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有很多人在感冒發燒時,都會想著用各種方法來儘快退熱,特別是對孩子,像吃退燒藥、打退燒針、冰敷、捂汗、酒精擦拭等,可你知道嗎?其實這些方法,都潛藏著一定的危險。
第一,捂汗大法
感冒發熱其實是免疫細胞和病原體戰鬥的高潮,這時急著降溫,很可能會延長甚至加重病情。當免疫細胞戰勝病原體後,為了恢復正常體溫,體溫調節中樞會下令身體排汗散熱,所以並不是因為出汗才會退燒,而是因為退燒才會出汗,常用的祖傳捂汗大法其實是本末倒置。
第二,冰敷
感冒發燒的時候許多人認為溫度越低越好,所以才有冰敷,冰敷的只能讓局部降溫,特別對於小於六個月大的幼兒,冰敷會讓他們的體溫迅速,反而造成冰火兩重天的不適感。
第三,酒精降溫
酒精對皮膚有刺激性,特別是兒童的皮膚比較嬌嫩,更容易出現不適,而且酒精會使皮膚迅速收縮或者舒張,再加上發燒時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容易讓酒精被皮膚吸收,導致酒精中毒。其實,發燒時的正確做法應該可用37℃左右的溫毛巾擦拭前胸後背四肢,並用25℃左右的涼毛巾擦拭臉部和額頭,在這過程中如果患者表現出不適,可不必強行降溫。
第四,一發燒就著急吃退燒藥
退燒藥只是幫助降低體溫,並不能把病醫好。研究表明,腋下39℃以上或者有心臟病的特殊情況,還是應該及時吃退燒藥或者到醫院就診。而且吃退燒藥是要謹記,不能多種同時吃,藥效過強會導致病人體溫過低而發冷,而藥物過量還可能導致嚴重腎衰竭。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適用於兒童的退燒藥是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只推薦在發燒超過38.5℃或者精神狀態不佳是服用。
第五,隨便打退燒針
退燒針的副作用非常大,關於兒童因打退燒針發生的意外也不少,根據中國0-5歲兒童發展指南,兒童只推薦口服退燒藥降溫,而成人可在服藥效果不顯著後打退燒針。
結語:總的來說,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遇的發燒都不必過於擔心,因為這個時候啊,其實是我們的免疫細胞在戰鬥和清除病原體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