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2020-12-19 澎湃新聞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2020-09-25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前俺挑點山貨到鎮上賣,要走十幾裡山路。在外面打零工,也是『看天』,下雨天就沒收入。現在搬遷到了姬村集中安置點,聯合黨支部給我安置了保潔員公益崗,收入比較穩定,非常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河南省南召縣白土崗鎮白龍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自貴激動地說。

2017年12月1日,王自貴一家三口從白土崗鎮白龍村搬遷到姬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住進了三室一廳的新房,嶄新的家具,整潔的房間,一家人樂陶陶的。更讓王自貴消除後顧之憂的是,通過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的貼心幫扶,他被安置為社區保潔員,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今年40歲的馬明東和王自貴一樣,都是從20多公裡外的大山搬遷而來。對於馬明東來說,易地搬遷給他帶來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原來馬明東一家住在白土崗鎮養馬坪村深山溝,十年九旱,莊稼廣種薄收,連生活用水都成問題。以前總是發愁找不到掙錢門路,日子過得窮苦。「搬到這裡,日子越過越得勁兒,現在我在這附近的大理石廠務工,一個月最低3500元,幹得好的時候一個月有7000元呢!」

最讓馬明東開心的是,不僅自己可以實現家門口務工,而且孩子在家門口就近入學,每天能吃上免費的營養餐。

白土崗鎮姬村易地搬遷安置點,佔地25畝,安置搬遷群眾208戶、591人。安置點配套建設了3個扶貧就業車間,引進假髮加工和服裝加工項目落地,吸納搬遷點及周邊180人就近務工。安置點附近約有100餘家中小型石材加工企業,可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保證貧困群眾致富有門路、脫貧有出路。同時,同步建設有綜合市場、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等設施,文化設施、公益設施齊全,群眾日常生活舒心方便,做到了「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目標。

南召縣「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專項資金投資61234萬元,建設集中安置點35個,完成搬遷安置建檔立卡貧困群眾2872戶、9739人。目前,縣裡工作重點轉移到社區管理、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文明創建等方面。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標誌性重大工程,做好「後半篇文章」是決定易地扶貧搬遷成敗的「最後一公裡」。

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發展格局,南召縣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加工、鄉村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幫助搬遷群眾實現持續穩定增收。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培育發展農業旅遊、生態旅遊、民俗旅遊、文化旅遊、休閒旅遊,以雲陽鎮玉蘭社區周邊的石頭村和玉蘭生態觀光園、四棵樹鄉龍湖社區周邊的五朵山景區和喬端鎮白河社區周邊的寶天曼景區為典型,鼓勵當地的景區景點優先吸納搬遷群眾就業,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鄉村旅遊、健康養生、養老服務、鄉村手工藝等產業,實現搬遷群眾收入來源多樣化。

同時,南召縣加大技能培訓力度,拓寬就業渠道,開展各類技能培訓2680人次,讓搬遷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懷揣實用技能實現穩定就業,安排就業人數1300多人。截至目前,「十三五」期間易地扶貧搬遷的2872戶、9739人已全部實現脫貧,脫貧率達到100%。

按照「群眾搬到哪裡、支部建到哪裡、服務跟到哪裡」的思路,各易地搬遷安置點成立社區黨支部和管委會,由鎮政府中層領導任社區支部書記兼管委會主任,3~5位搬遷群眾任管委會委員,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社區管理格局。2020年4月,縣裡成立了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由主管易地搬遷工作的副縣長擔任聯合黨支部書記,下設26個黨小組,整合相關縣直部門、鄉鎮政府、幫扶企業,吸納社區幹部、農民合作社、經濟能人等各個領域93名黨員,重點解決易地搬遷工作中存在的空白點、交叉點、薄弱點,以「黨建鏈」為支點,對搬遷群眾「一對一」結對幫扶,在保障群眾住房安全舒適的基礎上,各項扶貧政策落地落實。

各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和社區管委會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星級明白人,及勤勞致富之星、創業就業之星、誠信守法之星、孝老敬親之星、助人為樂之星為主體的「五星文明戶」等創建評比活動,引導群眾崇尚先進、爭當模範,提振精氣神,展現新氣象。同時,廣泛開展「感黨恩、頌黨情、聽黨話」教育活動,組織「志智雙扶」文藝巡迴演出和電影放映等活動,定期開展道德大講堂、紅黑榜評定、致富故事會等各類活動,引導搬遷群眾飲水思源、感恩奮進,提升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文明風尚。

作者:廖濤 王興一 劉超

原標題:《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安居樂業奔小康走進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平措次仁家,伴隨一陣「嗒嗒嗒」的聲音,他正忙著在縫紉機上趕製工藝品,「搬出大山,住進新房子,還有了新活幹,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 陶陶之樂——陶之史話與物外之趣
    無論是處在何種文明之下,擁有何種樣式,陶器都是火與土交合所催生的。瓷器質地細膩緻密,堅固耐用,防漏性和審美都要遠勝陶器,因此獲得迅速發展,逐漸取代陶成為主要的生活用具。但秦漢以來,陶器的發展並沒有停滯,而始終伴隨平民生活,歷代都有不同形式的工藝典型:(一)秦磚漢瓦
  • 桐梓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喜領不動產登記證
    12月18日,桐梓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證首發儀式在楚米鎮馬元巖社區舉行,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領到不動產登記證,標誌著他們所居住的「幸福房」有了一份產權保障。儀式上,搬遷群眾依次上臺,籤字、按手印、領取不動產登記證,領到證書的搬遷群眾,個個喜笑顏開,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拿到這個紅本本特別的高興,在以後的生活當中,希望能像這個紅燈燈一樣越過越紅火。」領到不動產權證的搬遷群眾李德偉興奮地說道。
  • 甕安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熱議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
    銀盞鎮江口壩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集中觀看直播,聆聽新年賀詞。當天晚上,銀盞鎮江口壩社區的幹部及搬遷群眾便早早的守候在社區會議室的電視機前,等待著聆聽習近平主席2020年的新年賀詞。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裡回顧了過去一年我國發展的輝煌成就,展望新一年的重點工作。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銅仁 「四安家園」助搬遷...
    12月27日,銅仁市舉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暨銅仁創建「四安家園」研討會,來自省內外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黔東獻良策,就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如何讓搬遷群眾實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 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困難群眾——共享團圓 喜迎新春
    春節臨近,開陽縣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高掛的紅燈籠、嶄新的春聯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氣氛。元月20日,由東湖社區聯合中國建設銀行開陽支行共同舉辦的「同吃年夜飯、歡喜過新年」活動在這裡舉行。開陽縣委副書記童祖強、副縣長段紅蓮出席活動,向搬遷群眾送去新春的問候與祝福,並與300餘名搬遷群眾歡聚一堂,同吃團圓年飯,共度一個熱鬧歡樂的別樣新年。受縣委書記王啟雲,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勇的委託,童祖強致新年賀詞。
  • 易地扶貧搬遷中務實忠誠的發展改革人
    始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之舉,將「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理念貫穿於安置區選址、安置模式選擇、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後續產業發展和服務管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了佔全省八分之一、全市一半還多的9224戶33695名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目標。
  •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由於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進度迅速,冷水江市在全省最先完成封頂、最先完成竣工驗收和綜合驗收、最先完成項目結算、最先完成竣工驗收備案。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還湧現出了一大批基層好幹部,冷水江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李典樹為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能夠住得好、安心住,連續奮戰在易地扶貧一線,連自己40多歲的妻子生二胎都沒能回去照顧。
  • 既抗疫情又戰貧——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雙戰」紀實
    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田敏說,懷化堅持易地扶貧搬遷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後續幫扶決勝戰同步展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以「三個全覆蓋」奪取「雙戰雙勝」。到目前為止,全市易地搬遷戶新冠疫情零發生、疫區返回搬遷群眾零發熱、疑似病例零報告。採取推動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帶動搬遷群眾轉移就業和發展產業等措施,強力推進後繼幫扶。
  • 南召縣:檢察院助力杏梅銷售 群眾心裡樂開花
    南召縣:檢察院助力杏梅銷售 群眾心裡樂開花 2020-08-31 13:10:57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元靜 賽恆健 | 字號:A+ | A- 中國網8月31日電
  • 樂陶居2016年第一場管理層會議成功召開!
    此次會議由樂陶居的「師奶殺手」王楊楊王總主持,看,這個笑容溫暖、迷死無數師奶的就是我們的男神王總啦。在他激情洋溢的主持下,2016年的樂陶居管理層會議正式打響第一炮! 首先就是由12月團隊業績第一經理劉日海帶領全體管理者宣讀樂陶居管理者宣言,看,這一群生意盎然、帶著堅定目光的精英就是我們樂陶居的管理團隊!在這樣一群管理者的帶領下,相信我們樂陶居一定會越來越輝煌!
  • 冷水江:打造易地扶貧搬遷「精品」安置小區
    7月3日,在湖南省冷水江市黃泥集中安置小區的搬遷戶李麗嬌,育有一兒一女,就在安置小區樓下的扶貧車間就業,說起現在的生活一臉的幸福。冷水江市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在總體布局上實用美觀、整齊統一、布局協調,公共服務完善,各類設施齊全,環境乾淨整潔,既宜居又風景宜人,讓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儘快融入城鎮生活。
  • 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
    原標題:易地搬遷村民家門口就業扶貧車間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就業。當地村民滿臉笑容,對如今的生活十分滿意。2019年9月,在高新區的推薦下,東川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引進了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把工廠建到村民家門口,讓村民真正實現就近就業。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南華華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當地村民口中名副其實的明星企業。
  • 鹿港小鎮「醉巷十宜」且陶陶、樂盡天真
    這裡集結了不少文創商店,你也可以在這體驗剪粘、交趾陶、童玩、拼布……把美好的記憶帶回家。這裡原是日治時期官員居住的宿舍群,荒廢許久經整建後,變身充滿藝術感的工作坊。懷舊的建築與現代塗鴉的交融,迸發出另一種耀眼的火花。不能不走的鹿港老街來鹿港,不能不走的莫過於鹿港老街。窄小的小巷,有點像老上海的弄堂裡,別有一番風味。
  • 雲南省首部反映易地扶貧搬遷的電影《安家》圓滿殺青
    9月3日,雲南全省首部反映易地扶貧搬遷的電影《安家》在靖安新區完成了最後的拍攝任務,圓滿殺青。《安家》的拍攝中,配合劇組拍攝一個反映搬遷群眾自己的心聲和對黨和政策感恩的鏡頭,該場景也是整部電影結束的畫面。
  • 「陶」出小康好生活
    作為宗日彩陶製作的代表人,鬥本才讓從成功複製出第一件古陶作品起,再也沒有停下腳步。  「傳統文化會讓很多人感覺到很神秘,因為大家都看不見、摸不著,缺少載體,而對於宗日文化來說,彩陶就是載體。」鬥本才讓介紹。  目前,公司已由單一的復仿製實現了向創新、實用的轉變,先後開發出600多個系列產品,有些作品被評為「縣級優秀產品獎」。
  • 雲南金平: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千方百計挪「窮窩」
    按照「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6類地區搬遷要求,結合動態管理工作,精準鎖定搬遷對象,金平縣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我們文革村以前住在背後的山頭上,由於交通不便,娃娃讀書、看病都要到很遠的勐拉鎮,來回需要好幾個小時。村子裡沒有引進自來水,許多村民都到山腳下河裡挑水或者人背馬馱,生活很不容易。
  • 雲南臺易地搬遷紀錄片拍攝組走進富寧
    4月1日,雲南廣播電視臺易地搬遷紀錄片到富寧易地扶貧搬遷安康小區開展拍攝,圍繞該縣的易地搬遷安置、產業發展、群眾就業、社區管理等一系列脫貧攻堅的突出成績,進行採訪和拍攝。攝製組以紀實拍攝手法從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入手,以來自板侖鄉龍洋村達甲村小組鄧廷豐搬遷戶,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引領下,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遷進城安置,不僅結束一直住在大山危房裡生活的歷史。同時,還華麗轉身變成了城市市民。
  • 黃蓋淖鎮:易地搬遷換新貌,開啟幸福新生活
    黃蓋淖鎮「十三五」期間,全鎮易地扶貧搬遷1593戶、415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9戶、1468人,共涉及6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黃蓋淖鎮易地扶貧搬遷於2016年正式啟動,2019年底完成全部搬遷任務、實現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