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太陽鳥
林雕
小燕尾
溫州網訊 4月10日~16日是浙江省愛鳥周。溫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暨「愛鳥周」宣傳活動將於4月14日在泰順縣舉辦,主題為「保護鳥類資源,守護綠水青山」。
在候鳥遷徙棲息地
探索開展試點
記者從林業部門獲悉,溫州將探索開展「退漁還溼」「退養還溼」試點。按照計劃,我市將在國際重要候鳥遷徙棲息地溫州灣、樂清灣和南麂海洋自然保護區,選擇部分灘涂溼地開展「退養還溼」,回歸自然狀態,為候鳥的棲息覓食提供安全環境,減少養殖對海洋藻類的影響。降低溫瑞塘河、瑞平塘河的養殖強度,實行「退漁還溼」,逐步恢復自然水生態系統,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
瑞安東山灘涂
候鳥明顯增多
目前,溫州的鳥兒情況如何?鳥類專家、溫州金洲動物博物館劉鳴於2016年參與了國家林業部門組織的候鳥遷移保護工作調查,連續2年記錄來溫候鳥的情況。據他介紹,來溫州暫住的候鳥,這幾年數量變化不是很大,其中以鵜鶘、天鵝、琵鷺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居多。另外,候鳥在溫暫住地有了一定改變,現在主要集聚在樂清灣、瑞安東山的灘涂上。
劉鳴此次調查是沿著樂清灣、甌江口灘涂、瑞安東山灘涂的順序進行的。他在調查中發現,瑞安東山灘涂的候鳥群明顯變多了。「這跟瑞安東山灘涂中有豐富的小魚、小蝦、小蟹有很大關係。」
他提到,我市地處東南沿海,境內山巒起伏,原生態的常綠闊葉林為鳥兒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環境;沿海灘涂與溼地更為鳥兒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在候鳥遷徙中,我市常常會作為遷徙中的「客棧」,暫住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
蒼南莒溪
百臺紅外相機拍鳥
最近,蒼南莒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擬建)動物科考隊正在對該自然保護區獸類和地棲性鳥類開展調查,布設了100臺紅外觸發相機,來觀察、記錄鳥兒活動。
這已是該動物科考隊對該自然保護區開展的第二次調查了。去年10月底至12月底,該科考隊對大石林區、石竹岙林區和白雲林區三個片區進行了野外調查,共布設20臺紅外觸發相機。根據調查結果,該自然保護區內發現鳥類76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蛇雕、鳳頭鷹、斑頭鵂鶹和白鷳等8種;省重點保護動物有黃嘴慄啄木鳥、畫眉、棕背伯勞和紅嘴相思鳥4種。
由於春季是多種鳥類的繁殖季,保護區內的鳥類活動較冬季明顯活躍,所以開展第二次調查。預計在6月底前對紅外相機進行回收,並對拍攝的照片數據進行分析、整理,以了解保護區內地棲性鳥類的數量與分布情況。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傅芳芳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