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

2020-12-27 澎湃新聞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搬遷安置和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和地方有關重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為充分展現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現推出「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

編者按

「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之四十五

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山高谷深、土地貧瘠,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乃至全國的「貧中之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涼山貧困發生率已降至去年底的4%,但四川剩下的7個未摘帽貧困縣仍全在涼山。

消滅貧困的衝鋒號在涼山大地響起。今年初,四川從全省抽調幹部奔赴涼山督戰,聚焦薄弱環節組建工作專班蹲點。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成為督戰重點:「十三五」期間,涼山易地扶貧搬遷35.32萬人,佔貧困人口總量的36%。只有打好搬遷「下半場」,才能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圖為四川金陽縣馬依足鄉東山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搬遷入住新居儀式,搬遷群眾手持「習總書記卡沙沙,精準扶貧瓦吉瓦」橫幅。

督促攻堅,確保按時搬進好房子

「施工表不合理,這讓群眾怎麼順利搬遷?」今年4月初,來自四川省中江縣發改局的督戰隊員陳華偉在涼山昭覺縣查驗搬遷安置點施工進度,發現不少施工表上的竣工日期和計劃搬遷日期一樣。「怎麼可能一竣工就搬遷?總要給群眾留點時間。」他要求竣工日早於搬遷日,「不能少於5天,為搬遷留足餘地。」昭覺縣相關部門立即要求施工方重新倒排工期。

聚焦搬遷任務,督戰隊員們摳細節、擠水分,為貧困群眾早日住進好房子創造條件。目前,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面完成,貧困群眾已全部搬遷入住。

圖為四川省州掛牌督戰工作專班實地調度項目建設情況

「建好後一定要做一次水平測量,保證室內外無高差,不然下雨天室外積水會倒灌進屋。」在涼山州美姑縣樹窩鄉洛資村易地搬遷安置點,一排排彝家風情的彩牆黑瓦院壩錯落有致,督戰隊員高良忠正提醒施工方注意工程收尾細節。高良忠是中建二局的資深質檢員,參加督戰以來跑遍7個貧困縣,核驗了近300處安置點的新房,「督戰隊下足細功夫,才能讓貧困搬遷戶住得更順心。」

「這水質真不錯!」在越西縣新民鎮新民村搬遷安置點飲水池旁,來自省水利廳的督戰隊員晏錦松掬起一捧水,嘗了嘗,隨後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在越西縣,喀斯特地貌廣布,存不住水,季節性缺水嚴重。為保障搬遷戶的飲水安全,省水利廳派出督戰隊員挨個進村揪問題,總結出「望、聞、問、嘗」四個步驟。「看水的顏色有無雜質,聞有沒有異味,問村民人畜喝了水拉不拉肚子,最後自己嘗味道。」晏錦松告訴記者,在水質不達標的安置點,督戰隊員找水源,設計引水路線,將清澈的自來水通到村民家中,徹底解決了飲水問題。

下苦功,用巧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專班將在各安置點了解到的情況一一匯總,再由當地政府制定整改方案。工作專班還將所有在建安置點上的點長或鄉鎮幹部、施工負責人等納入微信群,督查調度。「昭覺縣5號安置點的硬化道路施工缺乏碎石物料,請求調度……」類似的協調信息,讓督戰專班成為既督促進度又幫助實戰的「攻堅班」。

圖為四川昭覺縣縣城沐恩邸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全貌

促進就業,想方設法創造崗位

「零就業家庭還有多少?上門核實沒有?」四川省就業局培訓處處長李光輝赴涼山布拖縣督戰以來,走遍全縣安置點查驗就業情況,並幫助當地對接了成都的120多家企業,在布拖發布招聘信息。

讓搬進新居的貧困戶「穩得住」,就業是關鍵。今年國家審計署發布一季度公告,布拖縣大量易地扶貧搬遷家庭未實現至少一人就業,被列入問題清單。「作為督戰隊,應該和當地一起全力抓整改。」李光輝與其他督戰隊員一道,在各個搬遷社區舉辦扶貧招聘會,還在布拖縣城成立就業服務中心,舉辦扶貧培訓班,「大家想方設法,能找的企業都找了,全力創造就業崗位。」

督戰聚焦「戶戶有就業」目標,針對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戶建立基礎臺帳,四川從全省層面統籌返崗復工機會和新增公益性崗位,努力消滅貧困搬遷戶的零就業現象。

圖為四川越西縣組織搬遷群眾開展電焊技能培訓,提高搬遷群眾就業技能。

「如果不是省城來的幹部幫我們牽線進企業務工,現在肯定會心慌。」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村民吉木拉洛搬進安置點新居後,一家人遲遲無法就業,急得團團轉。駐昭覺的督戰隊員們上門核實情況後,立即聯繫到成都一家企業提供了裝修工人的崗位。「到成都打工每月有4000多元,包吃包住,真是太好了!」有了工作的吉木拉洛高興地說。

美姑縣安置點缺乏建築工人,督戰隊立即就近培訓貧困搬遷戶前往務工;喜德縣上千名貧困搬遷戶參加集中技能培訓後,前往浙江、廣東等地務工;昭覺縣城安置點附近籌建大型農業企業、彝族服飾服裝廠等,為安置點貧困戶增加就業機會……一輪輪督戰作戰,為急需就業的貧困搬遷戶找到了新出路。目前,涼山州貧困搬遷戶共計超過12萬人實現務工就業。

圖為彝繡已成為四川越西縣易地扶貧搬遷彝族婦女脫貧增收的一項技能。

培育產業,為群眾謀劃長遠之計

「安置點周圍沒留空地,沒處養牲口了咋辦?」在昭覺縣金曲鄉搬遷安置點上,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督戰隊員們聽到這樣的反映。村民莫子伍格說,自家畜禽養殖每年能增收1萬多元,搬進新房後,生活便利了不少,飼養牛羊卻成了問題。

「放心,大家照舊養牛養羊,一頭不會少。」督戰隊員徐旭當場作出承諾。很快,在省農業農村廳牽頭下,督戰隊請來科研院所專家實地考察,最終決定以昭覺縣作試點,在安置點附近集中統一建立標準化圈舍。以30戶村民為一組,每組建在一起但按戶隔開,同時採用規範化方式確保環保養殖。「按這種方式,村民搬進新居後,養殖畜禽比以往還方便。」徐旭說。

搬遷新居不會一勞永逸,發展產業才是長遠之計。「每輪督戰結束後,都要組織召開意見反饋會,大家反饋最多的就是產業發展問題。」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督戰隊員劉勇告訴記者,反饋會要求每項意見必須具體到某個點位的某項問題,同時還要提出解決方案。

圖為四川昭覺縣縣城集中安置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扶貧車間(口罩加工廠)務工。

來自廣安市的督戰隊員動員廣安當地企業為涼山普格縣的貧困搬遷戶捐贈仔豬、雞苗,發展畜禽養殖;來自省商務廳電商處的督戰隊員在金陽縣牽頭組建農產品行業協會,將貧困搬遷戶的手工製品、畜禽和農作物等納入行業協會的供應鏈中……一輪輪下鄉、進村、走訪,督戰隊員們上門入戶核驗各個安置點面臨的產業發展問題,一本本工作筆記上寫得滿滿當當,一項項難題在督戰中逐條核查清零。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貧困搬遷戶背靠產業發展的「大樹」,脫貧有了長遠之策。截至8月底,涼山州建成現代農林產業園超過120個,園區內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覆蓋率達100%,通過流轉土地、合作社入股等形式,輻射帶動近3萬戶貧困搬遷戶實現產業脫貧。

圖為四川鹽源縣在梅雨鎮龍家灣新村安置區周邊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帶動搬遷群眾脫貧增收。

原標題:《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
    山高谷深、土地貧瘠,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乃至全國的「貧中之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涼山貧困發生率已降至去年底的4%,但四川剩下的7個未摘帽貧困縣仍全在涼山。  消滅貧困的衝鋒號在涼山大地響起。今年初,四川從全省抽調幹部奔赴涼山督戰,聚焦薄弱環節組建工作專班蹲點。
  •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住進好房子...
    山高谷深、土地貧瘠,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乃至全國的「貧中之貧」。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涼山貧困發生率已降至去年底的4%,但四川剩下的7個未摘帽貧困縣仍全在涼山。消滅貧困的衝鋒號在涼山大地響起。今年初,四川從全省抽調幹部奔赴涼山督戰,聚焦薄弱環節組建工作專班蹲點。
  • 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涼山貧困發生率已降至去年底的4%,但四川剩下的7個未摘帽貧困縣仍全在涼山。  消滅貧困的衝鋒號在涼山大地響起。今年初,四川從全省抽調幹部奔赴涼山督戰,聚焦薄弱環節組建工作專班蹲點。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成為督戰重點:「十三五」期間,涼山易地扶貧搬遷35.32萬人,佔貧困人口總量的36%。只有打好搬遷「下半場」,才能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涼山易地扶貧搬遷戶已全部入住,涼山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
    「在這個時候實施掛牌督戰,是最能激發動力、強化擔當、壓實責任、確保實效的硬核舉措。」駱西寧認為。易地扶貧搬遷如何督戰?陳偉介紹,今年初,省發展改革委成立復工工作組,每天與涼山州任務縣對接,及時協調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2月底實現在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部復工。同時,成立由省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工作專班,分別赴布拖、金陽、昭覺、美姑4個縣蹲點。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安居樂業奔小康走進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平措次仁家,伴隨一陣「嗒嗒嗒」的聲音,他正忙著在縫紉機上趕製工藝品,「搬出大山,住進新房子,還有了新活幹,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 彭水梅子埡鎮:讓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今年73歲的馬明先之前住在甘泉村,一家人擠在破舊的瓦房裡,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2020年1月,馬明先一家從甘泉村搬到了梅花社區梅香苑,告別了瓦房,住進了兩層樓的小洋房。「以前住在深山裡,趕個場都要翻好幾座山,步行2個多小時才能到。」馬明先說,「如今,從山裡搬了出來,旁邊就是場鎮,買個東西出門就能買到,這都是過去想都沒敢想的事。」
  • 雲南金平: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千方百計挪「窮窩」
    按照「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6類地區搬遷要求,結合動態管理工作,精準鎖定搬遷對象,金平縣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我們文革村以前住在背後的山頭上,由於交通不便,娃娃讀書、看病都要到很遠的勐拉鎮,來回需要好幾個小時。村子裡沒有引進自來水,許多村民都到山腳下河裡挑水或者人背馬馱,生活很不容易。
  •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緊接著,冷水江市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目標,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脫貧計劃和後續幫扶措施,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幫扶、技能培訓、扶貧車間、自主創業、公益崗位等進行對接,做到既挪「窮窩」,又換「窮業」。搬得出:挪出窮窩窩,圓了安居夢「十三五」期間,冷水江市易地扶貧搬遷任務2886人。
  • 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困難群眾——共享團圓 喜迎新春
    春節臨近,開陽縣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高掛的紅燈籠、嶄新的春聯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氣氛。元月20日,由東湖社區聯合中國建設銀行開陽支行共同舉辦的「同吃年夜飯、歡喜過新年」活動在這裡舉行。開陽縣委副書記童祖強、副縣長段紅蓮出席活動,向搬遷群眾送去新春的問候與祝福,並與300餘名搬遷群眾歡聚一堂,同吃團圓年飯,共度一個熱鬧歡樂的別樣新年。受縣委書記王啟雲,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勇的委託,童祖強致新年賀詞。
  • 「輝煌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挪出「窮窩窩」圓了「脫貧夢」
    中國湘鄉網12月21日訊(湘鄉融媒記者:劉小琴 李方遒)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十三五」期間,湘鄉市共有261戶927名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貧困,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她說:「搬出來,安居樂業過好日子,得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喻倩一家住在松桃永安鄉鳴珂村小溝組。老家山高坡陡,房屋破舊,每年地裡產出的糧食勉強餬口,他們沒少過苦日子。為生計,喻倩與丈夫長年在外打工,兩個孩子「丟」給公公與婆婆照顧。喻倩說:「每次給孩子打電話,聽到孩子說想媽媽,都會忍不住哭。」
  • 易地扶貧搬遷中務實忠誠的發展改革人
    始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之舉,將「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理念貫穿於安置區選址、安置模式選擇、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後續產業發展和服務管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了佔全省八分之一、全市一半還多的9224戶33695名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目標。
  • 【銅仁好聲音】銅仁:跨區縣搬遷挪窮窩 換新業 幸福來
    在銅仁市碧江區響塘龍移民安置點,安貴琴在兩年前就告別了臉朝黃土背朝天忙農活的日子,換上制服,成為碧江區百麗鞋業廠的工人。一邊認真地裁剪布料,一邊聽著廠區廣播裡播放的音樂,安貴琴感到十分愉快。「自己沒花一分錢就住進了漂亮的房子,還能就近務工掙錢,日子越來越舒心!」談及搬遷後生活的變化,安貴琴打開了話匣子,臉上洋溢著笑容。
  • 看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新生活
    據了解,益民小區是固陽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易地搬遷的貧困戶搬遷到縣城樓房的,每戶只需自籌不超過1萬元的費用,搬遷到新建平房的,每戶只需自籌不超過5000元的費用。他家原來在固陽縣金山工業園區,村裡整村搬遷時,考慮到自己腿腳不太利索,賀福平選擇來到廣義新村。「在村裡住平房住慣了,覺得還是平房好,有小院,可以自己種點菜。」賀福平說。同益民小區一樣,廣義新村的房子也都裝修好了,只要買點家具就能入住。賀福平告訴記者,2017年他慢慢恢復走路後,自學了門家裝的手藝,開始在縣城裡搞家裝。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普洱孟連:易地搬遷拔窮根 精準脫貧奔小康
    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雲南省普洱市孟連縣娜允鎮南抗村富尼小組煥然一新,處處展現出一副新的氣象。走進富尼易地搬遷安置點,一排排小洋房錯落有致,房前有庭院、有菜(花)園、有衛生間,文化活動室、多功能運動場一應俱全。
  • 探訪瀘縣易地扶貧搬遷點:4年任務1年完成,他們這樣「挪窮窩」「斬...
    村子裡,娃兒們嬉戲追逐,村民們正在扶貧產業園內為李子樹苗除草,一幅新農村景象顯得生機勃勃。一條「搬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標語顯得格外醒目。這是周堰村3組的陳家碧老人過去不敢想的。陳家碧說,沒搬遷前,泥濘小路雜草叢生,土坯瓦房跑風漏雨。改變發生在2016年,陳家碧被納入易地扶貧搬遷安項目。年底,陳家碧老人告別老屋,拎包入駐到安康公寓。
  • 易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人民日報》點讚昭通鎮雄縣
    今天,《人民日報》3版頭條刊登題為《異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的文章,聚焦雲南昭通鎮雄縣異地搬遷戶住進新房子、有了新產業,開啟了蒸蒸日上的日子的脫貧之路。核心閱讀雲南省政府近日宣布,鎮雄縣、會澤縣等9個貧困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第一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
  •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目前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
    搬!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   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供圖搬得出、留得住、穩得住、能發展、會致富「搬得出、留得住、穩得住、能發展、會致富」,短短幾字,讀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怎麼搬出,怎麼留住,怎麼穩固、怎麼發展、怎麼致富,都是一道道很難通過的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