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味」裡的別樣端午

2020-12-21 泉州網

古風承千年 粽香飄兩岸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保留著包粽子、戴香囊、賽龍舟等傳統端午習俗。圖為泉州市刺桐幼兒園的老師教幼兒們縫製香囊,一起感受傳統節日氛圍。 (林勁峰 攝)

泉州網6月26日訊(記者 許雅玲)泉州是「活著」的古城,也是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昨日端午佳節,傳承千年的民俗文化在泉州城鄉原生態保留呈現,香噴噴的粽子禮包情暖兩岸;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創城創衛的背景下,志願者走上街頭守衛家園……這些共同演繹了「泉州味」裡的別樣端午。

情暖兩岸 為海峽通婚家庭送上「暖心粽」

昨日,在「海峽第一村」晉江金井鎮圍頭村,志願者們為全村148個海峽通婚家庭送上具有濃濃閩臺家鄉味的鮑魚粽。

據圍頭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洪水平介紹,疫情不減鄰裡情,借端午之際,村裡開展了為期七天的「線下線上」互聯互通送愛心活動。線下部分在圍頭村幸福院進行,巾幗志願者將村裡的鮑魚特產包入粽子,分三批為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和海峽通婚家庭送去這份圍頭「暖心粽」;線上部分則啟動現場直播和微信交流,讓對岸的「圍頭新娘」感受來自家鄉的暖心行動。

文化名城 感受家鄉地道傳統習俗

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保留著包粽子、戴香囊、賽龍舟等傳統端午習俗。昨日上午,閩南文化研究者洪泓帶著十多位朋友同走洛陽橋,並為他們講解端午民俗戴香囊的由來。他說,閩南自有五月節佩戴香囊的習俗,民間曾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的說法,這樣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除了中心市區,各個縣(市、區)也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昨日下午,由晉江東石鎮龍江吟社、龍江畔讀書社、青年書畫協會承辦的「端午」朗誦會在青年書畫社舉行,或讀經典詩文,盪氣迴腸,或誦本土作品,樸實流轉,在當地朗誦愛好者詮釋下,節日氛圍十分濃厚。

線上活動同樣精彩紛呈。石獅一中學生洪小茵通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學習了端午節非遺習俗——嗦囉嗹習俗的產生、發展與變遷,受益匪淺。記者了解到,6月23日—7月23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在其微信公眾號開展嗦囉嗹線上教學活動,由海交館之友許馨月、陳熙林二人組合,探訪泉州嗦囉嗹習俗的發掘和保護人李金針爺爺,並學唱泉州嗦囉嗹習俗歌謠《採蓮曲》。

文明旅遊 志願服務守護家園

端午節前夕,鯉城區啟動「守護古城·紅色力量」志願服務活動。6支志願服務隊分為三組,同步開展「端午情志願紅」困難戶慰問、美麗古城志願服務、「古城新遇」黨建路線講解等志願服務活動。「我們希望匯聚各方志願服務力量,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鯉城團區委副書記林吟昕說,志願者們還將繼續深入古城大街小巷,摸清古城志願服務個性化需求,開展精準志願服務活動,讓「志願紅」扮靚刺桐古城。

錯峰安全出遊,不扎堆、不聚集、不擁擠。往年,市民李如林都會在假期前兩天「抓緊」時間出門旅遊,今年她選擇「預約」家門口的泉州清源山風景區。「在家門口錯峰旅遊,可以慢下來認認真真欣賞周圍的風景,既賞美景,又安全安心。」她說。

相關焦點

  • 泉州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迎端午
    泉州網6月22日訊(記者 張素萍 通訊員 曾世彬 王娜豔)本周四是端午節,記者從泉州市文旅局獲悉,泉州各地推出了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11個景區(點)也紛紛推出優惠政策,與市民共度端午。「老照片裡的泉州鄉愁」展覽內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辦「老照片裡的泉州鄉愁」展覽,展出泉州新聞攝影記者、泉州第一屆攝影家協會主席楊湘賢拍攝的泉州老照片,展示泉州的城市變遷、民俗故事、海交史話以及泉州的文化遺產等。
  • 包粽子、看大戲、品文化……這個端午約會泉州
    包粽子、看大戲、品文化……我市各地將舉行豐富多彩的端午文化旅遊主題活動這個端午約會泉州包粽子是端午最具「古早味」的習俗 (林勁峰 攝)泉州有豐富的戲曲文化資源,傳統節日常有公益惠民演出。(陳起拓 攝)端午小長假馬上就到了,想好怎麼過了嗎?因為疫情,不少人打消了出遠門的念頭,其實留在泉州就很好玩,泉州除了有好山好水好味道,端午期間,泉州古城及各縣(市、區)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端午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包粽子、吃粽子、看大戲……這個假期,來泉州感受濃鬱端午文化。
  • 同樣的端午 別樣的粽香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勝利路小學在疫情防控期間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同樣的端午,別樣的粽香」主題活動。別樣親子端午節 低年級同學居家別樣端午節: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感受節日的氛圍、親子一起學習有關端午節來歷和故事;孝親敬老給爺爺奶奶送粽子等!
  •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
    在泉州端午節屬較為隆重的節日,慶祝的活動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每年端午都將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市民、遊客共慶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在泉州民間統稱為「五月節」,除了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外,至今還保留著一些獨具閩南地方特色的端午習俗和活動端午節傳統。
  •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下)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泉州民俗專家吳燦雙為大家介紹了泉州端午特色習俗,採蓮本期泉州民俗專家吳燦雙繼續和大家分享具有閩南地方特色的端午習俗。「賽龍舟」的前期準備則是從四月初一起鼓。人們就早早扛著龍頭沿溪邊來到筍江(泉州市鯉城區筍江)預測當年大水的位置。這項特色習俗則稱為「試江水」,「或稱試龍舟水」。吳燦雙說,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為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江自沉。
  • 清宮裡端午的別樣節俗
    端午的承應戲多是對民間傳說和習俗的演繹,如《祛邪應節》講的是張天師下界剪除五毒的故事,《靈符濟世》講的是呂洞賓散發鎮邪靈符、採藥收取五毒的傳說,《正則成仙》《漁家言樂》則是屈原登仙后關心民間疾苦、建議取消龍舟競渡的故事,這幾個劇目多為獨幕劇,屬於儀典戲;而《混元盒》則是一部由崑腔曲牌體演出的觀賞戲,共四本三十二出,主要講的是張天師後人張捷在進京面聖途中,陸續收服蜈蚣、白狐等妖,最終所有妖邪被文殊菩薩
  • 端午遊泉州,古城品古韻
    N海都記者 吳月芳 田米今天,端午節「小長假」開啟啦。在這個「小長假」裡,泉州古城及各縣(市、區)推出了近30 項端午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全市11 個景區(點)也紛紛推出優惠政策吸引假期客流。包粽、採蓮、佩香袋、逛古城、看大戲……泉州人重視端午,人們在飲食、系佩以及娛樂方面下足了功夫。
  • 雕龍頭 制龍船 做樂器,泉州78歲巧手老人了不得
    家裡的陽臺便是李金針的小小工作坊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東南早報報導 泉郡後山宮裡的嗦囉嗹龍頭已經接受香火14年了,不少信徒會去那裡祈福。78歲老人李金針便是這尊龍頭的雕刻者,也是14年前為社區重拾嗦囉嗹遊街盛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 濃情端午茶飄香丨吃粽子,品龍芽……
    五月的暖風已經吹過在蟬鳴即將響起之前粽葉青青 粽香幽幽端午就這樣來了在中國>每個節日都是有味道的而記憶中端午的味道是屋門前艾草與菖蒲交織的香氣是傍晚剛洗過藥澡留下的淡雅藥味是媽媽開鍋飄出的粽香粽子清香淡雅
  • 端午節將至,謝霆鋒推出「鋒味粽子」,普通老百姓覺得價格真貴!
    每年的5月5日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也要吃粽子,謝霆鋒也迅速推出了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鋒味粽子」,明星推出的端午節粽子,價格上不是很親民,六個粽子需要206元,平均每個端午節粽子需要30多塊錢,作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來說,這個價格有點小貴,謝霆鋒一直專注於他的12道鋒味的美食推廣
  • 泉州特色燒肉粽,口感軟糯味道鮮美,搭配蘸醬更是妙不可言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相傳是為了紀念在這一天投江自盡的詩人屈原,發展到今天,粽子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道風景線。其品種之多,花式之繁,風味之異,不勝枚舉。有南味粽,北味粽,也可以分為純米粽、豆粽、葷料粽、包餡粽、夾果粽等。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家鄉的特色粽子之一「泉州燒肉粽」。
  • 粽飄香·敬老情,85度C端午公益行
    迎端午、品粽香、佩香囊、祈安康…6月22、23日端午節前夕,85度C愛心志願者一行赴上海華匯養老院、徐匯區社會福利一院、二院和泉州的敬老院服務點和特困家庭,送去共計500多份粽子禮盒。期間,志願者們與老人們聊家常、縫香囊,讓他們感受到子女般的溫暖。
  • 趣味民俗活動融入生活 定海讓端午節越來越有味
    沐蘭湯、點雄黃、行揖禮、制香囊……6月25日上午,在定海文化廣場,一場「非遺端午 健康傳承」民俗活動舉行,30名孩子近距離體驗端午習俗和傳統禮儀,一顰一蹙間傳承民俗文化,培養家國情懷。「舟融體」定海站記者 陳炳群 攝「舟融體」定海站記者 陳炳群 攝現場,身著漢服的工作人員用菖蒲草沾著盆裡的水,在孩子們的額頭、脖頸輕輕拂拭,然後用毛筆蘸上雄黃酒點在孩子眉心,還在孩子們的手上繫上五彩絲繩,寓意健康平安。一旁的孩子們靜靜等待,體驗後畢恭畢敬地行揖禮以示感謝。
  • 福建泉州端午節傳統美食「燒肉粽」,餡料豐富,味道香甜可口!
    端午粽子處處皆不同,浙江有嘉興鮮肉粽,廣東有肇慶裹蒸粽,山西有晉中黃米粽,而福建則以泉州的燒肉粽最為突出,燒肉粽是福建泉州端午節的應節食品。「燒」在閩南語中是熱乎乎的意思,所以說燒肉粽要趁熱吃才能品出它的真正味道。傳統燒肉粽要用五花肉、蓮子、香菇、蝦米、雞蛋等食材,肉要先滷一下,糯米則需先炒制。
  • 今日端午,能否互祝快樂?福建人是這樣過節的!除了包粽子還有……
    編「雞蛋袋」 廈門人在端午節給小孩子編「雞蛋袋」。「雞蛋袋」用紅繩編制菱形格狀而成的,大人會往袋子裡,裝入桃子、鴨蛋和粽子,寓意長壽圓滿,小孩子在這天會換上新衣,提著這個袋子去串門。
  • 重慶墊江:親手做香囊 分享別樣端午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柏青青「五月五過端午,掛香包、插艾草。」這是端午習俗的民謠,如今傳統的端午香囊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在重慶市墊江縣不少社區的端午活動當中,自己動手縫製香囊吸引了很多人去參加。
  • 泉州文化「活地圖」英文講解員「上線」,與外國友人一同暢遊...
    隨著泉州古城知名度提升,聚焦了更多世界目光,前來進行商貿、文化交流的外國友人也越來越多。為了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上線」。
  • 泉州音樂的二十年 閩南語才是本土音樂的底色
    20年前 泉州樂隊初長成  「1992年和幾個朋友組成了支純樂隊,樂隊四大件:鼓手、鍵盤手、吉他手和貝斯手,每天在夜總會裡演出,那時候的搖滾樂隊正當紅,但基本上都是以外地的樂隊為主,連黑豹、零點如此頂級的樂隊也來泉州駐唱過。」福建省著名音樂人汪洋說起這段為期只有5年的樂隊生涯時,臉上依然有著當時的榮光。
  • 粽葉飄香,濃情端午——邢臺市第三幼兒園開展端午節主題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呂淑金.喬依娜)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伴隨著歡快的童謠,端午節的腳步也悄然而至。為了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挖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從小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邢臺市第三幼兒園各個班級分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 「端午節」主題系列活動。掛艾草、畫龍舟、做手工粽、說兒歌……老師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深入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節日內涵,共同體驗別樣的端午節。
  • 冰城端午閃亮動人的文明風景
    文明踏青,減少聚集;健康分餐,公用筷勺;傳承文化,「雲」賞端午……當節日遇上疫情防控,這個城市展現出她的獨特和從容。這個別樣端午,許多人選擇了「宅家」;一些人就近踏青,雖然暫時少了載歌載舞、萬眾狂歡,卻多了些有序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