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淖鎮:易地搬遷換新貌,開啟幸福新生活

2020-12-26 沽源縣廣播電視臺

黃蓋淖鎮「十三五」期間,全鎮易地扶貧搬遷1593戶、415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9戶、1468人,共涉及6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黃蓋淖鎮易地扶貧搬遷於2016年正式啟動,2019年底完成全部搬遷任務、實現入住。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巡展》專欄,帶你走進黃蓋淖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裕福源中心社區。

搬遷戶白銀夫婦

談到搬遷後的生活,白銀老人喜悅之情流露之外,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黃蓋淖鎮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以來,把富鄉、東山坡、小井溝、大井溝、西大井五個村,集中在鎮政府所在地黃蓋淖村建設東、西、南三個安置區,建樓房535套,平房840套,二層住宅119套,互助幸福院18套。

安置區採取「三結合」的方式進行建設:一是與美麗鄉村相結合,高標準建設安置區,打造美麗家園;二是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集聚人口、集聚產業,建設萬人新型小城鎮;三是與村莊布局調整相結合,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和「空心村」治理,逐步將全鎮19個行政村合併為以黃蓋淖村為中心的5個中心村,形成「一主四副」的鎮域村莊布局。

安置區於2018年成立裕福源中心社區黨總支、居民委員會。裕福源社區黨總支下設黨支部6個,現有黨員235人,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引領促進社區各項工作全面開展。依託18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社區構建起「6+2」社區治理體系,在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樓門長、物業服務公司、綜合服務站組成的「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架構的基礎上,成立了社區經濟合作組織對社區集體資產進行統一管理和運營,成立了和諧促進會抓好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社區生活、實現村民向居民的轉變。

END

信息來源:新聞信息採集中心

記者:王繼東 郭旭升

編輯:張興雨責編:宮亞楠

監製:孫志紅

轉載此文請註明:沽源縣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安居樂業奔小康走進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平措次仁家,伴隨一陣「嗒嗒嗒」的聲音,他正忙著在縫紉機上趕製工藝品,「搬出大山,住進新房子,還有了新活幹,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 門源:易地搬遷搬出幸福新生活
    這不是縣城的普通小區,而是泉口鎮後溝村和沈家灣村兩個村437戶農戶的易地搬遷新居。這裡承載著1587名群眾新的希望,這裡蘊含著黨的暖民安民的好政策,這裡展示著新時代農牧民的新面貌。跨越空間搬出窮鄉僻壤     後溝村、沈家灣村的群眾何以跨越數十公裡搬離世居之地?對於這個問題,用後溝村黨支部書記趙萬錄的話回答恰如其分。
  • 易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人民日報》點讚昭通鎮雄縣
    今天,《人民日報》3版頭條刊登題為《異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的文章,聚焦雲南昭通鎮雄縣異地搬遷戶住進新房子、有了新產業,開啟了蒸蒸日上的日子的脫貧之路。核心閱讀雲南省政府近日宣布,鎮雄縣、會澤縣等9個貧困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第一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
  •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易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
    新疆日報訊(記者梁立華 甄世新 豆興軍報導)11月23日14時30分,記者隨託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駐準噶爾社區「訪惠聚」工作隊副隊長魏衡從託里縣城出發,驅車前往鐵廠溝鎮準噶爾經濟開發區易地扶貧搬遷點,探訪搬遷後農牧民的生活。  準噶爾經濟開發區距託里縣城近200公裡,一路穿過荒山、戈壁,雖然道路蜿蜒,但並不崎嶇。
  • 搬遷戶羅木安如何開啟幸福新生活?
    家住關嶺自治縣百合街道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同康社區的羅木安,在政府的幫助和鼓勵下,找準發展路子,自立根生,苦幹實幹,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了脫貧致富夢。見到羅木安時,他正在百合街道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同康社區自家的小商鋪裡忙碌著。
  • 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
    (中國減貧故事)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中新社貴陽9月21日電 題: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作者 周燕玲 王俊惠>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妹戚託小鎮上,身穿苗族服飾的搬遷戶陳勇慧正在新家中縫製苗族服飾。
  • 渝論場|25.2萬人「壯闊大遷徙」——重慶易地扶貧搬遷破局有道
    潤溪鄉櫻桃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彭水縣潤溪鄉櫻桃村1組,共安置貧困人口11戶40人。資料圖25.2萬人,一步跨入新生活。再見,窮山窩!再見,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22日舉行。
  • 西秀區易地扶貧搬遷戶李遠鴻:脫貧不是終點 是新生活的起點
    我叫李遠鴻,今年45歲,是彩虹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以前,我們住在距離楊武鄉最遠的貶王村白墳組,那裡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自然環境非常惡劣。當時,我們一家人擠在颳風漏雨的老房子裡。因為經常缺水,土壤又沒有肥力,所以我們沒有什麼經濟收入,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緊接著,冷水江市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能致富」目標,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脫貧計劃和後續幫扶措施,把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幫扶、技能培訓、扶貧車間、自主創業、公益崗位等進行對接,做到既挪「窮窩」,又換「窮業」。搬得出:挪出窮窩窩,圓了安居夢「十三五」期間,冷水江市易地扶貧搬遷任務2886人。
  • 貴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文章 搬出大石山 融入新生活(決戰...
    截至2019年底,貴州省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面完成。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住得好、有事做,貴州眼下正通過層層督戰、成立專班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文章。穩就業,戶戶有錢掙前陣子,省級掛牌督戰隊來到阿妹戚託小鎮走訪,發現個別搬遷戶仍在家中待業。「這幾戶明明有勞動能力,怎麼一直窩在家裡,還說找不到工作?」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在承德圍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幸福安居小區的院兒裡,灰白格調的二層小樓在藍天白雲、綠草紅花的映襯下更顯清新靚麗,透過明亮的窗戶
  • 寧蒗:讓易地搬遷戶家家有副「金扁擔」
    (資料圖)「住上了乾淨、舒適、漂亮的新房」,「出門就有公交車」,「娃娃上了好學校」,「家門口就有衛生室」……從木楞房搬進設施齊全的縣城公寓,寧蒗彝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戶楊發財的臉上寫滿了幸福。1萬多戶、4萬多人,這是近5年來寧蒗縣易地搬遷的成績單。
  • 安徽太湖:「搬」來幸福新生活
    「十三五」期間,太湖縣委縣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牛鼻子工程」,堅持高位謀劃,高強度推進,高質量完成了1820戶6298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此基礎上,太湖縣委縣政府未雨綢繆,紮緊「返貧籬笆」,織密易地搬遷保障網,建立脫貧防貧長效機制,著手謀劃了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和安置點鞏固提升項目共148個、1.25億元,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持續完善、提升針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就業服務水平,切實增強易扶戶種養殖技能和轉移就業能力,確保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冷水江:打造易地扶貧搬遷「精品」安置小區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紋漪 潘勇)「我以前住在三尖鎮九江村,房子破破爛爛的,沒想到還能住進這麼好的小區,到處乾乾淨淨,晚上還有路燈,還能在廣場跳廣場舞,看病有家庭醫生。周末,我兒子還可以參加『讀書日』活動,讀書長知識。現在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黨和政府。」
  • 易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經濟新方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挪出窮窩、斬斷窮根,雲南實施大規模易地搬遷扶貧工程,數十萬貧困群眾實現從深山到城鎮的跨越。住進新房子、有了新產業,在貧困群眾面前開啟的,不僅有蒸蒸日上的新生活,還有廣闊的奮鬥新天地。  一方水土養活不好一方人,雲南數十萬貧困群眾因此搬遷進城,不少縣市出現千人甚至萬人易地搬遷安置小區。這對當地社會治理、經濟發展來說,意味著什麼?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搬遷換新居,幸福生活敞大門丨獨山縣麻尾鎮泗...
    易地搬遷添盛景,搬離僻壤斬窮根。新區安置交通便,樂業安居謝黨恩。  這就是我眼下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叫楊珍妹,是獨山縣麻尾鎮泗亭村更哈組村民。  2018年3月15日,是我非常開心的日子,在國家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下,我不用掏一分錢,就能手提鍋瓢碗筷,頭頂被子搬進日思夜想的新家。
  •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目前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   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開啟新生活!河北曲陽200戶542名搬遷對象入住新村
    通訊員郭英焜攝河北新聞網5月13日訊(通訊員郭英焜、唐笛、牛向寧)「這兩年我們搬進了新家,兒子也娶上了媳婦,兒媳婦也養上了羊……搬遷讓我們家開啟了新生活。」今天上午,一走進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北臺鄉椴樹村所轄的新獎子峪自然村楊彥平家,楊彥平年近70歲的母親楊歌珍就高興地介紹起搬遷帶來的新變化。
  • 西峽縣:用心築馨居 搬遷得幸福
    ,忠誠履職,用心工作,合力攻堅,推動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深入開展。如今,在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新家園裡,日日享受天倫之樂由夢變為了現實;一張張笑臉,一段段歡樂時光,都是打贏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的幸福印記。 配套完善讓群眾穩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