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4日訊(記者 周紫雲 雷鴻濤 通訊員 楊冉)「向書記,剛剛有輛車壓死了我家一隻雞,車跑了,這可咋辦?」
8月28日,記者到中方縣桐木鎮半界村,採訪村黨支部書記向往時,碰巧村裡一位老人來村部求助。
嚮往忙起身倒水,詢問情況。接連打了幾個電話後,他說:「把雞拿來,過秤賣給我,可以啵?」老人高興地說:「聽你的。」
嚮往今年50歲,個子不高,胸前別著一枚黨徽,說起話來鏗鏘有力。他失去了左手,只能靠右手工作和生活,被稱為「獨臂村幹」。
「嚮往同志敢想敢幹不服輸。」桐木鎮黨委書記王竟宇說,半界村被縣裡評為小康村和文明村,群眾認可度達100%。
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嚮往獲得好評。
用行動,換肯定
嚮往5歲時,左手被炸傷,截掉了左手腕。「我小時候很自卑,但別人越是看不起我,我就越要做好。」他說。
高中畢業後,嚮往當起了代課老師,所教班級學生成績在全鎮排名第一。後來做泥工、當包工頭,單手鋪磚的速度和質量,讓老匠人都自愧不如。
2008年,嚮往入了黨,之後在村裡任文書。2016年,在懷化電大讀大專時,嚮往撰寫《半界村創新創業報告》,描繪了將半界村打造成讓人嚮往之地的藍圖,讓班主任眼前一亮。
「想不想把紙上的設想變成現實?」班主任問。
「想!」他說。
在班主任鼓勵下,嚮往主動報名參選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通過「兩推一選」,他被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
2017年4月,向往來村裡1組召開全組戶主會議。
「村裡沒人了嗎,選一個殘疾人當書記」「你一個當包工頭的來當書記,是想撈什麼好處」……嚮往受到村民質疑,個別村民甚至叫他「滾」。
「交心會」變成「批鬥會」。倔犟的嚮往說:「你們看我的行動吧。」
「村民不相信黨支部,這種狀況必須改變。」嚮往一方面積極建立健全「四議兩公開」等制度,一方面引能人回村,選優配強村支兩委班子。
黨員何學明常年在外做生意,嚮往請他回家「幹事業」。如今,何學明在村裡擔任黨支部副書記,成了產業帶頭人。
在嚮往誠懇邀請下,朱晉民、楊冰冰、楊小芳等一批能人也先後回村了。
通過「夜訪農家」「露天懇談」,村支兩委收集整理群眾意見建議300餘條。其中,村民對修路呼聲最大。村裡原來的道路坑坑窪窪,路面窄,山貨運不出去。
嚮往帶頭為村裡跑項目籌資金,「以前我自卑,見到領導直打哆嗦。但為了村裡發展,我腰杆挺得直,守在會議室外,等縣領導開會出來就遞上報告爭取項目。」
2017年,村裡8臺挖機同時開工修路。村裡6.8公裡主幹道硬化了,由3米拓寬到5米,還擴建了11.8公裡通組公路。
不久,自來水也通了,網絡覆蓋了,手機有信號了,山塘渠道得到整修,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建成了……
當初罵嚮往「滾」的村民特意找到他,不好意思地說:「向書記,你幹了實事,我服!」
辦節會,興產業
8月28日中午,一輛滿載葡萄的大貨車駛出半界村。
「貨車一天有3趟,每天能運1萬公斤刺葡萄出山。」村裡種植大戶劉良發說,他家最近賣葡萄就賺了2萬元,加上賣桃,一年可收入10萬元。
半界村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素有「桐木青藏高原」之稱,晝夜溫差大,水果甜度高。
「水果種植是半界村的特色,但過去沒有規模化,沒有品牌,賣不起價。」為此,半界村成立天沐種養專業合作社,村民入股變股民。同時,村裡建立「黨員創業示範基地」,註冊「半界」商標,致力精品化、標準化和市場化,扶持發展大米、雞蛋、黃桃、葡萄等項目。
90後大學畢業生楊冰冰原先在縣城做電商,嚮往把他「挖」回來任村文書,分管電子商務、信息化辦公。半界村開通「掌上半界」公眾號,推介當地農產品。
如今,半界村戶均種養面積達到31.7畝,今年全村線上線下已售黃桃85萬公斤。
2018年3月,半界村嘗到了發展鄉村旅遊的甜頭。當時,村裡依託漫山遍野的桃林,舉辦第一屆「桃花節」,引來大批遊人。當年,半界村接待遊客2200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12萬元。
今年受疫情影響,「桃花節」在線上舉辦,但慕名前來的遊客仍很多。9月中旬,半界村還將舉辦「徒步穿越·帳篷露營」活動。
「春看桃花夏摘桃子,秋吃葡萄冬品年味。」現在,嚮往正在參加第二屆懷化全民導遊大賽。他拍攝了一個《村支書為半界代言》的短視頻,成為半界村形象代言人。
「嚮往,您的嚮往是什麼?」採訪中,記者問。
嚮往憨憨笑道:「讓村裡人過上『山上年年青,田園季季旺,渠塘月月盈,溪水日日靚,農家時時美』的好日子。」
[責編:劉瓊]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