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聶永真的設計工作室,帶你看看他的書櫃

2021-02-12 設計IN臺灣

(hello,there)

💡

周三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一半關於聶永真工作室的書櫃,今天來補充,希望你可以汲取更多。關於周三文章,可點擊:再訪聶永真的設計工作室,shopping design帶你看看他的書櫃

睽違近三年,《Shopping Design》終於再訪聶永真的「永真急制工作室」。俐落白淨依舊,倒是多了些生活軌跡,而這點在工作室裡的書架中最為明顯:藏書更多,面向也多,把書架塞地更紮實完滿。相較於請教設計經驗、談書籍裝幀,我們更好奇在聶永真的人生中,「閱讀」跟他是什麼關係?

夠好夠深的閱讀,會讓生命的可能性神展開


談起閱讀,跟許多創意人一樣,聶永真也是不折不扣的雜食性格;小時候妹妹買少女漫畫《魔影紫光》,他也好奇跟著看。高中時,白天為了聯考夢靨拼命K書,能讓他有救贖感的,除了當時有號角出版社發行專門給同志的生活類書籍或情色小說,在聶永真的閱讀記憶裡,不能不提的就是詩人夏宇。 「她的文字實在太ㄅㄧㄥˋㄅㄧㄤˋ了,非常有畫面。早期她和水瓶鯨魚等人還會幫滾石雜誌(臺灣滾石唱片出版的月刊)寫唱片文案,把都會男女的情愛寫得好看不俗又非常接地氣。

她用李格弟為名幫Hebe寫的〈請你給我好一點的情敵〉或蔡依林的〈我呸〉直接又霸氣。而且她曾經有一個作品《降靈會》 ,裡面的字全都像符號,完全看不懂,很像呈現出一個詭異的意境,對她來說創作可能早已超越文字。」

問他夏宇這樣簡潔又抽象卻精準表達的文風,是否有影響到自己的設計思維? 「或許吧。但更能說他會讓我面對人生各種情況時,找到一些幽默感。」並非偏好感性閱讀,社會科學、大量論述、符號學等領域的書單也在聶永真的閱讀list上。 「當閱讀夠『好』、夠『廣』的時候,很多的界限就會消失,生命看到的是更多可能性。」就像他設計裡的自由與無邊界,或許正是大量閱讀養分後的啟發。

順著感覺去找想要的內容


閱讀之於聶永真,不只探究書裡文字,可以觀察到很多層面;身為圖像思考工作者,他並不排斥文字,閱讀像「見縫插針」,依舊佔據他每天日常的些許空檔;有時是睡前,有時則能有一杯咖啡的悠閒,但一定存在於生活中。同時又常經手裝幀,讓他買書會從設計師的角度評估再三,非常理性。

「包含設計特質與整體內容和它的定價來決定想不想購買。許多設計師都會想要在裝幀有所『表現』,但設計師不該是『強迫』書,而是去巧妙展現這本書的特質。」從內到外,他看「書」看得很細。因為工作關係,出版社也常讓他邂逅許多書籍,他也愛自己探索設計思維相關的內容。就像前陣子出版社推薦他一本《設計政治學》(設計線上商店有售購買方式見文章末尾🔚),他非常喜歡。

問聶永真在人生不同階段有無閱讀喜好的轉變,他倒覺得轉變是沒有,但「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這點已經無法分開,手拿著書本,沉浸於感受性的紙本閱讀裡,這個方式還是勝過數位kindle、手機或平板的。

而且還有個重點,「我並不是太主動追求內容的人,我喜歡順著自己的感覺,太主動就不舒服了。」突然想起作家吉本・芭娜娜在《廚房》這本書裡說「我常覺得,完全不知道時代的步調固然是個問題,但擁有自己的步調更重要。」在這快到不行的時代,聶永真這句話的確喚起我們對「閱讀」這件事的重新思考。

這次造訪聶永真的書櫃,除了聽他談閱讀。Shopping Design還問了一些跟「書櫃」有關的小問題,像是:他的書櫃裡到底都放了哪些類型的書籍?他怎麼安排書櫃?最愛的書又是哪一本?最近正在讀什麼?都整理在2月號《Shopping Design》新出刊的「我的書櫃」,一起看書櫃、讀書本,閱讀這些創意人的人生!

2018年2月號

本文內容來自

shopping design

2018.02月號

帶你進入聶永真的生活世界

識別上圖二維碼

即可購買

上文聶永真最近正在看的書

《設計政治學》

設計線上商店有售

長按識別上圖二維碼

即可購買

本文內容來自 / shopping design

如需轉載,請聯絡 「 設計in臺灣」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

延伸閱讀


再訪聶永真的設計工作室,shopping design帶你看看他的書櫃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shopping design》2月號

相關焦點

  • 造訪聶永真的書櫃——「閱讀不需要太主動,否則就會不舒服」
    (hello,there)💡周三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一半關於聶永真工作室的書櫃
  • 《聶永真經典設計作品合集》
    華語設計界重要的設計師聶永真,入行後首部作品集。收錄了聶永真自己在2003-2009年非常滿意的作品,經他親自設計成書。這部作品集不僅是他設計生涯的記錄,也是整個華語設計界小小的成長史。2.13篇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字創作。永真可是在大二那年憑誠品文案初露鋒芒,文字功底絕不可小覷。
  • 這系列酒包裝的設計,很聶永真!
    聶永真多涉足唱片包裝和書籍裝幀領域的設計,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他那極簡的設計風格:大面積純色背景和精緻的編排,搭配印刷工藝後,平淡中透露出驚豔
  • 聶永真 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平面設計|—只知道聶永真設計書籍厲害,原來設計酒的包裝也有一手!
    聶永真多涉足唱片包裝和書籍裝幀領域的設計,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他那極簡的設計風格:大面積純色背景和精緻的編排,搭配印刷工藝後,平淡中透露出驚豔。就在兩小時前,聶永真在他的主頁上一口氣發布了五套酒包裝的設計。
  • 臺灣設計師聶永真 走進設計世界的中心點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於是,聶永真不可避免地成為「設計明星」。每隔一段時間,聶永真的名字就要在新聞上出現,媒體用「在平面設計界投下一枚震撼彈」來形容他成為AGI會員,不論是以35歲進入AGI或是第一位臺灣會員,聶永真顯然為臺灣設計界寫下了新記錄。
  • 多面手設計明星——聶永真
    2002年,因出版大學畢業之作《永真急制》一書,得樂壇和出版行業青睞,開始從事多領域設計。他同時涉足唱片視覺設計、圖書裝幀設計、展會設計等多個領域,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 唱片視覺設計 起步早、成名早,聶永真的名字總出現在質感很好、名氣很大的出版品上面。
  • 聶永真 天王天后的御用專輯設計師
    和很多內地的獨立設計師一樣,聶永真也開設了一家自己的「設計工作室」,永真急制工作室,和很多內地獨立設計師不一樣的是,他的工作室就3個人,全部都是獨立設計師。>聶永真出品的專輯設計,無論是整體的vi設計還是文案創意都和藝人本身的音樂風格結合得恰到好處,獨特的手寫字體,攝影風格,內頁包裝,獨特的排版,都在很表面的程度上給了消費者最大化的視覺衝擊,至於內在唯美也好,勵志也好的創意核心,大家可以去唱片行買一張CD好好聽聽看看
  • 聶永真|用設計幫超商咖啡提味 ‪‎CITYCAFE2016夏季杯
    臺灣在設計表現上還有許多發揮空間,越來越多團隊運用創意,繼續創造驚喜,替城市裝點有趣能量;然而只要提到設計師,多數人都會想到聶永真,連他自己也納悶「臺灣是沒有別的設計師嗎?」的確,從接下蔡英文總統競選視覺設計後,聶永真的近年作品便成為媒體焦點,無論是就職郵票、啤酒,甚至到口香糖、鮮乳、信用卡等,都在社群引起討論,透過團隊顛覆傳統的思維,讓生活日常的各種用品也能展現全新面貌。
  • 聶永真:對不美的絕不妥協
    聶永真,臺灣著名設計師。獨攬華語樂壇唱片設計70%的市場,他是目前華語唱片設計你不能不知道的一號人物。經紀是一件嚴肅的事從大學時期就出名,對聶永真的直接影響是,他一畢業就成為freelancer,後來為了業務需要開發票才成立工作室,這顯然又是讓設計專業學生心生嚮往的成功案例
  • 聶永真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來了!2021新一代設計展主視覺,迷一般的messssssage...
    2021年新一代設計展計劃以線上展覽及線下展覽同步方式登場,增加學生與企業相互交流及深度合作的機會。迎接#新一代40,執行的臺灣設計研究院期望能有不同的面貌與企劃呈現,在今日率先公開的主視覺,便跳脫往年由學生設計、設計師指導的方式,邀來聶永真操刀,一口氣公開了7 張主視覺設計。
  • 聶永真 | 臺灣最厲害的設計師,走入設計世界的中心
    作為一個平面設計師,獨攬華語唱片設計70%的市場,是目前華語唱片設計你不能不知道的一號人物。在華語唱片設計界的他早已名聲大振,但是他的腳步從未停止,一路不斷的積累,使得他個人品牌在海峽兩岸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沒有套路,做一位有態設計師】設計大師聶永真和他的作品
    當你來到唱片店,看到周杰倫、五月天、蔡依林、王力宏、S.H.E、陶喆、黃立行……琳琅滿目的唱片,其中平面設計70%都是由同一個人操刀
  • 聶永真「突破性」設計,操刀UNIQLO視覺元素!
    在設計作品上沉寂許久的臺灣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最近有了「動靜」,操刀臺灣地區臺北最大UNIQLO旗艦店的視覺元素設計
  • 聶永真:誠實地說「不妥」
    聶永真,說著一口糯糯的臺版普通話,他說起「不妥」來,很難讓人聯想到說「不」時的怒氣,或是掀翻苦逼設計師背後那批「指點江山大神」的氣概。然而,就在這個缺少力度的口吻背後,卻有著精準的工作效率。據說他的設計返工率最多只有5%。
  • 聶永真操刀2021新一代設計展海報,遭網友吐槽迷惑gaaaaaaaaa!
    2021年新一代設計展計劃以線上展覽及線下展覽同步方式登場,增加學生與企業相互交流及深度合作的機會。迎接#新一代40,執行的臺灣設計研究院期望能有不同的面貌與企劃呈現,在今日率先公開的主視覺,便跳脫往年由學生設計、設計師指導的方式,邀來聶永真操刀,一口氣公開了7 張主視覺設計。
  • 涉嫌抄襲聶永真!深港設計雙城展海報設計師可能攤上事兒了...
    臺灣大誌雜誌2014第54期封面(雙封面設計-聶永真)展覽顧問之一的深圳設計師朱德才在事發之後向《立場新聞》表示,作品相似純屬偶然,但他亦承認兩者難免會被覺得相似朱續指,「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平面設計是很容易產生設計撞車及涉嫌『抄襲』的情況」,設計師只能力求避免。他感謝發現這問題的人,指公眾對設計作品有監督,設計行業才能健康發展。他又表示,希望公眾不會因涉嫌「抄襲」事件抹殺了參展人的付出。
  • 聶永真:我想挑戰臺灣社會僵化的美學標準
    攝:徐翌全/端傳媒「有時真的很想離開一下,到一個沒有人知道你是誰,或是你的名字不重要的地方。」談話到一個段落,聶永真突然吐露出自己的脆弱,他看起來有些疲憊,或許是因為剛結束一段旅行,也或許是因為近幾個月來頻繁看見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公眾與媒體面前,「我會往負面情緒上去想,人家又會怎麼看我?全世界難道只剩下聶永真嗎?」
  • 只識聶永真,不識田修銓
    (圖片來自聶永真Facebook)臺灣設計師聶永真的大名誠然如雷貫耳,從魏如萱到林宥嘉到田馥甄,再到各種書籍食物等門類,你一定見過他的設計
  • 聶永真:別帶著安全感做設計,要掌握容易被看見的符號
    那麼,回顧過去這十年來臺灣在傳達設計上的風起雲湧,無論是自己操刀引領潮流,或是擔任各重要獎項的評審,聶永真的感覺是:「傳達設計在臺灣有明確的改朝換代了」。他指出,當他還是設計系的學生時,在傳達設計領域裡主導的業界設計師,幾乎也是在臺上教書且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資深前輩設計師,這個現象,即使在他畢業後的5到10年之間也未有多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