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都能組成新字,連一起是成語,這是何字?

2020-12-24 騰訊網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書》

關於漢字的爭端,自民國以來從未停止。

漢字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文字,自殷商時期出現甲骨文後,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演變,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最重要的標誌與代表之一。

鴉片戰爭的到來終於撕破了清政府醉生夢死的假象,神州大陸開始燃起戰火,以天朝上國自欺了幾百年的清政府在這一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它們所認為的那些來自西方的"小玩意"竟予以了這片土地如此沉重的打擊。

但事情都有兩面性,當中國進入近現代史後,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思想文化終於傳進了這片封閉已久的土地,新的思想帶給那些在黑暗與痛苦中沉淪的人們帶去了一盞明燈,追捧西方文化開始成為了潮流,就連傳統的文字都成了罪惡。

新文化運動可以說是近現代中國最為著名,影響也最為深遠的一次文化運動,根本訴求在於"反孔教、反文言、抵制儒家學派",漢字自然也成為了當時學者們所針對的重點。

1917年2月,我國著名學者胡適先生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篇《文學改良芻議》,其內容本質在廢除文言文,採用白話文寫作,我國著名語言學家錢玄同(錢三強之父)立刻表示支持"具此識力,而言改良文藝,其結果必佳良無疑。"

改良漢字好嗎?其實是好的,因為當時國內文化普及率實在是太低了,如果都按老的那一套來,想要實現開民智不知得要多長時間,如果只是將原本的漢字改良成更容易被大家學習的的樣式,這是非常正確的行為。

但隨著張勳復闢等事的發生,這些具有改革精神的進步人士思想也開始偏激起來,他們發現如果只是靠改良漢字速度太慢,想要快速推動社會已經思想變革,必須"全面廢除漢字"。這種思想以及做法無疑是太過偏頗的,如果我們捨棄了自己的文明,那麼華夏民族還是我們所堅持的華夏民族嗎?

漢字不同於如今流行的任何字母文字,是獨特的意音文字,一個文字既能表示音節,又具有獨立的含義,這種特殊的表達方法跟漢字的起源有很大的關係。

在上古時期我們是沒有文字的,那個時候部落也不大,因此如果發生了什麼大事,就用繩子打個結,表示大事發生;隨著部落壯大,各個部落開始交流往來,原本的結繩記事已經達不到原本的目的,因此有了文字的出現,可以說我們華夏的文字在創造之初,就是為了表達某一事情的,因此才會成為這麼獨特的意音文字。

華夏漢字有多獨特?比如說其中有這麼個字,單獨是一個字,具有獨立的意義,但是2個這個字能組成一個新的漢字,3個這個字又是個新的漢字,4個這個字同樣還是個新的漢字,然後將這4個漢字連起來,還是個成語。

這是何字?"火"是也。2個火就是"炎",3個火就是"焱",4個火是"燚",組成的成語叫"火炎焱燚(huǒ yán yàn yì)",火字越來越多,因此形容火勢越來越猛,是不是特別生動形象?

其實在漢字中像這樣的疊字組成新的字還有很多,比如說"水"這個字,就能組成"沝"、"淼"、" ",還有"土"這個字,同樣能組成"圭"、"垚"、" ",其實都是表示單字的意思越來越多的意思。

相關焦點

  •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組起來都是字,連在一起還是個成語
    漢字也是一種很神奇的文字,直至現在也沒有人明確地知道,到底是誰創造了漢字。關於漢字的起源,唯一的記載是一個傳說,傳說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出來的。但是專家認為,漢字作為一種極其複雜的文字系統,不可能是由一個人創造的,而是多人多年相傳而成。就算真的有倉頡這個人,他也最多是創造者之一,或者是整理者,即把漢字整理成一個比較完善的體系。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文 | 歷史九點半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漢語獨有的表達方式,博大精深。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這5個漢字非常常見,每個字都有3個讀音,不妨來挑戰一下
    畢竟漢語的漢字比較少,要用這些漢字表達出更多的意義,就需要藉助讀音。所以一個漢字有好幾個讀音,在漢語的發展歷程當中不斷地被認可。今天我們就尋找了漢語當中5個最常見的多音字,而且每一個漢字都有三個讀音。都經歷過義務教育的我們,對於這些漢字讀出來應該是手拿把攥。以下就是挑戰時刻:NO.1 哄(hǒng、hōng、hòng)關於這個字,我們用到的頻率非常高。
  • 不服日本漢字,他做出 13984 個字,連阿瑪尼都被徵服
    畢業時,我參加一個叫「方正獎」的字體設計大賽,卻遇到了大難題:平時設計加入兩三個字覺得很有趣,但到了要做一套字稿出來,才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前前後後花了 2 個多月的時間,我才交幾十個字上去。最終結果還不錯,作品被送到中央美院展出。也是在這次展出中,我見識到字體設計的各種可能性。它就像一個寶庫,裡面有個各種千奇百怪、五彩斑斕的寶藏。
  • 我國最「生僻」的4個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
    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多少了解呢?就說一些複雜字體,我們見了都不認識。比如說饕餮、檮杌、狖軛鼯軒亦顛隕等等。不用說它的意思了,我們很多人就連這幾個字都不認識。我國最生僻的4漢字,只有一筆,認識的人卻鳳毛麟角。第1個漢字是:「亅」這個字橫看豎看就是個筆畫,如果它真的是個字的話,那真的太抽象了。
  • 這四個字組合在一起竟是成語
    每天一起進步,笨鳥先飛呀。歡迎點右上角關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無止境。時常就感覺自己像個非常沒有文化的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無釐四字,但卻是地地道道的成語!喝西北風是不是經常在沒有錢的時候,別人問你吃啥,你就說喝西北風?沒想到吧!它是一個成語!
  • 漢字中「火」最多的字,2火是炎,3火是焱,那4個火5個火讀什麼呢
    中國文字史是中國文字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這其中創造出了許多非常有意思的漢字。
  • 這9個「生僻成語」自帶二維碼!
    >這年頭,二維碼都長到成語裡去了,不信你看↓↓↓「雨鬣霜蹄」裡這個「鬣」字筆畫之多、結構之複雜幾乎要趕上合體字了,黑乎乎的看起來就像是一坨二維碼。被熱湯燙怕了,以至於連吃冷食都要吹個半天,比喻人受過教訓,遇事過於小心。
  • 漢字節目玩出「新花樣」,「弓女大」最終能組成哪個字?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張聰 通訊員張藝露)口、大、火,這三個「部件」拼在一起能組成什麼漢字?如果你好不容易想出了「煙」字,那後面還會有弓、女、大這樣的「終極難題」在等待著你。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用「難寫的漢字」為題掀起的「全民寫漢字」熱潮之後,漢字節目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 這個四字成語,一不小心就念錯,尤其第三個字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朗朗上口,簡明扼要,而且還有歷史背景故事。然而,許多成語都很容易讓人誤讀,從今天開始,小珏嘗試給大家聊聊那些容易讀錯、用錯的成語。「暴虎馮河」就是今天的出場的主角。一、注釋這個成語在今天看來,確實有些生僻。
  • 看圖猜成語:「光」字有五個,「色」字十個,色彩鮮豔,花樣繁多
    今天的第一個成語,圖片上的情形描述的惟妙惟肖,在「膛」和「肚」中插了一把刀,流血了,它們彼此分離,你能想到這個成語嗎?是的,它就是「開膛破肚」,它的含義是把一個生物剖開膛,刮開肚(多形容家禽)來看。形容看個究竟,弄個明白。
  • 最不為人知的8個漢字,你認識幾個?「兲」讀啥呀?
    發現孫娘娘選古裝劇有個偏好,就是特別喜歡選那些名字特別難念的劇,之前一部《甄嬛傳》已經讓小海為發音糾結了許久,現在這個《羋月傳》又是什麼鬼·····真是一個比一個生僻啊!還好小海語文功力強大,不僅知道「羋」字怎麼讀,還認識那些跟它一樣極具「個性」的漢字哦!
  • 中國五大奇葩成語:最短3個字、最長16個字,「酒店猛狗」又是啥意思?
    說起顛覆我們認知的成語,可不止「酒店猛狗」,下面這些奇葩成語,你知道幾個?這是目前我國最長的成語,一共16個字,是正常成語的四倍。該成語出自曹雪芹《紅樓夢》的第八十二回:「凡是家庭之事,不是春風壓了西風,便是西風壓了春風。」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這都是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同,語言屬性、用法也存在差異。在今天的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就列舉了2個最常見的多音字。最多的一個字竟然有多達6個讀音,在我們以往的漢語知識的儲備當中,或許並沒有怎麼注意。NO.1 :6個讀音。
  • 經常被誤解、誤用的「8個成語」,語文老師:我也用錯一個?
    筆者在前面的文章裡,曾給大家分享過最容易念錯的幾個漢字,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易錯」成語的內容。經過筆者多年的總結,以下這8個成語,經常被誤解、誤用,甚至有些老師都曾誤用過。您仔細看看,自己有沒有「尷尬」過呢?
  • 日本人有多愛奶茶?為了它竟造了個字!中國網友:你算什麼漢字?
    超人氣歷史老師王磊曾這樣說中國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漢字在被創造的時候,它的構造就代表了一層含義,一種文化,甚至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的一種精神。在湖南衛視熱門綜藝《神奇的漢字》裡,王磊老師變身「漢字專家」,和胡一天、黃明昊、仝卓、高天鶴等明星攜手,告訴你:萬物皆可漢字。考清華還是考北大?這是個問題高考結束沒多久,清華北大又上了熱搜。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曉書館」題字3個字錯2個,高曉松:「大師不拘泥,我喜歡。」
    然而在南京,著名音樂人、製作人高曉松的"曉書館"在開館的當天卻因為一件事情引發了群眾爭議——高曉松的館名"曉書館"三個字寫錯了兩個字!僅僅三個字就寫錯了兩個字,這是怎麼一回事?是有意為之還是粗心大意?在面對廣大群眾的疑問時,高曉松卻坦然回答"有個性,我喜歡!
  • 漢字以馬為偏旁的字約300個 有關成語有幾十個
    漢字中以馬為偏旁的有300以上,有關馬的成語也有好幾十之多。  追溯馬的祖先,可以到達5000萬年以前,堪稱「老馬」。不過,那時的始祖馬個兒矮小,其貌不揚。大小隻同狐狸差不多,而且脖子短,沒有威風的鬃毛。它們生活在溫暖的森林之中,吃些鮮嫩枝葉。後來氣候開始變冷,森林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草原。
  • 為什麼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中國漢字有3個大缺陷?引起不少學者反對
    其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等。其中,《西方哲學史》吸引了無數年輕人走上了哲學這條道路,就連梁啓超和徐志摩等人都是他的擁躉者。那麼,他為何說漢字有3大缺陷?這3大缺陷又是什麼?1920年,梁啓超邀請48歲的羅素到中國的各大學校講學。於是,同年10月羅素來到了中國。他一邊在北京大學等學校講學,一邊閱讀中國的書籍,研究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他在中國待了一年多便回到了英國,並寫下了《中國問題》一書。他在書中寫道中國傳統文化有3大特徵,以及面臨著3大問題,分別是文字問題、儒學問題和科考問題。