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北市長柯文哲接受香港中評社專訪,全面闡述了他對兩岸關係的核心論述,態度頗為正面。為了7月「雙城論壇」的順利啟動,他也在18日派出臺北市府副秘書長陳志銘帶團赴上海協商,而柯文哲父親上電臺節目接受採訪,也以「大陸哥哥、臺灣弟弟」比喻兩岸關係是兄弟。
然而,此時卻傳出臺北市議會有跨黨派市議員呼籲「應該要停辦雙城論壇、改派副市長去」的聲音,對此,柯文哲不僅皺起眉頭一一駁斥,也再次表達出不要用「二分法」看待兩岸關係的態度。
柯文哲還說,其實臺灣人本來不笨,都是被這些政治人物每天這樣搞,搞到變笨。「臺灣的整體利益」、「人民的最大福祉」,用理智去思考就知道大概應該停在哪個位置,這些人想的都不是臺灣最大利益,也不是民眾最大福祉,「不是個人最大利益,就是派系最大利益」。
對此,臺灣《中國時報》指出,不同於傳統綠營政治人物,柯文哲承認兩岸同文同種,即使在泛綠壓力下也不改變「兩岸一家親」的基本論述,主張用包容和善意克服兩岸的分歧和隔閡,這樣的歷史視野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即使並未明確表達出「九二共識」,仍能獲得大陸的包容,「他在兩岸關係的論述和推動雙城論壇的成果,對泛綠尤其具有典範效應」。
反觀民進黨的「頭號人物」蔡英文,雖佔有龐大的黨政資源優勢,但民眾不滿其施政的現任包袱非常沉重,尤其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更是大失分。這也使得柯文哲在藍綠因初選爭議都受到折損時,卻依照自己的步伐,開闢出不容忽視的政治聲望。
柯文哲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