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與《驚魂記》

2020-12-27 High電影

這部恐怖片不僅是希區柯克技巧最為純熟的作品之一,還是心理恐怖驚悚電影的開山之作。它的價值首先在於開闢了一個電影類型,令精神問題所導致的犯罪行為從此成為一類電影的主題,而相對於躲在門後驚嚇觀眾的恐怖片,本片對於人類心理直至精神層面的剖析足以使其可以登堂入室成為經典。

在小嗨觀看過的恐怖片中,有這樣一部「鼻祖」級的存在。

它時隔60年,在國內豆瓣上依然保持著9.0分的高分,名副其實的經典。

它最為精彩的戲份的高潮部分只有短短45秒,卻足足花費了7天時間才拍攝完成,攝影機的移位多達60次

最重要的是,它開闢了一個電影類型,成為了心理恐怖驚悚電影的開山之作

——《驚魂記》

《驚魂記》

01作者導演的先驅

在正式分享本片之前,小嗨不得不先提一個電影名詞——作者導演

(不感興趣的小夥伴可直接跳躍到02)

何為「作者導演」?可不是單純的自編自導,而是其作品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鮮明的個人印記和某種文學特質,在接受別人的美學思想的同時又能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作品當中。

《驚魂記》

本片的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就是如此。

這位世界公認的大師級導演在懸疑片和恐怖片這兩個領域裡都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

他幾乎一生都在致力於懸疑電影的創作,不但突破了好萊塢製片制度的束縛,而且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已然成為了「懸疑」二字的代名詞。

他將驚悚、懸疑等元素融合進純粹的恐怖片裡,再利用種種電影手段將其提升到藝術的高度,對於電影技巧的運用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正因如此,他也被譽為是「作者導演」的先驅

《驚魂記》

不過時至今日,希區柯克到底是不是藝術家、他的電影到底是不是藝術電影在影迷間仍然時常引發爭議。

因為他的作品與好萊塢一般的娛樂片和商業片太過相似。

但正如法國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說的那樣:

正因為希區柯克能夠駕馭一部電影的所有構成元素,即把自己個人的構思貫穿在攝製的所有階段之中,所以他的電影確實具有統一的風格,大家才公認他是現世罕有的三四位大師導演之一。

不管是他的哪一部作品,只要看上幾分鐘,你就會辨認出來。

《驚魂記》

02懸疑大師的藝術世界

本片作為希區柯克的後期作品,無疑是他技巧最為純熟的作品之一。

最關鍵的是,它令精神問題所導致的犯罪行為成為了一類電影的主題。

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女職員瑪莉蓮由於男友的經濟實力薄弱而心生貪念,在竊取了公司的四萬美金後逃離小鎮。

途中她決定在路旁的汽車旅館休息一晚,沒想到洗澡時卻被擁有雙重人格、內心扭曲黑暗的旅館老闆諾曼·貝茨殘忍「殺害」。

《驚魂記》

故事看似簡單,實則一點也不簡單。

電影劇作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寫好「第一本」即前十分鐘左右的劇情。

因為這足以決定製片人是否採用劇本、觀眾是否想看以及能否快速進入影片的情境。

而對於一部懸疑片來說,寫好「第一本」的關鍵無外乎要在前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裡拋出第一個小懸念或者小高潮。

本片基本符合這樣的劇作要求,第一個懸念出現在大概十分半,即瑪莉蓮捲款逃跑。

從這時起,觀眾開始關心瑪莉蓮會不會被抓到,從而進入電影的情境當中。

《驚魂記》

而且本片絕對是希區柯克的作品中比較特殊的存在。

他的作品的劇作結構一般有兩種:一浪高過一浪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者是一個大的懸念統領全片,後者則是多個懸念交織在一起。

本片基本屬於前者,整個故事圍繞著「瑪莉蓮是被誰殺死的」這個懸念展開。

但它的特殊性在於,影片前半段,觀眾又被另一個懸念所吸引:捲款潛逃的瑪莉蓮會不會被抓到。

在懸念即將揭開時,瑪莉蓮突然被殺,劇情急轉直下。

《驚魂記》

這樣的劇作結構在當時來說無疑是帶有試驗性的,前半段的劇情成功轉移了觀眾的注意力,以至於瑪莉蓮被殺帶來的衝擊感更加強烈。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希區柯克還安排了警察跟蹤瑪莉蓮和換車等情節,並不斷強調那四萬美金,就是為了將觀眾往錯誤的方向引導、確保我們無法猜出後面的情節。

《驚魂記》

最重要的是,本片真正實現了一波三折。

在解釋「什麼是懸念」時,希區柯克曾舉過一個例子:

三個人坐在椅子上聊天,椅子下面有一個定時炸彈,5分鐘後炸彈爆炸,這個故事怎麼拍?

第一種,只拍三個人聊天,不交代炸彈的事,5分鐘後炸彈爆炸了,觀眾只在爆炸的一瞬間感到了震撼。

第二種,先告訴觀眾有炸彈,剛開始觀眾會感到緊張,但耐心總是有限的,既然知道會爆炸,一會兒就沒興致了。

第三種,先告訴觀眾有炸彈,三個人聊了三分鐘後一個人說走吧,另外兩個人說再聊會兒,又過了一分鐘兩個人說走吧,最後一個人說等一會兒。

那麼剩下的一分鐘裡,不管炸彈是否爆炸都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驚魂記》

希區柯克在本片中就採用了第三種拍法。

瑪莉蓮死後,她的妹妹萊拉請來了私家偵探幫忙調查,沒想到私家偵探也一去不返。

等不急的她想要親自去汽車旅館查看情況,此時觀眾已經知道汽車旅館充滿危險,不免為其感到擔憂。

然而瑪莉蓮的男友山姆勸阻住了萊拉,自己去了汽車旅館,於是觀眾在鬆了口氣的同時又擔心上了山姆的安危。

幸好他安全歸來並決定去找警察,這下總沒問題了吧?

可警察偏偏不願調查下去,還透露諾曼·貝茨的母親早就過世了,使得整件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驚魂記》

而最後山姆在汽車旅館穩住諾曼·貝茨、萊拉獨自與他的「母親」談話時無疑將緊張的氛圍烘託到了最高點。

因為兩人認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虛弱的老太太,觀眾卻深知其實這個「虛弱的老太太」才是最危險的。

反正整個過程裡總有一些信息是觀眾知道、片中人物不知道的,所以觀眾總會為其感到擔憂。

如此設置的確一波三折,時時刻刻都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只能說希區柯克非常熱衷於與觀眾玩這樣的心理遊戲。

正如他自己說得那樣:該片包含著我要以極大興致同觀眾玩耍的試驗。

《驚魂記》

03浴室謀殺的高潮

整部電影中,瑪莉蓮被殺的「浴室謀殺戲」無疑是最為出色且有名的橋段,沒有之一。

它不僅成為了影史上最恐怖的場景之一,還一度被電影學院的教材作為經典範例收錄,所以很有必要單獨拿出來分析。

《驚魂記》

這一段戲足足用了60多個鏡頭,每個鏡頭平均下來卻只有1秒,有的甚至不到1秒。

浴室謀殺,恐怖感全憑殺人產生,所以必須要讓觀眾在潛意識裡相信銀幕殺人是真實的。

放到現在來說,殺人戲份可以用很多特技、特效來完成,放在當時也一樣。

可希區柯克卻選擇完全依靠蒙太奇完成,刀子根本沒有觸碰到演員的身體,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演員的頭部、手、腹部以及刀子的近景和特寫。

這些孤立的鏡頭快速串連在一起,產生的效果竟不亞於紅刀子進、白刀子出,甚至相比之下更為真實。

《驚魂記》

正是這一段行雲流水的蒙太奇,令觀眾產生了「刀子刺進了瑪莉蓮身體」的錯覺。

不得不說,真是不可思議的營造恐怖氛圍的方法。

怪不得短短一場戲足足耗費了7天之久。

慢功出好活兒,電影工作者們還是學著點兒吧。

大師不愧是大師。

《驚魂記》工作照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希區柯克《驚魂記》:著名"浴室謀殺"片段,為何如此經典
    《驚魂記》中的經典&34;片段,更被很多專業電影人稱為&34;級別的作品。精益求精的希區柯克,運用了78個機位和52次剪輯為影史貢獻出經典的3分鐘。此後這個片段被無數影視作品改編和借鑑,電影人們通過不同方式向希區柯克致敬。紀錄片《78/52》請來多位專業電影人詳細分析了這個經典片段的精彩及過人之處。
  • 希區柯克《驚魂記》:著名「浴室謀殺」片段,為何如此經典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經典之作眾多,其中《驚魂記》被很多影迷評為"經典中的經典"。《驚魂記》中的經典"浴室謀殺"片段,更被很多專業電影人稱為"教科書"級別的作品。精益求精的希區柯克,運用了78個機位和52次剪輯為影史貢獻出經典的3分鐘。
  • 《希區柯克》首曝預告 尖刀恐嚇重現《驚魂記》
    《希區柯克》首曝預告 尖刀恐嚇重現《驚魂記》     電影網訊(編譯/何小沁)日前,傳記片《希區柯克》發布首支預告,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
  • 希區柯克《驚魂記》60周年 金馬奇幻影展大銀幕重現經典
    記者洪文/綜合報導今年適逢緊張大師希區柯克的《驚魂記》(Psycho, 1960)問世60周年,金馬奇幻影展除了要在大銀幕重現這部經典,更搬出馬丁史柯西斯的《蠻牛》(Raging Bull, 1980)、布萊恩狄帕瑪的《剃刀邊緣》(Dressed
  • 驚魂記
    這幾年,《驚魂記》似乎成了希區柯克最知名且最被關注的作品了,好萊塢甚至專門請來安東尼·霍普金斯和一眾明星拍了一部電影來講這部電影的誕生經歷!
  • 《驚魂記》心理恐怖驚悚片開山之作!被收入電影學院做教材,大師希區柯克最純熟作品之一
    今日推薦|《驚魂記》
  • 用「乾屍」嚇女主,為不存在的角色選演員,《驚魂記》幕後也驚魂
    時隔60年再看《驚魂記》,那獨特的鏡頭、剪輯、音效所製造出的驚悚氣氛,依然嚇得人心驚膽戰。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驚魂記》幕後的那些事兒。希區柯克早在1948年就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彩色電影《奪魂鎖》,之後的50年代,他的作品也以彩色片為主,比如《後窗》《電話謀殺案》《捉賊記》《西北偏北》等等,但上映於1960年的《驚魂記》卻是一部黑白影片。這是為什麼呢?
  • 《驚魂記》:希區柯克式懸疑
    談及「多重人格」一詞時,我們大多對其定義並不陌生,但在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發展艱難,人們能夠接觸到這個詞彙多虧了一部電影——《驚魂記》。這部拍攝於1960年的黑白電影,被譽為電影史上驚悚恐怖片的開山之作,也是極佳的展現雙重人格的影片的開山之作。導演希區柯克憑藉此片榮獲第3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也因為這部影片為觀眾們熟知。
  • 《驚魂記》:這部60年代的作品如何成為影史經典?
    希區柯克經典作品《驚魂記》儘管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驚魂記》以4億美元的總收入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成功,但並沒有創下紀錄。▲希區柯克和女演員珍妮特·利在拍攝現場這與正常的希區柯克電影完全不同。希區柯克堅持用這種首映方式來宣傳《驚魂記》。影片於6月15日(正常的工作日——星期三)在百老匯的DeMille和上東區的Baronet首映。但是影片的神秘感做到滴水不漏:沒有公費招待場,也沒有媒體放映,甚至沒有片商可以提前看到。影評人必須與買票的觀眾一起觀看,這意味著要排長隊等候。
  • 驚魂記 全系列詳解
    這幾年,《驚魂記》似乎成了希區柯克最知名且最被關注的作品了,好萊塢甚至專門請來安東尼·霍普金斯和一眾明星拍了一部電影來講這部電影的誕生經歷!
  • 《驚魂記》上映60周年,希區柯克依然偉大
    1960年6月16日,也就是60年前,由懸疑驚悚大師希區柯克導演的電影《驚魂記》在美國紐約完成首映。影片講述了一位貪汙公款逃跑至一家汽車旅館的女秘書和患有心理疾病的旅館男主人相遇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其實,《驚魂記》這部電影在一開始的拍攝過程中並不被人看好,因為它是黑白片,預算又很低,而且依靠的還是電視製作團隊。
  • 《後窗驚魂》:一部向希區柯克致敬的青春片
    今晚10點影視總動員:《後窗驚魂》本片翻拍自希區柯克名作《後窗》
  • 電影推薦|《驚魂記》:影史上最負盛名的浴室謀殺案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在談到《驚魂記》時,希區柯克對特呂弗說了上面這番話,隨後又說這部影片「屬於電影人,屬於你我。」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而言,不僅僅意味著是一位導演,更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拍攝手法——驚悚與懸念。
  •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12部經典影片,你不應該只知道《驚魂記》
    你看過很多知名影片,卻未必能想起導演的名字,但提起《驚魂記》《西北偏北》,你會立刻反應過來,這是「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作品。 對很多人來說,「希區柯克」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懸疑驚悚的代名詞。
  •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12部經典影片,你不應該只知道《驚魂記》
    你看過很多知名影片,卻未必能想起導演的名字,但提起《驚魂記》《西北偏北》,你會立刻反應過來,這是「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作品。對很多人來說,「希區柯克」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成了懸疑驚悚的代名詞。
  • 懸疑驚悚電影劃時代之作《驚魂記》
    答案:希區柯克的《驚魂記》。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犯罪電影。那個黑白螢屏的年代,把人格分裂搬到大熒幕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是何等的新鮮和震撼。電影不但向社會普及了這種病症,還深刻啟發了觀眾的思考:內心深處是否真隱藏有黑暗面,那裡面住著一個極度邪惡的自己?
  • 以傳奇導演希區柯克命名的「希區柯克變焦」是啥?
    他一生中拍攝過無數影響後世電影創作的作品,《群鳥》《驚魂記》《後窗》等都出自他手。他的作品獲獎很多,他個人獲得的榮譽也很多,比如獲得美國電影藝術學院終身成就獎、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士封號等。「希區柯克變焦」的首次登場而我們要了解的「希區柯克變焦」便是一種以他名字命名的拍攝技術。該技術的首次登場是在希區柯克執導於1958年上映的電影《迷魂記》中。
  • 《慾海驚魂》:希區柯克告別「一鏡到底」技法,回歸人物刻畫正途
    《慾海驚魂》裡,希區柯克接受了前兩部電影失敗的教訓,大幅度削減長鏡頭的佔比,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希區柯克要把前兩部電影裡甚囂塵上的長鏡頭技術拋空到一無所有的地步,也是他不願意作出前功盡棄的選擇,畢竟一個人在習慣使用一種技法的時候,會產生收剎不住的慣性力量,從《奪魂索》到《摩羯星座下》再到《慾海驚魂》,正可以看到希區柯克對長鏡頭運用的逐次遞減的退行規律。
  • 希區柯克逝世40周年:「恐怖大師」的純粹電影
    美國電影學會評選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在100部百年來最偉大的驚悚片單中包含多部希區柯克導演作品,並且前七部中囊括三部希區柯克作品。在電影界沒有誰能比希區柯克更擅長講故事了。浴室裡的尖叫、黑色群鳥盤旋、精神患者獰笑著的注視......希區柯克在電影史上留下的這些經典場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也為驚悚類影片樹立了優秀的標準線。
  • 在大銀幕上看希區柯克,感受影史上第一個變焦鏡頭帶來的暈眩
    以上是第一輪開票的數據,沒搶到心儀片子的影迷朋友不用灰心,第二輪開票也很重磅,包含希區柯克的五部電影,分別是《迷魂記》《驚魂記》《西北偏北》《群鳥》和《後窗》,每部都有五場放映。  (官方售票平臺的焦點圖換成希區柯克頭像,充分挑動大家的興趣)  對很多人來說,「希區柯克」不僅是一個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一種懸疑驚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