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我是朱東方,非常高興與大家《大易西遊》,今天要講的是121《女王招親》。
上回講到西梁女兒國國王傾慕唐僧一表人才,讓太師前來提親,甘願以國相託,婚配唐三藏這位御弟。三藏還沒有同意,悟空就替師父答應下來,氣得唐長老大罵猴頭無禮。行者道:「師父放心,老孫豈不知你性情。但只是到此地,遇此人,不得不將計就計!」三藏道:「怎麼叫做將計就計?」
將計就計是順勢而為,其行為也是有條件的,悟空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借用一下易學的思維,這樣可能更清晰。一個事物的發生、發展要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的影響與作用,在「到此地,遇此人」地利、人和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當然將計就計是最佳的選擇。
行者道:「你若強硬的不答應他,他便不肯倒換關文,不放我們走路。倘若再意噁心毒,叫人割了你的肉,做什麼香袋呀,豈不可悲?一定要使出降魔蕩怪的神通,打死無數的平民,你心何忍!這不是善呀。」
三藏聽說,道:「悟空,此話真有道理。但恐女主招我進去,要行夫婦之禮,我怎肯敗壞了佛家德行,壞了我的真身元神?!」
行者道:「今日應了親事,他一定以皇帝之禮,擺駕出城接你。你也不要推辭,就坐他鳳輦龍車,登寶殿,面南坐下,讓女王把通關文牒籤了,再請女王寫字花押,交付我們。待筵宴後,就說送我們三人出城,待到城外,老孫卻使個定身法兒,教他君臣不能動,我們順大路只管西行。這樣,一則不傷了他們的性命,二來不損了你的元神。這叫做假親脫網之計,豈不是一舉兩全之美嗎?」
將計就計不是膽小怕事,而是系統思考的結果。在特殊的情況下,暫時的克制自己,這不是圓滑而是圓通。
三藏聞言,如醉方醒,樂以忘憂,稱謝不盡,說道:「賢徒高見。」
卻說那太師與驛丞,向國王奏道:「主公佳夢最準,是魚水之歡呀。」女王聞奏,卷珠簾,下龍床,笑吟吟嬌聲問到:「賢卿見御弟,怎麼說的?」太師道:「臣等到驛館,拜見了御弟,御弟本有推託之辭,幸虧他大徒弟出面相勸,願留他師父與我王為夫,面南稱帝;只教我們先倒換關文,打發他三人西去。」
女王聞言,趕緊傳旨教光祿寺排宴,然後出城迎接夫君。不多時,大駕出城,早到迎陽館驛。三藏聞報,與三個徒弟整衣迎駕。女王捲簾下輦道:「那一位是唐朝御弟?」太師指道:「那驛門外香案前穿衣者便是。」女王閃鳳目,仔細觀看,果然一表非凡,丰姿英偉,相貌軒昂。女王看到那心歡意美之處,不覺愛欲充滿全身,展開櫻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與我回宮吧?」三藏聞言,耳紅面赤,羞答答不敢抬頭。豬八戒在旁,掬著嘴,直勾勾看著女王。那呆子看到好處,忍不住口嘴流水,心頭撞鹿,一時間骨軟筋麻。
只見那女王走近前來,一把扯住三藏,俏語嬌聲,叫道:「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結成夫妻吧。」這長老戰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行者在側叫道:「師父不必太謙,請與師娘上輦,快快倒換關文,好讓我們取經去罷。」
男女之間,自然會有交感之道,這是陰陽對立的統一。人是由思想與肉體組成,當思想能主導肉體,就會閃爍人性的光芒,而可怕之時就是欲望佔據了大腦,完全失去了控制,這也是佛家六道輪迴的由來。三藏的耳紅面赤、不敢抬頭正是內心的爭鬥,幸好悟空的提醒,好似理想的召喚,理智重新佔了上風。
長老不敢回言,把行者抹了兩抹,止不住落下淚來,行者道:「師父切莫煩惱,這般富貴,不受用還待如何?」三藏沒辦法,只得依從,揩了眼淚,強整歡容,移步近前,與女主同攜素手,一起坐上龍車。
這邊那女王喜孜孜欲配夫妻,那邊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那些文武官,見主公與長老同登鳳輦,並肩而坐,一個個眉開眼笑,跟著回到城中。孫大聖教沙僧挑著行李,八戒牽著白馬,隨大駕後邊同行。
「一陰一陽之謂道」,行為是內心的反應,女王歡喜是目標即將達成,可以白頭偕老;三藏則是理想正與欲望正在戰鬥。可見一個真正的放下的人,是多麼難尋,又多麼的可貴。這就是「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的主要原因,當然敢於面對已經是成功的開始。
豬八戒跟往前亂跑,嚷著要喝喜酒。嚇得執儀的女官,趕緊啟奏。女主笑答:「這有何難,準備素酒。」正說著,太師啟奏:「請赴東閣會宴,今宵吉日良辰,就可與御弟爺爺成親,明日天開黃道,請御弟爺爺登寶殿,面南改年號即位。」女王大喜,即與長老攜手相攙,下了龍車,走進門來。
來到東閣之下,盛宴已經安排停當。那些文武官,朝上拜謝了皇恩,各依品位,分坐兩邊。那八戒那管好歹,放開肚子,盡情吃喝起來,口裡還嚷道:「趕緊上菜!拿大杯來!吃飽了好各自奔前程。」
酒席中三藏欠身而起,對女王合掌道:「陛下,多蒙盛宴,請趕緊倒換關文,趕明早,送他三人出城罷。」女王依言,攜著長老,散了筵宴,上金鑾寶殿,讓長老即位。三藏道:「不可,不可!適太師說過,明日天開黃道,貧僧才敢即位稱孤。」
女王依言,就取金交椅一張,放在龍床左手,請唐僧坐了,叫徒弟們拿上通關文牒來。大聖將關文雙手捧上。那女王細看一番,上有大唐皇帝寶印九顆,下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女王看罷,下令取筆硯來,端端正正蓋了國印,又畫個手字花押,傳將下去。
孫大聖接過文牒,教沙僧包裹停當。三藏道:「敢煩陛下同貧僧送他三人出城,待我囑付他們幾句,教他好生西去,我再回來,與陛下永受榮華。」女王不知是計,便傳旨擺駕,與三藏並倚香肩,同出西城相送。
出家人是不打妄語的,三藏是不是犯戒了?其實這要慢慢的理解,是我要教導徒弟一定要到西天,師父怎能怠慢,只有我等到達西天證果之後,方能真正認識自我與我們的世界,只有把握的真理,才能與陛下保持永久榮華,而不僅僅是兒女私情。
不多時,大駕出城,到西關之外。長老慢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女王聞言,大驚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願將一國之富,招你為夫,明日高登寶位,即位稱君,我願為君之後,喜筵都吃了,如何又變卦了?」
八戒聽說,發起個風來,把嘴亂扭,耳朵亂搖,闖至駕前,嚷道:「我們和尚家和你做什麼夫妻!放我師父走路!」那女王見他那等兇惡,嚇得魂飛魄散,跌入輦駕之中。沙僧卻把三藏搶出人叢,伏侍上馬。
放我師父走路!走什麼路那是由目標決定的。人世間有很多路,由於理想不同,目標當然相異。三藏的理想在西天,女王的理想在世俗,道不同不相為謀。在佛的眼裡萬事萬物皆是因緣聚合之假象?看來這樁看似天作之合的姻緣到此結束了!
正在此時,只見那路旁閃出一個女子,喝道:「唐御弟,那裡走!還是我們來點風月之事!」沙僧罵道:「賊輩無知!」掣寶杖劈頭就打。那女子弄一陣旋風,嗚的一聲,把唐僧抓走了。
我們先講到這裡,這是關於色慾與修道的故事,小結一下。第一,「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要有收穫一定要結合實際,因時、因地、因人調整自己的行為;第二,矛盾是自然、社會和思維中的普遍現象,要客觀的面對思想的矛盾,及時調整我們的「心」;第三,技術、團隊是走向成功的基本要素,而要走的更遠那一定是理想發揮著作用。
這正是:脫得煙花網,又遇風月魔。不知那女子是人是怪?三藏的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內容請關注東方工作室微信號:dongfangyi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