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含韻。
紅網時刻9月1日訊(記者 胡弋 實習生 陳璇)張含韻從2004年參加《超級女聲》進入演藝圈,到2020年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亮相,撕掉甜美可愛的偶像派標籤,努力用實力證明自己。8月31日張含韻接受採訪時,總結「超女」和「姐姐」的區別在於,「超女」時期是比較懵懂地被選擇,但在16年後的今天,她有權利篤定地選擇命運。「我覺得成名早絕對是一種優勢,雖然年少成名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
感激「張含韻被低估」的評價
以前的張含韻是歌手、是演員,現在的她可以配音、可以跳舞,有了「女團成員」的新身份。和過往的演藝經歷相比,她覺得自己最大的變化是更自信了:「以前都是演自己,自己決定一個事就行。但是和『姐姐』成為朋友、成為戰友之後,有一種精神的支持,大概這個就是女團的能量來源吧。」為了團隊榮耀去拼搏的積極性很暖很幸福。
第一次公演張含韻的戲腔收穫了很多掌聲,但「觀眾喜愛度排名倒數第一」。面對這樣的反差,張含韻心態很好:「當時確實是挺受打擊的,但是我覺得到這個年齡一定要深知,命運的無常隨時要把你拍到谷底,無論在哪個坑裡你都得就地爬起來,我們不要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糾結和負面情緒上,最起碼不負自己。」
張含韻在《姐姐》大膽突破,前有《大碗寬面》的戲腔,後有《皮囊》的狂飆高音和非洲舞個人表演。正如張含韻所說的「命運無常」,不少網友看完節目紛紛倒戈,覺得「張含韻被低估了」。張含韻也非常感激這個評價,「被低估可能是大家比較看得起現在的我,說明之前一些默默的堅持,是沒有白費的。」
沒有公主命,自己保護自己
節目裡張含韻說,「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孟佳是不會哭的孩子。」談到自己,張含韻覺得一路走來這麼多人對她的關注和支持,就是屬於她的糖,她糖吃夠了,還攢了不少,自己就可以給自己發糖吃。
作為團隊裡的「開心果」,張含韻介紹了自己調節心情的「科學方法」。在練舞體力不支或表現不好的低落時刻,就吃吃糖、打打遊戲、刷刷開心的段子,「成熟和30+帶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越來越能讓自己面對這些負面情緒,這個是我引以為豪的地方。」
網友對張含韻「迪士尼在逃公主」的稱呼,張含韻感激和開心之餘,還表現出獨立自強的一面:「我覺得這個年齡,公不公主就不重要了,咱也沒有那個公主命。公主有王子保護,我們只能自己靠自己,自己保護自己對吧?」保持心態的簡單快樂,「夫唯不爭故無憂」,這也是張含韻「不垮少女顏」和「少女心」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