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節目擅用臺灣女作家三毛家書,遭遺屬提告索賠

2020-12-23 騰訊網

黑龍江衛視頗獲好評的文化節目《見字如面》,主要會安排明星藝人在臺上朗讀中國古今特色書信。惟近日該節目被指侵犯著作權,未經許可使用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原名陳懋平)父親寫給三毛的家書。

三毛遺屬將《見字如面》節目方起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要求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且賠償損失11萬元。案件未有當庭宣判。

據傳媒引述三毛遺屬陳氏三姊弟表示,三毛及其父母去世後,該封名為《過去.現在.未來》的家信著作財產權是由三姊弟人依法繼承,至今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報導又提到,節目方曾經在2016年與陳氏三姊弟商談合作,最終並未達成,如今卻未經許可使用該封家信,侵害著作財產權。

陳氏三姐弟的代理律師更稱,節目方在使用該封家書時改變原作標題,並且改動字句、段落,並且引用內容並不完整,原文有超過4000字,節目方僅節選千多字。代理律師認為,此舉使得該封家書信「從大愛修改成了小愛,傷害了原告及其家人的情感。」

節目方則反駁指家信本來就沒有固定標題,在節目中所標明的標題《你這一次的境界,是沒有回頭路可言了》亦是摘錄自家書原句。雖然節目使用該封家書時,確實有部分文字性的修改和刪節,但沒有對實際含義進行調整。此外,節目方又稱該期的節目主題是「思念」,朗讀家書後讓嘉賓點評,用以展示時代場景、人物情感和社會風物,認為應被認定是對該封家信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節目方指節目播出後得到媒體、觀眾的廣泛稱讚,沒有導致公眾對三毛及其親人的負面評價,認為原告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沒有依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嘉賓朗讀三毛家書 遺屬稱未經許可告上法庭
    此次直播關注的是一起智慧財產權保護案件,在《見字如面》第二季節目中,嘉賓朗讀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三毛遺屬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將《見字如面》節目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這起案件的直播得到了媒體與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光明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新聞網等40餘家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1700萬網友在線觀看。
  • 三毛家書「被朗讀」,《見字如面》遭索賠
    名人家書再引糾紛。因在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第二季中朗讀知名作家三毛父親寫給她的書信《過去·現在·未來》,節目製作方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等被三毛的三位姐弟以侵犯版權為由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 三毛遺屬起訴文化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今日庭審全程直播
    4月24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審理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製作方侵權案,並全程直播庭審過程。本次糾紛聚焦於文化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的第二季第十期由演員李立群朗讀的一份三毛父親陳嗣慶寫給三毛的信。原告方是三毛父親陳嗣慶的三位子女、三毛(原名陳懋平)的兄弟姐妹(長女陳田心、長子陳聖、次子陳杰),陳嗣慶去世後,其在世的三位子女繼承了其書信著作財產權。被告方是在《見字如面》的製作播出方:黑龍江電視臺、企鵝影視與實力公司。
  • 未經許可朗讀三毛家書 《見字如面》節目被判侵權
    【解說】因在節目中朗讀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見字如面》節目被三毛遺屬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起訴。2020年6月5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認定《見字如面》節目侵害了涉案書信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解說】《見字如面》是一個以邀請明星嘉賓朗讀書信的形式,帶領觀眾走進書信時代場景、感受寫作者人生故事的節目。
  • 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今日庭審全程直播
    4月24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審理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製作方侵權案,並全程直播庭審過程。本次糾紛聚焦於文化綜藝節目《見字如面》的第二季第十期由演員李立群朗讀的一份三毛父親陳嗣慶寫給三毛的信。原告方是三毛父親陳嗣慶的三位子女、三毛(原名陳懋平)的兄弟姐妹(長女陳田心、長子陳聖、次子陳杰),陳嗣慶去世後,其在世的三位子女繼承了其書信著作財產權。
  • 三毛遺屬訴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書信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因《見字如面》節目嘉賓朗讀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三毛遺屬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將節目方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4月24日,封面新聞從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悉,當天該院在線開庭審理了此案。三毛遺屬陳氏三姐弟訴稱,在三毛及其父母去世後,三姐弟依法繼承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著作權,該封書信至今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
  • 《見字如面》朗讀三毛家書被判侵權:著作權合理使用如何界定?
    在節目《見字如面》第二季中,嘉賓李立群朗讀了三毛的父親寫給三毛的一封書信,《見字如面》節目方因此被三毛遺屬陳氏三姐弟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告上法院。日前,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宣判。法院認為,《見字如面》節目使用「三毛家書」的行為侵害了涉案書信的著作權,一審判決節目製作方在指定報刊刊登聲明,就其侵犯書信修改權的行為消除影響,並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6.2萬餘元。
  • 《見字如面》未經許可朗讀三毛家書,法院判決侵權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供圖   三毛(本名陳平)是許多大陸讀者喜愛的臺灣女作家。近日,因一封家書引起的著作權糾紛,讓三毛再次成為話題中心。  6月5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見字如面》節目方被訴未經許可使用三毛家書一案作出一審宣判。
  • 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案一審判決全文
    原告:陳聖,男,1946年1月7日出生,臺灣地區居民,住臺灣地區臺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原告:陳杰,男,1951年8月31日出生,臺灣地區居民,住臺灣地區臺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原告共同委託訴訟代理人:王韻,北京市中永律師事務所律師。
  • 中國二戰遇難者遺屬將首次國內起訴日政府 索賠60億
    昨天(13日)下午,河北省豐潤縣潘家峪村村民委員會在北京舉行儀式,籤署委託授權書,委託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全權代理「潘家峪慘案」受害者遺屬
  • 許昆源遺孀今將對王浩宇等7人提告,為許討公道
    高雄巿議會議長許昆源6月6日驟逝,遺孀林絲娛為捍衛他的清白,今天上午10時將到高雄地檢署提告7名涉及誹謗許昆源的人士,這7人包括名嘴姚立明、民代梁文杰、王浩宇、施明德妻子陳嘉君、臺聯政策部專案研究員朱俊彥及2位網絡惡意留言者。
  • 捍衛許昆源清白 許妻今提告梁文杰及名嘴等7人
    華夏經緯網7月1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巿議會議長許昆源6月6日驟逝,遺孀林絲娛為捍衛他的清白,今天上午10時將到高雄地檢署提告,對象包括名嘴姚立明、民代梁文杰、王浩宇、施明德妻子陳嘉君、臺聯政策部項目研究員朱俊彥以及2位網絡惡意留言者等7人。
  • 拍三毛傳記片引爭議 劉曉慶遭三方指涉侵權
    網傳傳記電影《流浪的三毛》將與9月開拍。對此,三毛的家屬代表連同作品版權獨家代理的皇冠文化出版公司、鳳凰傳奇影業公司8月6日發表聯合聲明,指涉擔任監製及主演的大陸影星劉曉慶侵權。據多家媒體報導,知名影星劉曉慶將主演以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
  • 情義深切、影響深遠的「家書」——兩岸親歷者憶《告臺灣同胞書...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題:情義深切、影響深遠的「家書」——兩岸親歷者憶《告臺灣同胞書》發表  新華社記者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如一股暖風吹過海峽,吹皺了鬱結的鄉愁,吹融了堅硬的寒冰,吹開了兩岸關係發展史的新頁。
  • 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案一審宣判
    因在《見字如面》第二季節目中,朗讀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書信,《見字如面》節目被三毛姐弟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案情回顧三原告:《見字如面》節目未經許可使用,侵害了涉案書信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三原告訴稱,在騰訊視頻平臺播出的《見字如面》第二季第十期節目中,表演嘉賓朗讀了三毛父親陳嗣慶寫給三毛的書信《過去·現在·未來》。
  • 韓國瑜陷「桃色風暴」 憤而提告造謠者
    吳子嘉日前多次在節目中爆料,韓國瑜在新莊王姓女子家中過夜。他昨天(30日)還說這個「消息來源」非常確定地告訴他,新莊王小姐是韓國瑜長達十幾年的婚外情對象,並不是現任高雄輪船公司董事長黃文財所說的「粉紅麻將咖」,而且兩人之間還有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情」。吳子嘉還說韓國瑜不告不行,他在家已經遭受妻子李佳芬拷打。
  • 被指弊案纏身陳菊怒要提告,網友諷刺不愧「臺灣的女兒」
    陳菊辦公室予以駁斥並揚言採取法律行動,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疑,難道在臺灣批評民進黨的人就沒有言論自由,就要被法律伺候?前蔡辦秘書長陳菊日前遭到臺灣媒體指稱不適任「監察院長」,並舉「慶富案」、氣爆善款等爭議,陳菊辦公室對此感到不滿,提出告訴。賴士葆在臉書表示,陳菊官大,氣焰凜人,政治人物本是可受公評的,批評陳菊的人常被提告,包括網友在內。
  • 27名臺灣人擔任大陸社區助理遭臺當局處罰,提告後勝訴 藍綠這樣看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人在大陸社區擔任主任助理遭臺當局「內政部」裁罰,民眾不服提告,臺北「高等法院」判決勝訴,「內政部」將上訴,陸委會也支持上訴。  根據媒體報導,曾雅琦等27名臺灣人在大陸擔任社區主任助理,去年遭「內政部」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各裁罰新臺幣10萬元。曾等人不服提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憲法」保障人民職業選擇權,如僅因認同「九二共識」就裁罰,形同懲罰個人政治立場,有「違憲」之虞,判曾女等人勝訴。
  • 臺灣風流往事:李敖與三毛
    十一、 1981年,一直在異國他鄉漂泊了14年的三毛,終於決定結束流浪,回臺灣定居。此時的三毛已是著名作家,除了在文化大學任教外,還保持著良好的創作勢頭。瓊瑤的老公、皇冠出版社的平鑫濤,正是三毛這段時間的出版人。
  • 三毛、瓊瑤、柏楊,你知道這些臺灣作家筆名的由來嗎
    陳懋平說從小看三毛系列漫畫長大,這些畫給她童年帶來歡樂。此番有幸見到偶像,兩人相見甚歡。張樂平認了陳懋平為乾女兒,從此「三毛」成了乾女兒當仁不讓的筆名。第二種說法是陳懋平在停筆10年後,又一次給臺灣報紙《聯合報》投稿。寫稿時她不知道該用什麼筆名。想了很久,想到自己只是一個小人物,乾脆就叫「三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