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話題:周培公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
周培公這個人,絕對是《康熙王朝》平三藩階段,當仁不讓的男一號。
他的光芒任何人都難以遮掩,他又宛如一顆流星,星光閃耀,卻又轉瞬即逝。
在他急流勇退、落寞無常的身影后,給人留下難以品評的愁思。
今天,咱們就說說周培公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
先說優點:
第一,聰明。
周培公的聰明,實在是無需多言,咱們之前已經分析過好多了。
在《康熙王朝》裡面,智商上能和周培公一戰的,惟有班布爾善。
至於明珠、索額圖、姚啟聖之流,甚至康熙,都只能仰視周培公,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比如同樣是認出康熙身份,明珠是靠偷偷翻馬鞍作弊;
周培公卻是根據康熙的氣度和侍衛的勇壯,用腦子推論出來。
相比之下,誰高誰低,不言而喻。
第二,擁有熱忱之心。
他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在街頭流落,自己生活都沒有著落。
可他卻沒有如聖人所言「窮則獨善其身」,因而喪失助人之心。
反而甘願把自己價值千金的推薦信,寫給姑娘唱小曲,幫助鎖兒博同情而伸冤。
第三,注重儀態。
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往往反應在自己的儀態上。
周培公是個很注重自我儀態的人,即使已經落魄到了露宿街頭的地步。
他身無分文,只能蜷縮在寺廟度日的時候,經常被和尚掃地出門。
在被趕走前,他提出希望用桶裡的清水清洗一下面龐。
然後對著水中倒影,戴正了自己的破帽子。
他這不是矯情,而是沒有喪失對生活的的希望,就算再苦再累,也不能失去一個人的儀態。
這就是戰勝苦難生活的決心。
第四,為人豁達,不計恩怨。
周培公發跡前,得罪他、侮辱他的人很多,可他並沒有打擊報復。
發跡後,索額圖在背後詆毀他,甚至要殺他當替罪羊替吳三桂洩憤。
周培公深知索額圖的險惡用心,可是非但沒有以牙還牙,反而一笑了之。
最後,還幫赫舍裡實現了遺願。
周培公的優點很多,就不過多一一例舉了。
咱們再看一下他的缺點:
第一、不知變通。
說不好聽點,其實就是死心眼。
他清高自傲,明明手握價值千金的伍次友介紹信,可以扶搖直上。
結果他卻堅持大丈夫求取功名,只可直中取,不可取中求,捨棄了捷徑。
直到最後康熙主動找他,要不然估計一輩子都得淪落街頭。
差一點辜負才華與抱負,淪落天涯成閒人。
第二、過於自負。
他確實聰明至極,他也知道自己是個聰明人,所以他很自信。
但有時自信過頭,又有些自負。
比如康熙要賭國運,押注吳三桂會撤藩。
可他自以為看穿吳三桂的險惡用心,非要逼康熙亮出底牌。
不給康熙一點面子,明明他這是用心良苦,卻讓人心裡很不爽。
你覺得你可以看穿一切,你顧慮萬分,你可以私下告訴我啊。
你這樣質問我,讓我下不了臺,就顯你能了是不?
第三,越俎代庖。
周培公在劇中替康熙作了兩次主,其實也就是說了兩次慌。
第一次,情節比較輕,他去上書房報到,結果被值班官員輕視。
他竟然假傳聖旨戲弄他們,雖然只是開玩笑,也得到了索額圖的警告。
但假傳聖旨很嚴重,如果有好事者找康熙告狀,康熙能不堤防他嗎?
第二次,很嚴重。周培公為鼓舞士兵鬥志,再次替康熙做主。
撒謊說察哈爾王有黃金一千萬兩,到時候一半上繳國庫,一半皇帝分給大家。
哪有這麼多黃金啊?康熙也從來沒說過這話。
到時候,發不下來,那不是打康熙的臉嗎?
成功了是周培公統兵有方,失敗了就是康熙不守承諾。怎麼著都是康熙背鍋。
關鍵這事康熙知道,他心裡會怎麼想,你都替我做主了,這不是越俎代庖是什麼?
他也是不擇手段的人,能不防著他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而為人,極其不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有優點就會有缺點,不存在白壁無暇。
周培公也如是,他是個能人,卻不是聖人。
他優點得以彰顯,缺點也毫不避諱。
這樣的人物才有血有肉,才有靈魂,才能引起共鳴,感動人心。
而不是高高在上,臉譜明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
劇情來源:《康熙王朝》第18~2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