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農田裡的父與女

2020-12-24 人民日報

  林興輝今年55歲,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在擔任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孟根塔拉嘎查黨支部書記三年多的時間裡,他感覺沙漠離自己越來越近,水源離自己越來越遠。林興輝意識到發展節水農業已經刻不容緩,於是在全村人都不敢嘗試時,他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5年來,不斷擴大耕種節水小米的面積,還影響更多農戶加入進來。

  林興輝的二女兒林琴,大學畢業後沒有像村裡不少年輕人一樣去大城市找工作,而是留在家鄉,從事與節水農業、地下水保護相關的工作。2013年11月,林琴成為一名地下水保護志願者,2015年大學畢業後,與父親一起從事家鄉地下水保護工作。

    

  身先士卒第一年

  阿拉善是極度缺水的乾旱荒漠地區,保護地下水是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核心。2009年,阿拉善SEE將沙漠小米引入阿拉善,種子採用的是節水谷種,產量與常規穀子相比,每畝能提高1/3。該項目要求種植戶必須採用滴灌帶滴灌技術,畝均用水量需低於350噸,相對於大水漫灌的玉米等高耗水農作物,每畝可減少開採地下水約500噸。

  2014年,阿拉善腰壩地區將節水小米作為對當地生態與經濟雙貢獻的作物進行種植推廣。作為最早加入的兩個合作社之一的帶頭人,林興輝當時的想法是,在腰壩推行節水政策,政府給每畝地配水550方,如果全部種玉米,水方不夠;此外,對公益組織這幾年在當地推廣的節水項目越來越信任。

  但是從過去一直種玉米改為種小米,林興輝還是有一定的顧慮:第一年種植,產量是否能達到500斤以上?在春播時是否有適合的播種機械?按有機方式種植,人工除草是最費工的。

  2014年,林興輝投入了大量人工。因為是有機種植,除了自家的勞動力,還要僱當地農民鋤草、間苗和灌水等。

  第一次種,心裡沒有底。「項目推廣方派小米種植專家全程進行技術指導,種植前開展培訓、幫我們調運種子、選購合適的種植機械、指導田間播種,定期來地裡考察,發現什麼問題趕緊解決。」林興輝說。

  一年種下來,比起種玉米,收入提高了嗎?「2014年的收成還算不錯,合作社的種植方式屬於粗放管理,不像單個農戶那麼精細化的管理,但是這一年種植小米的收入非常樂觀。」

  從觀望到轉變

  2015年,小米種植計劃招募時,吸引了不少新農戶加入。林興輝認為,這是因種植穀子節水效果明顯,畝產收入比玉米高,而且有訂單收購,種了以後銷售有保證。

  那麼,按有機標準種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林興輝說,有機之所以比常規的難,是要把握好什麼時候追施有機肥、哪種有機肥適合。

  但種植節水小米要求土地連片種植(防止土壤受周邊地塊幹擾),一旦遭遇蟲災怎麼辦?為此,合作社經過多次開會整合土地,終於整合了9眼井的土地;在專家的建議下,需要在拔節、挑旗階段追施有機肥,因為使用的是滴灌設施有機肥顆粒,不好衝施。林興輝和大家經過多方調查找到適合有機穀子衝施的沼液肥,切實為農戶解決了追肥問題;還有在抽穗的時候遇到了蟲災,項目方的工作人員在那段時間天天下來查看情況,經過多次試驗找到了一個生物製劑,蟲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兩年下來,村民們很認同小米種植的理念,「種小米能節水,還能增收!很多村民之前認為小米種植不可行,但是通過第一年的長勢,讓好多村民轉變了這種思想理念。」林興輝說。

  全家齊上陣

  現在,林興輝的兩個女兒都在做與沙漠生態相關的事情。大女兒上研究生時選擇了與荒漠化治理的相關專業,二女兒在大學畢業後加入地下水保護項目,全家都希望能對荒漠化治理盡一點微薄之力。

  女兒林琴學的專業是有機化工,「我待的這個團隊是保護地下水的,我覺得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在這裡工作後,才真正了解到家鄉荒漠化和水資源匱乏的嚴重程度,更加堅定了自己為家鄉做貢獻的決心。」

  父親林興輝說,小林是生在農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花草樹木,現在也非常熱愛她的工作。而在女兒眼裡,父親從小到大都是她的榜樣,「生活中勤勞、樸實,對於村子的發展,敢於接受新鮮事物,時刻著想著村集體的發展。」小林說。

  對項目的未來,小林充滿期望。她說,小米推廣種植面積擴大,使農業節水達到採補平衡,通過小米種植推廣能帶動家鄉的農民對荒漠化的認識,讓人人參與到節水當中來。

  截至2019年底,阿拉善SEE「地下水保護」項目累計推廣節水小米1625公頃、總產量6924噸、參與農戶556戶,節水量超1200萬立方米。目前,項目組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同推動節水政策落地、節水作物及節水技術應用推廣,形成了一套「環保公益組織+政府+社區」的綜合節水模式。在節水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農業發展模式,開發環境友好型產品,幫助當地農戶增收。

相關焦點

  • 今年河北省新建高標準農田286萬畝
    衡水市推動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滄州市積極開展高效節水灌溉探索實踐,提高農田高效節水灌溉建設水平;承德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美麗鄉村、產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等結合;保定市積極推進「先建後補」項目的實施,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  次田變好田、劣地變沃土。
  • 玉門市用水權改革促進節水可持續發展
    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節日,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電臺和微信等媒體和通過舉辦講座等形式宣傳水權和節水政策,共錄製並播放高效農田節水技術知識專題講座12期,開展廣播電視講座25期,培訓分管行政領導幹部36人次、市鄉技術人員210人次、農戶120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6萬份,培養高效農田節水科技示範戶240戶,進一步提高了農戶的節水意識和推廣應用節水技術的積極性與自覺性,群眾
  • 推廣抗旱農作物、採用微滴灌、水肥一體化……濟南農業節水這麼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將農業用水納入管理之中,是新的節水《條例》亮點之一。推動農業節水工作,濟南將如何行動?13日,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天目作出相關解答。
  • 發展節水型農業!濟南調整種植結構 推廣微滴灌、水肥一體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3日訊 由於濟南市的地理條件和灌溉設施發展情況的差異,北部商河、濟陽等平原地區農業灌溉能力較好,南部山地丘陵區域由於地理條件限制,農業灌溉能力相對薄弱,全市農業灌溉條件區域分布不均,發展節水型農業是大勢所趨。
  •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全省今年將建設高標準農田390萬畝
    11月5日,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推進會在常德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我省將建設高標準農田390萬畝。  會上,省農業農村廳重點推介常德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經驗。與會人員實地參觀了桃源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常德作為全省農業大市,擁有耕地面積759萬畝,糧食生產面積和產量居全省第一位。
  • 我市新增3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日前,水利部公布了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其中寧波北侖區、奉化區以及慈谿市3地榜上有名。這樣一來,加上前兩批入選的餘姚市、象山縣我市共有5個縣(區)列入水利部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達標率50%。
  • 小港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火熱進行中
    小港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火熱進行中 2020-12-15 13: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國明年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
    《通知》提出,為適應確保國計民生要求,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較往年增加25%,建設任務十分艱巨。與此同時,還將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500萬畝。
  • 株洲:讓農業節水在灌區次第花開
    為推進節水灌區建設,激活提高農民用水戶協會服務能力,近日,株洲市酒埠江灌區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人員培訓會在網嶺鎮賈嶺藥博園舉行。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所在。長期以來,我國農田基礎薄弱,運行維護經費不足,農業用水管理不到位,水價形成機制不健全,價格水平總體偏低,不能有效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和生態環境成本,價格槓桿對促進節水的作用未得到有效發揮,不僅造成農業用水方式粗放,而且難以保障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為此,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自2008年開始全力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從區域試點到全面實施。
  • 石羊河流域:走出高質量節水發展新路
    「作為一名身在校外田間的學生,在實驗站的3年時間裡,除了課題研究,平日還和駐站同學一起,走進武威市涼州區王景寨村的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種植,為他們節水優質高效生產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李浩對記者說。
  • 新中大i8工程企業管理軟體籤約大禹節水集團
    近日,新中大與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禹節水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大禹節水集團將通過新中大i8工程企業管理軟體相關模塊的實施應用,圍繞項目管理、供應鏈管理、營銷管理等信息化平臺建設核心,為大禹節水集團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軟體支撐,推動大禹節水集團信息化建設與業務創新、管理變革相結合,促進管理、運營水平的轉型升級,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 濟南節水新招:探索水權交易!私採地下水將成「信用汙點」
    濟南節水新招:探索水權交易!  近日,濟南市印發《濟南市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記者從中獲悉,濟南市將嚴格高耗水服務業節水管理,在洗浴、洗車、遊泳館、高爾夫球場、人工滑雪場、洗滌、賓館等行業推廣節水技術工藝的同時,今後還將把用水戶違規記錄納入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 浙江擬實行「光瓶行動」,你需要知道的「節水三十六計」
    會上,馮強向大家介紹了《浙江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相關情況。據悉,到2022年,浙江重要領域節水將取得快速突破,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42%和4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城鎮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06以上,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186億立方米以內。
  • 節水優先在龍江,我省節水宣傳海報首發
    對我國來說我國水資源總量約2.8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卻不足世界水平的1/3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為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方針,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節水型社會的濃厚氛圍,根據《黑龍江省節約用水條例》、《黑龍江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等,黑龍江省節約用水辦公室設計了一套黑龍江省節水宣傳海報,即日起隆重首發。
  • 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1億畝
    ,落實全國冬春農田水利暨高標準農田建設電視電話會議要求,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 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9〕50號)要求,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增強農業防災抗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現下達2021年農田建設任務。
  • 田間扶貧者:節水灌溉「黑科技」促蔬菜產量翻番
    在這些試驗田上,嚴海軍不斷嘗試,積累出最新的節水灌溉技術並推廣至全國,幫助農民增收脫貧。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今年46歲的他已經生出許多白髮。 「農業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具體體現,就是讓先進實用的技術及裝備應用到田間地頭。這一過程中,農民也要轉變觀念,不能用傳統習慣使用新技術。」
  •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
    重大水利工程項目要同步規劃設計乾渠和田間工程,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銜接,統籌實施。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南繁基地、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熱帶高效農業基地,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結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要求,因地制宜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優先支持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以及工作基礎好的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優先建設農民群眾治理意願強烈的項目區。
  • 長沙:未成年人手繪節水手抄報 倡全民節水繪美好世界
    長沙:未成年人手繪節水手抄報 倡全民節水繪美好世界 2017-03-22 11:49:00
  • 陝西水利系統打造節水機關建設|擴大節水、惜水愛水、護水影響力
    各單位以《水利行業節水機關建設工作指南》為指導,以省水利廳節水機關建設為標杆,因地制宜,定製多項制度及措施加強日常用水管理,並積極探索可向社會複製推廣的節水機關建設模式。隨著驗收工作逐步推進,一大批節水標杆典範之作,生動詮釋了水利行業節水機關應有的模樣。
  • 知水懂水立規範,節水護水做表率|東營河務局節水機關建設紀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史萍萍 王洋作為日日與水資源打交道的單位,東營黃河河務局深知節水的意義,並將節水護水深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大力推進節水機關建設,構築權責清晰節水責任體系,夯實節水制度建設根基,廣泛宣傳凝聚節水共識,深挖智慧節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