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2020-12-28 婁底新聞網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

——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記者 李愛軍 通訊員 楊紋漪 餘宏

2016年以來,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易扶搬遷安置住房建設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801戶2886人全部入住。

緊接著,冷水江市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目標,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脫貧計劃和後續幫扶措施,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幫扶、技能培訓、扶貧車間、自主創業、公益崗位等進行對接,做到既挪「窮窩」,又換「窮業」。

搬得出:挪出窮窩窩,圓了安居夢

「十三五」期間,冷水江市易地扶貧搬遷任務2886人。數千人往哪搬、怎麼搬,考驗著冷水江市委、市政府的智慧與擔當。

冷水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黨政主要領導向乾勇、曾伯怡多次調度,靠前指揮,現場督戰,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冷水江市在易地扶貧搬遷中堅持就近小集中安置為主原則,儘量盤活廢棄的廠礦、學校及村級辦公場所土地,水、電、路、訊等投入相對較少;對工程質量嚴格履行甲方、住建、監理、安置點工作組、搬遷戶代表等五方監管。

項目完成後,冷水江市以安置點為單位建立了微信群,第一時間掌握並及時解決相關訴求;每個安置點設置工程公示牌及質量安全監督電話,張貼質量維修電話,建立質量問題日常維修工作機制;開展多輪深入排查和整改,房屋質量安全方面問題整改到位。

由於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進度迅速,冷水江市在全省最先完成封頂、最先完成竣工驗收和綜合驗收、最先完成項目結算、最先完成竣工驗收備案。

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還湧現出了一大批基層好幹部,冷水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李典樹為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能夠住得好、安心住,連續奮戰在易地扶貧一線,連自己40多歲的妻子生二胎都沒能回去照顧。禾青鎮負責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彭丁陽,每天步行幾萬步入戶調查了解易地搬遷申報對象情況,在因過度勞累暈倒後,不顧醫生強制要求休息的叮囑,堅持給搬遷戶潘光玉解決生活難題。

穩得住:完善公共服務,打造「精品」安置區

「現在日子太好了,多虧了黨和政府。我以前住在三尖鎮九江村,房子破破爛爛的,現在的小區乾乾淨淨,晚上有路燈、能跳廣場舞,周末孩子能參加『讀書日』活動,真好。」現住在黃泥集中安置小區的搬遷戶李麗嬌,在安置小區樓下的扶貧車間就業,說起現在的生活一臉的幸福。

搬遷戶在這裡組成了一個不同意義的大家庭,那麼,如何讓搬遷戶融入這個大集體?

冷水江市開啟「六進小區」模式,打造「精品」安置區,給搬遷群眾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幸福家園。

「便民服務進小區」,10戶以上安置小區均成立了管理委員會,為搬遷群眾提供社區管理、就業扶持等服務工作。30戶以上的安置點,開辦了便民超市,方便搬遷群眾的日常生活。

「公益崗位進小區」,將公益性崗位向集中安置小區傾斜,30戶以上安置小區均設立環衛、物業等公益性崗位,既解決了搬遷群眾就業,又很好地維護了社區環境。

「勵志宣傳進小區」,在安置點進行全方位脫貧勵志宣傳,印發了脫貧勵志典型事例宣傳冊,開展送春聯、送電影、送文藝表演、集體舂餈粑等進小區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勵志宣傳和集體活動,增強搬遷群眾的融入感,激發自主脫貧意識。

「文體設施進小區」,根據安置點實際情況配套健身器材、廣場舞音響設備、閱覽室等文體設施,豐富搬遷群眾的文化生活。

「評比活動進小區」,在各安置點開展衛生文明戶、脫貧之星評比活動,極大提高了群眾的衛生文明意識和脫貧意識。

「技能培訓進小區」,人社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優先安排搬遷群眾參加,開辦了扶貧車間的安置點開展崗前培訓。

能致富:多管齊下,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貧困戶搬進了新家,如何真正實現穩定脫貧並走上致富之路呢?

冷水江市將產業扶貧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鏈發展緊密結合,探索推行「三產融合」精準扶貧模式,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將易地扶貧搬遷戶聯結在產業鏈上,實現扶貧產業項目和市域主導產業高度融合;創新「保底收購、委託幫扶、股份合作、資產受益、吸納就業」等利益聯結機制;實施「能人回鄉」工程,建設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研發、種植、加工全產業鏈;引導企業「上山下鄉」,發展休閒農業,域內已形成五星級農莊等旅遊主體98個,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示範園5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7家,帶動易地扶貧搬遷戶400多人脫貧致富。

同時,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建立扶貧車間,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辦服裝、玩具、電子產品、罈子菜加工等扶貧車間16家,實現集中安置點扶貧車間全覆蓋,解決300餘名貧困人口就業,貧困戶月均收入2200-3500元左右,實現「樓上居家、樓下工作」「既能工作,又能顧家」的便利。

冷水江還積極為易地搬遷貧困勞動力提供「311」服務,讓他們能獲得有效的崗位信息、免費技能培訓信息及就業指導服務;提供職業能力培訓、小額貸款等幫扶措施;加大扶貧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力度,確保未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今年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易地搬遷群眾有105人。

在冷水江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進下,在扶貧幹部的辛勤付出下,冷水江市在省易地扶貧搬遷年度考核中,2017年、2018年排名均位於第二序列靠前,2019年位於全省得分最高的第一序列;2017年被評為全市「項目建設大比拼活動較大貢獻單位」、2018年被評為全市「六大提質工程市級重大項目良好項目指揮部」、2019年被評為全市重點推進項目優秀指揮部。

相關焦點

  • 冷水江:打造易地扶貧搬遷「精品」安置小區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紋漪 潘勇)「我以前住在三尖鎮九江村,房子破破爛爛的,沒想到還能住進這麼好的小區,到處乾乾淨淨,晚上還有路燈,還能在廣場跳廣場舞,看病有家庭醫生。周末,我兒子還可以參加『讀書日』活動,讀書長知識。現在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黨和政府。」
  • 既抗疫情又戰貧——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雙戰」紀實
    社區負責人鄧風翔介紹,在縣委、縣政府復工復產政策支持和傾力幫助下,扶貧車間於2月10日復工復產,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員工全部到崗。 「統籌兼顧兩手抓,雙手作戰兩手硬。」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田敏說,懷化堅持易地扶貧搬遷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後續幫扶決勝戰同步展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以「三個全覆蓋」奪取「雙戰雙勝」。
  • 【多彩視評】五步工作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多彩貴州網訊 近日,貴州因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登上新聞聯播!聯播稱,貴州省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共搬遷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3倍多;從時間上看,貴州僅用了4年;從安置方式看,貴州實施城鎮化集中安置,將徹底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 易地扶貧搬遷中務實忠誠的發展改革人
    始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之舉,將「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理念貫穿於安置區選址、安置模式選擇、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後續產業發展和服務管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了佔全省八分之一、全市一半還多的9224戶33695名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目標。
  • 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銅仁 「四安家園」助搬遷...
    12月27日,銅仁市舉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暨銅仁創建「四安家園」研討會,來自省內外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黔東獻良策,就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如何讓搬遷群眾實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 左志鋒:楓林街道向榮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
    左志鋒在向榮村對照易地扶貧搬遷花名冊,一一詢問開展進度左志鋒實地走訪拆舊復墾戶左志鋒實地走訪拆舊復墾戶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1日訊(通訊員 陳科)5月19日,縣委副書記、縣長左志鋒到楓林街道向榮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工作。
  • 六盤水市全力做好易扶搬遷點醫療衛生服務工作
    要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在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時,滿足搬遷點居民的就醫需求就是必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六盤水市不斷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把衛生室建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方便搬遷群眾就近就醫。跨縣安置機制進一步理順。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屋裡亮堂堂,心裡暖洋洋,貧困群眾圓了安居夢易地扶貧搬遷,讓越來越多貧困群眾的「安居夢」照進現實。「出門、吃水、上學、看病,在高山上生活沒有不難的。」重慶巫溪縣文峰鎮正溪村的李秀萍坦言,一年前全家5口人還住在山腰的一間土坯房裡,搬下山是幾代人的夢想。2019年,這件喜事落到了李秀萍家。
  • 「輝煌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挪出「窮窩窩」圓了「脫貧夢」
    中國湘鄉網12月21日訊(湘鄉融媒記者:劉小琴 李方遒)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十三五」期間,湘鄉市共有261戶927名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貧困,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 中國人民大學調研組赴會澤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
    受國務院扶貧辦委託,8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農村發展學院講師餘嘉玲帶隊赴會澤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孫榮祥出席調研座談會並作工作介紹。餘嘉玲說,調研組一行主要的目的,就是關注會澤縣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深入掌握搬遷群眾搬遷後就業、就學、就醫和社區融入等情況,了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會澤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形成報告上交國務院扶貧辦。孫榮祥介紹了會澤縣情、脫貧攻堅和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情況。
  • 十指皆沾泥 鱗鱗居大廈——藍山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掠影
    為抓好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縣委書記秦志軍、縣長魏和勝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討論研究和部署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江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梁有餘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協調解決有關問題。縣聯席辦、縣政府督查室每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和項目建設。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十三五」以來,銅仁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全市共有64710戶293569人喻倩一樣,搬出大山「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松桃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團山安置點。
  • 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困難群眾——共享團圓 喜迎新春
    春節臨近,開陽縣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高掛的紅燈籠、嶄新的春聯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氣氛。元月20日,由東湖社區聯合中國建設銀行開陽支行共同舉辦的「同吃年夜飯、歡喜過新年」活動在這裡舉行。開陽縣委副書記童祖強、副縣長段紅蓮出席活動,向搬遷群眾送去新春的問候與祝福,並與300餘名搬遷群眾歡聚一堂,同吃團圓年飯,共度一個熱鬧歡樂的別樣新年。受縣委書記王啟雲,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勇的委託,童祖強致新年賀詞。
  •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供圖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雲南紅河縣這個集「老、邊、少、貧」於一體的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該縣各鄉鎮各族群眾的衣食住行上得到了明顯的體現,特別是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上反映出了群眾的滿意度。位於紅河縣西北部的車古鄉,就是這樣一個鄉鎮。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人口達1000萬人 超三峽移民8倍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nbsp&nbsp&nbsp&nbsp「『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是1000萬人,要在五年內完成,規模之大、時間之緊前所未有。
  • 渝論場|25.2萬人「壯闊大遷徙」——重慶易地扶貧搬遷破局有道
    潤溪鄉櫻桃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彭水縣潤溪鄉櫻桃村1組,共安置貧困人口11戶40人。資料圖25.2萬人,一步跨入新生活。再見,窮山窩!再見,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22日舉行。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2017年12月1日,王自貴一家三口從白土崗鎮白龍村搬遷到姬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住進了三室一廳的新房,嶄新的家具,整潔的房間,一家人樂陶陶的。更讓王自貴消除後顧之憂的是,通過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的貼心幫扶,他被安置為社區保潔員,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今年40歲的馬明東和王自貴一樣,都是從20多公裡外的大山搬遷而來。對於馬明東來說,易地搬遷給他帶來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原來馬明東一家住在白土崗鎮養馬坪村深山溝,十年九旱,莊稼廣種薄收,連生活用水都成問題。以前總是發愁找不到掙錢門路,日子過得窮苦。
  • 桐梓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喜領不動產登記證
    12月18日,桐梓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證首發儀式在楚米鎮馬元巖社區舉行,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領到不動產登記證,標誌著他們所居住的「幸福房」有了一份產權保障。儀式上,搬遷群眾依次上臺,籤字、按手印、領取不動產登記證,領到證書的搬遷群眾,個個喜笑顏開,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拿到這個紅本本特別的高興,在以後的生活當中,希望能像這個紅燈燈一樣越過越紅火。」領到不動產權證的搬遷群眾李德偉興奮地說道。
  • 甕安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熱議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
    銀盞鎮江口壩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集中觀看直播,聆聽新年賀詞。當天晚上,銀盞鎮江口壩社區的幹部及搬遷群眾便早早的守候在社區會議室的電視機前,等待著聆聽習近平主席2020年的新年賀詞。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裡回顧了過去一年我國發展的輝煌成就,展望新一年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