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上映有半個月了,為了不影響其票房,我在今天才決定正式聊一下這部影片。
《姜子牙》暴露了國產電影最大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才呈現如今的口碑兩極分化。
對於喜歡的觀眾來說,《姜子牙》是一部立意高遠、涉及了人神徵戰、種族鬥爭、以及與命運、天意相抗衡的神片;
但對於不喜歡的觀眾來說,這就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敘事混亂,甚至連特效都充滿了國產3D網遊質感的圈錢之作。
相對來說,我其實認為姜子牙是一部在及格線徘徊的作品,6分左右。
首先,《姜子牙》在特效層面確實有一定的出彩之處,尤其是幾個大場景的想像力極強,頗具中國古典邪幻氣息。比如那隻橫亙在北海的巨斧,比如場景中不時出現的巨大的神族兵器,再比如姜子牙登天那兩尊神像攔路… …這些場景都極具中國式的恢弘想像力。
但問題在於,這些場景確實宏大,卻鮮有細節。我一位做遊戲的朋友的點評我覺得十分有意思,他說:"姜子牙的特效和畫面,很有一種遊戲建模的熟悉感,再很多場景都選擇了最簡單可複製的內容,比如最後姜子牙背著妲己衝向殷墟那個場景,製作起來其實就非常簡單。"
我不是專業做動畫或者做遊戲的,無從得知這種評價是否公平。但我僅從畫面觀感的層面來看,《姜子牙》的畫面確實恢弘有餘,細節不足。
相對於全片來說,我更喜歡的是前10分鐘"封神的故事"那段畫風,真的就是那種一看就是中國人畫出來的感覺,而不似正片中的3D網遊風。
除此之外,《姜子牙》最大的問題在於劇情的崩壞。
其實,這部影片在立意上是優秀的,涉及的天命、上位者的權謀、"一人不救何以救天下"。這些命題,幾乎每一個都直達人性深處,也是值得上升到足夠的高度去探討的話題。
但問題在於,《姜子牙》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它既想要詮釋"普通人的善念",又想要表達"上位者的善念",導向上還有"對體制、上位者的權謀"的抨擊… …
想講的"大道理"太多,也太雜。
本來,國產電影最大的弊病就在於,空講道理而不講細節。
這種現象的直接表現就是國產電影常常用臺詞去推動劇情的發展,然而實際上,一個故事轉折、一個人的轉變,都是從行為層面出現變化的。
現實中,我們很難看到一個人高喊"天道不公",而是常常見很多人付諸行動。這兩天成都大學的那位留下絕筆的教授,正是現實的代表。人類本性中的內向,是不允許我們把一切目的都公之於眾的。真正的我們是擅長行動,而非擅長口號。
但國產電影"不現實",《姜子牙》也不現實。所以我們會在看到姜子牙最後高喊著"讓世間再無不公"的時候,感覺假、感覺大、感覺空。
除了這種以臺詞推動劇情發展,表達劇情內涵之外,《姜子牙》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人物的性格轉變突兀。也就是人物動機不明,"弧光"崩壞,最明顯的就是蘇妲己。
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在四不相死去的時候,看到蘇妲己哭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倍感尷尬。本來,四不相作為陪伴姜子牙徵戰多年,而且自願削去神力下凡的神獸,它的死亡在影片中確實會使一個催淚點。
但遺憾的地方在於,編劇選擇了讓蘇妲己痛哭,來帶動熒幕外的觀眾共情。
這何其愚蠢。
最大的問題是,觀眾很難相信"四不相死了,蘇妲己痛苦不已"這個前提。因為《姜子牙》的劇情沒有給我們"蘇妲己和四不相感情深厚"的細節鋪墊。
《姜子牙》全程1小時50多分鐘的劇情,只有在沙漠遇到那群幽魂組成的骨龍的時候,蘇妲己、姜子牙、四不相有過一場一看就是刻意製造的生死之交,其次就是一場夜談,聊了些諸如"你家裡幾口人"之類的場面話,也不是那麼深入。
所以,作為觀眾的我們,其實很難相信"蘇妲己這個小姑娘和姜子牙、四不相有感情"。因此,過度渲染他們之間的情緒,其實根本不能調動觀眾入戲共情。
實際上,觀眾能夠接受"姜子牙像個蠢比一樣追著蘇妲己"就已經是最大的限度了。後面編劇應該做的就是想方設法堆疊細節,從而讓"上了路"的幾人合情合理的感情升溫。
如此,無論是小團體中誰離開,那份生離死別都足以讓觀眾不能自已。
作為一個"公路片",是的,《姜子牙》其實就是一部公路片。真心建議姜子牙的編劇好好看看《無人區》、《心花路放》甚至《泰囧》等片,認真學一學公路片應該怎麼敘事。
其實,《姜子牙》作為"封神宇宙"這個IP被提及之後的第二部作品,天然就具有票房吸引力,而且更有狂攬50多億票房的《哪吒》珠玉在前。基本上,只要姜子牙的口碑稍微偏正面一些,輕鬆就能過30億票房。
而《姜子牙》過30億,受益的也不僅僅是影片本身,隨後而來的《二郎神》,以及光線傳媒設想的"封神宇宙"的其他影片,也都會吃到源源不斷的紅利。
但如今隨著《姜子牙》的崩壞,後續的《二郎神》對觀眾的吸引力也沒那麼大了,影迷對"封神宇宙"的狂熱幻想也被打回原形。從大了說,《姜子牙》的失利影響到的其實是動畫電影甚至整個國產電影市場的進一步擴張。
實際上,可能這就是國產電影的悲哀吧。作為觀眾、影迷的我們,其實真的很期待國產電影能做出IP,能打造足以震撼國際的神片。
但行業內的電影人始終不給力,資本始終在逐利。"投資人的腦子常常跟著銀子跑",缺乏遠見和情懷,這大概是國產電影做不起來的究極原因。
只是,這些足以撬動國產進步的資本們,也從來沒想過像《戰狼2》、像《大聖歸來》、像《流浪地球》一樣,在一個領域或者方向做出精品,從而獲取極高的回報。
一心想著賺錢也就罷了,還一心想著賺快錢。國產電影,何其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