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惹貓咪》:黑暗離我們並不遙遠

2021-01-17 澎湃新聞

《別惹貓咪:網絡殺手搜捕》(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這是一部近期網飛出品的3集紀錄片。

看名字和簡介,會以為這是關於「虐貓者」、「虐貓視頻」,以及在網絡上引發「愛貓人士」人肉搜索「虐貓者」的一部紀錄片。顯然,豆瓣和其他網站的少數評論者,在沒有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前,從標題引發聯想,就表達了不少對於社會上「虐貓」事件的痛斥。

但實際上,本片是關於2012年全球公開報導的,一起惡名昭著的殺人案的紀錄片。這件殺人案,百度百科的條目列為「加拿大碎屍案」。

《別惹貓咪:網絡殺手搜捕》海報

簡要說明事件的新聞背景:

33歲的中國籍留學生林俊,在加拿大被偶然結識的男子殘忍殺害。兇手隨後在網絡上公開發布了殺害林俊的10分鐘過程錄像,以及將被害人的部分肢體進行公開處理。由於事件中罕見而邪惡的細節,引發了全球媒體的關注。最終兇手幾周後在德國被當地警方逮捕,並被押解回加拿大受審。

因為這一事件的細節過於駭人聽聞,所以在公開報導時,我國媒體基本以克制的方式進行了處理,也保護了被害者林俊和家屬的隱私。同時因為事件中罪犯和林俊的結交過程、犯罪動機等問題較不明朗,所以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猜測和討論。

對於這件事,可能你還留有隱約的記憶,像我一樣;也可能你還因此了解了一些類似「冰戀」的陌生詞彙,像我一樣;那麼通過觀看這部紀錄片,我們就能非常嚴肅地了解事件的一些真實情況,而不是以訛傳訛誇大地想像。

如果以上說明有語焉不詳的部分,那麼是因為我並不希望以最直白的敘述來介紹所有細節。任何企圖以聳動或是悲情的視角來解說這件事,都是居心叵測的。

一些來自現場的物品照片,看著這些日常生活的物件,也會讓人感覺不寒而慄

是的,只有過去了7年,我們才能夠冷靜地重新審視這個案件,來理解其中涉及到的大眾媒體以及社會文化的涵義,也包括我們未來對於犯罪防微杜漸的啟示。

但我們必須非常嚴肅,而不是獵奇。

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方,就像醫務人員面對器官捐獻者的遺體,要先致辭致敬一樣,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儀式。不僅事關捐獻者,也關乎整個人類群體的尊嚴。

我們都是人類。有些事情,意義不止於你或者我的不同,關乎的是整個人類文明。

「當你望向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望著你」。

當我們審視那些「不知為何出現的黑暗」的時候,以最為嚴肅的態度來看待它,是保護我們不被深淵吞沒的唯一辦法。

由此可以明白,本片《別惹貓咪》的片名,是導演懷著矛盾的心情,故意命名的某種誤導。他不希望大肆渲染兇手的理念,只希望所有觀眾,靜靜地從這部紀錄片中了解一些事情的真相。

講述這個故事的視角,不是來自偵破案件的警方,也不是關注於被害者的生活,更不是罪犯的設計和犯罪動機。而是一些事先注意到罪犯的異常舉止,發現這些端倪的普通人。就像你我一樣,從頭到尾沒被捲入悲劇的核心,但是靜觀悲劇的發展,這樣的普通人。

導演最後安排一位被訪的當事人面對鏡頭說了這段話,是再度表達了立場,希望我們不去獵奇,而是嚴肅思考

回到這3集紀錄片的故事,以及這個事件的情況。

第一集的內容,完全與兇殺案無關。起頭是一個匿名者在網絡上前後發布了3部虐殺貓咪的短片,引起了不少愛貓者的憤慨。他們在社交網站上組織討論群,抒發對於虐貓者的憤怒。同時隨著討論的深入,少數人開始對虐貓者的真實身份展開調查。

——這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的真實場景。我們身邊也可能發生這樣的「人肉搜索」。

所有這些類似事件的起因,多是社會中某些人的行為破壞了默認的道德準則,他們對此不思悔改甚至還沾沾自喜,法律和警方卻暫時無涉這塊,所以很多普通人就自發聯合起來,維護群體的道德認知。這些普通人缺乏公權力和社會強制力做後盾,他們沒有統一的目標和行動指南,他們的想法單純甚至有著矛盾。他們大致希望先找到這個破壞者,利用輿論譴責他,勒令他懺悔。或者持續監督他,防止他做出更多破壞性的行為。

「人肉搜索」——一直處於社會管理的灰色地帶。當大部分人認為這是有道理的時候,似乎對於犯事者的譴責和深挖就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重新確認了道德立場的統一。在這個多元化、觀念越來越模糊的世界中,在法律不涉及的那部分,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群體性連接,來再度確認什麼是「善」,什麼又是「惡」的邊界。如果現實中缺乏任何這樣有力的行動,世界就可能被網絡上不負責任打嘴炮的鍵盤俠們佔領。

同時,這樣的「人肉搜索」,有時也是非理性的,可能演變為個人偏見、仇視,少數群體藉機生事或對別人的道德綁架。這是個很微妙的,可能會偏離正確目標的行動。

紀錄片中沒有迴避現實的矛盾,插入了一段關於「動物救難隊」的介紹。他們成員多是五大三粗的漢子,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查找到這個「虐貓者」。但顯然他們受到了信息的誤導,找錯了人。

這一集的內容大致就是這樣:

愛貓人士通過對視頻細節蛛絲馬跡的探查,逐漸確認了那個虐貓者的真實身份。那個虐貓者似乎有些奇怪,他在網絡上註冊了不少偽帳號,來打造關於自己身份的流言;他其實是個沒演過幾部戲的小演員;他故意放出線索引誘愛貓人士去追蹤他,他似乎很享受這個通過怪異行為,引起別人恐慌,以及被關注被追蹤的過程。

《貓鼠遊戲》,一部老電影的情節,和這個被追蹤者玩的把戲有些類似

這一集有點無聊,至少這個事件沒什麼驚人。我們周邊發生過太多類似的新聞事件,我們甚至還為「人肉搜索」拍過電影。

好的,然後是第二集。

這個虐貓者殺人了。同時他在網上公開放出了殺人的錄像,又將被害者的屍體分屍,部分殘肢分別寄去了加拿大的不同政黨總部。

仔細一想,殺人的邏輯對他來說,和虐貓殺貓的邏輯沒有什麼兩樣。他在殺人的時候還殺了一條狗,似乎想證明什麼觀點。然後一夜之間,全世界的普通人知道了他,人群有些恐慌了。

這些類似兇殺電影,如肥皂劇的作惡情節,就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件。

之前被警方忽略的愛貓人士,突然起了一些作用。毫無疑問,他們在幾年自發探案過程中,搜集的關於這個罪犯的周邊資料,讓他們在事件初期比警方更接近這個罪犯。他們理解他渴望被追捕、被大眾關注的心理動機;他們了解他在網絡上慣用的隱藏身份的手段;他們成功找到了「虐貓者」,像是第一批投入精力,比警方更早介入的義警。

紀錄片沒有誇大這些人的作用。甚至沒有描述太多警方和他們在現實中的交集,但這些確實對警方更早地收集罪犯信息,有了幫助。

也許有的觀眾會把這些事件理解為現實的諷刺:如果警方最初就積極對待這些愛貓人士的警告,那麼也許兇案就不會發生。

也許有的觀眾會認為這些愛貓人士對「虐貓者」的追查,促成了他進一步犯罪的心理,就像紀錄片中的講述者有了某種反思,也許「人肉搜索」是不應該發生的。

但實際上這裡並沒有太多諷刺的涵義。任何有理性的觀眾也不會認為是「人肉搜索」導致了犯罪事件。這只是我們現實的無奈。法律和警察很多時候只能在罪案發生後再行介入。在社會能保護我們之前,我們得先學會自我保護。同樣這些提前自我保護的行為,也不應被視為罪犯能對普通人加以侵害的理由。

第三集,我們看到了一些更驚人的內情。

罪犯終於被抓住了。抓的過程甚至比想像中要簡單得多。沒遭遇到暴力反抗。他事先設計的隱藏行蹤的辦法,看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奏效。他也並非那麼低調,刻意想銷聲匿跡。

很多人鬆了一口氣。警方終於履行了職責,普通大眾不用擔心生命受到無名殺手的威脅,愛貓者們心中幾年的淤積也得到了某種釋放。

紀錄片同樣採訪了罪犯的母親,提供了另外一種視角。

在她眼裡,我們看到這個惡魔式的罪犯,其實還有受人霸凌的孱弱童年。這似乎造成了他個性的偏執。而更為驚人的,是他一直在向母親求助,因為介入了地下色情交易,一直在為更為兇惡的同性戀者和暗網脅迫,才最終犯下了這樁駭人聽聞的罪案。

這是一個母親的視角。她轉述的只是兒子告訴她的那些信息。我們無法去苛責,無論這個母親是否相信兒子所說的,或是有所懷疑。但是,她都無法幫兒子做更多。

這是我們不得而知的令人震驚的罪案真相,還是犯罪者的彌天謊言?

犯罪者終究沒有對警察吐露自己的犯罪動機。

但是基於愛貓者們對他的了解,紀錄片大致還原了他的內心肖像:

喜歡看電影,想當演員卻不成功,內心渴望被大眾關注,所以在自己喜歡的影片《本能》的啟發下,設計了這個犯罪事件,並且自以為聰明地埋下了日後脫罪的線索——捏造出某個脅迫和指使自己的教唆犯。

這一切,其實做得並不高明,也不成功。他自作聰明埋下的種種致敬電影的因子,顯得非常幼稚。事實上,他把真實的世界想像成犯罪電影,把自己的罪行演化為電影情節,暴露出某種妄想症的精神異常。

毫無疑問,這些情況應該都被警方掌握了。但是沒有讓全球媒體大肆報導。因為這次犯案,包含罪犯某種自我展示的變態心理動因。我們不希望讓他得逞,更不希望再塑造出另一個懷有類似動機的犯罪者。

本片的導演還原了所有這些事件的前後真相。這些真相併沒被刻意隱藏,但同樣沒有被大範圍公開報導。在這部紀錄片中,可能導演還迴避了一些更為駭人聽聞的罪行。這都說明他深刻理解本片應有的意義。全片最後,他表達了對於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告誡觀眾其中的嚴肅內涵——我們展示和觀看這一罪案,了解這個過程,卻不應達成犯罪者成名的渴望,成為他的幫兇。

一旦喜歡上紀錄片,常常讓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來生活比戲劇更為複雜。

是的,確實是這樣。世界上所有戲劇加起來,也不如人類行為本身那麼複雜和多變。我們有好的一面,有日常生活中不為人知的溫馨和感動,有普通人不被看到的努力和奮爭,卻也有很多壞的面,那些被查出和沒被查出的犯罪行為,黑暗邪惡的念頭和交易,隱藏在角落裡,隨時可能加諸普通人頭上的侵害。

挖掘被我們忽略的全部人類真實,記錄下來,附加以引人深思的主題——這才是紀錄片的意義,而不是大眾傳媒吸引眼球的狂歡。

與文藝作品或主流報導展示的不同,生活中正義並不總能戰勝邪惡。真實世界中的「惡」,恐怕不會比「善」少太多。

這部紀錄片,是希望提醒我們謹記,黑暗離我們並不遙遠。

我們要望向深淵,了解它,努力避開它,同時保持強大,不要被它吞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產藝術凌凌捌》藝術離我們並不遙遠
    題材是好的,只是拍攝手法過於簡單,看慣了大片兒的炫技,在看這種簡單的直錄就像清粥小菜,別有一番風味。沒有對藝術和藝術家的敬畏與憧憬,只是像講述鄰家故事一樣娓娓道來,不會讓人排斥,也不會讓人覺得虛假。紀錄片的核心就是真實。跟其他影片天藍水碧、充滿濾鏡的美色不同,《國產藝術零零捌》的鏡頭下,連灰牆小路都保留著它的本色,更逞論其中人物的真實展現。
  • 八寒地獄離我們並不遙遠
    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一條奔流不息的河,在每一個剎那中,河的狀態都是它自身歷史的結果,那麼生命中每一個剎那,我們所經驗到的一切,都是之前我們所作所言所想的結果。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根據自己需要承受的後果而經歷著順逆苦樂的境遇。這些境遇取其最主要的特點加以分類的話,有兩大類:以輕舉飛升為特徵的善趣,以流結下墮為特徵的惡趣。這輕舉、流結從何而來?都是從我們的心想和行為而來。比如,持守禁戒,身心自然會輕清。事奉善知識,自輕身命。
  • 早就提醒你,別惹貓咪
    紀錄片《別惹貓咪:追捕虐貓者》。網絡時代的「看與被砍」催生了新的犯罪形式,也催生了新的虐殺者。網友們對虐殺者的搜尋和追蹤,又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他的「共犯」。看是你們牛逼,還是我家花錢搞定我們校領導牛逼!再有海洋大學只要沒錄取我,我會給你們準備1000隻貓屍體來補償我,讓你們看看什麼叫凌遲。國家沒有虐待動物的法律,警察也不能把我怎麼樣,你們這群貓奴又能把我怎麼樣!讓我過不好,我最後也會弄死幾個貓奴,誰都別活。」一口一個「貓奴」,還發出死亡威脅。
  • 李莉:「戰爭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在有限時間內,她迅速作出了判斷:當時國防部還沒有正式回應,這是日本單方面發布的消息,需要進一步確認;日方進入距離中方艦艇編隊3公裡的地方,這本身就是一種挑釁和敵意行為;中方艦艇是在正常遠洋訓練狀態,當時所有搜索雷達都應開機,我方雷達照射到日艦,只能說明我們的雷達工作正常。「這是在為國家利益而戰!」回想當時的心情,李莉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擔負重任的狙擊手。
  • 宇宙最遙遠的星繫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一束光的冒險之旅——來自最遙遠的星系宇宙大得驚人。當我們仰望夜空,肉眼所見的一切——恆星,星團或是星雲,幾乎都只是我們星系的一部分,只有少數例外。而其中的一些——比如說上面的三角星系,就可以通過我們銀河中的恆星被間接地觀察到,從而自黑暗中顯現。在我們所知的宇宙中,這些「宇宙島」遍布每一個角落。
  • 專訪周可導演|《奧利安娜》離我們並不遙遠
    周可導演和該劇男主角周野芒老師都是好戲的老朋友了,《奧利安娜》在上海排練時我們就曾密切關注著這部作品。首演後,我們邀請鼓樓西的「老觀眾」、劇評人慄徵對周可導演進行了一次專訪,她將關於這部作品的一切,都告訴我們了。
  • 《逃離普利托利亞》並不遙遠的時代
    所以……這些黑暗,原來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正在捲土重來。 從越獄本身來說,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大致比較make sense,也沒有太多主角光環,遇到很多阻礙。但是憑著一腔毅力,堅持以及信念,最終克服一切。不得不承認丹尼爾早就脫離了哈利波特的影子,演技絕佳。很多特寫都完全描寫出了他的緊張,急迫感,非常不容易。
  • 貓咪瞳孔為何會張開?到時候可別做這4種錯誤行為,可能傷到貓咪
    02生氣了——別對視貓咪在生氣的時候,其瞳孔就會放大,看起來就像要把對方吃了一樣。所以鏟屎官這時可別去惹貓咪,而是去尋找貓咪生氣的原因,了解一下家中有啥事物惹它們生氣了,然後再去排除吧。不過有一種比較粗暴的方法能解決生氣的貓咪不準您對視這個問題,您可以在手臂上多包裹幾件衣服,全身都要多穿一點,然後去跟貓咪幹一仗。
  • 強降溫離我們有多遙遠?
    千萬不要被最近幾天這種平淡無波的天氣麻痺了 強降溫離我們並不遙遠 冬至後的寒冷不是不來 而是時候未到 咱們天氣預報員幾輪會商後 給大家透露一個重磅消息
  • 貓咪生氣了,你還不知道,告訴你貓咪生氣的7大表現
    別看貓咪軟萌軟萌的樣子,其實它是一隻戰鬥力極強的生物。尤其是當你惹它生氣時,貓咪分分鐘用它的小拳頭揍你。作為主人要知道貓咪生氣的7個表現,不然吃虧的是你。1、鬍鬚揚起貓咪在生氣的時候,整個臉部的肌肉都是緊繃的,目露兇光,鬍鬚會上揚,並且發出低沉的嗚嗚聲,像是戰爭前鳴鼓的聲音。這個時候主人最好默默躲開,不要再惹它了,下一秒它很有可能會咬你。
  • 惹貓咪生氣了,它就不讓你碰?其實貓咪天性就是很記仇的
    導語:惹貓咪生氣了,它就不讓你碰?其實貓咪天性就是很記仇的很多人養了貓咪之後,會發現貓咪其實是一種非常傲嬌的小動物,它們不像小狗那樣粘人。對於貓咪來說,主人的活動好像並不重要。事實上,大部分貓咪除了主人在餵食的時候,大部分時候都不會在意主人的行為。
  • 音樂劇,離我們並不遙遠(組圖)
    沒問題,這個周末我們就來個中西合璧:先來一發法式音樂劇,再聊聊國產音樂劇。去法國旅行,別光顧著買紅酒香水人們談起法國的旅遊購物,紅酒和香水是必不可少的招牌菜。不過如果你真的喜歡法國紅酒,就別忘記光顧遍布巴黎的唱片小店,帶幾張音樂劇的原裝精品回來。在法國,音樂和紅酒是一種共生的時尚,最好的酒莊都會播放獨具特色的音樂。
  • 別惹貓咪生氣,因為它「報復」主人的方法,會讓主人瑟瑟發抖
    貓更多的是傲嬌,是內斂,所以大多時候,貓看起來有些不喜不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佛系。但是一旦主人太過分,導致貓咪生氣,那麼某些貓咪會瞬間變身成「報復」戰士。利用各種手段來報復主人,並且貓咪報復主人的手段,會讓大多數主人瑟瑟發抖。那麼貓咪報復主人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位飼主該如何應對?
  • 100天屠殺100萬人,這麼慘絕人寰的事情離我們並不遙遠丨毒藥頭條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但這個真實事件離我們並不遙遠——1994年4月的盧安達,不過23年。聯想到近年來世界紛爭不斷,ISIS的恐怖罪行每天都在上演,苦難真的並不遙遠。而面對苦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發條感動自己的朋友圈祈福,然後該幹嘛幹嘛?
  • 別 惹 貓 咪
    最強奶貓的微博簡介是:快樂的愛貓事業,要疼愛每一隻貓咪。博主坐標廣東,曾經參與的超話有:小動物保護協會超話和反虐貓組織協會超話。光看這些似乎難以察覺異樣,在微博置頂中,她/他表示自己疼愛貓咪貢獻突出,收穫一批粉絲,決定開設後援團和粉絲群,並@了另一帳號。但是「一夜奈良川」發布的信息,均與虐貓、虐貓拍攝視頻相關。
  • 別大意,疫情離我們並不遙遠!這份防控「九宮格」很重要,轉擴!
    疫情離我們很近,防控來不得半點大意!對此,我們發出倡議!小編特意準備好一份過年防疫指南「九宮格」,只要保存下載圖片,並按順序轉發到朋友圈,就能擁有像上圖一樣「最健康」的九宮格。近段時間以來疫情多點散發我們倡議!
  • 雪龍號「來」了 沒想到,南北極距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對於普通人而言,那只是一個極度寒冷,距離自己很遠很遠的一個神秘的地方,但是,從那裡回來的人告訴你,南北極,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一堂講座,能為孩子們說的不多,但希望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從每一個人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關愛我們地球同伴。 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知識,這是一堂難得的自然、地理課。一邊聽專家們講故事,小朋友們還一邊寫下自己的問題,向專家提問。
  • 闢謠:貓咪什麼也不懂,別小瞧,貓咪的這些表現說明它生氣了
    實際上,貓咪這種生物並不擅長隱藏自己的喜怒哀樂,或者說他們根本不屑於隱藏,畢竟貓咪生下來就是被原諒的。 1.尾巴用力向兩邊擺動 這個動作是我們最常見到的貓咪生氣的身體語言之一,貓咪尾巴和狗狗的尾巴不同,或者說正好相反,當你見到貓咪用力向左右甩動尾巴的時候
  • 人口販賣離我們並不遙遠
    報告冰冷的數字再一次提醒我們:打擊人口買賣依然迫在眉睫。 "Human trafficking is a human tragedy," American columnist Mark Shields once said.
  • 貓咪生氣了怎麼辦?怎麼委婉的向貓咪道歉?
    但是有的鏟屎官「貓癮」太大,把貓咪惹生氣了。那麼平時我們不小心把貓咪惹生氣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1.選擇合適的時機道歉如果貓咪正在氣頭上,千萬不要趕在貓咪氣頭上道歉,很可能會被抓傷你!不過也別拖太久,只要看到貓咪情緒穩定下來,就趕緊到它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