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論場|25.2萬人「壯闊大遷徙」——重慶易地扶貧搬遷破局有道

2020-12-25 華龍網

潤溪鄉櫻桃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彭水縣潤溪鄉櫻桃村1組,共安置貧困人口11戶40人。資料圖

25.2萬人,一步跨入新生活。

再見,窮山窩!再見,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

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22日舉行。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在會上宣布,重慶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住上新居、開啟新生活。

對重慶而言,也曾面臨易地扶貧搬遷的普遍難題——要搬,「子彈」從哪裡來?搬完了,如何安居樂業,脫貧致富?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後,經過全市上下持續攻堅破難,重慶交出了破解難題的答卷——

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城南街道青坪社區,共安置貧困人口413戶1531人。資料圖片

「子彈」從哪裡來?

山城重慶,高山林立、溝壑縱橫,在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裡的巴渝大地上,散居在高寒深石山區的貧困群眾,曾經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安居難、致富難……

對這部分群眾而言,搬出去,是一條擺脫貧困的必經之路。但面對多達25.2萬人的龐大數量,搬遷所需的巨額資金從哪裡來?

「籌措資金,我們開動腦筋想辦法。」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唐峰稱,重慶通過「幾條腿」走路,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加大市級財政的投入,同時拓寬渠道,對接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獲取長期貸款和專項建設資金。

持續努力之下,中央和市級財政資金25.2億元、政府債券80.2億元、銀行貸款38.8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2.3億元……各方資金源源不斷聚集而來,匯聚成重慶易地扶貧搬遷156.5億元的資金盤,有力保障了搬遷項目的資金需求。

紹慶街道阿依河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彭水縣紹慶街道阿依河社區6組,共安置貧困人口41戶158人。資料圖

錢有了,又要怎麼管,才能用對、用好?

唐峰繼續解釋到,從資金管理角度,為嚴格各類資金管理,重慶市財政局先後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辦法》《易地扶貧搬遷融資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易地扶貧搬遷結餘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指導區縣把資金管好用好,發揮出應有的績效。

為鞏固成果,下一步重慶市財政局將繼續安排專項資金,並支持各區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共同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持續實施。

後葉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雲陽縣後葉鎮後葉社區,共安置貧困人口41戶149人,隨遷人口43戶234人。資料圖

搬是手段,脫貧是目的

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一棟棟新房、一個個新農村拔地而起。

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是讓搬出來的25.2鄉親因地制宜致富,樂享幸福小康生活。

位於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城口縣,建卡貧困戶楊世元曾經居住在牆體破裂、漏雨漏風的狹小垛木房裡。由於腿部殘疾不能幹重活,楊世元只能靠養羊、種玉米勉強度日。他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能搬進東安鎮興田村的新居。

在興田村,舉目峽谷幽深,谷底流水潺潺,一幢幢「小洋樓」掩映在翠綠山色之中,宛如世外桃源。在「巴渝民宿」項目推動下,這裡發展鄉村旅遊,夏季遊人如織,農家樂生活紅火。

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楊世元一家搬進270平米的三層小樓,不僅滿足日常居住,還能將多餘房間變成民宿,用於經營農家樂。巴渝民宿公司協助他進行客房營銷和管理,收入採取二八比例分成,農戶得大頭。「旅遊旺季,我一個星期的客房收入就有三四千元,再也不受窮了。」楊世元笑得合不攏嘴。

修齊鎮枇杷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共安置貧困人口17戶74人,隨遷人口2戶5人。資料圖

和楊世元一樣,25.2萬建卡貧困人口,從世代生活在大山深溝搬遷到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區。為幫助他們在新家實現安居樂業、脫貧致富,重慶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重慶市扶貧辦副主任王光榮稱,重慶近年來堅持上下聯動、多措並舉、精準施策,紮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落實,確保25.2萬搬遷貧困群眾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搬遷完成後,目標轉移到「穩得住、能脫貧」上。重慶市發改委、扶貧辦等6部門聯合制定了《關於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的實施意見》。在社會保障方面,對所有扶貧搬遷人口實行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光榮說,重慶積極推動25.2萬搬遷群眾的就業、產業等幫扶工作——利用遷入地的撂荒地、未承包的集體土地以及未利用地等資源,幫助搬遷戶解決「菜園地」問題;引導搬遷人口把遷出地的土地、林地等資源入股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來惠及搬遷群眾。

截至目前,10餘萬搬遷人口實現就業,6.48萬戶搬遷戶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25.2萬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柿子壩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共安置貧困人口50戶169人,隨遷人口68戶175人。資料圖

扶君上馬,再送一程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持續穩定地樂享小康生活是眾願所盼。這25.2萬人脫貧之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並沒有完結。

扶貧政策是否會斷檔,備受關注。對此,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介紹,在「十四五」時期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意見中,重慶的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舉措將進一步完善。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米本家稱,今後將突出抓好就業幫扶,及時掌握搬遷勞動力人口的就業狀況和就業需求,積極向有就業意願的搬遷群眾投放就業崗位。積極加大就業政策宣傳力度,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落實各類就業扶持措施,幫助搬遷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同時,加大當地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等就業崗位挖掘,積極穩定公益性崗位,促進搬遷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

扶貧產業也將繼續發力。重慶計劃積極推進扶貧產業發展,支持搬遷群眾充分利用原有承包地等山林田地資源發展經果林、中藥材等特色種養產業。推動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流轉開發搬遷群眾土地等資源,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擴寬搬遷群眾增收渠道。引導搬遷群眾依託本地特色優勢資源,積極發展農村電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特色新興產業。

此外,重慶也將在社會保障服務領域繼續發力,完善集中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水平,做好搬遷群眾遷出地各類權益保障和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持續落實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等有關政策。

這一切舉措,都是為了幫助25.2萬搬遷群眾開啟新生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連肖

相關焦點

  • 【多彩視評】五步工作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多彩貴州網訊 近日,貴州因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登上新聞聯播!聯播稱,貴州省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共搬遷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0多萬人。從數量上看,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相當於冰島全國總人口的3倍多;從時間上看,貴州僅用了4年;從安置方式看,貴州實施城鎮化集中安置,將徹底挪窮窩、換窮業、斷窮根!
  • 重慶已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
    圖為黔江區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華網發新華網重慶12月22日電(李海嵐)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新華網22日從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目前重慶市已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
  • 重慶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
    12月21日上午,在「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就工作總體情況作了相關介紹。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稱,目前,重慶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重慶經驗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2次推介。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人口達1000萬人 超三峽移民8倍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nbsp&nbsp&nbsp&nbsp「『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是1000萬人,要在五年內完成,規模之大、時間之緊前所未有。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和配套設施掃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搬遷群眾基本入住。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近千萬貧困人口「挪窮窩」「換窮業」,逐漸擺脫貧困、安居樂業。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達1000萬人 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王紅茹)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12月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達1000萬人,超過了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2015年的680萬人口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
  • 重慶市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
    12月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十三五」異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表示,在異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中,重慶探索形成了有效的工作路徑。在搬遷安置方式上,不搞強迫命令,鼓勵和引導搬遷群眾自願選擇安置方式。
  • 跨出深山去 幸福萬年長——銅仁市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十三五」以來,銅仁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全市共有64710戶293569人喻倩一樣,搬出大山「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松桃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團山安置點。
  • 既抗疫情又戰貧——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雙戰」紀實
    社區負責人鄧風翔介紹,在縣委、縣政府復工復產政策支持和傾力幫助下,扶貧車間於2月10日復工復產,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員工全部到崗。 「統籌兼顧兩手抓,雙手作戰兩手硬。」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聯席辦主任田敏說,懷化堅持易地扶貧搬遷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後續幫扶決勝戰同步展開,堅持「兩手抓、兩手硬」,以「三個全覆蓋」奪取「雙戰雙勝」。
  • 波瀾壯闊遷徙路 決戰決勝斬窮根——重慶「十三五」25.2萬貧困群眾...
    5年前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就「怎麼扶」的問題做出了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的重要決定,易地扶貧搬遷是其重要組成部分。5年來,發生在22個省區市、約1400個縣近1000萬人的大遷徙,宛如史詩,波瀾壯闊。山城重慶的25.2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亦是如此。
  • 武陵深山壯闊「遷徙史」
    三年前,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魏棚一家搬進銅仁主城區,歡歡喜喜「逆徙」出大山。歷史上,像魏棚的祖先那樣,攜族遷徙進銅仁深山的人口比比皆是。而進入新時代,像魏棚一樣,從銅仁各地大山裡搬進城的群眾,「十三五」以來就有近30萬人。「十三五」期間,銅仁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讓29.36萬人搬出大山。
  • 涼山易地扶貧搬遷戶已全部入住,涼山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
    美姑縣易地扶貧搬遷督戰作戰工作專班成員、省以工代賑辦綜合處工作人員葉鵬還清晰記得,在美姑縣樹窩鄉洛資村安置點掛牌督戰時,他關注和提醒當地最多的,是這些房屋建設的收尾細節。行業部門直插基層督戰,源於主客觀雙重因素。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截至3月初,涼山州還有301個安置點、1.35萬戶6.98萬人住房及配套設施未建成,形勢非常嚴峻。
  • 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銅仁 「四安家園」助搬遷...
    12月27日,銅仁市舉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暨銅仁創建「四安家園」研討會,來自省內外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黔東獻良策,就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如何讓搬遷群眾實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 易地扶貧搬遷中務實忠誠的發展改革人
    一、講政治、善學習,牢記使命擔當由於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政策性強,作為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牽頭單位負責人,符永衛同志始終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易地扶貧搬遷的重大部署要求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抓手,自覺提高政治站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 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
    (中國減貧故事)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中新社貴陽9月21日電 題: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作者 周燕玲 王俊惠>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妹戚託小鎮上,身穿苗族服飾的搬遷戶陳勇慧正在新家中縫製苗族服飾。
  •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變化」甘肅「十三五」時期完成易地扶貧...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甘肅「十三五」時期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9.9萬人——此心安處是吾鄉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不用再住四處漏風的石頭房,不用再冒著跌落風險、踩著羊腸小徑回家,也終於能送娃娃去城裡讀書了
  •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記者 李愛軍 通訊員 楊紋漪 餘宏2016年以來,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易扶搬遷安置住房建設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801戶2886人全部入住。
  • 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
    為充分展現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現推出「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編者按「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之四十五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山高谷深、土地貧瘠,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乃至全國的「貧中之貧」。
  •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發布 我州多個集體和個人榜上有名
    11月3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的通報,國家發改委對從全國各地遴選出來的100個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200個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200個美麗搬遷安置區、300名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400名勵志易地搬遷群眾進行集中通報,宣傳推介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十三五」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基層搬遷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搬遷群眾艱苦奮鬥光榮脫貧的感人故事
  • 湖北竹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裡的「精細」故事
    新華社武漢11月2日電題:湖北竹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裡的「精細」故事新華社記者黎昌政、李偉一座座青瓦土牆房,門前雞冠花迎風怒放,村中溪水匯涓成流,沿著蜿蜒的青山峽谷流淌。深秋時節,走進鄂西北十堰市竹谿縣泉溪鎮石板河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處處皆美景,人人笑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