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網癮少年」: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

  調查發現:不少孩子網絡成癮,是為逃避現實中的各種壓力

  網絡成癮的孩子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家長和社會習慣從成年人的角度去評判猜度,卻很少傾聽「網癮少年」的真實想法。

  近期,記者採訪了近10名有相關情況的青少年,超過一半的孩子表示,所謂的「網癮」,是他們逃避現實壓力的一種方式。

  早在2005年,本報就有《部分孩子被家長「逼」進網吧》的報導。該報導援引專家當時的最新調研結果,指出不良的家庭關係模式已經成為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重要導火索。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夾擊」下,因承擔過重學習壓力,尋求心靈解脫的孩子們被「逼」進網吧,借網消愁。

  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10多年過去了,通信技術的巨大進步,使人們接觸網絡更加便捷,也使網絡客觀上對孩子們的誘惑更多,網絡成癮的孩子也不需走進網吧,一部手機隨身,可立即進入「成癮」狀態。今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指出,有一半的孩子在嚴重依賴網絡的背後,有與父母的關係、學業、注意缺陷障礙、焦慮或抑鬱等問題。據統計,全世界範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病率是6%,我國則稍高,接近10%。

  ——題記

  奪過手機,啪的一聲,手機碎裂,失去手機的小徐,一氣之下選擇離家出走……

  今年春節前,父親看到正在念高二的小徐拿著手機玩遊戲,加上發現他早戀了,氣不打一處來,與兒子發生衝突。

  小徐與父母的關係也隨之碎裂。他選擇離家出走,白天打零工,晚上去網吧,偶爾回家。父母找到他,越教育,小徐越反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很煩他們,他們說的話我是不會聽的」。

  通過長時間的聊天,小徐對記者有了信任,才說起自己的「身世」。他曾經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在廣州打工,他與爺爺奶奶在南昌生活。作為家裡的長孫,爺爺對他格外溺愛,退休金的三分之一都花在他身上。

  直到上小學二年級,父母才回來照顧他。小徐告訴記者,父母突然回家,反而讓他不適應。一方面,父母對自己的成長並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另一方面,他們只關心成績,成績不好便打罵,粗暴的教育方式讓他難以接受。

  小學和初中,小徐還能妥協,可是到了高中,實在無法認同父母的理念,親子關係就此破裂了。

  「我沒有網癮,就是個人的自控力比較差,不願意面對父母。」小徐解釋說。

  採訪中記者發現,這群青少年有兩個共同點:其一,孩子被父母認定存在「網癮」,他們卻否認;其二,社會變化很快,孩子迅速長大,可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卻相對停滯。一旦雙方關係惡化,孩子選擇逃避家庭,最「便捷」的渠道和手段就是沉迷網絡。

  曾是留守兒童:只有做主播,才能找得到朋友

  精瘦的小熊眼神流露出憂鬱,雖然不到14歲,但是他說話腔調像是成人,無所謂中夾帶著點江湖氣息。他說,父母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幾年前自己生日當天,父親從外地趕回來,一家三口團聚吃完生日蛋糕,父親就與母親離婚了。

  他「在父母的吵架聲中度過童年」。小學的課程簡單,他的成績也不錯,到了五六年級,就不再理會父母的爭吵,拿起手機打遊戲,選擇與世界隔離。到了初中,他的成績從班級前幾名跌到了倒數,如同對生活的信心,一落千丈。

  在父母眼裡,他是典型的「網癮少年」,放學回來後,做完作業,睡一覺,一兩點起床玩手機,玩到三四點,再繼續睡覺。

  耳鳴、眼花、精神萎靡……長期透支健康,身體亮起了紅燈,小熊也知道這樣做法不妥當,可是為什麼這樣做?他給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理由——賺錢。

  「做遊戲直播賺錢,我想要儘快獨立,我並沒有網癮。」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個月下來,一般有幾百元、多則有1000多元的收入。

  其實,小熊父母的經濟條件並不差,父親是公職人員,母親也有工作,平時跟著奶奶生活,日常開銷也無需他操心,為什麼他對金錢如此渴望?

  「賺錢是為了借錢給朋友。」小熊說,父母離婚後,學習成績不好,隨時會被父母打罵,在家裡他並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找不到知音」。說到這裡,他止不住地啜泣,繼而大哭。

  「這個社會很現實!自從我學習成績不好後,學校裡的朋友就少了。」他說,儘管他知道用錢買不來朋友,一旦不給錢,新結識的小夥伴就會散去,友情不會長久。但這種暫時擁有朋友的感覺,他也很看重。

  與上學相比,遊戲主播的角色更加吸引他,有成百上千人聽他解說,還有人給他刷禮物,有人關注,有人讚美。虛擬的場景,讓他覺得很有安全感,也很溫暖。

  生活的意義在哪裡?對讀書並無興趣,他給自己設計的出路就是從事主播行業。他說:「做主播緩解了我的壓力,可以放鬆聊天,還可以賺錢,滿足了。」

  如果父母態度改善,能否再好好學習?小熊面對此問題,沉默了一會兒回答:「我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外人會誤以為,沉迷網絡的青少年心態會比較幼稚。其實不然,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就如小熊一般,心思很重,非常敏感,甚至表現出超過年齡的成熟。歸根結底,留守兒童的生活經歷,讓他們長期缺愛。

  應試教育下的孩子:不知如何處理微妙的情感問題

  帥氣的胡寧寧話不多,喜歡笑。他是西南一所知名高校的大學生。在家長眼中,他擁有典型的「網癮」症狀。他說,大一時開始曠課了,之後聽不懂課程,就在宿舍打遊戲、看動漫。

  在深入交流時,他透露心中隱秘信息——他是同性戀者。遇到的「網癮問題」,也源於大學期間一次失敗的同性交友。

  「我在青春期時,就發現自己喜歡同性,當時特別害怕,覺得這樣不對,就不斷壓抑自己。」胡寧寧說,初中學習節奏緊張,也沒有多想此事。

  到了大學,胡寧寧加入了同性戀者交友群,在裡面認識了一名大三的學長,開始交往,後來兩人租房同居了,「我經常發小脾氣,在一起半年,經常吵架,最後分手了。」

  他說起這段感情,之後的一年多時間,他都沒有走出來,等待過挽回,也考慮過自殺。沒有傾訴的朋友,他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只好以打遊戲逃避感情的失敗。

  沉迷遊戲、不上課,老師也試圖勸說,無果,只得叫來家長。後來,他選擇休學一年。

  「我與父母的關係特別差,常常發生衝突。」胡寧寧說,白天把自己鎖在屋裡玩遊戲,他最受不了的就是父母的嘮叨。

  他覺得父母有功利的一面,以前,只要求自己學習成績好,考上大學,就能改變命運,其他的一切都無所謂。不用他碰家務,也不許和成績差的同學交往,只要他埋頭學習,一切就好。

  面對功利的溺愛,他也會用優異的成績來取悅父母。無形之中,他發現自己付出的代價是生活能力低下,感情問題上脆弱得不堪一擊。與其說他感情失敗,不如說他身上缺乏基本的抗逆力。

  在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支起了溫室呵護他,可換來的卻是他對父母的痛恨。

  父愛缺失的孩子:好奇異性的追求

  15歲的浙江女孩羅曉說:「如果不化妝,活著就沒有意義」。她身材高挑,看起來十七八歲的樣子。她5歲時,父母離異,此後就跟著外婆生活,在家人眼裡這是個難管教的孩子。

  她的最大樂趣在於,化好妝玩直播、錄小視頻、與朋友互動,還喜歡喝奶茶、逛街、去KTV唱歌,讓她受不了的是去學校,覺得太無聊。

  有一次,母親著急了,把她反鎖在家裡,勒令不許出門。羅曉實在憋不住,從窗戶爬下了四樓。「壞女孩」,是別人曾經給她貼上的標籤。

  社會上不少男孩追求羅曉,她說,「這是幸福的事情」。她選擇愛情的標準很簡單,喜歡會照顧人的男孩,還必須要長得帥。

  13歲那年,羅曉第一次和男孩發生性關係。數了數,交往過的男孩已有20名左右,長則兩個月,短則一兩天。談到這裡,她的表情並沒有顯示出任何羞澀。

  與母親的衝突最終爆發了。母親找了一幫朋友,把羅曉截住,拉著她要離開。羅曉沒有同意,母親哭著求她「別在外面鬼混了」。羅曉坐在車裡,情緒也崩潰了,衝著開車的朋友大嚷,「別管她,撞過去!」

  羅曉知道母親不容易。但父母離異後,父親再婚,根本不管她,母親忙於生意,見面機會很少,每天給她100元零花錢。她與父母從來沒有談心的機會,感覺不到點滴的溫暖。

  在內心深處,她對母親的管教並不認同,比如母親不讓她蹺二郎腿,「她自己卻做不到」。羅曉也嘗試質疑,母親給他的回答:「大人可以,小孩不允許。」

  羅曉卻不以為然:「她對我的要求,自己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我做到?」

  沉迷網絡的女孩幾乎有共同的生活體驗——爸爸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愛,加上缺少社會支持,他們抱著好奇的心態與男孩接觸。她們對愛情的認識模糊不清,模仿成人的方式尋求來自異性的關懷。(記者 章正)

  (本文出現的名字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網癮少年林俊傑在網吧被「抓獲」,除了他,娛樂圈還隱藏著多少遊戲高手?
    其實,林俊傑金曲歌王之下,一直隱藏著網癮少年的另一面。他一直是資深的遊戲愛好者,尤其是dota。其實娛樂圈的網癮boy,除了林更新之外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另一位金曲歌王周杰倫(是不是唱歌好的,遊戲玩的都棒?他喜歡打遊戲到什麼地步呢?自己親自組織了一個j戰隊,網羅了一批遊戲高手為自己打天下。
  • 約架、比胸大、逼閨蜜唱《年輪》,趙麗穎為何突然搞事情?
    本以為她就捧個場、賣個萌沒想到這娃一點都不按常理出牌進直播間就狂刷了二十多條彈幕,「唱《年輪》!!!」baby也是網癮少女中的戰鬥機啊~對遊戲到了熱愛的程度,到哪都想玩兩把~~說到去網吧玩遊戲前幾天林俊傑就被網友在網吧「活捉」了
  • 約架、比胸、說渾話…看貴圈網癮騷年日常笑到肚子疼
    賣個萌沒想到這娃一點都不按常理出牌進直播間就狂刷了二十多條彈幕「唱《年輪》!!!」baby也是網癮少女中的戰鬥機啊~對遊戲到了熱愛的程度  到哪都想玩兩把~~說到去網吧玩遊戲前幾天林俊傑就被網友在網吧「活捉」了
  • 十年網癮一輪迴
    因遊戲而悲傷的家長,也最早在大城市出現,就和最早的網吧一樣。最早的網吧不禁止孩子入內,但與之後幾年相比,還算不上孩子的天堂。對非核心玩家尤其兒童來說,網吧本身作為新生事物的距離感,以及「藍極速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足以令網吧本身值得懷疑。正因如此,此時多數少年並不十分依賴「網吧」,「網吧」與「網癮」,尚未被關聯起來。不止一位學生家長和老師曾經公開表達自己對遊戲的態度。
  • 一代「網癮少年」成長史
    當有身份證才能進的網吧,變成了有身份的人才去的網咖,午夜的「小姐,包夜」,還是一樣此起彼伏。當輿論界的「吸毒」、遊戲界的魔獸,變成了農藥吃雞遍地走,現實中的「敵人」仍然比遊戲裡的更加殘酷。當第一代網蟲晉升成為父母,變成了下一代網癮少年心中的老頑固,「誰沒當過熊孩子,但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的家訓,開始激蕩在心頭。
  • 網癮少年的逆襲~「理想禁區」:論如何制霸戒網癮學校!
    黎響在又一次網吧酣戰的時候突然昏迷,再一次醒來後發現自己在一個密閉的幽暗空間裡,除了他之外還有3個同齡的陌生人。 ▲封閉的空間對於網癮少年黎響來說,第一反應不是害怕和逃命,而是興奮——這一定是某種遊戲,需要結成4人小隊!
  • 網癮少年如何追到知名女星?
    輟學、痴迷學琴、泡吧,他成為了眾人眼中的「網癮少年」。當他站到了一個高度的時候,「網癮少年」的標籤已經在他身上不復存在,他已經有了和她平等對話的資本。充分地體現了他追她時候的心情,想表白怕被拒絕,拿著手機等著心愛的人回信息!
  • 中國特色魔幻故事:戒網癮
    而他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拉這些網癮少年一把。正如紀錄片《戰網魔》中的慷慨陳詞:魔獸世界把孩子變成魔鬼,楊教授把孩子變回了人。圖為在北京一所網戒基地裡,一個少年正在接受治療 | 圖源:《網癮之戒》 其實啊,「永信模式」談不上有多牛逼,能經年累月地經營下去,不過是符合咱們中國人的一貫思路罷了——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長文化、以傷害身體為光榮的酒桌文化、靠哄騙強上的廢物泡妞文化,哪個不是集「服從性測試」之大成,又將「權威崇拜」發揚光大的?
  • 一個網癮少年的自白:從沉迷遊戲到重回學校,我弄明白了這3件事……
    經常在一個月只有三百生活費的我面前擺出百元大鈔組成的扇子,但是下午這些錢就沒了……所以他常常在教室和網吧蹭我的東西吃。至於他錢哪去了,這也算是高中時代的未解之謎之一了。大馬有一段時間沉迷於一款遊戲無法自拔,天天喊我陪他通宵。後來原因也慢慢搞清楚了,他在遊戲裡找了個媳婦,還要到了電話號碼。但有一次打電話過去,一個男人接的電話。
  • 網癮戰爭20年
    作者:顧福昌電子遊戲真正在國內大陸市場颳起潮流之風,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時美國EA公司的《命令與徵服》與臺灣地區的《仙劍奇俠傳》進入內地市場,掀起了一股電腦遊戲浪潮。隨之而來的是網吧行業的興盛,無數少男少女們湧入網吧,開始接觸對於他們來說尚屬新鮮事物的電子遊戲,中國內地玩家的遊戲正名史也就此拉開帷幕。
  • 技術拯救的網癮少年,安全盒子王松的執念 | 宅客故事
    在點雲安全,王松空有的聯合創始人之名,卻並沒有起到任何實質作用,團隊所有事務都由另一個創始人Chunxi (網絡ID)決策,Chunxi 人脈甚廣,能力也很強,做事卻一意孤行,幾乎聽不進王松的意見。王松曾多次去和 Chunxi 溝通,但每次線上聊得好好的,回過頭來,對方依然我行我素,該怎麼辦還怎麼辦。就這樣,王松在點雲安全很快被邊緣化。
  • 都對網癮少年揮大棒,誰知道我們心裡也苦
    1、被圍攻的「網癮少年」自稱「網癮少年」的年輕人們,最近看新聞會覺得全世界都在針對自己
  • 從流浪街頭到身價上億,一個網吧少年的22年遊戲人生
    《神廟逃亡》將這些遊戲帶進中國繼而影響一個時代的人,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網吧少年,Jeff ,高煉惇。 1.20年,他從流落街頭餓到去撿垃圾箱麵包的失學少年,一路打怪升級到年收入27.9億的上市公司總裁。20年,他從豪門跌落,又以自己的方式活成了豪門望其項背、想參照都無法參照的新時代豪門。20年,他從世人眼裡的網癮少年,晉級為把遊戲帶進一個新時代,通過遊戲向海外輸出中國文化的先鋒青年。
  • 李現宣布退役,鹿晗、吳磊接力火拼,網癮少年變身電競達人
    該劇看到第十集,@漏網娛樂 最大的感觸就是網癮少年那一段。在網吧剛開始盛行時,天天打遊戲似乎成了壞學生的標配。網吧也因此成了家長和老師最痛恨的地方,認定網吧打遊戲毀了很多孩子。曾經的網癮少年,現在成了電競達人,曾經被人瞧不起的網紅,成為受人追捧的甚至超越一線明星的大咖。2020年7月6日,網際網路營銷師成為新職業,「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增設了「直播銷售員」,人們熟知的電商主播、帶貨網紅們有了正式的職業稱謂。
  • 逼瘋爸爸的凌晨三點VS逼瘋媽媽的下午三點半
    逼瘋爸爸的凌晨三點,是心魔;逼瘋媽媽的下午三點半,是現實。全民比特幣下的財富焦慮對於我這個接地氣並且時刻考慮人民群眾思想進步問題的有志青年來說,驗證一個事件在創投圈之外是否真正火起來的辦法就是,看我那三十八線小城市裡的七大姑八大姨們對所謂風口有沒有真知灼見。
  • 網癮少年林俊傑放下情歌唱回自己的一首歌!威力堪比拔劍神曲!
    真正了解林俊傑的粉絲可是知道的,老林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癮少年!老林愛打遊戲到什麼程度?在比較早之前由於王思聰的邀請,曾經入駐熊貓直播,在直播平臺上幹得最多的不是唱歌,而是玩遊戲!幾個人開黑玩DOTA2玩的的不亦樂乎。而後又有網友曬出,林俊傑位於新加坡的家中斷網,老林忍不住誘惑跑到附近的網吧上網被一大堆粉絲抓包!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網癮少年變成億萬富翁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屌絲青年逆襲億萬富翁的電影《億萬少年頂級秘密》,影片的開始19歲的男主來找到銀行貸款一千萬,可是貸款員工並不買男主的帳,男主心裡也清楚,就想著去說服貸款員工,男主高中的時候是一個網癮少年,天天除了玩遊戲就是玩遊戲,不過運氣爆表的他愣是刷出一套極品裝備,轉手就賣了大好幾十萬
  • 同是網癮少年,為什麼他的畫風如此清奇?
    第二波在微博轉發中抽取67人,送紀念版手機殼。劃重點:為防止型號對不上,附贈iphone xs max 256g手機。靠打網遊上央視的奇男子周杰倫、「被音樂耽誤的電競男孩」林俊傑、經常一起開黑的好姐弟Angelababy和鹿晗…當然,畫風最清奇的要數娛樂圈第一網癮少年林更新,「九億少女的夢」就是出自他的英雄聯盟ID。
  • 文藝逼逼2.0正式上線
    轉眼間,我們文藝逼逼就迎來了2.0時代啊!!至此,「文藝逼逼」正式成為了一個擁有14個逼逼的大家庭啦~廢話不多說,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各個家庭成員吧!作為新一代逼逼中唯一的一位男生,他任重而道遠。默默保護著其他四位女生的他,未來的道路將何去何從?敬請關注下一期的熱點話題:寂寞的普寧男孩。No.11威猛超模陳清桂
  • 二逼
    我叫二逼,恕我不能表露我的姓,因為怕被人肉,你可以叫我趙二逼,錢二逼,孫二逼,二逼拉登,二逼歐巴馬,二逼薩科奇,我可以被冠以世界上一切姓氏,除了徐。徐是我奶奶的姓氏,我奶奶英明神勇,不怒自威,她善嘲諷,會擠兌,是我這輩子的偶像,但是她說,她沒有我這麼二逼的孫子,所以禁止我使用她的姓。另外,自從我進了城,我就再不用「俺」這個字了,當然,「俺大」這詞兒也必須以「我父親」仨字兒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