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新作《一秒鐘》定檔,於11月27日上映。
除了這部已經定檔的電影之外,張藝謀還有3部電影待映,一部是已經製作完成,隨時可以上映地《堅如磐石》,另兩部是現在正在拍攝的《懸崖之上》,以及已經正式立項的《最冷的槍》。現在,有了解這4部電影的影迷,用「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兩句詩來形容張藝謀。
這兩句詩出自曹操的《龜雖壽》,翻譯成白話,意思是年老的千裡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裡;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前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作此詩時,曹操剛剛消滅袁紹。當時,曹操手下良將如雲,80萬大軍龍精虎猛,於是他揮鞭南下,準備討伐孫權和劉備。在這樣的背景下,53歲的曹操,寫下了這首《龜雖壽》。這首詩中,最有名的便是「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兩句。如今,這兩句詩是讚美暮年豪士的最佳用語。
時至今日,能配得上這兩句詩的,其實已經不多了。尤其在浮躁的娛樂圈,能配得上這兩句詩的,更是屈指可數。但無論如何,張藝謀都應該是這極少數中的一位,因為從頭至尾,他從沒放棄過自己對電影的追求。
就拿現在待映的這4部電影來說,4部電影4種題材,4部電影4種風格,4部電影4種拍攝方式。這對於年過古稀的張藝謀來講,算得上是4次完全不同的挑戰,也是4次可能沒有必要的挑戰。
因為對於一個導演來講,張藝謀現在不缺名不缺利,他完全可以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安心的接受鮮花和掌聲。但張藝謀沒有這麼做,他選擇繼續挑戰,繼續探索,挑戰他心中的電影極限,探索中國電影的邊界。
張藝謀,中國影史第一人
關於張藝謀「中國影史第一人」這種說法,一直有很大爭議,因為中國有大批非常優秀的導演。但國內優秀導演雖多,但在對待電影的思維方式上,幾乎沒人可以達到張藝謀的高度,尤其在拓寬中國電影邊界方面,張藝謀的貢獻極其重大。
從1988年的《紅高粱》開始,張藝謀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國際電影節。其中,《紅高粱》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一個都不能少》和《秋菊打官司》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一座金熊兩座金獅,手握這三個獎盃,足以傲視整個中國影壇。
但張藝謀並未就此止步,拍完《我的父親母親》之後,他開始著手準備一部註定備受爭議電影,即《英雄》。當時,中國電影市場上,大多數電影都還是些小成本作品,劇情片由張藝謀、姜文和田壯壯等人扛大旗,商業片則是馮小剛一枝獨秀。
但此時的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模式已經開始橫掃全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藝謀意識到,中國電影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商業大片,於是,《英雄》應運而生。《英雄》的票房雖然不錯,但可惜的是,這部電影的口碑很一般。
一直到前兩年,才逐漸開始有影迷為《英雄》翻案。現在再看《英雄》,即使不說這部電影對色彩的極致運用,不說那些武打動作設計的極其精彩,單就《英雄》對中國電影在商業方面產生的積極影響,就是其他任何電影都無法比擬的。
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商業大片。在《英雄》之後,張藝謀好像突然陷入了一個怪圈,他開始變得「不務正業」。2002年到2011年,張藝謀除了一部《千裡走單騎》還不錯之外,其他全是些《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的電影,甚至還拍了一部《三槍》。
再往後的《金陵十三釵》雖然保持了張藝謀的基本水準,但整體來看,其實並不算出彩。2014年的《歸來》和《金陵十三釵》差不多,也是一部有水準但無亮點的作品。而且,就在大家以為張藝謀要找回自己,重拾劇情片時,他突然出手拍了一部《長城》。
《長城》投資10億,中外明星加起來十多位,最後只落得一個豆瓣評分4.9分,票房11.73億元的成績。按照電影票房1:3算法,投資10億元,票房達到30億投資方才能收回成本。所以,這部電影虧得非常慘。
馮小剛也曾表示:「投資10億,30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這種做法是自討苦吃,何必呢?」其實不止馮小剛,當時很多人也都有這種心態。而且,就當時的電影市場來看,前一年的票房冠軍《捉妖記》,票房也才24.3億票房。
也就是說,即使《長城》有當年的票房冠軍那麼賣座,也還是賠錢的。這一點張藝謀並不是不知道,但張藝謀還是拍了這部電影。為什麼?因為張藝謀想通過這部電影,挖掘中外合拍邊的可能性在什麼地方,雙方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為什麼要探索這些呢?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張藝謀想找到中國商業電影的出路在哪裡。現在的全球電影市場上,好萊塢的電影能賺全球觀眾的錢,而中國的電影只能賺中國觀眾自己的錢。
所以,張藝謀想找到一種辦法,讓中國電影也能賺到全球觀眾的錢,《長城》就是他能想到的,讓中國電影能在全球賺錢的一種模式。雖然現在來看,這種模式好像並不太成功,但這樣的探索精神和勇氣,是其他導演不具備的。
當然,這可能是張藝謀作為電影人的一種擔當。
《一秒鐘》——張藝謀寫給電影的情書
在《長城》失利之後,張藝謀執導的《影》上映,這部作品再次刷新了觀眾對電影的認知。即使有人不喜歡《影》的故事,不喜歡張藝謀的電影風格,但也必須承認,在《影》之前,從未有人想過,居然真的有導演可以把中國水墨畫,搬上大熒幕。
《影》之後,張藝謀開始著手準備已經想了很久的電影,《一秒鐘》。這部電影於2018年6月上報總局,獲準拍攝。2019年1月正式立項,開拍。如今,張藝謀說,《一秒鐘》是我寫給電影的情書。
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地點在我國的西北地區,那裡是張藝謀的家鄉。其實張藝謀拍的口碑最好的那幾部電影,幾乎都和自己的家鄉有關,比如《紅高粱》和《大紅燈籠高高掛》等。
另外,這部電影的題材也是張藝謀最擅長的文藝片類型。在選角方面,張藝謀選了兩個實力派演員,一個新演員。兩個實力派演員分別是範偉和張譯,範偉在《我和我的家鄉》之後,演技已經封神;而張譯在《金剛川》之後,演技已經近乎於妖。
有他們兩位聯手,大家就不用擔心會像《影》那樣,發生演員拖電影後腿的情況。至於新的「謀女郎」劉浩存,雖然在此之前並未參與過影視劇的拍攝,但是能被張藝謀看上的演員,肯定不會錯過。比如鞏俐,比如章子怡,比如周冬雨。
而且,劉浩存除了和張藝謀合作拍了這部《一秒鐘》,也在另外一部電影《懸崖之上》中擔任主演。也可以這麼想,如果劉浩存在《一秒鐘》中的表現沒得到張藝謀的認同,那麼張藝謀也不會在拍《懸崖之上》的時候還用她。
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得出來,劉浩存應該不比之前的幾位謀女郎差。
《一秒鐘》本來打算於今年2月,在柏林電影節上公映,但是最後因為「技術原因」導致撤檔。不過,通過這個「技術原因」,大家可以推測出來,這部電影是有「力量」的,沒力量的電影一進不去柏林電影節,二不會因為「技術問題」被取消公映。
《堅如磐石》——張藝謀對待電影的態度
《堅如磐石》是一部反黑題材電影,目前該電影已經殺青,後期製作也已經完成,處於隨時可以上映的狀態。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是尺度大。尤其是這部電影發生在重慶,大家再結合幾年之前重慶的那些真實事件來看,會更期待這部電影。
在演員陣容上,這次張藝謀找來的依然是實力派演員,其中包括雷佳音、張國立、于和偉、陳衝和周冬雨。所以,在演員方面,沒人擔心這幾位的演技。尤其是當好演員遇到好導演之後,更會爆發出更加精彩的火花。
另外,這部電影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在色彩的運用上,張藝謀幾乎完全放棄了自己最熟悉的風格,全片使用和日韓風格類似的色彩,整部電影的風格顯得極其陰鬱冷峻。當然,不斷創新,不斷挑戰,不斷探索,這就是張藝謀對電影的堅持。
《懸崖之上》——張藝謀也會很注重內容
《懸崖之上》是一部諜戰電影,是張藝謀之前從未碰過的題材,由此也可以看出,張藝謀在不斷的挑戰自己。目前,這部電影正在緊張的拍攝中,電影人物海報和預告片都已經發布,沒如果不出意外,將於明年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是在《一秒鐘》後,張藝謀再度和張譯以及劉浩存合作。正如剛才我們所說,一個導演選演員,只有在用的極其順手的情況下,才會再度合作。看來,張藝謀用張譯和劉浩存,用得真的很舒服。
現在來看,《懸崖之上》對張藝謀最大的意義,就是看他能不能通過這部電影,打破外界對他「形式大於內容」評價。因為《懸崖之上》是一部諜戰電影,諜戰電影最重要的是劇情,形式上可玩弄的地方太少,所以這次張藝謀只能靠內容取勝。
但是,對於張藝謀來講,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現在看起來,諜戰電影可能只能靠內容取勝,但是到了張藝謀手裡,說不定他就可以給你玩出點花樣來。
《最冷的槍》——張藝謀眼裡的戰爭
張藝謀拍過很多電影,這些電影涉及過很多題材,但他唯獨沒拍過戰爭片。在他的電影中,最接近戰爭電影兩部作品,一部是早期的《紅高粱》,另外一部是2011年的《金陵十三釵》。但這兩部電影雖然都和戰爭沾邊,但電影的表達重點都不在戰爭上。
這次張藝謀執導的《最冷的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電影,而張藝謀的粉絲和其他熱愛電影的影迷,也終於可以看到,張藝謀眼裡的戰爭到底怎樣的。《最冷的槍》的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期間,主角原型是志願軍神槍手張桃芳。
不過,現在這部電影的主演都還沒有確定,但不管是誰,在張藝謀手底下,應該都可以發揮出自己真正的潛力。所以,現在大家都非常期待這部電影。
現在,已經年過古稀的張藝謀,一共有4部風格完全不同,題材也完全不同的電影待映。其中《一秒鐘》已經定檔,《堅如磐石》隨時可以定檔,《懸崖之上》正在拍攝,《最冷的槍》已經立項。所以,就憑這4部電影,我們可以再說一句:
張藝謀,當得起「老驥伏櫪」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