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共15年的任期內,發起並完成了四場世紀併購,獲得了四次續約延任,這樣的奇蹟,在當今全球企業家當中恐怕無人能出其右。他,就是「推動了美國標誌性品牌最顯著的復興之一」的迪士尼CEO鮑勃·艾格(Bob Iger)。這句話,是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獲悉艾格宣布退休時給出的評價。
15年前,當迪士尼宣布艾格這位曾經的天氣播報員將會接替麥可·D·艾斯納擔任CEO時,《紐約時報》曾在評論中毫不留情地表示:「無論是華爾街還是好萊塢,沒有人認為艾格是接任迪士尼執行長的最佳人選,因為他缺乏一個大公司領導人所需要的沉穩」。
但是,時隔15年,當迪士尼公司突然宣布公司現任CEO艾格將職位轉交給鮑勃·查佩克(Bob Chapek)並立即生效的消息時,華爾街與好萊塢在短時間內顯然都有些難以消化,迪士尼的股價更是在盤後交易中下跌了6%。
圖為數十名身著星戰服飾的粉絲齊聚迪士尼旗艦店,歡度一年一度的「星戰日」CNSPHOTO提供
▌重塑迪士尼
「我不知道在那個時候用顛覆者這個詞合不合適,但我一直都願意冒點風險」。艾格曾這樣解釋他對迪士尼的經營之道。
而如今,艾格再一次展示了他對「顛覆」的偏愛,宣布自己卸任CEO並立即生效。他在2021年年底前將只擔任執行董事長,集中監督公司的內容創意。
在去年舉辦的迪士尼投資者活動上,艾格就曾提出,2021年將會是他徹底退出的時間,提早退休能使他從公司的日常事務中脫身,更多地從事一些創造性工作。「如果我每天都在管理公司,那麼是做不到這點的」。
自從1966年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去世後,迪士尼就陷入長達20年的低迷期。在1984年,迪士尼甚至還差點被一個金融大鱷惡意收購。
從1984年至2004年,迪士尼的掌門人是麥可·D·艾斯納。這段時期,迪士尼可以說實現了業務上的騰飛——從一家年收入16億美元的公司變成了年收入300億美元的公司。
但隨後的情況便開始急轉直下。最終,華特·迪士尼的侄子羅伊·E·迪士尼利用接班人計劃的漏洞公開對艾斯納發難。2005 年,艾斯納最終將迪士尼的控制權移交給了艾格。
在艾格接任執行長時,迪士尼的市值還不到490億美元。但在艾格接任之後,靠著大舉併購,他帶領盈利平平的迪士尼逐步成長為全球最強大的內容和科技巨頭之一。
在執行長的位置上,艾格度過了15年時光。在這15年中,艾格曾經四次推遲自己的退休計劃,並在任職期內完成了四次足以載入迪士尼史冊的成效顯著的收購:2005年上任後不久,艾格斥資74億美元收購了以《玩具總動員》系列電影而聞名的動畫工作室皮克斯;三年後,他以40億美元收購了擁有眾多「超級英雄「系列的漫威娛樂;2012年,他又以40億美元的價格力壓默多克,收購了出品《星球大戰》的盧卡斯影業。迄今為止,僅這三項收購就為迪士尼帶來了360億美元收入。去年一年,迪士尼就有多部票房超10億美元的賣座大片,包括《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漫威)、《獅子王》(華特迪士尼影片)、《冰雪奇緣2》(皮克斯)和《天行者崛起》(盧卡斯影業)。憑藉這些大片,迪士尼佔據了美國電影市場1/3以上的份額,在全球的票房收入超過100億美元。艾格主導的第四筆收購是在2019年以710億美元買下默多克旗下的二十世紀福克斯,這是他最用心操作的一筆交易,也是被《經濟學人》評論為問題最多的一筆交易。
從2005年到2019年,在艾格執掌迪士尼的這15年中,公司利潤從2005年的25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04億美元,迪士尼的市值也從480億美元飆升至2300億美元。這一驕人業績,讓艾格成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公司掌門人。
▌直面數字新貴
近些年,面對奈飛和亞馬遜等數字新貴的夾擊,艾格領導下的迪士尼不僅有收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影業等強大品牌的舉措,更通過充分授權、堅持「內容為王」壯大了文化基因,得以在市場的夾擊中突圍而出。
在流媒體群雄逐鹿的時候,迪士尼又開通了流媒體服務Disney+。自去年11月上線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Disney+的註冊用戶便達到2860萬。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吸引到如此多的用戶,Disney+一度被分析師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產品」。
如果再加上艾格在2019年獲得控股權的早期流媒體服務Hulu的3000萬付費用戶,如今每個月為迪士尼「掏錢」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康卡斯特(Comcast)和AT&T的有線電視付費用戶的總和。
但眾所周知,流媒體大戰也是一場燒錢的戰爭。財報顯示,Disney+上一季度所在部門的虧損額為6.9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虧損額僅為1.36億美元。
流媒體算是迪士尼表現不錯的業務了。整體來看,儘管今天的迪士尼依舊光彩照人,但它也有自己的軟肋。其剛剛發布的2020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迪士尼實現營業收入208.6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6.3%;歸屬公司的淨利潤為21.0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8億美元相比下降23%。此外,報告期內,迪士尼實現每股收益1.53美元,同比下降17%。其中,迪士尼主題公園、體驗及周邊收入為74億美元,同比增長僅為8.4%,低於公司整體平均增速。
在流媒體市場上,巨頭奈飛的存在也對迪士尼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迪士尼在流媒體方面的押注不只有Disney+,還有ESPN+和Hulu。但此前的一項市場調查顯示,大約65%的Disney+用戶說他們不認為這項組合服務可以替代奈飛,大多數人說他們並沒有減少使用奈飛的時間。除了奈飛之外,流媒體賽道上還有蘋果、亞馬遜、谷歌、康卡斯特、AT&T等一眾巨頭。
此外,資本市場也並不喜歡「驚喜」,尤其是在迪士尼最近幾年表現優異頗受華爾街歡迎的情況下。如今,一方面是迪士尼終於要開始進入「後艾格時代」,變化總會帶來陣痛;另一方面,迪士尼本身也面臨眾多新的挑戰。
如今,艾格正在加速退場,留給查佩克的迪士尼雖然狀態極佳,但也處於數字轉型及組織轉型的關鍵時刻。《經濟學人》強調,如何進行數字轉型以及二十世紀福克斯的轉型,將是對查佩克掌控能力的極大考驗。整合二十世紀福克斯這樣的龐然大物更是巨大的挑戰,畢竟它比皮克斯、漫威和盧卡斯影業加起來的體量還要大,也需要高度的應變能力,即使是前老闆上陣也可能要費很大力氣。
▌艾格留下了什麼
查佩克接手的是一個挑戰大於榮耀的任務。
《經濟學人》認為,查佩克應該從他的前任身上汲取三點經驗。
第一點是高品質的產品至關重要,或者用好萊塢的行話來說——內容為王。有些行業權威認為,隨著權力不可逆轉地從創作人轉移到發行人,內容將更加商品化,但艾格從不認可這種觀點。在內容為王的信念驅動下,艾格近乎魯莽地進行大舉收購,將一個又一個大眾喜愛的系列電影品牌收入囊中。
第二點是信任所收購公司中的人才。在多數行業的多數公司裡,當一家大公司收購了機制靈活的小公司之後,收購方的管理層都會竭力捍衛自己的領地,但艾格掌管的迪士尼卻放手讓皮克斯去提升原本平庸的內部動畫團隊素質。這種不幹涉和尊重他人成就的做法也有助於在收購時說服控制狂「割愛」,包括盧卡斯影業創始人喬治·盧卡斯和漫威董事長艾薩克·帕爾瑪特。
第三點最重要,那就是敢於顛覆自我。有一點偏執也許不是什麼壞事,因為沒有哪個成功的老闆不是極端自信的人,艾格也不例外。然而,他卻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出願意質疑自己的判斷,並隨著商業格局的演變而調整戰略姿態。他剛剛接任CEO時去視察中國香港迪士尼樂園,注意到中國遊客更喜歡皮克斯角色而不是米老鼠,於是便撇開對迪士尼的「敬畏」,著手展開現代化改造。
這一點在他對數字流媒體的積極態度上也表露無遺。他深信數位化顛覆「不是一時的路障」,而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威脅,因而認定迪士尼的未來要依靠轉型,從原來的B2B發行模式轉變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模式。艾格推動這一轉型的原因之一是,之前將內容打包後高價賣給付費電視的傳統業務開始下滑,且這種趨勢已經嚴重衝擊迪士尼旗下的體育業務。但這也是一場豪賭,他需要說服董事會和投資者,董事會必須接受拿現有的盈利業務去冒險,而投資者則必須承受拿今天的巨額支出換取尚不確定的明天的數字紅利。
艾格一直是華爾街的寵兒。2019年12月,《時代》雜誌將「年度商業人物」的頭銜授予了艾格,他也被外界奉為「全球最受愛戴和最受尊敬的CEO之一」。券商伯恩斯坦(Bernstein)在過去幾年向投資者提問最多的問題便是「你認為誰會是接替艾格的最佳人選?」得到的回答驚人一致——「沒有」。
《經濟學人》稱,艾格導演的宏大劇目還未上演,他卻已躬身謝幕。
來源:中國商報
沒看夠?加入玩具核心群,直接開聊!
群滿了?加小編微信
回復「玩具」關鍵詞,拉您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