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聖誕節前夕,倫敦郊區諾伍德鎮一所維多利亞式房子外面聚集了一大群人,他們憤怒地向房子的窗戶扔石塊,控訴屋內的人謀殺了他們心中的大英雄。與此同時,倫敦市中心報社雲集的艦隊街,更是爆發了一場規模盛大的遊行。就連維多利亞女王也坐不住了,公開表示:我很失望!
什麼人的死會如此強烈牽動著這些英國人的心?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私家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而更為匪夷所思的是,殺了福爾摩斯的,正是親手將他創造出來的作者、偵探懸疑小說的鼻祖——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
殺掉福爾摩斯,我早就想這麼幹了
自誕生之日起,福爾摩斯就四處圈粉,但遺憾的是,他的粉絲名單裡從來沒有自己的創造者柯南·道爾的名字。不是粉絲也就算了,最糟糕的是這位創造者還一度是福爾摩斯的黑粉,心心念念地要滅了他。
這是什麼概念?大概就跟J.K羅琳寫死哈利波特、《加勒比海盜》傑克船長掛了一樣,世界哀嚎一片。福爾摩斯在當時的影響力,直接把主角寫死,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撇開一個世紀以來與之相關、層出不窮的文學、影視作品不談,美國專門成立了「福學」學會——貝克街非正規軍(簡稱BSI),前總統羅斯福、杜魯門都是其中成員;
英國把本國爵士爵位、皇家化學學會「特別榮譽院士」名銜授予了福爾摩斯,表達他們對這位偉大偵探的崇敬與喜愛……
但柯南·道爾可管不了那麼多,他在給母親的心中這樣寫道:「我想把福爾摩斯幹掉,一了百了!」
這是什麼仇,什麼怨?其實,福爾摩斯帶來金錢、名譽的同時,柯南·道爾從這位大偵探身上感受最多的並不是喜悅,而是煩惱。
在他眼中,像狄更斯、薩克雷、哈代那樣寫歷史小說才算是文學,他的那些偵探故事根本就是小兒科。為了空出時間完成自己喜歡的作品,阻止那些蜂擁而至的出版商找他,他開出了天價稿費。但最終出版社照單全收,這下搞得他無法拒絕了,只好繼續寫福爾摩斯。
不情願歸不情願,真正創作起小說來,他的態度又非常認真。寫作從來是用鋼筆手寫,平均每天3000字,寫完從不修改。並且在寫作前,他還會做各種研究。比如寫《白色縱隊》時,他就花了2年時間,讀了150多本書,寫滿了十多個筆記本。但他真正動筆時,速度又變得非常驚人!平均寫一個故事用不到一周的時間,時不時地還也會有些小穿幫和小BUG,他本人一點也不在意。在他看來,短篇小說更重要的是給人驚人緊湊的感覺,細節無關緊要。曾經有個編輯說,某某地方根本沒有他寫的那條鐵路,結果被柯南·道爾傲嬌地回懟:那是我建的。
但這種寫作的情況持續得越長,他就越無法忍受。甚至說:對福爾摩斯就像對肥鵝肝醬的感覺一樣,由於吃得太多,現在聽到他的名字就噁心。
忍無可忍之下,1893年12月,他終於下手了——讓福爾摩斯在與老對手莫裡亞蒂的較量中同歸於盡!粉絲們都氣炸了,超2萬人取消訂閱連載福爾摩斯故事的《斯特蘭德》雜誌,害得雜誌差點破產,還有成千上萬倫敦市民抬著棺材上街遊行……
柯南·道爾也不好過,輕則被辱罵中傷,重則走在街上被認出來都容易被狂熱粉絲痛打一頓。更要命的是,連他的母親大人都提出了抗議。沒辦法,硬扛了10年後,他不得不在1901年的新作《空屋》中讓福爾摩斯復活。
此後的幾十年裡,他又寫了30多篇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直到老得再也寫不動了,才算徹底擺脫了這位「命硬」的大偵探。
不僅是小說家,還是個正義感爆棚的耿直boy
很多人對柯南·道爾的了解,只停留下他是「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創作者而已,但實際上,他不僅腦袋中有各種複雜的案件,生活中更是個行動派。
他喜歡板球和足球,還有滑雪。他曾是樸茨茅斯足球俱樂部一名業餘的守門員,還在1893年,搬到瑞士的達沃斯市後,掌握了滑雪技能。同時,他也是第一個記錄滑雪的英國人,「你就讓你自己走出去」,他說道,「儘量像個正常人一樣飛起來,在這清新的空氣中,這絕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體驗。」他的預測非常準確,以後每到滑雪季都會有數百名英國人來到瑞士滑雪。
他不僅在小說中寫些神秘案件,現實生活中,他還真的解決過幾個棘手的案子,比如奧斯卡·斯萊特奇事——馬裡恩·吉爾克裡斯特的謀殺者,一名來自格拉斯哥82歲的有錢老太太。
他採用了「福爾摩斯的方式」,當他發現新證據時,就召回目擊者,質疑控方的證據。他的調查結果因為斯萊特的懇求被發表出來,引起轟動,被要求重新審理。他又寫信給政客,用自己的資金來支持斯萊特的法律費用。後來真相大白,斯萊特被判無罪並獲得了6000鎊賠償金,但她一分兒都沒有分給柯南·道爾。
此外,他還是個社會責任感滿滿的有志之士。柯南·道爾曾有2次競選國會:1900年,他在愛丁堡代表保守黨參與了國會競選,1906年又在邊境城鎮參加了一次。雖然都沒能入選,但他依然積極參與議題,完全是意見領袖的風範。
1908年,他看到有記者披露,在剛果有被奴役的民眾為橡膠開採業從事苦工,從1885年至1908年,約有1000萬人死於死刑、虐待和過度工作,便響應求援,不休不眠地寫了《剛果罪行》一書。寄給全世界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又給幾十家美國報紙的編輯發函呼籲。
1899年第二次布爾戰爭爆發,40歲的道爾竟然報名參軍,為此差點與家人鬧到決裂。當然,除了強烈的愛國之情,他也想利用這樣的機會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戰爭歷史小說做準備。
1913年,他還寫信給《泰晤士報》,建議在英吉利海峽下開通海底隧道,連接英法兩國。在和平時期可以有利於旅遊,而戰爭時期可以保證物資供給。當時的人,估計誰也沒有想到,80多年後的1994年,柯南·道爾關於海底隧道的設想竟成為了現實……
晚年為何會迷戀招魂術?
如果不是有大量的資料和圖片證據,人們可能永遠不會相信,創造出福爾摩斯這種堅定的無神論者的作家,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個鼓吹招魂術的人物!
他不僅相信靈魂不滅,常常到世界各地與各種靈媒打交道,熱衷於參加招魂術、降神會,還打從心底裡認為魔法和精靈都是真實存在的。甚至在1918年,他專門寫了本唯靈論的著書——《新啟示》。講述了自己從完全不相信靈異現象到成為堅定的倡導者的過程,順便宣揚了一把唯靈論對人類的深遠意義。
這個降神會是幹什麼的?
簡單來說,就是在漆黑的房間裡,所有的參加者都圍桌而坐,鬼魂降臨的時候,桌子會傾斜或者翹起,參與者能感覺到冷風吹過臉頰,偶爾亦會看到靈體從稀薄的影像到真正實體慢慢出現的全過程。更神奇的是,當參與者們聽到樂器聲神秘響起後,被附身的靈媒就會說出死者要傳達的信息。
柯南·道爾不僅對此深信不疑,還迷上了所謂的「鬼魂攝影」。為了爭論通靈是否存在,他甚至跟自己的好友哈利·胡迪尼鬧掰了。
他是魔怔了,還是被人下降頭了?但事實上,還都不是。其實,從糟糕的童年經歷開始,就註定了柯南·道爾最終會倒向唯靈論的一方。
他原本出身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族,但父親在柯南·道爾17歲時,就因為酗酒丟了工作,原本出身名門的母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大學畢業後,他開了家私人診所,但生意很差,於是他把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福爾摩斯就這樣誕生了。
雖然福爾摩斯系列令他名聲大噪,但他更熱衷的是與騎士精神有關的歷史小說。但當他信心滿滿地寫出了一部《白衣騎士團》後,評論家卻毫不客氣地表示「這是兒童讀物」。
理想被否定讓他非常難過,親人的相繼離開更是致命一擊。
他的第一任妻子路易斯·霍金斯在1893年患上了肺結核,為了照顧她,柯南.道爾推掉了大部分的工作,還在幽靜的村莊專門修建了別墅幫助妻子療養。但令人悲傷的是,1906年,路易斯·霍金斯還是去世了。
而他最心愛的小兒子金斯利,因為在法國的戰場上受了傷,在1917年死於肺炎。他的母親和弟弟也相繼去世。從那之後,「通靈」成了他保持和親人聯繫、慰藉自己靈魂的重要方式。他晚年之所以全身心投入到唯靈論的宣傳推廣中,也是希望那些和他一樣痛失親人的人們,能在現實世界活得輕鬆一些。
正如他在自己的作品《退休的顏料商》說的那樣:我們追求,我們想抓住。可最後我們手中剩下什麼東西呢?一個幻影,或者比幻影更糟——痛苦。
1930年7月7日,柯南·道爾在花園裡突然倒下,一隻手捂著他的心臟,另一隻手拿著一朵花。他最後告訴妻子的話是:你是最棒的。
關注「全歷史」
在這裡
文明脈絡隨心玩轉,關係圖譜任你來盤
世有萬象,史有千面
下載全歷史,換個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