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圈所」真的是每個法學生嚮往的職業殿堂嗎?

2021-02-13 文都敏行法碩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走紅,讓律師這個小眾行業受到了社會公眾的關注,尤其是節目中實習生在剛剛踏入職場中表現出來的迷茫、焦慮但幹勁十足,令眾多打工人感同身受,讓廣大法科生看了更是浮想聯翩。

 

那麼,在現實的法科生就業中,真的是人人都想進入像方達律所那樣的「兩萬元俱樂部」嗎?「紅圈所」又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所謂「紅圈所」,其實就是代指中國業內最優秀的一些律所。這種叫法源自於英國,在英國最頂尖的律所稱為魔圈所,分別是 Linklaters、Allen & Overy、Freshfields BruckhausDeringer、Clifford Chance、Slaughter And May 五大律所,而在美國,這個圈子則通常被稱為「白鞋」律所。

圖為紅圈所的起薪情況(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

 

與「魔術圈」概念類似,中國律界也搞出了一個「Red Circle」紅圈律所的概念,早年擁有這個高逼格標籤的主要是金杜、君合、方達、競天公誠、通商、環球、海問、中倫這八家國內律所。

 

不過談什麼逼格和圈子其實都非常的蒼白,真正讓紅圈所這個概念深入每個法學生內心的主要還是超高起薪的收入(外行人可能不了解普通律所的起薪只有一兩千或三五千甚至0起薪,基本沒有五險一金,而紅圈所基本兩萬打底),為此很多同學都以成為一名紅圈所律師作為奮鬥目標,尤其是一些本科貧弱的同學,希望通過考入名校研究生來踏進紅圈所的門檻。

 

然而,並不是每個拿到過紅圈所OFFER的同學都選擇留在了那裡。以一線城市為例,當一些普通律所還在用幾千塊工資打發助理的時候,紅圈所就普遍是萬元戶了,這對於初入職場的廣大法科畢業生來講真的非常具有吸引力。

 

不過據很多紅圈所工作者表示,真的做了三五年到了中級律師的階段,紅圈所的工資漲幅其實是沒辦法跟上市場的,可能一個中年級律師跳出來做獨立律師,或是轉型到公司做法務,可以在降低工作強度和壓力的情況下拿到更多收入。

因此紅圈所也面臨著中層律師匱乏,青黃不接,助理一大堆等尷尬情況,當初一些人因為收入來到這裡,最後也可能因為收入離開這裡。

 

(圖源自網絡)

不止中年級律師如此,實習生也不是所有人都買帳。紅圈所的確很好很誘人很難進,豐厚的薪水,高大上的辦公環境,頂級的客戶資源,清晰的晉升通道等優點確實都是真實的,在那裡你可以接受最嚴格的專業訓練,但拋開淘汰率不講,真正去實習過或工作過的法學生有很多(超70%)最終都放棄了留在紅圈所的念頭,尤其以名校畢業生最為明顯。

 

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數據,據近年清北法學院的就業報告顯示,本科生畢業後就進入律所工作的比例非常之高,但研究生的比例卻非常低,這和清北的生源鄙視鏈並無關係,因為在法律職業環境裡,碩士的就業機會肯定是要比本科畢業要多的,而且紅圈所的校招起點也基本在碩士以上。

那為何很多頂級法學院畢業生沒有選擇去紅圈所工作呢?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工作強度太大(根本原因是選擇更多,就像很多清北理工科畢業生不願去網際網路大廠一樣)。

 

工作強度到底有多大呢?以身邊的同學朋友為例(這裡要先區分一下非訴團隊和訴訟團隊)。通常來說訴訟團隊的工作強度會比非訴團隊要小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非訴律師有時候真的是7×24小時在工作,而訴訟律師遇到大案接連個把月搞到晚10點鐘以後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就算周末休息也會被不得不接的電話和不得不回的郵件騷擾。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工作強度沒啥直觀感覺,又或者覺得「為了錢我能行,是你們太矯情」,但是很多人沒有思考過:當你喪失所有的個人時間,讓你沒時間談戀愛結婚生孩子,沒時間陪家人朋友,沒時間去玩一把遊戲,讓你一進到律所就開始高度燒腦工作,讓你剛下班就收到BOSS的電話或微信,那種隨時待命的感覺.起薪兩萬,還真的有那麼香嗎?

 

此外還可以算一筆精細帳,紅圈所工資看起來很高(因遭受疫情打擊,或是二線城市的紅圈分店,很多團隊根本達不到兩萬起薪,甚至連一萬都不到),但是上班時長真的要比在企業或體制內工作的多一到兩倍,這就導致了紅圈所的時薪並不是很高。

 

因此,很多名牌法學院的畢業生,寧願去北京或沿海城市做公務員,或是回到家鄉做選調生,也不願去律所賣命。

這兩年深圳教招也吸引了不少清北等名校的畢業生,其中更不乏五院四系的法學生,拋除高於紅圈所的起薪和編制不說,寒暑假就是妥妥的Double kill,而且法學生去做老師,教基礎法治課也並不是一個壞的現象,非常符合國家法治社會建設的政策與號召,以往法學院的畢業生很容易就把路走窄了,如果不把法律當理想而是當工具,人生應該會有更多種可能,國企、銀行、地產、網際網路大廠幹啥都可以,沒有必要把每個法學生都困在公檢法的圈子裡。

 

對於這個內卷到極致的紅圈所,就像是奢侈品牌的衣服,外表光鮮亮麗,穿上卻未必舒服。但無論「雲捲雲舒」,有些人留下,可能不是為了理想,而是被迫留下,而有些人離開,也不一定是被淘汰,而是選擇離開。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在下方留言板參與話題

精彩留言會被精選出來讓更多人看到哦

相關焦點

  • 精英律師:打了多少法學生的臉
    關鍵的法條還是要背的,但能內化法條背後的邏輯,與實際案例結合而才是法學生必備的能力。 2 不過法考也能去做紅圈所實習生 能力出色、有合伙人推薦、但沒有畢業證書可以破格進入頂級事務所嗎? 別多想。
  • 紅圈所是什麼,哪家律所工資最高?起薪2萬+是真的嗎
    每到法學院的就業季,選擇成為律師的法學生的眼中總閃耀著亮閃閃的三個字「紅圈所」!所謂紅圈所是指(順序不代表排名)金杜、君合、方達、海問、中倫、競天公誠、環球、通商這8家優秀律師事務所的總稱。律所的薪酬待遇、晉升情況、辦公室分布、業務領域無疑都影響著法學生們的選擇;而合伙人最高學位授予學校、最高學位專業也往往能夠為法學學子們提供「合伙人學校、專業偏好」、「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歷」、「是應該國內讀研還是去國外讀LLM或JD」、「應當讀什麼專業的研究生」等一系列參考性信息。
  • 紅圈所入場券:150萬的JD坐內場,50萬的LLM坐山頂
    在任何一所法學院,都會流傳著某級師兄師姐通過成功申請到Top名校的LLM或JD,最後拿到美國大所offer成為職場精英走向人生巔峰的傳說。在這些故事裡,似乎出國讀書就是人生至關重要的命運轉折點。受到「蠱惑」的我們,總是會忍不住想把故事主人公換成自己,「如果我也出國,應該也能成為最有競爭力的那個吧?起碼比留在國內好吧?」
  • 三年時間,九次求職,我終於敲開了紅圈所的大門
    編者按今天的採訪分享者是國內985大學法學院本碩,非學霸,四年工作經驗,曾在一線綜合大所和紅圈所任職。畢業至今,他已有九次求職經歷,並能從中成長,最終離自己嚮往的紅圈所越來越近。結果:一個月後二面,後因其他原因給出拒信3、某紅圈所公司業務團隊該團隊業務圍繞傳統公司業務及證券業務。合伙人也非常簡單直接,圍繞簡歷中的項目經歷詳細詢問,一一介紹在每個項目中的角色並選取幾類業務的細節問題發問,問答節奏較快。
  • 人均五院四系,非法本大齡裸辭丁輝引爭議,紅圈所背後的三個秘密
    據小道消息,第一季本來也想邀請紅圈所的,後來邀請了上海錦天城律師所,箇中緣由大家自行體會。像很多高端客戶,各行各業的巨頭,例如馬雲,基本上都是紅圈所的客戶,因此,能夠進入紅圈所實習的人,本身就很優秀。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紅圈所已經是「兩萬元俱樂部」,也就說只要入職,一個月工資就是2萬起步,並且每年的工資漲幅都很可觀在30%左右,如果你表現優異,可以拿到12個月工資的年終獎,可以這麼說,如果你足夠優秀進入紅圈所,那麼你的薪資和你的經歷都將遠超常人。
  • 想進月薪2萬起步的紅圈律師所,斯坦福學歷都是勉強?
    雖然和上季一樣,節目還是聚焦在了律師這個行業,但是衝著「君合」,「紅圈所」,「新人月薪2萬起步」幾個關鍵詞,讓一大批的觀眾大喊著「我可以!」去觀看了節目。首先要科普一下,什麼是『紅圈所』?紅圈所(Red Circle) 這一概念由亞太地區的ALB《亞洲法律雜誌》在一篇名為《紅圈中的律師事務所》的報告中首次提出。
  • 紅圈所律師:除了月薪兩萬,其他都很平凡
    而我沉浸在大案的榮譽感中,真的有一種自己做的事非常重要的獲得感。然而,紅圈所的工作量也是真的很誇張,程式設計師們的「996」在紅圈所面前可真算得上「福報」了。低年級律師需要做許多 dirty work,法律檢索、cold call、盡職調查等,都在讓大腦變得更機械化。紅圈所默認的規則是:前3-5年新人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去換取儘快的成長和職業發展前景的拓寬。
  • 起薪3.5萬,揭秘TOP律所紅圈所收入到底有多少?
    那首先在紅圈所裡比較中等的一個起薪大概是多少呢?就是每個月20000元人民幣。那接下來我們在紅圈所裡橫向比較一下,那紅圈所裡比較高的起薪水平是怎麼樣的呢?那紅圈所目前看下來迄今最高的就應該是方達律師所了,每次說起方達,大家都說方達是內所中的外所。
  • 「非法本」進「紅圈所」有多難?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開播,二本非法本出身的大齡實習生丁輝在觀察團一致看好的情況下最終排名墊底,只因寫錯了紅圈所「君合」的名稱,引得很多觀眾都對於排名鳴不平,口誅筆伐。而「紅圈所」的概念是來自法律界「福布斯」之稱的《亞洲法律雜誌》(ALB)在題為《紅圈中的律師事務所》一文中提出的,是指中國最頂級的律所。
  • 《決勝法庭》開播獲好評,法學生評價:法律題材劇的先鋒
    當我們再次看到這種律政劇時,難免就和年前豆瓣評分不高卻大火的《精英律師》對比,客觀來說,《決勝法庭》直面每次庭審,將每個案件背後的作案動機和法律邏輯理有條有序,讓觀眾看得更加過癮。而《精英律師》不是喝喝咖啡換換衣服,打打嘴炮就成為律政精英,讓人無力吐槽,雖然情節情節架構做得相當不錯,但是打著律師劇的標籤,我們全劇卻沒有辦過一次庭審的案件。
  • 梅爾維爾談《紅圈》
    正因如此,也給了我談論整個電影製作職業生涯的機會,還有讓我客觀的回顧人生。也許我不想再拍電影了,如果命運讓我無法在這重建工作室,我就會搬去美國居住,在那不拍電影而是寫作。所以我很感恩能在這個時間點回顧二十五年的職業生涯及四十五年作為影迷進行的活動。在談及其他人之前我先說自己,然後我談論這部影片,講講電影拍攝期間跟一群出於不同原因參與此電影的人一起工作是怎樣的情況。
  • 律師和法學生看了笑出聲
    /劇中,靳東飾演的男主角羅檳律師說:「我作為資深律師,一小時的收費標準在 六千到十萬 之間……」 律師和法學生看了怕是要笑出聲??法學生也真的不是一個沒感情的法條背誦機器!法學是一門重邏輯、強體系的學科,學法學要有一個法學體系的架構以及對法的思維精神的理解。關鍵的法條還是要背的,但能內化法條背後的邏輯,與實際案例結合而才是法學生必備的能力。
  • 法官文苑 | 一名法學生的畢業第三年,從實習律師到法官助理
    畢業後,我如願通過了司法考試,進入律所成為了一名實習律師。在繁忙的工作中,我迎來了成長,也看清了本心。我相信每一位法學學子,在跨入法律這扇大門的時候,心中都有一個法官夢,我也不例外。大學時期學習民訴法時,期末考試是要進行一次模擬法庭,我模擬的是審判長的角色,並有幸被評選為最佳審判長,這次經歷在我心中深深埋下了要成為一名人民法官的種子。
  • 紅圈利器 職業攝影師眼中的佳能EF鏡頭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我們透過劉競選擇佳能EF鏡頭的原由來感悟職業攝影師的鏡頭使用之道。劉競自然攝影師、寵物攝影師、商業攝影師,華蓋創意(Getty Images)籤約攝影師。我從小就對攝影充滿無限的嚮往,礙於經濟以及小城市訊息閉塞等原因,始終未能如願。
  • 韓國網紅圈的大姐頭,一雙金鑼玉腿力壓卡戴珊,在網紅圈肆意縱橫
    網紅這個職業近些年來發展速度非常快,很多網紅憑藉自己漂亮的外形獲得大家的一致認可與喜歡,在這個人人都想擠進來的圈子中,發展得風生水起。如今網紅的熱度已經不僅僅限於國內,國外也同樣有許多的網紅吸引了我們的關注,都說網絡一線牽,透過網絡,我們可以輕鬆的了解到國外的很多人和事,能被他們所吸引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 中國「紅圈所」都是誰創立的?
    從率先成為被批准合作制試點的律所到中國頂級紅圈律師事務所——金杜、中倫、君合、方達、競天公誠、通商、環球和海問一直是中國法律服務的先行者。那麼又是誰創立了這八家律所,使他們成為中國律師行業公認的業界領袖呢?本文就帶諸位了解紅圈所的那些創始合伙人。王俊峰是金杜律師事務所主要創立人,現為事務所全球管理委員會主席。
  • 嚮往的生活:黃磊做菜真的好吃嗎?誰注意到大張偉的反應,真相了
    相信大家最近一定有在追《嚮往的生活》這部綜藝。大家如果沒有看過這檔節目,也會非常了解裡面的主持嘉賓。《嚮往的生活》就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大多數人真正嚮往的田園之家,那種每天過著悠閒的日子,有著自己房子,偶爾種種菜澆澆花,太過於閒暇了,令人感到非常羨慕!
  • 10部日劇寒假推薦,法學生沒看過最後一部的話……
    法學生沒看過這部劇,肯定沒度過完整的大學生活。10、《旁聽控》,也提供觀眾很多在法律上思考的方向,案例多半是較貼近生活的,不是那些重大刑案,也不是推理,就是在每個案例或主角上,以法律規章為主,再輔以人性的探討,使得每個案例最後都得到圓滿的判決。
  • 靈魂對話網紅圈資深獵頭:丁真的職業選擇和未來
    從一個被攝影師偶然拍下的視頻,到各省文旅官博茶裡茶氣不講武德的「搶人大戰」,再到以丁真的視角拍攝四川甘孜宣傳片《丁真的世界》,還有「腿短外八」卻被點名要跑第一名的小馬珍珠,這個叫丁真的「甜野男孩」一下子火遍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