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球新冠肺炎的確診人數已超過百萬,在疫情的衝擊下,我們見證了各種歷史,美股持續暴漲暴跌,創造了兩周熔斷四次的「史詩級」震蕩。
在風雲變幻的金融環境下中,有一家公司被屢次提出,它就是橋水基金。
美股第一次熔斷的時候,人們便開始熱議橋水在2019年11月下旬,押注逾10億美元賭全球股市今年3月下跌;3月中旬,橋水被捲入更大的傳言,勁爆的標題如「被沙特大金主拋棄爆倉,橋水基金或成第二個雷曼兄弟」滿天飛;3月下旬,橋水又一次上了熱搜:橋水在做空歐股獲利逾40億歐元後,正逐步撤退,大幅縮減了空頭頭寸。
除去小題大作和不攻自破的謠言,做實的是橋水做空歐股成功。
橋水斥資48億歐元做空法國股市,期間法國股市大跌超30% 圖:新浪財經
有媒體估計,在逐步撤出做空前,隨著歐洲股市下跌,橋水憑藉其140億歐元的空頭頭寸賺了超過40億歐元。儘管橋水可能在空頭押注中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但到2020年目前為止,橋水的總體回報一直很低。
對此,在橋水基金創始人,也是《原則》和《債務危機》的作者達利歐看來,新冠肺炎疫情是個非常獨特的事件,它會壓垮那些不做最壞打算的投資者。
疫情將會顛覆我們所認知的世界,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從過去尋找答案。以下為達利歐的詳細分析。
「央行印鈔行不通了」
金融市場在新冠疫情期間一波三折,面對不明朗的形勢,美聯儲先是緊急、連續降息,後來又推出了一系列新舊工具和措施,包括「無限量化寬鬆」。
有投資者認為,觀察美聯儲自2008年以來的政策,會得出結論,不要與這個可以無休止地印美元的央行抗爭。
其實美聯儲和其他中央銀行一樣,有創造貨幣和信貸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降低利率和印鈔併購買債券(即貸款)。當利率近零時,降息就無效了。
現在基本上就是這種情況。大部分降息早已通過債券和票據收益率的下降而體現了。股票和眾多資產也已經為此定價。所以它不會再起作用。
現在是我們一生中的第一次、也是自1930年大蕭條以來的第一次,美聯儲印鈔行不通了。
在美國,曾經就有過這樣的教訓。20世紀60年代靠借貸支持的過度開支一直延續到20世紀70年代初。美聯儲曾通過寬鬆信貸政策為這樣的過度開支提供資金,但美元不再以黃金為後盾後,美國必須用貶值的紙幣償還欠下的債務,這導致它事實上違約。
印鈔這麼多,美元幣值自然大幅下跌,這為寬鬆的信貸創造了條件,進而導致更多的開支。金本位制崩潰後通脹率上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變得更高。
大宗商品 圖:匯通網
作為回應,1973年,美聯儲收緊了貨幣政策,這進而導致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股價下跌和經濟惡化。
所以「不與美聯儲抗爭」的說法可能是錯誤的。這在《原則》一書中有一節更深入的介紹。
此外,很多人還將這次的金融市場反應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聯繫起來。事實上,那些被疫情影響最大的人,無論是在財務上的傷害,還是他們遭受傷害的方式,都遠遠超出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範圍。
2008年問題主要集中在抵押貸款領域,流動性出了問題,所以主要通過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提供流動性和信貸來救助他們,對接比較容易。
這一次,有關部門向有需求者提供資金和信貸的能力將會打折,這既有渠道不暢的原因,也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治協調——現在的政治體系則充滿了政治碎片化。
另外,由於病毒而進行不同程度的「封城」或社交隔離,提供資金和信貸也不會讓停工停產的人們提供生產、商品和服務。實際的收入損失本應在生產損失中衡量,而無法通過這些政策加以扶正。
疫情影響下,未來的經濟形勢將會更加嚴峻。
即將到來的是完全不同的特殊時期
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將會經歷一個與過往「完全不同」的特殊時期:這個時期將會顛覆我們過往對世界的認知,但類似的時期同時又在歷史長河中反覆發生過很多次。
生產力水平和債務周期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個觀點是我在過去1年半的時間裡,仔細研究了全球各大帝國、王朝的崛起與衰落過程中他們的儲蓄貨幣和經濟市場之後得出的結論。
重要的是,我看到了3個對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至關重要的事件:
1.經濟增長困局:全球經濟體的高負債率(high level of indebtedness)+低利率,將會極大程度限制全球各大央行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
2.內部衝突:各國家內部巨大的貧富差距與相應的政治分歧,帶來了不斷惡化的內部社會與政治衝突;
3.外部衝突:中國作為一個不斷發展且冉冉上升的世界強國,正在挑戰過分擴張後顯得力不從心的美國,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地緣衝突與貿易衝突。
回看歷史,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時期,相似度最高的是1930-1945年之間的時期;我們都知道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而這也是我非常非常擔心接下來會發生的一切的重要原因。
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一長一短兩種典型周期的吻合與交叉,分別是10-20年左右的「過渡性」周期,與隨之而來的50-100年的經濟政治大周期。這些經濟政治大周期又由兩種元素組成:
1.安樂繁榮發展期:決策者在一起和諧共處並攜手並進,以合適可持續的方式追求創造財富;
2.痛苦下行震蕩期:各方為爭奪權力和財富不斷摩擦產生衝突,打亂了經濟的和諧發展與生產力的不斷提升,有時甚至會導致戰爭和社會動蕩。
這些震蕩時期通常像一場暴風雪一般,即便造成很多破壞和痛苦,也將會解決因為很多弱點和過分放縱帶來的產物,例如過多的負債;且在最終將會把市場基本面帶回到一個更理智合理的水平。
這自然會產生一種適應痛苦變化的過程,最終將我們整體變得更加強壯和柔韌,儘管最後將會有新的、與我們所熟識不同的世界秩序和新的世界力量產生。
準備好應對之道
為了探尋普適性的原則,我針對特定事件進行了許多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了漸漸解到,大多數事情,例如繁榮時期、蕭條時期、戰爭、牛市、熊市等,都會隨著時間推移反覆發生。
以這種方式看待事件,有助於將我的觀點從嘈雜的事件噪聲中轉移出來,使我能夠以超越本次事件之外的角度,來觀察其隨時間推移的規律變化。
典型範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驅動這些事件不斷發展的因果關係。然後,比較特定事件與典型範例之間的關係,以了解導致二者之間差異背後的原因。
這個過程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因果關係的理解,以至於可以以「如果……那麼.……」語句的形式創建決策機制,即如果X發生,那麼就下Y賭。
美國過去40年的聯邦基金利率,
2020年接近歷史最低
然後,對實際事件進行觀察,並與我們之前設計的原型模版和對應的期望值進行比對和測量。
在橋水,我和我的同事們以一種非常系統化、結構化的方式來執行上述過程。如果事態發展順利,我們將繼續押注接下來通常發生的事情,如果事態發生偏離,我們將嘗試理解其中原因並逐步糾正。
2014年的時候,因為我們的投資策略,我開始預測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我們使用類似的方法來研究了許多案例,以期找到經濟增長的驅動因素,並提出了一些普適性的指標來預測這些國家在10年內的經濟增長率。
橋水基金對於各國10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
通過這些研究,也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國決策者們的觀點,他們都認真研究了這些朝代,吸取了教訓,總結了經驗,並開創了新方法和新能力。
在我看來,似乎大多數事物都是隨著周期向上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就像是一個朝上的開瓶器:
大多數事物都是隨著周期向上發展
例如,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生活水平會提高,因為我們的知識會進步,從而提升我們的生產力;但是我們的經濟卻起起伏伏,因為我們的債務周期使實際的經濟活動在宏觀的上升趨勢中上下波動。
人們往往會錯過生命中重要的「進化時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夠經歷宏觀周期中一小部分、且發生在現在的事情。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就像螞蟻一樣忙於在短暫的生命中搬運麵包屑。
在病毒消失後,經濟將滿目瘡痍。然後我們必須有效地重建受損的經濟。我們還必須考慮到病毒回潮的可能,因為它們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以波動的形式返回。治療和疫苗研發將是關鍵。
正基於此,我們需要看得更遠,視角超越我們各自領域中所經歷的第一波疫情浪潮。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或者說,做好最壞打算的人。
本文內容整理自:
1.《獨家專訪達利歐:病毒消失後經濟將滿目瘡痍,央行印鈔行不通了》 金焱 財經雜誌
2.《Ray Dalio最新萬字長文:悄悄變化的世界格局與宏觀周期》 劉嘉培 譯 溯元育新
3.《原則》 瑞·達利歐 中信出版社
來源:中信出版集團
企業家夜讀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一檔
專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周六、日晚八點準時播出
在微信、微博、央視頻
新浪財經、搜狐、愛奇藝、百度百家、
優酷、咪咕閱讀、喜馬拉雅FM、
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時呈現
劉自鴻《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時代》
程虹《我感到了陽光》
夏華《生如夏花》
張躍《九三年》
劉棠枝《平凡的世界》
譚文清《財富的福音》
曾強《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劉昕《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梁建章《給我未來的孩子》
苗鴻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餘鋼《門前》
俞敏洪《給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信》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讀書,獲得更多的生命經驗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