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給你講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11:58:27)

2021-03-01 青年特稿

今日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幹支年之始。雖然北方的屋外依然寒風料峭,但大地深處正在醞釀著浩大的生機,天地即將甦醒。今日書評君為大家送上一個溫暖的二十四節氣故事,繪圖者熊亮用文人水墨,在張合之中傳達出「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學觀。收藏也好,分享也罷,天地甦醒前,請做好準備。

人在天地間,這是一切有關中國文化命題的討論起點。

二十四節氣本為農事而立,今天我們已不必農耕而立國,卻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重新開始尋找它?

「春來花鳥若為情」,深在於我們內心某處,千百年前已種下了一個基因,使我們格外留戀一種溫情:花能解語,鳥可同悲。山川風月,無不有情,全是知己。 這樣的物我觀一旦示現,沁人心脾,內心安然而慰藉。沒有哲學所謂主體與客體的冰冷,我心與天地精神,兩相往還,互為主體,是兩向的欣喜。「多情最是南山月」, 這是中國文化中的自然與我。

步入都市文明,農耕式微,花鳥風月俱已疏離,曾有的溫存之心是否已歸於枯槁?

就像土地,歷經小寒、大寒的冰凍,雨水、驚蟄一到,自然重煥生機。

在我們內心,都有一顆種子,它包藏著我們與自己的文化來處的幽微關聯,一日春回,它就會來不及地萌發,一面感慨自己渴求已久。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說: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

把自己放回到日月升沉、四時不息的天地大道之間去,重新感受和思索自己的存在,或許更貼近我們生命的真實。

——董梅

人土不二,

故事開始前,我們先忘記自己。

想像自己是一個泥土小人,靜靜躺在大地上,等待節氣喚醒我們身體的感覺。

春天剛剛來臨時仍然非常冷,而我身體的深處已經開始柔軟,只有我能感覺到。我甚至能聽到,冰雪在身體裡融化的嘶嘶輕響。

雨水落下,滲入我的皮膚,在裡面匯流,冬眠的小動物們也在裡頭窸窸窣窣翻身,小草從皮膚下抽根、發芽——感覺酥酥痒痒。

轟隆隆!

春雷乍響,

我們都醒來了!

現在我,

渾身舒暢。

就像要開始生長。

奔跑、生長,越來越多。

我們吞下種子,

然後在身體內部,

靜靜等待它們……

生長!

這是我的魔法。

直到身體盈滿。

越來越沉重,

現在該坐下來,

等待身體變得更加豐盛。

長得也太密了,

枝葉藤蔓蓋滿全身。

根須在我身體下面交錯密集。

整個下午,知了在耳畔,不停嘶鳴,沒有一絲空隙。

空氣停滯在炎熱中,沒有一點點風。

我身體裡又黏又重,悶熱得快喘不過氣來。

還是躲進水裡,

水的涼意一點一點滲進皮膚,

整個泥土身體在水流中融化。

只一陣小小的風吹過,炎熱就不見了。

夏天結束,夜晚重新變得清涼。

清晨醒來時,

我看見身上凝滿露水。

我能感覺,

身體的水份漸漸乾涸,

寒意悄悄在地底升起。

露水寒,將要結冰。

我說:不要擔心,你們可以藏進我身體裡過冬。

死去的蟲子們,我會把你們的孩子好好照顧。

枯萎的植物們,我已在皮膚下藏好你們的種子。

寒冷的空氣中,

凝出瑩白的霜。

我要重新睡下。

我能感覺身體裡的水也開始悄悄凝結。

想要再和我一起?

就讓我們翻到第一幅圖重新開始。

熊亮,中國著名繪本作家,中國繪本發展先鋒之一。代表作《小石獅》、《兔兒爺》、《年》、《京劇貓》等。熊亮的繪本注重線條和墨色感,作品汲取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人物景致獨特且充滿詩意,極富情感表現力,他也是中國被介紹到海外最多的繪本藝術家之一。

本文圖片、文字皆選摘自《二十四節氣》(新星出版社出版,時差繪本出品,2015年1月再版),熊亮 繪,董梅 注。《二十四節氣》原本為熊亮受邀,為Meridian時差召集的、來自10個不同國家藝術家的原創項目「時差繪本聯合國」中的中國代表之作;此次再版邀董梅老師撰文,重新闡述了深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節氣、自然、科學、詩歌、生活哲學等等。

感謝新京報書評周刊(ID:ibookreview)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質疑,提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  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日是冬至。
  • 【主題館】大二班|二十四節氣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之後天氣回暖,萬物起始,所以立春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節氣,鳥語花香,耕耘播種。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大二班的小朋友開展了中國元素迎「春」特色活動。周子鈺:春分:天氣變暖和了,柳樹發芽了,小燕子飛回來,草地上開滿小花了!唐藝菲:大寒:大寒到了天氣變得更加冷了,要下雪了我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
  • 二十四節氣,用英文怎麼講?
    China Daily推出了一門非常優秀的知識付費課程——《二十四節氣雙語精講》,用中英文雙語講解二十四節氣的譯法及與節氣相關的傳統習俗
  • 【二十四節氣】立春 · 春神句芒
    立春春立於冰雪鶯難至時,所謂「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不待冰消雪釋,便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了。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最重要的節氣名稱。到了《禮記·月令》 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 國子監大講堂第156講:二十四節氣與九九歌
    2017年3月25日上午,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與北京市東城區教委聯合舉辦的「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第156講在東城區社區學院開講。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韓茂莉教授作了主題為「二十四節氣與九九歌」的講座。
  • 十二生肖與節氣:立春是生肖交接的日子!
    農曆是漢代開始使用的太陰曆,新年是以立春為界的,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即生肖以立春為準。立春的日期和時辰,是根據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精確計算出來的,可以計算到分的,而立春時節是兩個生肖交接班的時候,所以在這一時刻之前是上一年的生肖,之後是新一年的生肖。
  • 聽二十四節氣歌,走進大自然的秘密
    所以,聰明的古人,把一年化為二十四個「節氣」,與自然相呼應,與感知相契合,四季流轉,周而復始。今天,就跟著婷婷姐姐一起,認識一下這24個節氣吧:在古代時,人們用土圭測試日晷,把每年太陽的影子最短的那一天,稱作「夏至」,標誌著夏天的到來,這就是最早的一個節氣。春天到了、夏天到了、秋天到了、冬天到了。這時候的氣溫、自然環境,都有非常明顯的變化,人們呢,便規定了四個節氣:立春、立秋、立夏、立冬。
  • 明天是立春節氣,立春節氣是晴天好還是雨天好?聽聽老農怎麼說!
    明天就是立春節氣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古代立春節氣比春節還要重要。在立春節氣這一天,人們會通過迎春、貼「春」字、打春牛、吃春餅等活動來迎接立春節氣的到來。立春預示著溫暖春天的到來,立春節氣後,農民也要開始一年的耕作。
  • 黃磊多多為你解讀二十四節氣:每一天都如此美好,值得你慢慢去品味
    如果你認為,二十四節氣是農業時代的過時傳統,對現代社會用處不大。那麼你就錯了。那麼,問題來了,「博大精深」的二十四節氣怎麼講給孩子們聽呢?晚上將由多爸為孩子們講每個節氣的物候知識、自然變化、民俗文化和傳說故事。通過二十四個節氣的故事,希望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堅持打卡,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進親子關係,一起重新學會發現這個有趣的世界。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秋季菊花共八句話,每句七個字。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 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聽丁一匯院士給你講二十四節氣的當代意義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我們很熟悉二十四節氣,你知道它背後有哪些科學價值嗎?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聽他闡釋二十四節氣的當代意義。第二個是物候。七十二候所反映的那些物象,我們叫做物候,就是開花、結果、樹木發芽、河水結冰等大自然現象。第三個是農業和氣候變化的配合。古人的耕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首先都要看太陽,看太陽的變化。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實際上是一個大的思維,一個大的科學,並且和農業密切有關,並不是一個一個簡單現象的描述與記載。這個大科學是和大自然完全融在一起的綜合的觀測結果,也是長期歷史總結的結果。
  • 二十四節氣—立春,駝奶養生正當時!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意味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即將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的開啟,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對歲首很重視,立春要祭春神、祭太歲,敬天法祖,由此便產生了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動。立春節氣2月3日—17日也正好處於新春佳節期間,氛圍更加濃烈。
  • 從立春開始,到大寒,24節氣英文速記
    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春氣始而建立也春是溫暖,萬物復甦春是希望,生機勃勃春是生長,耕耘播種且聽清風徐來,且等春暖花開,且願民康國泰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也稱立春節,打春等,在古時要舉行隆重的迎春儀式,如今我們對這個節氣也是頗為重視,仍流傳有吃春餅,炸春卷,鞭春牛等傳統民俗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春分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春
  • 二十四節氣,你家孩子能說上幾個?(附帶二十四節氣詩)看完絕對能記住
    為了把氣候規律利用得更好,古代中國人覺得只有四季還不夠,又發明了節氣。四季把一年分成四塊,四塊太大。節氣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小塊,分得越細,用起來越方便。一組唯美的二十四節氣圖,能讓孩子一邊學畫畫,一邊讀詩,一邊了解二十四節氣,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 二十四節氣古畫欣賞!太美了,果斷收藏!
    ▌節氣來歷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 104 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 15 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 360 度,共經歷 24 個節氣,每月 2 個。
  • 二十四節氣之歌
    這首小時候背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沒想到會在不平凡的庚子年裡再次刷新發酵。因新冠疫情,長時間窩居宅家,故特別關注節氣變化情況,期待春噯花開,期待夏日豔陽,期待秋風送爽,尤其是期盼疫情早點過去。還天以青,還地以淨,還人間四季祥和,歲序井然,黎庶安康。    心有所寄,便有所動。於是從立春始,至大寒終,逢節一歌,居然都堅持下來了。
  • 二十四節氣諺語合集,你能背對多少?
    小夥伴們要記得記哦~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立春節氣諺語雨淋春牛頭,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
  • 歷時1年多 繪就「二十四節氣錦灰堆」
    我市青年路小學美術老師時媛媛從去年春天起著手創作「二十四節氣錦灰堆」,並將這一畫種帶入課堂,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偶然接觸「錦灰堆」產生興趣 去年春天,時媛媛從喜歡古玩、研究非遺的幾個朋友那裡接觸到「錦灰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錦灰堆」作品,往往在鼻煙壺、陶瓷、扇面上起到裝飾作用,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