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周培公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

2021-03-04 全球歷史筆記

第78期話題:周培公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

周培公這個人,絕對是《康熙王朝》平三藩階段,當仁不讓的男一號。

他的光芒任何人都難以遮掩,他又宛如一顆流星,星光閃耀,卻又轉瞬即逝。

在他急流勇退、落寞無常的身影后,給人留下難以品評的愁思。

今天,咱們就說說周培公這個人的優點和缺點。

先說優點:

第一,聰明。

周培公的聰明,實在是無需多言,咱們之前已經分析過好多了。

在《康熙王朝》裡面,智商上能和周培公一戰的,惟有班布爾善。

至於明珠、索額圖、姚啟聖之流,甚至康熙,都只能仰視周培公,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比如同樣是認出康熙身份,明珠是靠偷偷翻馬鞍作弊;

周培公卻是根據康熙的氣度和侍衛的勇壯,用腦子推論出來。

相比之下,誰高誰低,不言而喻。

第二,擁有熱忱之心。

他還沒有發跡的時候,在街頭流落,自己生活都沒有著落。

可他卻沒有如聖人所言「窮則獨善其身」,因而喪失助人之心。

反而甘願把自己價值千金的推薦信,寫給姑娘唱小曲,幫助鎖兒博同情而伸冤。

第三,注重儀態。

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往往反應在自己的儀態上。

周培公是個很注重自我儀態的人,即使已經落魄到了露宿街頭的地步。

他身無分文,只能蜷縮在寺廟度日的時候,經常被和尚掃地出門。

在被趕走前,他提出希望用桶裡的清水清洗一下面龐。

然後對著水中倒影,戴正了自己的破帽子。

他這不是矯情,而是沒有喪失對生活的的希望,就算再苦再累,也不能失去一個人的儀態。

這就是戰勝苦難生活的決心。

第四,為人豁達,不計恩怨。

周培公發跡前,得罪他、侮辱他的人很多,可他並沒有打擊報復。

發跡後,索額圖在背後詆毀他,甚至要殺他當替罪羊替吳三桂洩憤。

周培公深知索額圖的險惡用心,可是非但沒有以牙還牙,反而一笑了之。

最後,還幫赫舍裡實現了遺願。

周培公的優點很多,就不過多一一例舉了。

咱們再看一下他的缺點:

第一、不知變通。

說不好聽點,其實就是死心眼。

他清高自傲,明明手握價值千金的伍次友介紹信,可以扶搖直上。

結果他卻堅持大丈夫求取功名,只可直中取,不可取中求,捨棄了捷徑。

直到最後康熙主動找他,要不然估計一輩子都得淪落街頭。

差一點辜負才華與抱負,淪落天涯成閒人。

第二、過於自負。

他確實聰明至極,他也知道自己是個聰明人,所以他很自信。

但有時自信過頭,又有些自負。

比如康熙要賭國運,押注吳三桂會撤藩。

可他自以為看穿吳三桂的險惡用心,非要逼康熙亮出底牌。

不給康熙一點面子,明明他這是用心良苦,卻讓人心裡很不爽。

你覺得你可以看穿一切,你顧慮萬分,你可以私下告訴我啊。

你這樣質問我,讓我下不了臺,就顯你能了是不?

第三,越俎代庖。

周培公在劇中替康熙作了兩次主,其實也就是說了兩次慌。

第一次,情節比較輕,他去上書房報到,結果被值班官員輕視。

他竟然假傳聖旨戲弄他們,雖然只是開玩笑,也得到了索額圖的警告。

但假傳聖旨很嚴重,如果有好事者找康熙告狀,康熙能不堤防他嗎?

第二次,很嚴重。周培公為鼓舞士兵鬥志,再次替康熙做主。

撒謊說察哈爾王有黃金一千萬兩,到時候一半上繳國庫,一半皇帝分給大家。

哪有這麼多黃金啊?康熙也從來沒說過這話。

到時候,發不下來,那不是打康熙的臉嗎?

成功了是周培公統兵有方,失敗了就是康熙不守承諾。怎麼著都是康熙背鍋。

關鍵這事康熙知道,他心裡會怎麼想,你都替我做主了,這不是越俎代庖是什麼?

他也是不擇手段的人,能不防著他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生而為人,極其不易。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有優點就會有缺點,不存在白壁無暇。

周培公也如是,他是個能人,卻不是聖人。

他優點得以彰顯,缺點也毫不避諱。

這樣的人物才有血有肉,才有靈魂,才能引起共鳴,感動人心。

而不是高高在上,臉譜明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

劇情來源:《康熙王朝》第18~23集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周培公大起大落為哪般?他的罪誰了?姚啟聖是他舉薦?
    周培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以及電視劇《康熙王朝》對周培公的經歷做了相當大的改編,把歷史上本來是三藩之亂時撫遠大將軍圖海麾下幕僚的周培公,拍成了康熙欽命的撫遠大將軍,圖海反而成為了他的助手,總之,周培公的人生在電視劇中,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 【滿族歷史】圖海和周培公誰才是真的撫遠大將軍,你被《康熙王朝》誤導了麼?
    而於正史當中,這一切,都是圖海的成就,周培公只不過是圖海帳下的眾多幕僚之一。在電視劇當中充當周培公副將的圖海才是真正的撫遠大將軍,正史與電視劇之間,作者給來了個乾坤大挪移。《康熙王朝》中被封為撫遠大將軍的周培公關於圖海和周培公,誰才是能文能武的治世能臣,下面的內容才是真相。圖海,馬佳氏,原為費莫氏,字麟洲,隸屬於滿洲正黃旗。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周培公的暗示之下確立了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兒子胤礽為太子,那麼聰明果斷的康熙為什麼會在這種國本問題上聽從一個漢臣周培公的提議呢?康熙立胤礽為太子時所處的大背景局勢其實按電視劇中的情節來看,周培公當時只是剛剛來到康熙身邊,還並沒有得到重用,但康熙卻偏偏在這時刻對這個剛到身邊的漢臣周培公言聽計從,這不是康熙沒有主見,這是因為周培公當時給康熙分析的局勢利害關係十分到位,所以康熙很果斷的當即冊立了胤礽為太子。周培公是如何給康熙分析的局勢利害關係呢?其實周培公只是根據當時康熙所處環境而陳述。
  • 《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周培公客死他鄉,這是真的嗎?
    《康熙王朝》是一部火爆全國的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改編自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拍攝自2001年,全劇共50集,其背景故事以康熙即位至康熙駕崩之間的61年為主要時間線,講述康熙一朝發生的故事。該劇在當時曾創下13%的收視率,可見其受歡迎程度,至今仍被稱為最好看的歷史正劇之一。
  • 《康熙王朝》之中的周培公真敢斬殺侯爵?真實的周培公是怎樣的?
    《康熙王朝》播出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了,這部大氣磅礴的史詩巨製至今我還經常刷,領略陳道明老師演繹的康熙的風採。在這部劇中,我感覺最可惜的還要數那個文韜武略的周培公,他幫助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卻由於當時的時代因素最終被康熙帝貶到盛京病死,死前還推薦了姚啟聖,也是這個姚啟聖成為後來的福建總督幫助康熙平定東南。然而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劇中周培公為了樹立軍威,在劇中把一個二等伯爵給砍了,那麼真實的歷史上周培公真的敢這麼做嗎?歷史上的周培公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要獻皇圖?
    在電視劇裡《康熙王朝》裡,最讓人同情惋惜的角色就是周培公。他出身寒門,心懷天下,為康熙皇帝立下了不少功勞,無奈他是漢人的身份,康熙皇帝為了平衡朝中滿族勢力,只能將周培公外放盛京,最後卻落得個孤獨終老的下場。儘管被康熙冷落,但他沒有怨恨什麼,他理解康熙的良苦用心。
  • 《康熙王朝》中,索額圖位高權重,為何會向周培公一個漢臣下跪?
    《康熙王朝》中,皇后赫舍裡氏生下皇子胤礽後,便因身體太過虛弱不幸去世。而剛出生的胤礽也在周培公的建議下,被康熙立為太子。事後,周培公剛出宮門,索額圖便立刻聲淚俱下向周培公跪拜謝罪。究其原因,是因為周培公在立太子一事上,幫了索額圖的大忙。
  • 康熙朝書生氣的周培公為康熙帝立下奇功遭貶,為何康熙又想起他?
    很多曾經對歷史有過重大貢獻的人被歷史的海洋所淹沒,因為這一少部分人在這個時代沒有實力和背景而因此得不到「謳歌」和頌揚,這篇文章介紹的是清代繪製收復臺灣,平定叛匪噶爾丹叛亂的軍事地圖第一人:湖北布衣書生「周培公,」這是康熙1674年間的事。
  • 康熙身邊重要大臣周培公晚年如何?怎麼死的?
    在二月河的小說中,周培公是康熙的良師益友,後來者一步步的成為了身邊的重要謀臣,在平三藩時是立下大功的。不過周培公雖然有功,但他卻是漢臣,故受到了滿臣的排擠。最終康熙皇帝為了滿清利益,而將周培公調到盛京,直到多年後,周培公也沒離開,而病逝於此。在影視劇《康熙王朝》中有關周培公的事,有一段很感人的事情,就是在周培公臨終之際,給了康熙皇帝一幅圖,就是當時大清地圖。康熙皇帝看到此圖,極其震驚,然而周培公卻已油盡燈枯了,當然,他在死之前,又推薦了另外一位漢臣姚啟聖。
  • 《康熙王朝》周培公被康熙貶駐盛京十分悽慘,為何臨死還要獻皇圖
    縱觀周培公此人,雖然康熙說他有刺,但其對於個人得失看得很淡。大隱、中隱、小隱,種種皆可,適應性極強,顯現隨遇而安,「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的道家性格。初出茅廬周培公的出場,是隨時任潮州知府朱國治進京。朱國治者,漢代「晁錯」式人物,其上書裁撤三藩,獲罪進京。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何仍被處死?
    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其中一個劇情印象特別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為康熙出謀劃策,平定了三藩之亂,為平亂治國做出了貢獻,但仍免不了發配邊疆、客死異鄉的結果,但周培公死後,一代皇帝康熙竟又為其守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周培公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 康熙王朝:康熙為什麼會重用養馬的姚啟聖?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生功績彪炳,這與他知人善任有很大關係。而他任用姚啟聖收復臺灣,更堪稱神來之筆。 姚啟聖在未被康熙發現之前,只是三裡河馬場的一個管馬的九品官,且已風燭殘年。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極有可能會在這個九品官的任上終老一生。
  • 聲臨其境——康熙王朝
    我們生活的社會有法律制約,老百姓的生活中還有一個「道德法庭」在暗中制約著我們的生活,而這個「道德法庭」更能保障我們的生活,更能使我們向更遠的目標邁進!康熙王朝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成就,我覺得這與他獨到的用人機制密不可分。首先,康熙大膽起用新人而不需通過什麼科舉考試,就像今天一些用人單位看重水平而不只看文憑一樣。書中的周培公就是這樣。
  • 周培公助康熙平定三藩,為何不得善終?真實歷史又是如何呢
    比如,很多人在看完《康熙王朝》後,就會對劇中的一個人物的結局感到非常不滿和不解。此人物相信大家也不會感到陌生,他就是大清朝的忠臣和重臣周培公。而之所以大家會對他的結局感到非常不滿和不解,則是因為明明他給大清做出了突出貢獻,還反遭康熙貶謫,最後甚至病死他鄉。那麼,康熙平定三藩的時候,周培公出了大力,為何其下場卻很悽慘?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什麼仍會被處死?
    而此時,王輔臣手下的一個叫龔榮遇的人,是周培公的同鄉,他屢次勸諫王輔臣投降,但王輔臣拿不定主意,龔榮遇因此私信聯絡了周培公。圖海對周培公的建言十分感興趣,就連夜報告給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也覺得有理,就立即召見了周培公,並任命他為參議道臺,還賜給了他黃馬褂,讓他前往說服王輔臣。
  • 康熙王朝:康熙為何重用養馬的姚啟聖?真相讓人汗顏
    2020-12-23 05:03:05 來源: 原始人侃歷史 舉報   在《康熙王朝
  • 歷史上的周培公,他的最終結局是怎樣的?
    看過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對於劇中的周培公並不會陌生。《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才智機敏、有勇有謀,特別是他率領三千家奴就平定了察哈爾的叛亂,並且還能恩威並施勸降王輔臣,隨後南下徵討吳三桂,為康熙皇帝最終平定「三藩之亂」立下了不世之功。
  • 歷史上的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怎樣的人?一人電視劇中被高估
    周培公、姚啟聖、李光地是康熙朝的漢人大臣,電視劇《康熙王朝》的熱播讓他們為人們所熟識,那麼歷史上這三人真如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嗎?周培公周培公是被《康熙王朝》嚴重誇大了歷史功績的一個人,他遠沒有電視劇中那麼重要。
  • 《康熙王朝》中手握大權的姚啟聖,為什麼能功成身退?康熙:原因很...
    《康熙王朝》中手握大權的姚啟聖,為什麼能功成身退?康熙:原因很簡單! 對於姚啟聖我們很多人並不熟悉,因為他實在是低調得讓人都不知道他是誰,但要說在清康熙時代,姚啟聖那可是不一般的人,他不但為官清廉,而且為大清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按說像他這樣的人在功成名就後,是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可姚啟聖卻是另類,他在功成時全身而退,過著他的聖賢生活。
  • 《康熙王朝》中,三個混的最好的漢大臣,功勞很大卻下場很悽涼
    康熙皇帝《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康熙這一代聖主的出生和成長史,從幼年繼位到年老體衰的故事,詳述了一代大帝的成長。當然,其中也有諸多名噪一時的名臣良將輔佐,滿族的漢族的都有。周培公與圖海首先是周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