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已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

2020-12-24 中國日報網

圖為黔江區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2月22日電(李海嵐)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新華網22日從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目前重慶市已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

據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介紹,2020年,重慶市共有城口縣、彭水縣等3個「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石柱縣發展改革委、武隆區發展改革委等6個「搬遷工作擔當有為集體」,黔江李家溪安置點等2個「美麗搬遷安置區」,9名「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和12個「勵志易地搬遷群眾」,入選國家「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典型案例向全國推介。

在易地扶貧搬遷推進工作中,重慶共計建設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253個,安置搬遷群眾4100餘戶1.5萬人,其中最大的黔江區李家溪集中安置點共安置搬遷群眾413戶1531人;堅決守住「建卡貧困人口搬遷建房面積不超標、建房不大額負債」兩條紅線,落實到人到戶建房補助資金近30億元,人均獲得直接補助不低於1萬元,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建房資金需求。

圖為石柱縣中益鄉光明村柿子壩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華網發

同時,重慶積極將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戰略等工作有機結合,引導搬遷戶有序向城區(鎮)、工業園區、鄉村旅遊區、農業基地、農民新村進行集中;綜合考慮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因地制宜推進搬遷住房建設,加強房屋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切實完善搬遷安置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搬遷安置戶安全飲水、生活用電、通訊網絡實現全覆蓋。

此外,重慶還系統謀劃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加大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改善搬遷群眾就學、就醫、出行、社區服務等條件,打造「生態美、產業美、生活美」的美好新家園。

圖為彭水縣三義鄉蓮花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華網發

「接下來,重慶將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米本家表示,這些工作主要包括就業幫扶、產業支撐、社區管理服務等,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相關焦點

  • 重慶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稱,目前,重慶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重慶經驗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2次推介。
  • 重慶市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
    12月22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十三五」異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在搬遷安置方式選擇上,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共計建設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253個,安置搬遷群眾4100餘戶1.5萬人,其中最大的黔江區李家溪集中安置點共安置搬遷群眾413戶1531人。同時,守住「建卡貧困人口搬遷建房面積不超標、建房不大額負債」兩條紅線,落實到人到戶建房補助資金近30億元,人均獲得直接補助不低於1萬元,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建房資金需求。
  • 渝論場|25.2萬人「壯闊大遷徙」——重慶易地扶貧搬遷破局有道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在會上宣布,重慶市已全面完成6.48萬戶、25.2萬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住上新居、開啟新生活。對重慶而言,也曾面臨易地扶貧搬遷的普遍難題——要搬,「子彈」從哪裡來?搬完了,如何安居樂業,脫貧致富?
  • 波瀾壯闊遷徙路 決戰決勝斬窮根——重慶「十三五」25.2萬貧困群眾...
    20多年來,3000多萬山城兒女與貧困的鬥爭曠日持久,最終踏出一條堅實的足跡,向著希望「遷徙」。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25.2萬貧困群眾全部搬遷入住,這是易地扶貧搬遷的「重慶答卷」。積澱山城重慶,人口眾多,面積廣闊,市情尤為特殊。
  • 涼山州脫貧攻堅一月一戰役 確保17.8萬未脫貧人口基本實現「兩不愁」
    經過五年攻堅奮戰,截至2020年初,涼山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97.5萬人減少至17.8萬人,貧困村從2072個減至300個,貧困縣從11個減至7個,貧困發生率從19.8%降至4%。今年,涼山州還有300個貧困村要退出,17.8萬貧困人口要脫貧、7個貧困縣要「摘帽」。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任務和配套設施掃尾工程已全部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搬遷群眾基本入住。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近千萬貧困人口「挪窮窩」「換窮業」,逐漸擺脫貧困、安居樂業。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人口達1000萬人 超三峽移民8倍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nbsp&nbsp&nbsp&nbsp「『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是1000萬人,要在五年內完成,規模之大、時間之緊前所未有。
  • 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各地區各部門要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好,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達1000萬人 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王紅茹)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12月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達1000萬人,超過了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2015年的680萬人口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
  • 粵菜師傅培訓1.7萬人次 已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6 新建和提升改造公共廁所239座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建23835戶,完成全年任務的34.05%。中小學廁所改造,全省共586所中小學完成「廁所革命」提升改造建設,完成全年任務的34.5%,正在施工學校860所。
  • 5年960多萬人「挪窮窩」 這項任務難在哪兒?
    日前,國新辦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960多萬易地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券在握。」其中城鎮安置區5000多個,農村安置點約3萬個;建成安置住房266萬餘套,總建築面積2.1億平方米,戶均住房面積80.6平方米;配套新建或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6100多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萬多所、養老服務設施3400餘個、文化活動場所4萬餘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其中城鎮安置500多萬人,農村安置約460萬人。
  • 涼山易地扶貧搬遷戶已全部入住,涼山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
    10月16日四川日報09版截圖10月15日,四川省掛牌督戰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駱西寧宣布了一個好消息:今年還未摘帽的涼山州7個貧困縣,在掛牌督戰中,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已全部完成,貧困戶也已經全部搬遷入住
  • 靖遠——小康漸近,貧困已遠
    靖遠——小康漸近,貧困已遠開幕式現場靖遠縣位於甘肅省中東部,屬國家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省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之一,總人口50.36萬人。2013年底,全縣核定建檔立卡貧困村88個、貧困人口2.9萬戶、12.86萬人,貧困發生率達29.05%。為擺脫貧困,靖遠縣全縣動員、迎難而上,構建起以「6+2」優勢特色產業為主導,以「五小產業」、光伏扶貧、電子商務、旅遊扶貧、勞務輸轉、公益性崗位為補充的多元富民產業體系,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解決了「幫扶誰」「誰來扶」「怎麼扶」的三大問題。
  • 脫貧攻堅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四川德陽累計減貧17.94萬人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現行標準下,德陽市累計減貧8.14萬戶17.94萬人,絕對貧困得以全部消除。 飲水住房 基礎保障 脫貧攻堅,最基本的就是保障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位於丘陵地區、擁有138萬人口的中江縣,是德陽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這裡也成為德陽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 贛州全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個貧困縣如期退出...
    2014年,全市有貧困戶28.74萬戶,貧困人口114.33萬人,貧困發生率14.28%,貧困人口佔全省的40%。五年來,贛州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盡銳出戰、越戰越勇,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前與全國、全省一樣,贛州全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個貧困縣如期退出、1023個貧困村(含167個深度貧困村)全部退出。
  • 今年超100萬人新納入兜底保障範圍 解決絕對貧困不落一人不留...
    今年超100萬人新納入兜底保障範圍  解決絕對貧困不落一人不留「鍋底」  2017年底以來,全國所有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持續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者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後,能穩定地實現「吃不愁、穿不愁」。
  • 新聞調查:決戰深度貧困
    2012年底,中國貧困人口將近9900萬人,七年後的2019年底,這個數字變成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七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貧困縣摘帽,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這是目標,也是新的起點。頭上的帽子沒了,但肩上卻添了更重的擔子,沒有一絲的輕鬆。脫貧的標準有硬槓槓,但脫貧之後的道路卻永無盡頭。稍有懈怠,就會返回原點;不懈奮鬥,才能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