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拿了金棕櫚之後的第一個作品,是他第一個海外製作,也是他最輕鬆的一部,評分不太高,但是我喜歡,喜歡那份輕鬆。法比安「我是個女演員!我是絕對不會寫出赤裸裸的真相的,那根本不有趣。」凱薩琳•德納芙飾演的法比安是個名演員,她自私、強勢、自戀、毒舌,像個小孩子眼中會咒語的女巫。她即將出版的自傳,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她表演出來的自己。書中她粉飾了跟女兒的關係,抹去了早逝的好友薩拉的痕跡,甚至沒有提陪伴40多年的助理盧克一句,害得盧克傷心地告老還鄉。正如羅生門的經典臺詞:人們太脆弱了才撒謊,甚至是對自己撒謊。法比安的脆弱在於,她一輩子都在追求做最好的演員,這是她所理解的人生的全部意義。她混淆了虛構與真實,只會表演,不會生活,害怕演技被別人超越,害怕衰老。為了當這個最好,當年,她用潛規則搶走好友薩拉(也是名演員)的角色,現在,對劇組裡被稱為「新一代薩拉」的女主角瑪儂,她心知對方很出色,口中卻總是貶低(對於沒那麼出色的女演員,表現得就會善意很多)。終於跟女兒敞開心扉和解的關頭,還能想到,我為什麼沒把這個情緒帶到最後那場戲裡去。她承認,「為了做好演員,我是壞母親壞朋友,也許你不能原諒我,但是大眾已經原諒了」,還自辯,「敷衍的好意比毒舌更傷人」。盧米爾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的盧米爾帶著丈夫女兒從美國跑到法國,名義上是慶祝母親自傳出版,實際上是想第一時間看看她到底編了些什麼。母愛的缺失是盧米爾從小的心病,她深愛小時照料自己的薩拉,把薩拉的死歸咎於法比安。片子用了戲中戲的設置,法比安正在拍的新片中,瑪儂飾演在太空居住的永遠不會變老的母親,每七年才回來地球一次與女兒艾米相見,三場戲裡,艾米分別是17歲、38歲、73歲。法比安飾演73歲的艾米,不久於人世之際與母親永別的一場,是戲中戲的重頭戲。盧米爾在一旁看的熱淚盈眶,她將自己投射到了艾米身上。從小沒有得到照料,甚至被母親的不認可傷害了自信,盧米爾對母親強烈不滿長期疏離甚至有怨恨,但是對母親她還在意,還渴望。爭執不休,但還是陪伴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去片場拍戲,替母親寫「懺悔詞」幫她挽回盧克。第一個高潮戲,是母女倆的和解,那一刻,得知母親其實也在意著自己,甚至曾經因為自己而對薩拉心生妒意,盧米爾一頭扎到母親懷中,「我接近原諒你了」。第二個高潮來自盧米爾的「小報復」,孫女跑去跟法比安說,「我希望你到太空去」,「為什麼?」法比安很吃驚,「這樣你就能看到我成為演員的一天」,把法比安感動得一塌糊塗。而其實,這是身為編劇的盧米爾讓女兒去演的一個小劇本。配角們喜歡是枝裕和對人心手術刀一樣精準的剖析,也喜歡他慢慢鋪陳的節奏。就像作一幅畫,一開始只有寥寥幾筆骨架,然後添筆畫、上色,一點點地豐滿起來。幾個配角也都很有戲。盧米爾的爸爸,忽然出現又忽然消失,仿佛化身花園裡那隻巨型烏龜。飾演38歲艾米的女演員,用現實中失去寵物狗的悲傷完成了一次好的表演,有一場戲她和法比安坐在一起,盧米爾和瑪儂坐在一起,言語像是錯位的兩對母女。伊桑•霍克飾演的盧米爾的丈夫,一個二流電視演員,還曾有酗酒的毛病,但是很愛妻子和女兒。他清楚,盧米爾帶自己來,是為了向私生活複雜的母親炫耀自己有個美滿的家,但是「靠這個你贏不了她」(餐館裡,獨自用餐的法比安那落寞的眼神告訴我們,這事兒,不一定)。盧米爾評價丈夫:「比起演員,他更是個好丈夫」。已經有了一個好演員母親,這才是盧米爾所需要的。法比安的現任男友算是最不起眼的一個角色了,「比起伴侶,他更是個好廚子」,人何必面面俱到,如他自己所說,「我有兩個優點了,我值得存在」。「真相」片中充滿真相與表演的互文。話說回來,真相總是個相對的東西,記憶並不可靠。盧米爾發現片場比兒時記憶中的小很多。薩拉的死,是意外,還是受了失去角色的打擊,我們不知道法比安和盧米爾的記憶哪個是真相。我們也並不需要百分之百的真相,正如盧米爾戳穿盧克,「其實你從來沒想過要離開」;也如女兒演完那場小戲之後問媽媽,「那(臺詞)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的時候,盧米爾臉上意味深長的微笑。結尾,母女和解,盧克回歸,法比安把薩拉心愛的裙子送給了瑪儂,並且決定用現實中感受到的母女情感重拍最後一場戲。這裡不是說法比安盧米爾本身有多大的改變,她還是她,每個人以為的真相,也永遠只會是自己想要的那一個,但是稍稍打破表演出來的堅硬外殼,情感才不那麼冰封。作為第三國觀眾,我不在乎表象是否不夠法國,內裡是否非常日本,片子是否因此就「水土不服」了。這是我今年看得最舒服的一部電影了,人物有趣,臺詞機鋒,表演精彩。就像盧米爾的丈夫,不會說法語,在法國人堆裡還能起到潤滑全場的作用呢。人性,總有共通的東西。2020.8.25 北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