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老先生的筆下,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的很多配角,雖然出場也少,戲份更不多,但是得益於金庸老先生的妙筆生花,除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讓我們展開無數的遐想。
像《射鵰英雄傳》中的梅超風,從和陳玄風出場到最後替師父黃藥師擋了歐陽鋒的毒手而死,目盲以及詭異的「九陰白骨爪」,加上陰毒狠辣的行事風格,一個個性鮮明的女魔頭形象簡直入木三分。
像《神鵰俠侶》中的馮默風,同樣是黃藥師的徒弟,一個左腳殘疾的駝背鐵匠,話不多卻又心裝偌大的家國情懷。念念不忘的師恩和慨然為國的果決,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豪士形象頓時躍然紙上。
還有《天龍八部》中的阿朱,從出場遇到丐幫大變的蕭峰,到少林寺盜經受傷,最終慘死在了蕭峰大俠的手下,這個聰明伶俐而又智計百出的小精靈,在面對情義、親情的殘忍和悲壯形象瞬間立體豐滿起來。
類似的有著鮮明個性的人物角色,在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中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不過這些人物大多有著相對完整的故事線和背景,所以看起來給人印象特別深刻。
然而作為一個資深讀者,有一個人物角色卻在我的心中始終是模糊的。此人論身份和江湖地位,是一頂一的人傑;論武功修為,是能夠媲美諸多門派一代宗師身份的一流高手;論情商和智商,能夠穿梭於兩大對立陣營而進退自如。
這人就是明教的光明右使範遙,趙敏名義上的師父苦頭陀。
六大門派和明教勢如水火,是絕對的兩個江湖對立方,而暗地裡代表著朝廷的趙敏勢力,網羅形形色色的高手,生擒六大門派的一眾高手,還嫁禍明教,可以說玩弄於黑白兩道於股掌之間。
這個背景下,範遙能夠都獲得趙敏和張無忌的信任,簡直離奇到有點不可思議。我們都知道範遙的出場是趙敏手下的苦頭陀,在萬安寺才反水亮明自己光明右使的身份重新回到了明教。不過此人身上的疑點卻從來沒有明確合理的解釋。
首先,範遙聲稱自己投靠汝陽王是為了監視成昆暗中探訪不利於明教的陰謀詭計,可是為什麼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和嫁禍明教的生死存亡之際不提前預警?
「範遙知成昆武功高強,便遠遠坐著假裝喝酒,隱隱約約只聽到三言兩語,但「須當毀了光明頂」這七個字卻聽得清清楚楚。」
以上是《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六章 「俊貌玉面甘毀傷」中範遙和張無忌的口述,以範遙和楊逍的智商來說,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際,難道不是汝陽王坐收漁翁之利的大好時機嗎?提前送個消息的這種事,相信對於範遙不是難事,可是居然沒有。這一點無論是什麼藉口都難以消除對範遙臥底汝陽王府真實目的懷疑。
要是說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難以脫身情有可原,可是在明知對付少林武當是為了嫁禍明教的時候,選擇將刻有「先誅少林 再滅武當」的羅漢背轉身,也不給明教報信則是說不通了。
其次,就是為什麼非要選擇萬安寺亮明身份?同時為什麼在楊逍和韋一笑面前要堅持試探張無忌的武功?
也許有人說到了明教生死存亡的時候,其實不然。縱然是身為教主的張無忌有其善良的一面不假,可是要做到只是救出峨眉和武當眾人,相信明教眾人在範遙的暗中相助下還是不難的。只要救出來這部分人,就能破解名門正派對於明教的誤會,再由六大門派組織救援一樣可以達到目的。
也有人說範遙是為了給張無忌送一個人情,給自己日後重回明教增加一點砝碼。如果這樣說的話,在趙敏一行人上武當陰謀對付張三丰的時候給張無忌報信,哪怕是冒點險豈不是更好?
另外以四大法王和五散人的脾氣性格,能夠讓他們自覺的尊為教主,不用動腦筋也知道張無忌起碼在武功上是能夠服眾的。作為一個手下,能夠拼盡全力的去試探新教主的武功,除了給個下馬威和證明自己不是無能之輩,實在沒有別的原因可以解釋得通。
還有就是範遙初次見到小昭的時候的特殊表現十分值得懷疑。
第二十八章「恩斷義絕紫衫王」中,這個見面的細節描寫讓人印象深刻:
「範遙轉身出店,經過小昭身邊時,突然一怔,臉上神色驚愕異常,似乎突然見到什麼可怕之極的鬼魅一般,失聲叫道:「你……你……」」
印象深刻是因為範遙的表現太誇張和出人意料,並且十分可疑。
小昭的相貌和母親紫衫龍王長得相似不假,可是楊逍和其他法王,同樣是有疑心,但是僅僅是暗中防範。都沒有達到範遙這種吃驚的地步。究竟是為什麼呢?
萬安寺亮明身份的時候,還記得範遙擠兌張無忌讓他不再追究殘害教眾的行為嗎?
範遙見張無忌口中雖說「不便深責」,臉上卻有不豫之色,一伸手,拔出楊逍腰間長劍,右手揮出,在自己左臂上重重刺了一劍,登時鮮血噴流。
範遙察言觀色和把握人性上可以說是令人膽寒之外,值得懷疑的就是楊逍、四大法王、甚至五散人都曾經迫不得已殺害過教眾,沒有一個人如範遙這樣非要逼著張無忌表態。換句話說,範遙這裡的言行太刻意而且十分可疑。
還記得張無忌在蝶谷醫仙胡青牛的那段時間關於東海靈蛇島主人金花婆婆和銀葉先生,也就是紫衫龍王和韓千葉前來求醫的對話嗎?
蝶谷醫仙胡青牛關於該兇手特徵的描述:「我問起下毒之人,知是蒙古人手下一個西域啞巴頭陀所為。」
這一點雖然書中沒有明確的指明毒害紫衫龍王和韓千葉的兇手是範遙,但是種種蛛絲馬跡又都和苦頭陀的外貌特徵離不開,可謂疑點重重。
以上三大疑點,與範遙的口述和行為兩相對比,都不能讓人信服其臥底汝陽王府的真正目的。說是為了明教大義,卻在明教數次遇險的時候消失不見;說是為了調查成昆,成功臥底後卻不見了成昆的蹤跡;說是為了一己之私,卻沒有明確的信息表明嚴重到自毀容貌的程度。
也歡迎朋友們來討論這三大疑點,看看有沒有更加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