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8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期
西夏區公安分局寧華路派出所
馬寧 警官
做客《大城小事》直播間
跟大家聊聊
關於 「淺談「楓橋」經驗在化解社區矛盾中的做法…」
歷經五十餘載,「楓橋」經驗在歷史長河裡熠熠生輝,永不褪色,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歷久彌新,遍地開花,已然成為一種時代精神。「楓橋經驗」不僅為楓橋鎮、諸暨市、浙江省乃至全國相關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鑑和參考。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各種矛盾也日益凸顯,公安機關作為執法部門之一,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治安,預防違法犯罪任重而道遠。作為基層社區民警,如何借鑑「楓橋經驗」,通過發動和依靠群眾,做到矛盾不上交,從源頭上化解各類糾紛已成為基層社區民警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結合「楓橋經驗」所學,下面以我親身化解的三起矛盾糾紛案例談談「楓橋」經驗在化解社區矛盾中的現實意義:
寧華路派出所社區警務室將「楓橋」經驗與社區警務工作實際相結合,與社區警務工作方法相結合,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社區平穩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案例1】
2019年3月13日,平吉堡農貿市場一攤主撥通110報警電話:稱有一婦女在其攤位拿走一包老鼠藥,欲服毒自盡。
人命關天,事態緊急,處警速度不容有失,為防止意外發生,寧華路派出所值班人員第一時間通知平吉堡警務室民警趕赴現場,做好前期穩控工作。
在現場,欲服毒者婦女馬某某情緒異常激動,一包老鼠藥被其裝在褲兜裡,並死死用手壓著,不讓民警靠近。社區民警見此情形,先對馬某某進行情緒安撫,進而對事件原委做了詳細了解。原來,表面看似一場夫妻矛盾的背後卻隱含著另一起承包合同糾紛,馬某某與丈夫李某某2018年10月以每年2000元租金承包馬剛(化名)蔬菜大棚種植蔬菜,期間因李某某疏於管理,大棚被火燒壞一部分,被承包方馬剛(化名)抽水泵被李某某損壞,雙方因此發生糾紛,中止承包合同履行。馬某某要求丈夫李某某向被承包方馬剛(化名)要回承包費2000元,並告知丈夫李某某若要不回錢就服毒自盡。
鑑於矛盾糾紛比較棘手,當事人馬某某攜毒相逼隱患未除,社區民警現場將情況與派出所處警民警進行了溝通,同時想到了「1+X+N」社區警務工作機制,急忙聯繫寧華國土義警巡防隊、平吉堡社區工作人員、村隊幹部等趕赴現場共同處置。在勸說無用的情況下,處警民警果斷採用強制措施從馬某某身上奪回鼠藥,所有工作人員一同將雙方當事人帶回平吉堡警務室做進一步矛盾化解。
在掌握矛盾產生的根源的基礎上,針對雙方各自訴求,社區民警從相關解法律法規、治安管理等方面對雙方如何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自覺維護社會治安以及杜絕危害後果等給予說服教育;義警隊和社區工作人員本著公平公正原則就雙方經濟糾紛予以中間和解,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說服勸解,雙方達成一致,同意調解結果:由李某某負責維修損壞水泵歸還馬剛(化名),大棚所有者馬剛(化名)扣除半年承包費及大棚維修費共計1300元,退還700元給李某某夫婦。同時,大棚承包人馬某某表態今後不再使用服毒等極端威逼方式處理問題,李某某也表示今後會看管好妻子馬某某做出過激行為。至此,一起棘手矛盾圓滿解決。
通過多起矛盾糾紛的成功化解,在化解矛盾糾紛中我總結了一些比較實用見效的方法:
矛盾糾紛排查收集注重「3」條途徑:
一是通過上門走訪收集矛盾;
二是每周定期召開一次群眾代表座談會,收集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潛在的矛盾糾紛;
三是通過線下「警民連心卡」、「警民微信群」收集群眾反映的矛盾糾紛。
矛盾化解中堅持抓住「4」項原則:
一是化解基層矛盾糾紛,要找準矛盾要害,有的放矢。基層矛盾糾紛千絲萬縷,矛盾形式多樣,矛盾雙方當事人情況也往往比較複雜,矛盾產生的起因也是五花八門。這就需要我們基層社區民警在了解掌握矛盾糾紛產生的表面因素上,進一步挖掘和尋找矛盾糾紛產生的實質和癥結所在,只有理清了矛盾糾紛產生的關鍵,運用辯證的思維分析矛盾糾紛,分清矛盾糾紛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觀起因和客觀起因,牢牢抓住矛盾糾紛產生的深層要害,才能從源頭和根本上尋找化解矛盾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化解基層矛盾糾紛,要彰顯執法公正,服務人民。公安機關作為我國執法機關之一,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牢牢樹立「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宗旨,堅持和遵守習總書記對公安系統提出的「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十六字方針。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矛盾糾紛雙方當事人心中樹立起「公平正義」的形象,產生對法律、對基層社區民警的敬畏感,使糾紛雙方能夠自覺認可和服從社區民警的調解方式方法,同時,社區民警也要加強自身職業素養,不斷提升執法水平和服務群眾的能力;三是化解基層矛盾糾紛,要堅持以德化人,以理服人。在化解矛盾糾紛過程中,社區民進的德修很關鍵,民警道德水平高低對矛盾糾紛雙方的影響非常大。這就要求我們社區民警要有良好的「德行」,高尚的品德決定端正的行為,社區民警自身品行端正才能給矛盾糾紛雙方以正面的印象,才能做到以德化人、以德感人。在德化的基礎上,再加以擺事實、講道理,讓糾紛雙方明白事理,杜絕糾紛面前雙方「信口開河,胡攪蠻纏,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讓一個「理」字貫穿糾紛化解始終;四是化解基層矛盾糾紛,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基層矛盾糾紛雜亂無序,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形形色色的矛盾糾紛主體,也往往決定了矛盾糾紛調解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域差異,語言差異、名族差異,年齡差異、文化水平差異等等使得矛盾糾紛調解難度增加,這就需要社區民警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社情民意、方言習俗,學習更多的調解知識和技巧,靈活運用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這一法寶,才能在各類不同的矛盾糾紛調解中做到遊刃有餘。
遇到矛盾糾紛時,針對矛盾糾紛雙方我有幾點建議:
1、要克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和理智;
2、減少爭吵謾罵,杜絕矛盾升級,發生肢體衝突等嚴重後果;
3、雙方在不能自行協商處理的情況下,可向我們社區警務人員、社區工作人員或親朋好友等尋求幫助。
原標題:《【警方聚焦】《大城小事》——西夏區公安分局寧華路派出所 馬寧 警官跟大家聊聊 關於「淺談「楓橋」經驗在化解社區矛盾中的做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