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人》的上映,讓柳巖名正言順的上了熱搜,很高興這一次不是因為她的性感,而是因為電影。
第一次知道柳巖這個人是在多年前的綜藝節目上,那時候的柳巖可以說是全能型女藝人,能歌善舞會主持。還記得她跳舞蔡依林的《舞娘》,身材和舞姿讓人羨慕。
遺憾的是,在此後的很多年中,我看見的柳巖大多都和性感有關。不管是著裝還是角色,「性感」成了柳巖的標籤。
今年,11月8日,《受益人》上映,而這一天也是柳巖的生日。
這一次,柳巖的出現不再是因為人們對她的品頭論足,而是因為她以及她在電影中的角色。
《受益人》中的小人物和他們的愛情
先來說說《受益人》這部電影,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受益人》的故事和角色設定都以「現實」為主。
大鵬飾演的吳海是一個被生活所迫的底層中年男人,他邋遢猥瑣,白天當網管,夜裡代駕,唯一的野心就是賺錢給兒子治病。
孩子大概是成年人的軟肋,為了孩子,成年人可以一次又一次放下尊嚴。吳海為了不讓孩子挨餓,在火鍋店偷菜,為了孩子的藥唯唯諾諾,挨打求饒。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好父親,好男人,他教育孩子要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男人的堅強和脆弱交織,善良和邪惡博弈,只因為生活。
柳巖在本片中飾演網紅女主播嶽淼淼,鏡頭中的她妝容浮誇,行為奇葩,為了獲得更多的打賞極盡諂媚之姿。表面的光鮮掩蓋著她生活中的不堪,幾平米的出租屋是她的全部,容納著她的希望和無助。
儘管如此,她還是渴望愛情。於是,她的善良和渴望就成了別人的可趁之機。
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兩面,一面是真實的自己,一面是偽裝的自己。正因為如此,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有了合理的基礎。
吳海為了給兒子治病和好友鍾振江合謀騙保,嶽淼淼是他們欺騙的對象。
一開始,嶽淼淼對吳海的態度表示懷疑。吳海為了騙取嶽淼淼的信任也花費了不少心思。被感動之後的嶽淼淼毫無條件了接受了吳海的一切,他的溫柔,他的不堪,甚至他生病的兒子。
在這樣的愛情狼狽不堪,卻是現實生活中最溫柔的存在。或許不真實,但足以讓人感動。
愛情是糖,現實卻是砒霜。
從陰謀開始的愛情,雖然甜蜜,但糖衣被消化之後,總會露出嗜血的一面。
吳海借來的寶馬成就了他們的愛情,嶽淼淼的拜金讓她輕而易舉的淪陷在愛情中。
成年人的愛情都不單純,但也不至於有太多的陰謀。可吳海和嶽淼淼偏偏就是這場陰謀的參與者。身在場,情也在場,這也讓這場陰謀多了些曖昧和回味。
一邊是愛情,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奮不顧身,一邊是目的達成。
幸好,愛情佔了上風。
當嶽淼淼命懸一線的時候,吳海奮不顧身,假戲真做。或許是吳海中的良善被嶽淼淼的純真喚醒,或許是愛情真的比現實更重要。
在電影之外,飾演吳海的大鵬和飾演嶽淼淼的柳巖都有過不堪回首的歲月。
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拼命。
我們都羨慕明星的光鮮亮麗,可是,在這光鮮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卻很難說清楚。
好聽一點是夢想,難聽一點是現實。
愛情是糖,夢想也是糖,繞不過的始終是成為砒霜的現實。
「性感」是一種能力,不是一個標籤。
對柳巖來說,《受益人》中的嶽淼淼其實就是翻版的自己,她一直都光鮮,也一直承受著非議,僅僅因為她足夠性感,足夠妖嬈。久而久之,性感就成了她的標籤,而她也不負眾望的成為「標籤」的犧牲品。
為什麼人們總是熱衷於給他們貼標籤呢?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這就是標籤效應。
通過給他人貼標籤可以節省認知資源,尤其是給明星貼標籤,通過貼標籤可以給明星迅速分類,從中選擇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明星,作為心理安慰或者談資。
在貼標籤的過程中,可以得到一種確定感和控制感,確定了一個人是誰,就能夠通過直接的或者間接的方式控制她/他,在生活中尤其如此。
就好像父母給孩子貼上標籤,並按照標籤來培養孩子,依靠「標籤」的隱藏條款來控制孩子,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滿足自己的虛榮。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合群。人是群居動物,通過給他人貼標籤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圈子,並通過吐槽和攻擊獲得圈子中的地位,比如網絡上的鍵盤俠。
被貼上性感標籤的柳巖其實一直在試圖撕掉這種標籤,她用力的參加節目,用力的參加公益,用力的標籤,只是想證明自己不僅僅是性感。可人們似乎總是先用性感來形容她,然後再來談論她的行為。
性感削弱了真實,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性感的偽飾。
幸好,柳巖不曾放棄。她就像一個女戰士,和一切的不公,一切的非議做鬥爭。於是,等來了好友大鵬,等來了《受益人》,等來了撕掉標籤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