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夫,蘇州待他不薄,他給蘇州更多

2021-01-09 姑蘇好時光

蘇州是一座獨具魅力的城市,名人輩出,但只要翻翻歷史,你就會發現他們中不少人其實都不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蘇州古城的規劃設計師伍子胥,帶兵稱霸的孫武,為蘇州旅遊代言的蘇東坡……

他們都不是蘇州人,卻同樣來到了這片土地上,蘇州城滋養了他們,他們更為蘇州做了許許多多。

唐代有個韋蘇州,現代有個陸蘇州

陸文夫,這個蘇州現當代文學界最響亮的名字,其實來自長江彼岸的泰興。但他一生中近60年的光陰都是在蘇州度過的,從少年時代考入蘇州中學(前身為北宋範仲淹開創蘇州府學)後,他的一生便與蘇州結下來解不開的緣。

在八年的記者生涯後,陸文夫終於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956年,一篇《小巷深處》讓文壇第一次知道了陸文夫這個書卷氣濃鬱的名字,那年,他二十八歲。

經歷文革的波折與磨難後,陸文夫踏上了通向創作上春天的列車,朝著春暖花開的地方一路向前。他的多部作品紛紛獲獎,在文壇的地位也扶搖直上,茅盾曾盛讚陸文夫是「力求每一個短篇不踩著人家的腳印走,也不踩著自己上一篇的腳印走。」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聽說有一位描寫蘇州非常厲害的作家,在韋應物這個「韋蘇州」之後,時隔千年,江南又誕生了一個「陸蘇州」。

美食家,愛頭湯麵,也愛菸酒茶

說陸文夫,就繞不開《美食家》。

在這部他最著名的小說裡,蘇州人對美食獨有的考究與追求被寫到了極致。無論是吃頭湯麵、喝䰾肺湯早已是如今蘇州吃貨們的基本準則,在書裡他還精心安排了一場在私家園林耗時3個小時的「烹飪學會成立宴會」。

了經典的蘇幫菜松鼠鱖魚、蜜汁火腿,甚至還有一道令人嘆為觀止的「三套鴨」——「一隻鴿子塞在雞肚裡,再把雞塞到鴨肚裡,燒好之後看上去是一隻整鴨」,工序之繁複、口味之刁鑽堪稱蘇幫菜工夫菜的一絕。仿佛在他筆下,每一次吃飯都是一次莊重的儀式,都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除了「美食家」的榮譽頭銜,大家還給他取了一個「酒仙」的雅號。同樣以寫美食出名的汪曾祺酒量也很大,但陸文夫似乎很不服氣,在酒桌上喝得興起時,曾豪氣沖天地說:「汪曾祺,其實他喝不過我的!」

後來陸文夫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醫生關照了一大堆注意事項。他當然不會照單全收,煙是戒了,酒呢完全戒掉太難了,那就少喝一點。

有一回在飯桌上,吃的差不多了,陶文瑜看到還有多出來的一碗麵,就說「糧食浪費可惜的」,就把麵條端到自己面前。還沒來得及吃呢,陸文夫眼疾手快,把人家留下的半杯酒拿了過來一口喝掉,還咂咂嘴說:「老酒浪費也可惜的。」

真是一個可愛的吃貨啊。

蘇州待他不薄,他給蘇州更多

陸文夫並不是一個人在默默地寫著蘇州,而是帶動、影響了一批年輕的作家,共同在文學的道路上創造一個叫做蘇州的品牌。

範小青就是眾多受到陸文夫提攜的蘇州作家之一。

80年代範小青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馬上要出版,按照行規呢需要找個重量級的大咖寫序言鎮場。她自然找到了恩師陸文夫,誰知後者卻一口回絕了她,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這讓當時的範小青倍感尷尬。

陸文夫絲毫沒有給學生情面,反而說「年輕人請名家寫序沒有好處」。後來範小青回憶起來,說直到多年以後才能明白老師當年的用心。細想想,能夠拋棄名人光環,真正獨立的創作、自由地為自己吶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88年,陸文夫擔任主編的《蘇州雜誌》正式發行,這也是國內罕見的純文化路線的地方文化刊物。三十多年來,這本雜誌的主題始終只有一個,就是關於蘇州的文化。從建築、園林、飲食到蘇城的一草一木,這本雜誌就是陸文夫心目中理想的蘇州。

從那以後,圍繞著這本雜誌,在古城滾繡坊青石弄5號的院落裡,陸文夫身邊圍繞著一群年輕的蘇州作家,一起構築關於蘇州的文學夢。

如今《蘇州雜誌》的副總編,蘇州作家陶文瑜就是在陸文夫的指點下成長起來的。他曾感慨道:雜誌社門一開,陸老師走出去,就是陸主編;雜誌社關起門來,陸老師更像是一個家長。

這個家長是嚴肅的,也是寬容的,是可敬的,也是可愛的。

蘇州作家葉彌,她的作品《香山爐》曾榮獲魯迅文學獎,而另一部代表作《天鵝絨》更是直接被姜文改編成了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得到了熱烈的市場反響。

在她的記憶裡,陸文夫「是可圈可點的有趣,方方正正的有趣,不是隨隨便便的有趣,更不是奇形怪狀的有趣」。

據說有一次一大幫年輕作家簇擁著陸老師在雜誌社的迴廊裡說話,突然他站起來就走,說道:「天要下雨了,老太婆怕打雷,我要回去了。」

另一位蘇州作家朱文穎回憶起一次聚會,蘇童、葉兆言等人想要去打保齡球,就叫了陸文夫,原來以為他一定會拒絕的,畢竟去玩的都是一群年輕人,而且當時也很晚了。

但陸老師居然很高興的答應了,當晚「他打得不多,但一直笑眯眯的在一旁看著這些年輕人」——是啊,看著這樣一群青年蘇州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蘇童、早已在文壇聲名顯赫、擔任江蘇省作協主席的範小青,還有陶文瑜、葉彌、荊歌、朱文穎……家長看孩子,可不就是越看越喜歡麼。

有人說陸文夫的《美食家》、範小青的《褲襠巷風流記》、蘇童的《城北地帶》等等作品一起鑄成了一座的「紙上的蘇州」。是的,這些蘇州作家一輩子都在為傳播蘇州文化辛勤耕耘,為創造蘇州故事嘔心瀝血。

就像陸文夫說的那樣:

等到慶祝蘇州建城3000年的時候,我們這一代人早就灰飛煙滅了,但也和古人一樣,凡是給這個城市做過一些好事的人,都會為這個城市留下一點有形或無形的痕跡。只是有一點大家不必討較,不必計較那痕跡是你的還是我的,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

出品方 | 喜悅聲創

監製 | 樂軒

主播 | 馬穎

編輯/排版 | 說書的菜

後期 | 多多

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蘇州才子陶文瑜
    認識蘇州陶文瑜,已二十餘載。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去蘇州拜訪陸文夫並約稿,當時陸文夫住在帶城橋弄,一幢獨門獨院的二層樓房。高高瘦瘦的老陸,說話不快不慢,他談起江南風情與《蘇州雜誌》的情況。談話間,他問起我未進報界之前幹什麼工作,我說在一家職工大學當教師。
  • 陸文夫|吃家寫了《美食家》,真讓廚師怕了
    2005年7月9日在蘇州去世的著名作家陸文夫有一部著名小說《美食家》,而在生活中,這位大作家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據他的親朋好友們說,陸文夫體健而精神,練達又睿智,主要得益於他的飲食文化。他的好吃、愛茶、嗜酒,在作家圈裡是出了名的。
  • 當代作家陸文夫及其名作《美食家》
    陸文夫(1926—2004年)陸文夫(1928-2005年),江蘇泰興人,定居蘇州,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陸文夫自1949年大學畢業後參加革命工作,1955年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他不僅吃得精細,而且講得頭頭是道。中學生高小庭和媽媽是朱自冶的遠親,寄住在朱家不交房錢,朱自冶便讓高小庭課餘時間給他當跑街的,採買各處的風味小吃。高小庭在學校學到了革命道理,對朱自冶的寄生蟲生活忿忿不平。1948年冬天,高小庭投奔革命到解放區,沒想到解放後被分配回蘇州從事商業工作。解放後朱自冶仍然有錢,繼續過著每天進飯館、上茶樓的生活。
  • 陸文夫作品集合,小編力薦《陸文夫文集(共5卷)》
    陸文夫(1928-3-23-2005-7-9),江蘇泰興人,曾任蘇州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在50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圍牆》、《清高》、《美食家》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深受中外讀者的喜愛。喜愛陸文夫的書友們,TA的這幾本書你都看過嗎?1.
  • 陸文夫的《美食家》:一日三餐,人間煙火
    對,最後這句話衍生自陸文夫的經典小說《美食家》,它也是我對於姑蘇美食認知的起點。「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懶覺與他無緣,因為他的腸胃到時候便會蠕動,準得跟鬧鐘差不多。眼睛一睜,他的腦袋裡便會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頭湯麵乾淨清澈,沒有麵湯氣。如果吃下一碗有麵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兒不如意。」
  • 沒有他,中國就沒有「美食家」 | 陸文夫先生逝世15周年
    《美食家》堪稱蘇州民俗風情的「活標本」,無疑可以代表陸文夫小說創作的藝術水準和風格樣式:地方色彩濃厚,借鑑了傳統話本和蘇州評彈的藝術手法,專注於描寫蘇州的文化風情,刻畫小巷人物的命運變遷,彌散出一股清淡悠遠的氣息。讓人細細品味,流連忘返。而在蘇州韻味的背後,始終有一個宏闊的歷史的大背景存在。
  • 陸文夫與他的小說《美食家》
    陸文夫(1928-3-23-2005-7-9)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蘇州文聯副主席,中篇小說《美食家》是他的巔峰之作
  • 汪曾祺這位高郵人,為何對蘇州的食物和茶葉頗有研究?
    可以說不亞於杭州的片兒川或是蘇州的澆頭面。祖父還喜歡玩收藏,古董字畫,商周彝鼎,明代花瓶。他還以所藏渾天儀為個人齋名命名「渾天儀室」,並讓兒子制一枚同名印章,可謂風雅。祖父收了北宋馬遠畫的小屏條,非常喜歡,愛不釋手。不敢在當地裝裱,親自到蘇州跑一趟,請有名的細木匠做了檀木框,把畫嵌在裡面。蘇工天下,蘇州的書畫裝裱是天下有名的。
  • 誠品創始人病逝,他曾說誠品與蘇州結緣,是因為太喜歡蘇州的這裡...
    聞此消息,為他流下眼淚。對此,龍應臺寫道「今晚我為他流下眼淚。有些人飛揚跋扈,其實貢獻很薄。有些人默不作聲,做的卻是靜水流深的事。書店可以只是賣書賣紙賣文具的商店,他卻把它做成生活的美學、文化的指標、對心靈境界的堅持。可是也只有朋友們知道,在幕後,他堅持得多麼、多麼辛苦。
  • 尋味蘇州,不能錯過的蘇州美食老字號攻略
    一、蘇式麵館:【朱鴻興】著名作家陸文夫在小說《美食家》中詳細描述了朱自冶早起去吃頭湯麵的場景,這個頭湯麵他一定要去朱鴻興吃。蘇式麵條最講究麵湯和澆頭,麵條本身反倒位居其次了,其中的麵湯是選用雞肉、豬肉排骨、鱔魚骨等吊出來的高湯,頭湯麵清澈如水,沒有混入麵粉的「渾」,最為鮮美,難怪引得朱自冶一早趕去也要吃上一碗頭湯麵。
  • 7部經典老電影,找尋回憶裡的蘇州城!
    ▲《滿意不滿意》海報說到蘇州的老電影就不得不提起一個比較老牌的劇團——蘇州滑稽劇團。1958年,該團創作了《滿意不滿意》,講的是在蘇州一家名叫「得月樓」的餐館裡,服務員們怎麼提高服務意識的故事。這部電影,算得上是《滿意不滿意》的續集,原來電影裡的5號服務員小楊變成了老楊,當上「得月樓」的經理,他的兒子楊毛頭在遊覽區開設一家叫「小小得月樓」的分店,堅決抵制「開後門」的不正之風
  • 更多品牌、更多精彩,盡在蘇州奕歐來奧特萊斯
    (中國蘇州 2020年4月27日)沉寂數月之後,這個五一假期, 既然不能遠行國外旅遊,不妨趁著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來到有蘇州「小歐洲」之稱的蘇州奕歐來奧特萊斯,賞無可比擬的園林春色,享受如同置身歐洲一般的暢快購物。
  • 蘇州怡養,託起更多老人「幸福夢」(下)
    領導視察運營三年多來,蘇州市怡養老年公寓憑藉著準確的定位、先進的理念和優質的服務,在為老服務領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在運營過程中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老人服務,服務日趨個性化、人性化和規範化,打造了一支專業高效的養老服務團隊,提煉了一套完善規範的養老服務準則,並將「蘇州怡養模式」不斷輸出,讓更多的老人老有所歸、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和老有所樂。
  • 範煙橋,一個寫出《夜上海》的蘇州才子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提起蘇州範煙橋,年輕人裡知道的恐怕不多,興許不了解的朋友還會以為這是蘇州哪一座名字相當文藝的古橋。但其實,他是在民國時期,江南赫赫有名的才子,很多人把他當做那個時代的唐伯虎,當年一代歌后金嗓子周旋那首膾炙人口的《夜上海》,就是範煙橋茶餘酒後隨手填的詞。
  • 逛吃蘇州 獨家指南
    古人煙花三月下揚州,追的是香豔豪奢;我們選在十月赴蘇州,享受的是入秋後姑蘇城的安逸和滋味。啞巴生煎——來蘇州的理由文:邵毓挺 圖:Kenneth總有人問,最好吃的生煎是哪家?上海的那些實在是平平,小楊湯太油,夢花街弄堂清秀不再,那些老字號的生煎也早已失去生機,藝不傳代。不誇口地講,最好的生煎在蘇州,「倫敦路」(蘇州話臨頓路發音)上啞巴生煎。
  • 陸文夫講述真實的瞎子阿炳,原來是這樣~~~
    2005年7月9日,我在加拿大驚獲噩耗,著名作家陸文夫先生在蘇州逝世了。陸文夫先生原名「紀貴」,因不願當官,一心為文,更名「文夫」。他一生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如《小巷深處》、《美食家》、《井》、《小販世家》等等,獲獎無數,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名揚海內外,堪稱度過了勤奮的一生。可是,他也留下了難以彌補的終身遺憾。
  • 蘇州經典老字號風雲榜
    早起吃碗頭湯麵著名作家陸文夫曾在小說《美食家》中寫道:朱自治起得很早,睡懶覺倒是與他無緣,因為他的腸胃到時便會蠕動,準備得和鬧鐘差不多。眼睛一睜,他的頭腦裡便跳出一個念頭:「快到朱鴻興去吃頭湯麵!」朱鴻興地址:碧鳳坊90號人均:32元蘇州麵館眾多,朱鴻興這樣的老字號雖常見卻也是蘇州的招牌之一。朱鴻興最早一家門店開在1938年3月,當時是不足30平方米的面餛店,後憑著一碗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的招牌燜肉麵,深得食客們喜愛,門口的黃包車天天排成一排,成了一條顯著的風景線。
  • 蘇州話太厲害了,蘇州人都逃不掉的三個字
    ^ 蘇州情調 ^ 一 鍵關注...蘇州最具小資情調的微信自媒體...小編蘇瑞,個人微信號: surui0512 關注我!
  • 蘇州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秋褲大樓的主人竟是他?!
    也許你在蘇州長大,也許你很了解蘇州,但是以下關於蘇州的這幾件事,不管大小,你肯定不知道!「秋褲大樓」的主人是誰?除了虎丘塔以外石湖上方山上的楞伽塔也是一座斜塔,目測向西傾斜接近3°,這連大多蘇州人都不知道。
  • 尋城記|蘇州電影二三事
    聽覺定位城市探尋蘇州發現不一樣的美01解放前的蘇州影院蘇州第一個申請開電影院的是一個叫王瑞南的商人。然而,開業後生意慘澹,數月後就改演清一色女演員的髦兒戲了。1945年9月至解放前夕,蘇州的電影院主要放映美國電影和國產電影,題材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息息相關。02新中國的蘇州影院60年代初,蘇州已經有四家影院專映電影:「蘇州」「大光明」「大華」「大眾」。兼營電影的有「躍進影劇院」「桃塢影劇院」「新藝影劇院」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