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溪鄉櫻桃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彭水縣潤溪鄉櫻桃村1組,共安置貧困人口11戶40人。資料圖
25.2萬人,一步跨入新生活。
再見,窮山窩!再見,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
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22日舉行。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在會上宣布,重慶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住上新居、開啟新生活。
對重慶而言,也曾面臨易地扶貧搬遷的普遍難題——要搬,「子彈」從哪裡來?搬完了,如何安居樂業,脫貧致富?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後,經過全市上下持續攻堅破難,重慶交出了破解難題的答卷——
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城南街道青坪社區,共安置貧困人口413戶1531人。資料圖片
「子彈」從哪裡來?
山城重慶,高山林立、溝壑縱橫,在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裡的巴渝大地上,散居在高寒深石山區的貧困群眾,曾經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安居難、致富難……
對這部分群眾而言,搬出去,是一條擺脫貧困的必經之路。但面對多達25.2萬人的龐大數量,搬遷所需的巨額資金從哪裡來?
「籌措資金,我們開動腦筋想辦法。」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唐峰稱,重慶通過「幾條腿」走路,積極爭取中央資金、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加大市級財政的投入,同時拓寬渠道,對接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獲取長期貸款和專項建設資金。
持續努力之下,中央和市級財政資金25.2億元、政府債券80.2億元、銀行貸款38.8億元、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2.3億元……各方資金源源不斷聚集而來,匯聚成重慶易地扶貧搬遷156.5億元的資金盤,有力保障了搬遷項目的資金需求。
紹慶街道阿依河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彭水縣紹慶街道阿依河社區6組,共安置貧困人口41戶158人。資料圖
錢有了,又要怎麼管,才能用對、用好?
唐峰繼續解釋到,從資金管理角度,為嚴格各類資金管理,重慶市財政局先後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辦法》《易地扶貧搬遷融資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易地扶貧搬遷結餘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指導區縣把資金管好用好,發揮出應有的績效。
為鞏固成果,下一步重慶市財政局將繼續安排專項資金,並支持各區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共同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持續實施。
後葉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雲陽縣後葉鎮後葉社區,共安置貧困人口41戶149人,隨遷人口43戶234人。資料圖
搬是手段,脫貧是目的
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一棟棟新房、一個個新農村拔地而起。
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是讓搬出來的25.2鄉親因地制宜致富,樂享幸福小康生活。
位於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城口縣,建卡貧困戶楊世元曾經居住在牆體破裂、漏雨漏風的狹小垛木房裡。由於腿部殘疾不能幹重活,楊世元只能靠養羊、種玉米勉強度日。他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能搬進東安鎮興田村的新居。
在興田村,舉目峽谷幽深,谷底流水潺潺,一幢幢「小洋樓」掩映在翠綠山色之中,宛如世外桃源。在「巴渝民宿」項目推動下,這裡發展鄉村旅遊,夏季遊人如織,農家樂生活紅火。
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楊世元一家搬進270平米的三層小樓,不僅滿足日常居住,還能將多餘房間變成民宿,用於經營農家樂。巴渝民宿公司協助他進行客房營銷和管理,收入採取二八比例分成,農戶得大頭。「旅遊旺季,我一個星期的客房收入就有三四千元,再也不受窮了。」楊世元笑得合不攏嘴。
修齊鎮枇杷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城口縣修齊鎮枇杷村,共安置貧困人口17戶74人,隨遷人口2戶5人。資料圖
和楊世元一樣,25.2萬建卡貧困人口,從世代生活在大山深溝搬遷到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區。為幫助他們在新家實現安居樂業、脫貧致富,重慶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重慶市扶貧辦副主任王光榮稱,重慶近年來堅持上下聯動、多措並舉、精準施策,紮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落實,確保25.2萬搬遷貧困群眾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搬遷完成後,目標轉移到「穩得住、能脫貧」上。重慶市發改委、扶貧辦等6部門聯合制定了《關於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的實施意見》。在社會保障方面,對所有扶貧搬遷人口實行應保盡保、應助盡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光榮說,重慶積極推動25.2萬搬遷群眾的就業、產業等幫扶工作——利用遷入地的撂荒地、未承包的集體土地以及未利用地等資源,幫助搬遷戶解決「菜園地」問題;引導搬遷人口把遷出地的土地、林地等資源入股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來惠及搬遷群眾。
截至目前,10餘萬搬遷人口實現就業,6.48萬戶搬遷戶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25.2萬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柿子壩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位於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共安置貧困人口50戶169人,隨遷人口68戶175人。資料圖
扶君上馬,再送一程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持續穩定地樂享小康生活是眾願所盼。這25.2萬人脫貧之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並沒有完結。
扶貧政策是否會斷檔,備受關注。對此,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介紹,在「十四五」時期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意見中,重慶的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舉措將進一步完善。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米本家稱,今後將突出抓好就業幫扶,及時掌握搬遷勞動力人口的就業狀況和就業需求,積極向有就業意願的搬遷群眾投放就業崗位。積極加大就業政策宣傳力度,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落實各類就業扶持措施,幫助搬遷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同時,加大當地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等就業崗位挖掘,積極穩定公益性崗位,促進搬遷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
扶貧產業也將繼續發力。重慶計劃積極推進扶貧產業發展,支持搬遷群眾充分利用原有承包地等山林田地資源發展經果林、中藥材等特色種養產業。推動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流轉開發搬遷群眾土地等資源,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擴寬搬遷群眾增收渠道。引導搬遷群眾依託本地特色優勢資源,積極發展農村電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特色新興產業。
此外,重慶也將在社會保障服務領域繼續發力,完善集中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水平,做好搬遷群眾遷出地各類權益保障和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持續落實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等有關政策。
這一切舉措,都是為了幫助25.2萬搬遷群眾開啟新生活!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連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