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十三五」異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表示,在異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中,重慶探索形成了有效的工作路徑。
在搬遷安置方式上,不搞強迫命令,鼓勵和引導搬遷群眾自願選擇安置方式。在搬遷安置方式選擇上,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共計建設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253個,安置搬遷群眾4100餘戶1.5萬人,其中最大的黔江區李家溪集中安置點共安置搬遷群眾413戶1531人。
同時,守住「建卡貧困人口搬遷建房面積不超標、建房不大額負債」兩條紅線,落實到人到戶建房補助資金近30億元,人均獲得直接補助不低於1萬元,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建房資金需求。
重慶還積極將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等工作有機結合,引導搬遷戶有序向城區(鎮)、工業園區、鄉村旅遊區、農業基地、農民新村進行集中。同時,落實市基建統籌資金1.15億元支持打造了黔江區李家溪、彭水縣三義鄉蓮花村、彭水縣阿依河、豐都縣虎威鎮、雲陽縣後葉鎮等集中安置市級示範工程41個,共計安置搬遷群眾1900餘戶7300餘人,其中,建卡貧困人口1200餘戶4500餘人。
「確保搬遷群眾安心、舒心、放心入住『質量好、風貌好、環境好、生態好』的『四好』搬遷住房。」米本家稱,在異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綜合考慮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因地制宜推進搬遷住房建設,加強房屋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切實完善搬遷安置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搬遷安置戶安全飲水、生活用電、通訊網絡實現全覆蓋。
此外,加大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明顯改善搬遷群眾就學、就醫、出行、社區服務等條件。結合全市「小集中、大分散」的安置特點,以政策保障、產業發展和就業扶持為重點加大後續扶持力度,全力確保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實現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搬遷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