mond指,他們是最受忽視的一群,偏偏比有形的殘疾更受歧視。
聽障員工:好開心好感動
餐廳的名字,「樂」意指開開心心,「農」則取自聾的諧音。之前從事處理人際關係的Edmond謂,聽障人士是被忽視的一群,敏感度較高、容易焦慮,保持良好的朋友關係很重要:「他們不喜歡被人叫做聾人,所以這種叫法是種尊重。他們不喜歡受助,感覺沒有自尊,他們需要的是平等。」
政府透過「夥伴倡自強」計劃支持由香港影視明星體育慈善基金申辦的「樂農」,高官、明星私下紛紛踴躍捧場。記者相約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試菜的下午,就巧遇了特首辦主任譚志源和一眾同事。她趁餐廳新開張,短短一個禮拜便有四餐在這裡開飯,向各方友人硬銷這家社企。她建議大家見到身穿綠色制服的聽障朋友,不妨豎起大拇指表達支持和鼓勵。
地址:
電話:
我們都是平等的
「樂農」的宗旨是幫助聽障人士融入前線工作,William說:「往日聽障人士多是做不用與人溝通的事,例如文員或洗碗工,我們是全港第一家起用聽障人士的餐廳。」
聽障員工以往在社會就業時經常遭到歧視和欺凌,巨大的心理陰影使得他們對外界非常有戒心。「樂農」初開業時,他們很害怕面對健聽的客人,總是擔心會被人瞧不起,被當作「另類」。不僅如此,最初聽障員工和健聽員工曾有過「河水不犯井水」的隔閡,連吃飯都分開吃,互不往來。
「所以我們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適應。」一開始,助理Jacky看著聽障員工在客人面前戰戰兢兢,總想出手想助,卻只能強忍住。自從基金會總幹事William上任之後,更規定所有員工要一起吃飯,借吃飯的時間互相溝通聊天,建立友誼;一起為過生日的員工慶生;放假就組織集體活動。
「我們不斷鼓勵他們要有群體精神,建立自信,加上客人的體諒,讓他們漸漸邁過心理難關,有信心應付日常工作。」Jacky說。
「慢慢,同事間就變得像一家人一樣親密了。」William起初不懂手語,但後來發現,手語和一般身體語言沒什麼兩樣,不過是表達方式相異,「關鍵點是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要求健聽員工都要有助人的心,光是想打一份工的人我們是不會請的。」
開業大半年,現在已有10名聽障人士在「樂農」工作,除了總幹事和助手Jacky外,樓面全部都是聽障員工。「現在他們對自己很有信心,可以獨立與人溝通,自己應付客人點菜。」全面電腦化也是讓聽障人士獨立工作的成功原因,樓面全部用電腦入單,廚房按單處理,員工彼此只需要閱讀電腦上的資料就能溝通,也減少了出錯的可能。
「現在我覺得聽障的朋友和我們一點分別也沒有。」William笑道。
特色菜品
William說,「樂農」的食物做得出色,招呼周到,這才能證明社會企業的出品和服務素質也可以達到高水準。「樂農」的廚房除了有健聽的大廚坐鎮,還有兩名聽障的員工作為幫廚。因為他們的勤奮好學,大廚一直傾囊相授。剛剛開業不久,他們就為「樂農」奪得了灣仔區的美食獎。
樂活生命人物訪談節目之「明星素廚」
歡迎投稿、薦稿,建議、合作,留言可直接回複本微信。
樂活生命(EARTHLINGS IN LOHAS)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及方式,我們希望通過實踐這種生活方式,以保護我們的動物朋友和這顆美麗的星球。我們相信行動促成改變,把快樂、自由、愛與和平分享給每一個生命。
這裡,我們分享各式各樣的能量資訊,歡迎你的參與,與樂活生命一起以開放的視角重新觀察這個世界。
我們的新浪微博@GAFA樂活生命
QQ:2470866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