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說:天下誰有英雄?曹劉生兒育女就像孫仲謀。這話的意思是說,天下誰能稱得上英雄,也僅僅只有曹操和劉備,但為人父母又都想生孩子,聰明勇敢如孫權。從古到今,生兒育女都是件大事,可是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生兒育女卻是件大事,實際上也算是對自己身體的傷害。
但在古代,女人並沒有考慮那麼多,而是把女人能生育、能生育得更多,視為一種榮耀。能稱其為大清王朝的繁殖力冠軍,不得不提德妃烏雅氏。公元前1660年,烏雅氏出生在包衣族,雖然沒有很顯赫的身份,但在以後的道路上,烏雅氏卻走得極為輝煌。
公元前1675年,烏雅氏參加內府選秀,成為宮女,三年後,又得康熙賞識,並順利生下一個兒子,即雍正。在1679年,烏雅氏在康熙皇帝的寵愛下,被封為德嬪。次年又為康熙皇帝生下六個兒子,年僅21歲。
在烏雅氏入宮的第六年,一年後被康熙皇帝升為後宮四妃之一。實際上,烏雅氏的提升速度在整個清史上,是非常之快的,就拿康熙皇帝寵愛的另一個辛者庫出身的良妃飛來說。同是一群出身不俗的女子,但康熙皇帝卻是個聰明人。
在康熙皇帝生下八阿哥後,良妃在20多年後才能被封為嬪,而在入宮六年後,德妃成為後宮四妃之一。很明顯,良妃再優秀,放在德妃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烏雅氏能成為大清皇室的寵臣,主要還是源於康熙皇帝的重視。自19歲烏雅氏為康熙皇帝生下四阿哥起,一直到10年後,烏雅氏在繁衍後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四阿哥、六阿哥、十公主、九公主、十二公主、十四阿哥各生一個。能在十年內生下三個王妃,這三個公主就相當於生完孩子後身體剛恢復過來,又傳了個好消息。這種高頻率雖然對女人來說是一種身體上的傷害,但在清宮裡卻是像是開了掛。
據介紹,德妃是一位極為善解人意的女子,到50多歲時,烏雅氏仍能憑藉其溫文爾雅、善解人意的性格,得到康熙皇帝的寵愛,因此侍寢的機會也不會停止。後乾隆、嘉慶兩朝均連續為德妃加諡,因此後來關於德妃的記載,逐漸被定為孝恭仁皇后。由此可以看出,在清王朝皇室眼裡,「德妃」並不只是指康熙皇帝的一個妃嬪,它的地位已經被公認為像「妻」一樣的尊貴。
但康熙皇帝死後,哪一個皇子繼位,當時在德妃和四阿哥之間也產生了很大的誤解。在1722年康熙皇帝死後,四阿哥登基為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封自己的生母為皇后,但兩人意見相左,烏雅氏不但拒絕給太后取名,而且還因心疾成病,自1723年後一直躺在永和宮,只能由宮女侍奉湯藥保佑,64歲時去世。
事後民間也有傳說,烏雅氏其實一直希望自己的十四阿哥能繼承王位,但最終被四阿哥截胡,所以兩母子一直心有芥蒂,死也很可能是因為自殺如果仔細觀察德妃的前半生,確實可以用輝煌來形容,贏得了丈夫的寵愛,而且在後宮的地位也備受推崇。但在子女問題上卻遇到了麻煩,寧死也不願接受自己的第一胎四阿哥繼承大統的事實,反而特別支持自己最小的兒子十四阿哥,如今這件事也難以解釋。
清代有一位「四無皇后」,即:無諡號、無宮室、無牌位、無祭享,這就是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乾隆曾說:「今尚存其名,尤以優容」,可見這拉氏雖名存實亡,卻是一位「非廢而廢」的皇后。然而,在清朝,確實有一個被廢掉的王后,她就是原來的順治皇后博爾濟吉特。
順治入關後,首位皇帝順治帝六歲登基稱帝,但因年幼,主政的是攝政王多爾袞。在多爾袞統治時期,曾為年幼的順治帝定親,女方來自蒙古科爾沁部,是孝莊太后娘家的侄女,孝莊太后弟弟卓裡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
至於順治帝,傳教士湯若望曾稱其為「好女色」,對博爾濟吉特這樣的絕色美女自然十分滿意,然而,婚後不久,順治帝便發現這個中宮皇后有兩個明顯的缺點。首先,王后喜歡奢華,進餐時一定要用金做的餐具。二是皇后好妒忌,如果看到宮中有比較漂亮的妃嬪,就會相互殘殺。順治十年八月,順治皇帝頒布詔書,宣布廢黜皇后博爾濟吉特,降為靜妃,改為側室。
順治十三年三月,以卓裡克圖親王吳克善為首的蒙古眾多親王曾來過京,在這一年裡,博爾濟吉特的父親吳克善將他帶回蒙古科爾沁部,而鄰國朝鮮的《燕行錄》記載,這位王后在離開宮中時,竟已懷孕,在回蒙古後又生下一個兒子。對博爾濟吉特已懷孕出宮的記載,小編認為可信度不高。Borzijittt在未被廢前已與順治帝分居,被廢後更是進了冷宮,因此很難再將她召幸。但是,博爾濟吉特氏回到蒙古後,有較大的可能改嫁他人。也許是在博爾齊吉特的另一半結婚後,他才有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