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聶永真的書櫃——「閱讀不需要太主動,否則就會不舒服」

2021-02-08 設計IN臺灣

(hello,there)


💡


周三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一半關於聶永真工作室的書櫃,今天來補充,希望你可以汲取更多。關於周三文章,可點擊:再訪聶永真的設計工作室,shopping design帶你看看他的書櫃


睽違近三年,《Shopping Design》終於再訪聶永真的「永真急制工作室」。俐落白淨依舊,倒是多了些生活軌跡,而這點在工作室裡的書架中最為明顯:藏書更多,面向也多,把書架塞地更紮實完滿。相較於請教設計經驗、談書籍裝幀,我們更好奇在聶永真的人生中,「閱讀」跟他是什麼關係?




夠好夠深的閱讀,會讓生命的可能性神展開


談起閱讀,跟許多創意人一樣,聶永真也是不折不扣的雜食性格;小時候妹妹買少女漫畫《魔影紫光》,他也好奇跟著看。高中時,白天為了聯考夢靨拼命K書,能讓他有救贖感的,除了當時有號角出版社發行專門給同志的生活類書籍或情色小說,在聶永真的閱讀記憶裡,不能不提的就是詩人夏宇。 「她的文字實在太ㄅㄧㄥˋㄅㄧㄤˋ了,非常有畫面。早期她和水瓶鯨魚等人還會幫滾石雜誌(臺灣滾石唱片出版的月刊)寫唱片文案,把都會男女的情愛寫得好看不俗又非常接地氣。


她用李格弟為名幫Hebe寫的〈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或蔡依林的〈我呸〉直接又霸氣。而且她曾經有一個作品《降靈會》 ,裡面的字全都像符號,完全看不懂,很像呈現出一個詭異的意境,對她來說創作可能早已超越文字。」



問他夏宇這樣簡潔又抽象卻精準表達的文風,是否有影響到自己的設計思維? 「或許吧。但更能說他會讓我面對人生各種情況時,找到一些幽默感。」並非偏好感性閱讀,社會科學、大量論述、符號學等領域的書單也在聶永真的閱讀list上。 「當閱讀夠『好』、夠『廣』的時候,很多的界限就會消失,生命看到的是更多可能性。」就像他設計裡的自由與無邊界,或許正是大量閱讀養分後的啟發。




順著感覺去找想要的內容


閱讀之於聶永真,不只探究書裡文字,可以觀察到很多層面;身為圖像思考工作者,他並不排斥文字,閱讀像「見縫插針」,依舊佔據他每天日常的些許空檔;有時是睡前,有時則能有一杯咖啡的悠閒,但一定存在於生活中。同時又常經手裝幀,讓他買書會從設計師的角度評估再三,非常理性。


「包含設計特質與整體內容和它的定價來決定想不想購買。許多設計師都會想要在裝幀有所『表現』,但設計師不該是『強迫』書,而是去巧妙展現這本書的特質。」從內到外,他看「書」看得很細。因為工作關係,出版社也常讓他邂逅許多書籍,他也愛自己探索設計思維相關的內容。就像前陣子出版社推薦他一本《設計政治學》(設計線上商店有售購買方式見文章末尾🔚),他非常喜歡。




問聶永真在人生不同階段有無閱讀喜好的轉變,他倒覺得轉變是沒有,但「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這點已經無法分開,手拿著書本,沉浸於感受性的紙本閱讀裡,這個方式還是勝過數位kindle、手機或平板的。


而且還有個重點,「我並不是太主動追求內容的人,我喜歡順著自己的感覺,太主動就不舒服了。」突然想起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廚房》這本書裡說「我常覺得,完全不知道時代的步調固然是個問題,但擁有自己的步調更重要。」在這快到不行的時代,聶永真這句話的確喚起我們對「閱讀」這件事的重新思考。




這次造訪聶永真的書櫃,除了聽他談閱讀。Shopping Design還問了一些跟「書櫃」有關的小問題,像是:他的書櫃裡到底都放了哪些類型的書籍?他怎麼安排書櫃?最愛的書又是哪一本?最近正在讀什麼?都整理在2月號《Shopping Design》新出刊的「我的書櫃」,一起看書櫃、讀書本,閱讀這些創意人的人生!




2018年2月號




本文內容來自

shopping design

2018.02月號

帶你進入聶永真的生活世界



識別上圖二維碼

即可購買




上文聶永真最近正在看的書

《設計政治學》

設計線上商店有售



長按識別上圖二維碼

即可購買


本文內容來自 / shopping design


如需轉載,請聯絡 「 設計in臺灣」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





延伸閱讀


再訪聶永真的設計工作室,shopping design帶你看看他的書櫃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shopping design》2月號

相關焦點

  • 再訪聶永真的設計工作室,帶你看看他的書櫃
    關於周三文章,可點擊:再訪聶永真的設計工作室,shopping design帶你看看他的書櫃睽違近三年,《Shopping Design》終於再訪聶永真的「永真急制工作室」。俐落白淨依舊,倒是多了些生活軌跡,而這點在工作室裡的書架中最為明顯:藏書更多,面向也多,把書架塞地更紮實完滿。相較於請教設計經驗、談書籍裝幀,我們更好奇在聶永真的人生中,「閱讀」跟他是什麼關係?
  • 聶永真:對不美的絕不妥協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聶永真】「永真急制」x「鮮乳坊」
    設計師聶永真「永真急制」X「鮮乳坊」合作擦出火花,臺灣有史以來最好的鮮乳誕生!臺灣設計師聶永真領軍的「永真急制」與乳牛獸醫師龔建嘉創辦的「鮮乳坊」合作擦出火花,在今年度認養新牧場的新計畫中,透過群眾集資的方式讓消費者可以用消費形成改變的力量,並以設計注入新活力,讓酪農走出一條繽紛的新道路。
  • 聶永真「重出江湖」!操刀「臺灣設計研究院」視覺識別設計
    」聶永真認為,大眾時常詬病政府為何在美這件事上總追不上私人企業的腳步,其實並非政策走得不夠前面,往往起因於沒有建立起足夠的美學標準,自然容易被使用者判定失誤。而縮短這樣的認知落差,就是他本次任務重要的目標之一。
  • 「金邁森」書櫃這樣定製,讓你愛上閱讀!
    如果家裡沒有書櫃,你也不太可能成為一個習慣買書,在家享受一人閱讀時光,進而陶冶身心的人。相信,每個人家裡都有書本的存在,無論是史書、科教、文學,每一本書都有它的靈魂所在。人們常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而書櫃的存在,更是提升整個家庭格調的關鍵所在。
  • 聶永真 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經紀是一件嚴肅的事從大學時期就出名,對聶永真的直接影響是,他一畢業就成為freelancer,後來為了業務需要開發票才成立工作室,這顯然又是讓設計專業學生心生嚮往的成功案例,但聶永真可沒這麼浪漫,他建議「任何人在開工作室之前,最好先去其他地方磨練!」
  • 7月重磅《設計嘴泡:新臺客:臺灣當代設計風格對話》|設計就是企劃──聶永真,何佳興,黃子欽等從「點亮臺灣」談起
    他擅長用這「感覺符號」來帶動文本(或其他內容),若這套系統運作到政治環境,會產生何種火花,「點亮臺灣」的圈圈?聶永真說:「這個符號夠簡單,又可以被解釋。」●用「像素」來設計蔡英文的當選周邊商品的主旋律,也很有新的意義,這種作法扭轉了政治組織「剛性」的本質,一半清楚一半模糊,不斷的重組和想像,村上龍的小說《69》,用「權力剝奪想像力」來貫穿全書,我想,若是有一個權力可以讓人增加想像力,就會讓人更加期待。
  • 聶永真:別帶著安全感做設計,要掌握容易被看見的符號
    聶永真回憶,臺灣參賽者作品呈現的就是主流品味,就是要來拿獎的,卻少了一點敢衝撞主流品味的精神;聶永真反而在另一組韓國設計師做的海報上看到令人驚豔的活力。 「那組海報做非常誇張又夠酷,我們所有評審都站在海報前面看了許久,因為它跟其他作品很不一樣,有很多瑣碎與瘋狂的元素在裡面,風格也是前所未有,除了做到與觀者溝通外,也會讓人想收藏。」聶永真說。
  • 聶永真 | 臺灣最厲害的設計師,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
    聶永真直率地說,每次聽到人家喊他大師,就覺得很噁心,雖然對自己的作品有自信地說「我知道我很厲害」,但是也知道「還有很多更厲害的人」,自己哪裡稱得上是大師輩份,但是面對這些有名氣帶來的影響,聶永真平淡地說,做設計,拿出來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 臺灣設計師聶永真 走進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經紀是一件嚴肅的事從大學時期就出名,對聶永真的直接影響是,他一畢業就成為freelancer,後來為了業務需要開發票才成立工作室,這顯然又是讓設計專業學生心生嚮往的成功案例,但聶永真可沒這麼浪漫,他建議「任何人在開工作室之前,最好先去其他地方磨練!」
  • 多面手設計明星——聶永真
    2010第2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2011德國IF傳達設計獎:《感官/世界》 《美妙生活》則完全走不一樣的風格,比較花、對比比較重,以此呈現出「生活其實不美妙」。2011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美妙生活》 不隨波逐流、溫暖的質感,聶永真的設計,已經從簡單進化到純粹。
  • 聶永真|用設計幫超商咖啡提味 ‪‎CITYCAFE2016夏季杯
    聶永真直白表示「這樣能引起大家打卡上傳風潮」,他還解釋,表情符號最能代表年輕人的想法,而且越冏越能引起共鳴,因此他推出四種圖案,包含放空的「bb杯」、傷心的「TT杯」、想睡的「ZZ杯」、不開心的「XX杯」,由於當大家出現這些情緒時,咖啡因就有必要存在的價值,才成為本次設計理念;除此之外還有一款全白「再見杯」,能自己填入各種表情,藉由杯上的再見字樣以及一條嘴型線,隨機描繪當下心情,藉由咖啡去探索,也和更好的自己再見
  • 聶永真、方序中、顏伯駿、廖小子、布雷克作品齊聚東京「臺灣唱片設計展」
    開設於東京,以臺日創意交流為目的,並以「可以住的藝廊」為概念所設計的複合式住宿設施NIBUNNO,近期推出新展覽。「臺灣唱片設計展」匯聚了臺灣備受關注的5位CD唱片設計師,堅強陣容就算是在臺灣也難得一見,展覽更把聶永真、方序中兩位設計師請到東京開講,各自分享從音樂的世界觀到視覺化的構思經過。
  • 造訪【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體驗漫畫文化
    喜愛漫畫的我這次實際造訪了博物館,向大家介紹「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的5大魅力之處。1.總長200公尺的書櫃館內1至3樓擺放的漫畫書櫃「漫畫之壁」,擺滿數量驚人的漫畫,漫畫單行本約有5萬冊,皆可自由閱覽。雖然是日文書,據說海外遊客也說「光是看自己喜歡的漫畫的圖便很開心!」,相當受歡迎!
  • 聶永真作品被「打槍」,藝術對設計的接受度到底有多高?
    聶永真表示,整張海報的視覺構成概念,是在表現物與人的肢體實驗,「我們製作團隊都覺得這個畫面很酷、吸睛,在講求前衛、實驗性質的外亞維儂藝術節,一定可以讓臺灣的團隊跳出來,而且可以準確傳遞戲的概念。」聶永真表示,「部分裸露並不等於色情或猥褻,這畫面構成是好玩的、能引發觀眾想像力的,大家應該要一起做點什麼,以示抗議。」
  • 原研哉╳聶永真:緊張感與神經質,紙的無限魅力
    它不只是拿來印刷,不是這麼單純的東西。聶永真(以下簡稱「聶」):我是從2004年《TAKEO PAPER SHOW:HAPTIC》書上知道,但一直沒能真正看過這個展。以前可能還太年輕,看到展覽作品的照片只覺得很精緻、很完美,無法和實體展覽直接連結。
  • 聶永真 Aaron Nieh Workshop 2017 新作一覽
    ,呈現不規則曲線。他表示,「一個夠瘋狂的設計師,看到的點、線、面或空間是不一樣的。例如我們看到一個平面的東西,可能從他的眼中是變形的。我也會希望看到海報的人,反思既有的觀看方式,其實可以有一點反常。」《創生記》書籍設計
  • 寫真還可以這麼拍之森榮喜「Tokyo Boy Alone」
    如果只是看這本書的設計相關,它堪稱精緻與新穎,每一頁的材質都很像展出的照片材質,據說成本很高,開本很舒服,適合翻閱,作為一本圖片書,每一頁可以完全展開,這麼做相應的就是會「裸書脊」,但是他用接近布質手感的材料包裹住書脊,好看也舒服。我之前設計過一本書,也是裸書脊,之後聽編輯大人說,有好多人打電話到出版社詢問,這裸書脊是否是脫膠了?哭笑不得。
  • 專訪平面設計師聶永真:為了全然的創作自由持續努力
    2018年,聶永真因深感許多事情已經變成理所當然,案子來得很順、客戶不多幹涉,希望把自己再放到「危險」一點的地方鍛鍊,於是前往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進修,而後再出發倫敦攻讀計算藝術,期待透過重新學習迎接挑戰。今年,他即將脫離臺北歐洲兩邊穿梭的飛人行程,《500輯》特地邀約這位啟發許多後輩的設計師,聽聽他過去的質青時代。
  • 聶永真:家人在哪裡,想家的心情就在哪裡 |小花.時差 紀錄展
    去年小花攝影展籌備期間,策展人方序中就已與他會晤,談起計劃時那種不計成本的衝勁,讓聶永真有點為之擔憂,好在攝影展收得不錯的迴響,今年小花團隊便力邀他跨刀周邊商品設計。基於對計劃的認同,也認為眷村背景的自己沒有理由置身事外,聶永真選擇了乘載兒時記憶的厚板玻璃杯,並將兩組具時代感的詞彙印貼其上,成為富含舊語新解趣味的設計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